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6节
嗯?
瘸着腿的杨涟,跟在朱由校的身后,听闻天子所言,眉头不免微蹙。
杨涟如何都没有想到,天子会聊及此事。
尽管萨尔浒一战结束一年有余,然而此战惨败的影响却从没有结束,甚至当前的辽事动荡,就是因此战的败北而直接导致。
“萨尔浒之战落败,实乃拖延太久、人心不齐所致。”
杨涟沉吟刹那,朝着朱由校微微欠身,边走边说道:“从万历四十六年始,建州一带局势骤变,建虏奴酋努尔哈赤狼子野心,妄想侵占我朝辽土,吞并敌对的叶赫部,于四月中矫发所谓的七大恨……”
朱由校出言打断道:“杨卿,朕想聊的是萨尔浒之战,为何落败的是大明,而非是建虏如何一步步势起。
建虏对大明有不臣之心,以下犯上蓄意造反之事,朕是清楚的。
倘若按杨卿这样去聊的话,那就要先聊聊此前数十年间,大明针对女真各部的政策,究竟是对是错了。”
杨涟脸色一滞。
朱由校负手前行,没有去看杨涟是何反应。
其实通过杨涟适才所言,朱由校就可以感受到杨涟的心里,是将自己当做涉世未深的小皇帝。
皇帝就是皇帝,不分大小!
身处晚明这等特殊时期,各种矛盾与隐患交替爆雷,这就注定朱由校不能耽搁时间,必须要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将眼前的乱局破开,否则一步赶不上,就会步步赶不上,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残酷。
其实像杨涟的这种想法,在大明朝野间很普遍,但是朱由校绝不允许这种想法继续存在。
无他。
被人在心里视作小皇帝,如何能生出敬畏?
大明的风气崩坏太严重了。
朱由校必须要逆转回来。
倘若被人继续视作小皇帝,即便朱由校做的再多,恐在很多人的眼里,自己就是被身边奸臣蛊惑,那样就全乱套了。
“杨卿为何不说话?”
朱由校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杨涟,神情自若道:“莫非杨卿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臣,臣……”
杨涟忙作揖行礼道,可话到了嘴边,却不知该如何讲。
被天子那样打断,杨涟的思路也被打乱。
“那朕提几个问题。”
看了眼在御前跟随的刘若愚一行,朱由校语气淡然道:“其一,为征讨以下犯上的建虏叛逆,确保辽地和建州安稳,朝廷任命杨镐就任辽东经略,调遣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等诸镇诸地精锐齐聚辽东前线,为何上述诸军在原驻地时,军纪没有太大纰漏,可是去往辽东就渐渐崩坏了?”
“其二,杨镐究竟是否履行了辽东经略的职责?在明知征讨建虏叛逆的前提下,为何其在坐镇辽东期间,没有理清各处的职责所在,没有及时做出各项调整,没有谴派斥候刺探军情要务,没有安抚好从诸镇诸地调遣的军队,没有筹措好大军出征前的各项准备呢?”
“其三,为何建虏对我辽地情况这般了解?杨镐在坐镇辽东期间,是否觉察到这些异样?如果没有觉察到这些,那么又是为何没有觉察到?”
“其四,在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建虏再度向叶赫部展开攻势,为何杨镐明知此事,却未派一兵一卒呢?直到事态异常危急时,杨镐才下达一些决定?”
“其五,杨镐作为辽东经略,负责主持辽东防务,为何一直拖延时间,迟迟不向建虏发起攻势?除了一味地向朝廷诉苦,没有展开有效的应对措施,致使皇祖父心忧辽事,数次催促杨镐起兵,这才决意向建虏叛逆展开攻势。”
“其六……”
朱由校思路清晰的提出问题,听的杨涟双眸微张,有很多事情他都没有想到,尽管他是兵科都给事中,可是涉及到实际的战争谋划,却并非他的强项所在。
杨涟的神态变化,皆在朱由校的眼里。
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从侧面就反应出很多的问题,国库空虚、组织混乱、武备松弛、贪腐严重、文贵武贱、情报崩坏、统属不明……
面临种种的问题和弊政,倘若大明能赢下萨尔浒之战,将建虏八旗重创之,这反而是有问题。
“一场萨尔浒之战的惨败,使得大明国力被空耗很多,精锐之师损失惨重,国朝威仪被踩在地上。”
朱由校冷哼一声,眸中掠过寒芒道:“杨镐这个辽东经略当的,真是前无古人啊,朕都有些佩服他杨镐!”
仅仅是站在军事层面,大明军队的腐败堕落,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或许尚有一批能战之师,但要是不能去有效解决,文官群体想把持着军权,以文官统御军队的模式,大搞那套瞎指挥、乱操作的理念,大明宝贵的精锐之师就折损殆尽了。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想起一桩很可笑的事情,都言建虏八旗的高层,是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做兵书,可建虏针对的就是大明文官啊,负责统御大军的那帮文官,做的那些事情都能在《三国演义》上找到参照,这是何其嘲讽的现象。
杨涟沉默了。
一向斗志高昂的他,在听到新君所提种种,根本就不知该说些什么。
“杨卿觉得时下的辽事,是否会继续糜烂下去呢?”
朱由校一甩袍袖,眼神凌厉的看向杨涟,“从朕奉遗诏即皇帝位,可以说压力很大,朕想问问杨卿,你作为皇考钦定的顾命,此前有想过辽事吗?那么其他顾命,此前有想过辽事吗?
没有!!
朕不知道你们是怎样想的,一个个对国朝面临的危局,没有一个是真正上心的,却把心都放在别的方面了。
杨卿说朕做事武断,那朕想要问问杨卿,你的心摆在何处了?你的眼睛是不是只盯着朝堂了?是不是说就算辽东全丢了,那也是无所谓的小事啊!”
“陛下!臣从没有这样想过。”
面对天子的质问,杨涟忙作揖行礼道:“臣……”
“没有这样想,那为何这样做?”
朱由校打断道:“朕是大明的皇帝,朕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错的,这世上谁都能坐视社稷崩坏下去,唯独朕不能!
从皇祖父驾崩以来,瞧瞧这朝堂都成什么样子了,你杨涟深得皇考信赖,难道你就是这样报效皇考的信赖吗?
朕给你讲的这些话,你都给朕好好想想,看看究竟是朕错了,还是你错了,要是还想不明白,杨卿就继续跪在午门外,朕绝不会理会!”
言罢,也不管杨涟怎样想,朱由校一甩袍袖,转身朝乾清宫快步走去,刘若愚等一众太监宦官,纷纷低首跟在身后。
杨涟怔怔的站在原地。
朱由校最厌恶的就是党争内耗,这是毁掉大明的根源所在,倘若没有党争内耗,就区区一个建虏,怎么可能会代替大明问鼎神州?
恰恰也是这样,他既然处在这个位置上,就不会坐视这一切不管,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彻改这个烂透的大明!
第36章 都是朕的钱!
想干预和制衡朝堂,想将党争内耗控制住,就必须弄清诸党各派的关系,掌握他们代表的利益站位,知晓各自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姻亲、门生、故吏、座师这些,这在大明官场较为普遍。
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朱由校身为大明天子,倘若连这些都不能做好,就别想着治理好大明,更别去想拨乱反正。
捧一派、拉一派、打一派、压一派,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会成为朱由校掌控朝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个不是都喜欢争吗?
好啊!
那就让你们争,让你们斗,在争斗中逐步实现新老交替、皇权巩固增持,将某些糟粕扫进历史垃圾堆。
乾清宫。
西暖阁。
“皇弟临摹的字,比朕要好很多嘛。”
朱由校面露笑意,端详着朱由检临摹的大字,不加吝啬的夸赞,“看来大明今后要多位贤王了。”
“谢皇兄夸赞。”
朱由检微微低首道。
和最初相见时比较,近些时日的相处下,朱由检表现不似先前那样拘谨,时不时在朱由校的面前,也会露出些笑容。
少年郎本就该这样嘛。
活泼,好动,爱笑……
过去紫禁城怎样,朱由校不管。
但现在紫禁城的主人,是他,一切就要按他所想!
大明宗藩制度的谋改,就从调教朱由检开始。
“皇爷,奉诏离京的方正化几人,向御前呈来奏报。”
殿外,刘若愚恭敬的作揖禀道。
“呈来。”
朱由校淡淡道。
在朱由检的注视下,穿着大红蟒袍的刘若愚,低首弓腰走进殿内,手捧几封奏疏,朝自家皇兄走去。
朱由校拿起一封奏疏,御览着上面的内容,很快,这几封奏疏就被朱由校看完了。
“拟几道上谕,呈报朕已知晓,赴顺天、永平两府募兵,要从快着办,差事办好了有赏,办砸了必罚。”
“奴婢遵旨。”
“有司赴山东、河南两地募兵,落实下来没有?”
“禀皇爷,据司礼监所禀,皆已离京赴山东、河南……”
朱由校露出一抹淡笑,效率还算挺快的,等各处所募新卒归京,围绕着新军的操练就能开展了。
想要牢牢抓住兵权,就必须有能驱使的群体。
皇家近卫都督府、御马监直辖的军队,朱由校是寄予厚望,他要狠砸一笔钱粮,继而练出一批好兵。
给足饷,吃饱饭,可以将这两项有效落实下来,朱由校相信所募的新卒,即便经历再苦再累的操练,也都会咬牙去坚持。
“那批川浙兵有消息没?”
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刘若愚道。
“暂没有回函。”
刘若愚如实禀明。
“有消息传来,及时呈递御前。”
“奴婢遵旨。”
朱由校有些感慨,大明的交通设施太落后,许多事情想要推动起来,是需较长的时间周期的。
想有效干预辽事,避免建虏侵犯辽左,朱由校必须考虑到这些,辽东前线相隔京城千余里,想逐步平定建虏叛乱,不是调遣军队那样简单的,更重要的后勤保障供应,这才是重中之重。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