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340节
“此事朕自有计较。”
朱由校摆手打断道:“少府不宜出面持有,先将眼前的事做好,至于别的,国舅就不必多想了。”
“臣遵旨。”
听到这话的王升,也不敢再将其他了,“那臣就先告退了。”
“去吧。”
看着王升离去的背影,朱由校忍不住摇摇头。
还是看不透朝局啊。
让少府出面持有,那华汇银号就成众矢之的了。
此事真要做了,谁知道会出现什么风波。
在朱由校的心底生出感慨,不过也因为这件事情,王升从政的路算是绝了,其能做的也就是颁布什么旨意,他去办差了。
刨除掉这些不谈,单单是少府现下的体量,真敢涉足进华汇银号中,那造成的后果就更严重了。
有些事情,的确是需要少府来办。
但是这不代表一些事情,就必须要让少府掺和进来,至少华汇银号就不能,真要掺和进来的话,已然赶上一个小朝廷的少府,今后真要出现一些阳奉阴违的人,会给朱由校造成极大被动,这会直接影响到皇权!!!
第561章 浙江抗税
下雨的不止是京城。
台庄。
官驿。
“这雨下的真不是时候!”
崔呈秀负手而立,望着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磅礴大雨下个不停,这让崔呈秀的心情有些烦躁。
“廉宪,这场雨下的突然,只怕数日都不会停。”
李夔龙紧皱眉头,看了眼窗外的天,随即对崔呈秀道:“这样一来,恐我等赴浙的时日又要推延了。”
“是啊。”
崔呈秀声音低沉道:“廉政院奉旨赴浙追查漕运案,虽说此事在京没有彻底传开,但是却也难保有些人会知晓。”
“廉宪是担心孙如游他们?”
李夔龙言语间带着试探道。
“如何能不担心。”
崔呈秀道:“别忘了,漕运的关键所在就是在浙江!当初在山东查的那些,不过是表象罢了,但即便是这样不还是闹出不少事来?”
“陛下叫我等赴浙,就是厌恶了朝中的这种风气,一个个虽在中枢为官,但是这心中算计的账,皆是自己的私账!”
“下官担心,记挂此事的不止孙如游他们。”
李夔龙想了想,看向崔呈秀道。
“那是自然。”
崔呈秀双眼微眯,“浙江虽说漕运的要地,但是与漕运相关的可不止浙江一地,这就是最难办的地方。”
对于廉政院奉旨赴浙,继续追查漕运一案,崔呈秀太清楚这其中的门道了,查案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震慑朝堂!
毕竟在这件事之前,朝堂也好,京城也罢,前后发生了多少事,崔呈秀是清楚的,也恰恰是这样,使得崔呈秀想尽快赶到浙江,如此方能打开局面。
或许这件事很难办,期间也必然会出现众多问题,但要是能将此事给办好了,那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势必会不一样!
只是让崔呈秀没有想到自己领着廉政院的队伍,自通州乘漕船一路南下途径台庄时,好端端的居然会下这么大的雨,以至于他们被迫停在台庄。
提起台庄,或许知晓的人很少,但是提到台儿庄,那基本上就没有不知道的。
台儿庄地处要津,交通便利。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向东渐低呈倾斜状。西南为连绵起伏的低山丘陵,北部为平原,中部和东部较低洼,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台儿庄的地理位置虽然突出,不过让台儿庄迈进世人的视线,这与万历朝干的一件大事紧密相关。
即开挖泇运河!
只要提到万历一朝,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万历帝三十年不上朝,还有就是万历三大征。
但是开挖泇运河,在万历一朝的意义却非凡,不过却被很多人忽略了,甚至在青史中记载的都不多。
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大运河是起于隋不假,只是享负盛名的大运河,并非一开始就直通南北的。
让大运河这条陆上运线,战略意义变得格外不一般,这与元朝为了让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确保南方的粮够更快地运到北方,以维系住大都的粮食需求,继而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使得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逐步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元朝前后花了十年,期间不知道死了多少人,继而让新修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这可谓打破了大运河原有的格局。
不过这与后世熟知的大运河,仍然存在着一定偏差。
在万历朝开挖泇运河,是在元朝大运河的基础上,改变了从徐州黄河交汇处,经黄河转邳县这条线路,新的思路是避开这段黄河,而是改走台儿庄,修韩庄运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大沙河由北向南流经境内中部,继而注入韩庄运河,由此中运河的格局发生大变。
这使得一直困扰漕运的黄河水患,在这一段的威胁降低不少,以此来确保漕运南北的相对安稳。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带来的战略意义绝非南粮北运那样简单,因为有了大运河的存在,促使南北联系愈发紧密,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更是难以评估。
一部青史不止埋没了多少事,多少人。
正如隋修运河惠泽了唐,元修运河惠泽了明,明修运河惠泽了清……
“廉宪,您说我等进驻浙江后,倘若查到的情况涉及的不止浙江,甚至有人选择破罐子破摔,一意孤行的要将火引到别地,那我等该怎样做?”
李夔龙垂着的手紧攥,望着窗外阴云密布的天,幽幽道:“此次我等奉旨奔赴浙江,跟此前奉旨赴山东是完全不同的,过了长江,有太多的事情就跟在长江以北不同了。”
“你说此言是何意?”
崔呈秀皱起眉头,看向李夔龙道:“依着你的意思,那我等奉旨赶赴浙江,就是随便糊弄了事了?”
崔呈秀是北直隶蓟州人士,而李夔龙却是福建南安人士,尽管崔呈秀对东南诸省有了解,但是崔呈秀了解的种种,跟李夔龙相比那还是差点。
“廉宪,卑下绝不是这个意思。”
迎着崔呈秀的注视,李夔龙开口道:“只是当初在山东时,我廉政院督办的漕运案牵扯到了山东诸藩及衍圣公府一脉,甚至还先后牵扯到不少缙绅清流,此案能取得那样的成果,下官讲句不好听的,那跟密赴山东的锦衣卫,甚至是急赴山东的天津驻军,是密不可分的。”
“可廉宪想过没有,我廉政院此去浙江,虽说有赴两淮镇压匪乱的戚金部,但是也就只有戚金部了,靠我廉政院的人手,是,此去浙江我廉政院是有健卒跟随,但是……”
“够了!”
崔呈秀皱眉斥责道:“诸如此等动摇军心之言,本官今后不希望再听到,本官还是那句话,我廉政院干什么,不干什么,那不是谁想影响就能影响的,我等要尊的只有陛下的旨意!”
其实这一路南下赶赴浙江,崔呈秀也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天子几次三番的在廉政院掀起大案,而且针对性都这般的强,那真的仅是为了打击朝中的一些人嚣张气焰吗?
可是在见到南来北往的漕船,崔呈秀渐渐明悟了,只怕天子想要的绝不只这些,天子想要的还有被侵占的赋税!
东林党与齐楚浙党等派相争,那争的只是权吗?在很多人看不见的时候,朝廷常设的赋税,甚至是官田,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而这些改变对朝廷只能说是趋坏的!
轰隆!
一道骤响的惊雷,不过数息,阴云密布的天就骤亮。
“报!!”
雨幕之下,突然响起一道声响,这让崔呈秀、李夔龙循声望去。
“廉宪!!出大事了!!”
而在崔呈秀惊疑之际,就见在雨幕下急奔的人,却朗声喝喊起来,“浙江多地出现聚众抗税!!”
咯噔。
听到此言的崔呈秀,心里猛然一惊。
虽说没有看清来者是谁,但是他却知道此人的来历。
这是先行赴浙江的倪文焕所派!!
崔呈秀做事向来谨慎,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置于被动之下,毕竟廉政院干的事情,那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
看来浙江不是旋涡,而是刀山火海啊。
而此时的李夔龙,虽说不知崔呈秀在想些什么,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莫名生出恐惧,甚至垂着的手微颤起来。
浙江出现抗税,这可不是小事。
能闹出这等动静的势必不小,这是自天启朝首次闹出的吧,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万历朝却很常见,当初万历帝谴镇守太监征收矿税,就属东南诸省闹的是最凶的。
联想到这些的李夔龙,甚至担心起他们赶赴浙江后,将会面临何等汹涌的局势啊……
第562章 风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暗潮汹涌早已渗透大明上下,别看朱由校一直待在京城,但是他却看得比谁都要透彻。
大明现在也就是表面看上去平静,至于说这种乱象是怎样产生的,一方面是历任天子遗留下的难解问题,另一方面是持续的党争造成。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
这是责任。
更是使命。
人活一世,总是要做些什么。
所以在遇到问题,就别嫌弃麻烦而选择不做,你选择了不做,终究还是要有人去做,只是这样积攒下去,就会比最初时更复杂。
此乃上位者的大忌!
朱由校就是清楚这些情况,鉴于大明复杂的国情,选择解决的办法也很明确,将压力给到中枢,将麻烦给到中枢,将权利争斗限制到中枢,而对地方设置红线,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碰,只要地方遇到问题,那中枢势必要强势介入,以此在倒逼中枢改变的同时,相对妥善的解决地方积弊,与此同时将中枢的威仪重新树立起来!
“援朝抗虏一战,军务院必须要协调好。”
乾清宫。
朱由校表情严肃,扫视军务院诸臣,“不能说前线有种种需求,该争取到的利益已然给足,而在后方却无法满足前线所需,朕把丑话讲到前面,谁要是敢犯这等低级错误,那谁就要被追责!!”
“臣等遵旨。”
魏光绪、金铉他们当即作揖拜道。
对于援朝抗虏的重要性,军务院上下没有不知道的,毕竟此战是要远赴朝鲜,抗击侵掠的建虏,而且此战跟先前完全不一样。
过去大明作为宗主国,治下的藩属国遇到难题,那往往是既要出兵,还要兜底战争的一切开支,即便是仗都打完了,打赢了,不过却也没有索要什么,毕竟是宗主国嘛,作为上朝天国要有该有的胸襟与气度。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