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刘璋 第147节
眼下只有两个选择了,幕僚们低下的头微微侧着,同身边的人交流着眼神,很快他们就充分的交流了意见,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要么逃跑,要么投降。
但凛冬时节,舍弃能遮盖风雪的城池逃到野外,实在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那就只有一个选择了。
在明知只有一个选择的情况下,窦茂的幕僚们却是一个个都闭口不言,没有将最终选择说出来,无他,窦茂素来不喜汉儿,更是无意于称臣于汉儿,只欲割据一方,称孤道寡,劝告窦茂归降吴懿比杀了窦茂还难。
“大王,今战则难保,不如降之。”终究,有一名幕僚按捺不住,说出了唯一的选择。
“嗯?”窦茂面露不喜,他阴恻恻的冷笑一声:“孤于河池为王,岂能归降一中郎将乎……”
一声讥讽之后,窦茂大手一挥,令帐下氐人武士将这名劝言出降的幕僚拖了下去,片刻后传来了一声哀嚎。
随着这声哀嚎,窦茂的幕僚们愈发的沉默了起来,一个个埋着头,耳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如泥塑木雕般,仿佛失去了存在性一样。
面对沉默的幕僚,窦茂的脸色越发的不好看了起来,窦茂的长史作为众位幕僚之长,他瞥见了窦茂的脸色,只得硬着头皮建言道:“大王,河池城坚,蜀兵纵有利器,也未必能下,况乎如今大寒之时,刀剑之柄冰不可握……我观今夜必有一场大雪,来日积雪之下,非是用兵之机,蜀兵到时不战自退,我等便可胜利。”
“长史说的有理。”有幕僚应和。
“天时地利在我,蜀兵岂能胜之。”有幕僚言语激昂的附和着。
听的众人激奋之声,窦茂难看的脸色微微舒缓了些,不再是一副择人而噬的模样,他望着城下收兵的蜀军,一门心思的想着如长史所言,希望今夜有一场大雪落下,蜀兵不战自退,他可以不战自胜。
翌日。
暂居在城楼的窦茂早早的起了身,大敌当前,他这一夜没有怎么睡好,睡眼有些迷糊,可出了门楼的他顿觉眼前一片雪白,漫天遍野皆是惨白,瞬时眸子变得清明了起来。
“雪,大雪。”窦茂兴奋的喊上了一句,他的长史说的没错,昨夜竟是真有一场大雪落下,而且瞧着雪的厚度,只怕能没过成人的膝盖,这种情况下,蜀兵当是要退了,而他也可以苟活一时,有时间慢慢做计较。
此刻窦茂的长史迎了上来,他面露笑意的恭贺道:“恭喜大王,有了这一场大雪,蜀兵必然退兵。”
“那是,那是。”窦茂和他的长史对笑着,发出愉悦的笑声。
只可惜,随着河池县外一声隆隆的鼓声传入窦茂的耳中,窦茂飞快的走到了雉碟处探头往远处看去,那是一个个小黑点般的蜀军正往河池县不紧不慢的推进而来,同时阵中夹带着昨日蜀军攻城的利器。
‘疯了吧。’窦茂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蜀军竟是冒着大雪来攻打河池县,这是要和他不死不休吗?窦茂不自主的咽下了一口唾沫,顿觉有些寒意透体。
在蜀军的军阵中央,吴懿目光坚定的盯着河池县,他身侧的军议校尉法正亦是如此,一双明慧的眼睛盯在了河池县的城头,漫天的雪景之下,二人眼中只有一座河池县。
昨夜自青冥纷纷扬扬挥洒下的一场大雪,吴懿和法正当夜就得知了,不过二人没有因为一场大雪生出退兵的意思,不拿下河池县,武都的战事就不算了结,对刘璋来年的规划不利,二人一番商量计较下,决定今日一鼓作气,出乎氐王窦茂意料的领兵攻城,只今日就要拿下河池县。
吴懿顶盔掼甲,杀气腾腾,今日他将不是坐镇中央指挥,而是将率领亲卫去先登破城,至于指挥大军进止的权利,他交给了法正:“孝直,我去了。”
“中郎将且去,安心便是。”法正郑重的点了点头。
依旧是昨日的打法,先是阴溥麾下部曲操弄霹雳车发射砲石,精准且猛烈的落在河池县的城头上,砸的是一片人仰马翻,守御河池县的氐人纷纷不敢露出头来,怕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而后趁着城头氐人胆寒的时候,吴懿督促着亲卫架起云梯,会同徐猛、袭肃、孟达等人悍不畏死的攀登起城墙。
“顶住,给孤顶住。”见着蜀兵因吴懿亲临而振奋无比,不多时就有蜀兵攀爬到了城楼上,氐王窦茂自是大声的呼喊,言语中切急无比,指挥着帐下的氐人武士去守御城池,想着将攀上城楼的蜀兵击杀掉。
“擂鼓擂鼓,全军压上。”那边位于蜀军阵中的法正,不同于氐王窦茂的急切,他的面色沉静如水,冷静的寻觅着战机,适时的给攀爬城墙的蜀兵擂鼓助威,于干柴中加上一把烈火。
昨日河池县外的坞堡被攻破,加上蜀兵的霹雳车带来的震撼,以及蜀兵今日冒着大雪攻城的无畏,种种不利因素叠加之下,守御河池县的氐人除却一些氐人中的勇士,不少人心生了退却的意思,不再奋力的同登上城头的蜀兵厮杀。
于是氐王窦茂见到了越来越多的蜀兵登上城头,乃至于稳住了一块区域,为更多的蜀兵登上城头打造了有利的条件。
“大事去矣。”窦茂面如土色,一脸的落寞失神,趁着汉末的乱局,他盘踞在河池之地,打压和欺凌河池的汉儿,称孤道寡好不快活,如今却是快活到头了。
窦茂的长史适时的向落魄的窦茂进言,他扯着窦茂的袖口道:“大王,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闻言窦茂凄凉的点了点头,他收拢一众亲卫,一面令人去阻挡蜀兵,一面自家撒丫子的从河池县逃窜而去。
只是随着窦茂一去,河池县的氐人失去主心骨,顿时乱做一团,河池县轻而易举的落入了蜀军的掌中,落入了吴懿的手中,同时吴懿也从俘虏的氐人口中得知了窦茂的去向,他招来徐猛和孟达吩咐道:“窦茂此獠,久不宾服,若不杀之,来日必为后患,汝二人可循着雪地里的脚印,追亡逐北,为我诛杀此獠。”
“诺。”徐猛和孟达朗声应诺,没有因为一场大战后继续追杀氐王窦茂而心生怨言,而是心致高昂的引兵出了河池县,循着雪地里残留下的脚印,找准了方向追杀起了窦茂,以成全功。(本章完)
第278章 方面之任
南郑。
一夜泼泼洒洒的大雪过后,若是从南郑官寺的上方下望,就只见官寺被一层厚厚如白絮般的积雪所覆盖,不管是高耸的檐角,还是只余枝丫的大树,皆是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衣,不见一点原本的色采。
鹅毛般的大雪下了一夜,到了白日也不见消停,依旧还在不时的下着,刘璋立于廊下,见着晶莹剔透的雪花自空中落下,面色淡然的欣赏着雪景。
“明公,外间寒冷,不如到里间暖和。”书吏孟节看到刘璋驻足廊下的时间过长,他关心了一句。
刘璋闻言点了点头,这雪景赏的也差不多了,他也没多大兴致再多看两眼,于是他挪动身体,往里间走去,正巧见到了兵曹彭羕的到来。
“河池的战事如何了?”见着彭羕的第一时间,刘璋问起了眼下正在进行的河池之战,前面吴懿递来军情,说是武都郡大部都已抵定,唯有河池的氐王窦茂未曾宾服,一意同官兵对抗,气焰甚是嚣张。
彭羕摇了摇头,他面色凝重的回道:“吴中郎将那里没有新的军情递来,最新的还是吴中郎将言他领兵攻打河池去了,至于河池有没有被拿下,只能等武都那边递来新的军情方才知晓。”
说到这里,彭羕打量着外间的积雪厚度,以及还在不住落下的雪花,语气担忧的说道:“这大雪一下,莫说是攻城了,就是临阵对敌都是不便的,若是吴中郎将不能在这场大雪落下之前拿下河池,只怕就得等到来年了。”
一边说着,一边刘璋和彭羕走到了里间,按主客安座,同时仆役提来了火炉放置在屋内,令屋内温暖如春,同屋外大雪纷飞的境况隔绝开来。
“彭兵曹说的不错,我军皆乃骁勇,器械更是精良,若是临阵而战,河池的氐人自然不是敌手,但若是氐王窦茂借助这凛冬时节不便征战,河池城坚难以遂下,挟天时地利同我军抗衡,则胜负难以言说了。”书吏孟节也是知兵之人,他侃侃而谈道,言罢他扫了刘璋一眼,想知晓刘璋的心意。
但见刘璋却是没有立即答话,而是伸手双手向着火炉展开,眼睛眨闪,似是若有所思,良久刘璋方才笑着道了一句:“诸君莫急,武都的战事如何,尚且在两可之间,稍稍安等些时日,战事的结果自然便可知晓……”
“吴子远高劲之人也,有良将之属,当不会将河池的战事拖到明年,定可今岁荡定河池,为我全取武都。”刘璋夸赞着吴懿,向彭羕和孟节展示着他对吴懿的信任。
彭羕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刘璋,目光里露出一缕疑惑,武都战事的得失虽小,河池更是小小一座县城,但是若要来年北进关中的话,武都必须拿下,河池更是要掌握在手中,不然陈仓道的道路不通,后路生患,这里武都郡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按照彭羕的设想,为了打好明年征讨关中的基石,刘璋应该亲自领兵征讨武都才是,有刘璋的大纛立于军中,不管是军中的将领,还是底下的士卒,当是无一不变的亢奋激昂起来,军中士气可以凌迫霄汉,武都转瞬便可拿下,不至于拖到隆冬大雪,胜负还是未知之数。
只是彭羕心中有惑,却是没有说出口来,然而一侧的书吏孟节开口问上了一句刘璋,问出了彭羕的心中的疑惑:“明公,论及武都郡的得失,关系到来年对关中的战事……若是明公可以亲至武都,将士们自然激昂奋战,无不以一当十,奋力向前,武都的战事估摸着就不会拖得现在了。”
虽是孟节的语气只是平述,是在阐述一种想法,但用词上他有些不够谨慎,略显是在责怪刘璋,彭羕听完后眉头不免锁了起来,他用着眼角余光扫向刘璋,生怕孟节这番话语惹来刘璋的不快。
刘璋不以为意,他轻笑了一声,收回了正在吸收火炉热量的双手,看向彭羕和孟节二人,他知道除却孟节,只怕未曾开口问询的彭羕也对他安坐南郑,派遣吴懿为督领兵攻打武都一事不解。
身为主君,刘璋似乎应该做到每战亲临,他的大纛比起吴懿的大纛,也更能激励军中的士气,可刘璋却是没有这么做,于他心中所想,欲要荡平天下,做主君的军事能力很重要,但培养一名能担起方面之任的将领同等重要。
遍历二十四史的开国君主,汉高祖刘邦有韩信,唐太宗李世民有李靖,明太祖有徐达,皆是能作为方面之任,独领一军,征战四方。
而三国魏蜀吴,似曹操,手下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将领,每战不得不亲临一线,如六十多岁高龄还翻山越岭,抵达汉中同刘备对阵,而后又因于禁失陷七军,只得跑到襄阳和关羽拼命。
曹操很能打是不错,但由于缺乏一名方面之任的将领,让曹操不得不东奔西走,今日往合肥,来日奔汉中,像是一名救火大队长,哪里有硝烟腾空就得飞窜而去,很难说不是被累死的。
东汉末年,曹操手握优势的情况下,未能荡平天下,归一宇内,刘璋料想多少是因为曹操没有培养一名方面之任的将领的缘故,在军事上曹操在被蜀吴不断调动,没有人替曹操分忧解难。
说起来,曹操倒也是做过一些尝试,去培养一些能担起方面之任的将领,可曹操眼光这里有些差了,如夏侯渊,坐镇关中,虎步关右,可夏侯渊突击能力虽强,但在面对山岭重险的蜀地时,直接一条性命白给到了黄忠,让黄忠由一杂号将军成为后将军。
再如曹操手下的天人曹仁、外姓第一大将于禁,可曹仁虽有贲育之勇,但面对关羽就不够看了,被关羽围困樊城,几至危殆,而于禁最号毅重,可不知天时,葬送曹魏的生力七军,令曹操吓的险些迁都。
因此,刘璋不想落得和曹操一样的困境,所以他在对武都的攻略没有亲临,而是令吴懿前往,锻炼吴懿的军事能力,有意培养吴懿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将领,此外搭着吴懿妹子吴苋这条线,吴懿有若外戚,加上吴懿的人品,他对吴懿是再放心不过的。
“孟卿看来是不太信任吴子远?”刘璋没有正面回答孟节的话,他反问上了一句。
孟节闻言憨笑了一声,他斟酌着词语道:“吴中郎将为人骁勇,高亢强劲,是难得的良将,节对吴中郎将的能力是敬佩的……可吴中郎将再过厉害,也还是远不及明公您的,有明公在军中和明公不在军中,于军中士气的加持,是云泥之别也。”
刘璋大笑几声后,摇头点道:“孟卿,你是南中人,以前我觉得你多少有些质朴之气,没有沾染官场的习气,如何现在言语如此的谄媚。”
“明公,节这里都是心里话,绝非谄媚之言。”孟节双手向前推动,连忙表着忠心。
刘璋收起笑脸,不再调侃孟节,他正色回答起孟节的问题:“若是征讨一州之地,或是面对什么大敌,我自当亲临,可区区武都之地,不过是些羌氐扰动,有吴子远足矣应付……”
“若是不管什么鸡毛蒜皮的小盗小寇,璋都亲引大军而往,岂不是没有消停的日子了。”刘璋见着孟节唇间一张一合,似乎又有什么话说,他连忙补了一句,堵上了孟节的嘴。
几人言谈间,军师中郎将荀攸推门而入,他只拱手见礼之后,就随性的来到火炉前,烤起了炉火,热乎热乎自己的身子,同时口中道出一条他刚刚收到消息:“明公,自关中传来消息,天子车驾东归雒阳,八月初六的时候到了新丰,十月初五的时候到了华阴,眼见着就要出了潼关,离了关中。”
“嘶。”彭羕闻言顿时思考了起来,天子的车驾东归雒阳,若是为关东的某一位诸侯所得,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刘璋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汉家四百年天下,积威甚重,大家都是认刘氏这块招牌的,对天子刘协多少有些敬畏,到时候天子有命,若是不从,便是叛逆,若是从之,则手脚束缚,不得舒展了。
彭羕皱起一双淡眉问道:“天子东归雒阳,李榷郭汜等人未曾阻挡吗?就此放任天子东归?”
孟节面露惑色,他对彭羕的话感到疑惑,天子刘协东归雒阳,逃离李傕郭汜等凉州贼的控制,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如何听彭羕的语气,似乎对天子东归雒阳一事觉得不舒坦。
荀攸未置可否的回道:“局势纷乱,消息零散,李傕郭汜二贼的心思难以揣测,不过二贼大抵是不愿陛下东归的,只听闻陛下有杨定、杨奉、董承等人护佑,与李傕郭汜相抗衡,车驾东归的一路上是停停走走,走到现在,也才堪堪抵达华阴,后事如何,却是难以度横。”
“可能陛下为李傕郭汜所阻,又被挟持回了长安,抑或是陛下有神灵庇佑,总是回到了雒阳。”荀攸道着两种可能,并向着刘璋说出了他的看法:“明公,以攸观之,李傕郭汜二贼不得齐心,当是不敌杨定、杨奉、董承等人,陛下东归雒阳的可能性会很大。”
“荀军师,听闻董卓西迁长安,将雒阳城给焚毁了,天子东归雒阳,不过是浮萍而已……而关东群雄为盛,我所忧着,天子刚脱狼嘴,又入虎口。”彭羕道出了他的忧虑。
孟节点了点头,彭羕的这句话方才是为臣之道,他刚才还以为彭羕是一名逆臣,故而不喜天子逃脱凉州贼的魔爪,现下听来,彭羕是忧心天子被关东诸侯中不良之辈挟持了,不过有一点孟节想不通,关东的不良之辈,比起李傕郭汜之辈总要好上些吧。
作为董卓焚毁雒阳,迁都长安的见证者,荀攸面沉如水的答道:“雒阳为董贼所焚,宫室殿宇、民间闾巷,皆是被烧成了一片白地……正如彭兵曹所言,陛下就算回到了雒阳,只怕要居住在棘篱之中,无门无户,有若浮萍一般,这等情况下若是关东诸侯有人心怀叵测,陛下恐会轻易为其所挟也。”
“诶。”彭羕长长的叹了口气,他脸上浮起忧色:“袁绍虎踞河北,公孙瓒眼见着败亡有日,若是东归的天子被袁绍所挟,到时候袁绍假借天子之令控御四方,却是难以对敌。”
彭羕神色低落,在他的推想中,关东诸侯,除却袁绍以外,其余人等皆不是刘璋的敌手,唯有袁绍,方才是刘璋的大敌,而天子东归,袁绍就有了挟持天子的机会,想来袁绍更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到时候袁绍假借天子的权柄号令四方,声势之隆,恐怕难以抗衡。
“彭兵曹是以天子必将为袁绍所挟吗?”面对有些着急上火的彭羕,荀攸面色却是淡然的紧。
“除却袁绍,还能是谁。”彭羕应声答道,袁绍的声威在蜀地也是有所传唱的,以袁绍之精明,怎会放过挟持天子的机会。
荀攸闻言轻笑了一声,微微摇了摇头,而上首听着荀攸和彭羕讨论的刘璋也是在心中默然的否定了彭羕的推断,所谓一本三国在手,他对袁绍会去挟持天子的概率拉的很低,多端寡要的袁绍远远不如魏武帝曹操能把握机会。
荀攸斟酌着词语,分析了起来:“攸的叔叔荀文若曾在袁绍处任过事,他曾发来书信,言谈起袁绍的为人,袁本初,布衣之雄也,能聚人而不能用人,见机不作,多有迟废……故而以攸度之,陛下未必会落于袁绍之手,彭兵曹不必如此忧心。”
言罢荀攸观察起了刘璋的面色,只见刘璋一如既往的淡然,似是对天子的所在不以为意,也对袁绍可能挟持天子无所忧心,他不由暗自佩服了一声,这喜怒不形于色是作主君必备的素质,刘璋能做到这种程度,养气的功夫可谓惊人。(本章完)
第279章 落难凤凰
刘璋虽是面上对刘协的去处不怎么在乎,但他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想将刘协握在手里,正牌的汉家天子,价值难以估量,能发挥出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
就比如假借刘协的名头封官赏爵,就足以吸引一大批俊才为自己效命,同时还可以用官方的号发布诏书,宣布某人为汉室奸逆,这大汉天子、汉朝官方的招牌用处可谓极大。
如果将刘协握在手中,再加上后面若是顺利吞并雍凉二州,那刘璋手里的牌就是天胡的牌了,对上虎踞河北四州之地的袁绍也是赢面极大,虽是说不上飞龙骑脸,但威势也能远超袁绍一二。
可惜的是,刘璋的手没有那么长,伸不到中州去,刘协同学他是没有机会掌控了,不然他以宗室重臣的身份把控朝政,比起曹操一介阉宦之后,名正言顺的多了,闲言闲语、不顺之人也会少上很多。
“明公似是对天子的去处不怎么关心。”荀攸直白的问上了一句,同刘璋相处不过数日,但是他对刘璋的性子也有些了解,刘璋不是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一向是直言直语,单刀直入的脾性,所以荀攸尝试着配合着刘璋的脾性。
刘璋轻轻摇头,似是在否认:“璋身为宗亲,对天子的去处自然是关怀的,可鞭长莫及,一时之间却是难以照应天子,想多了不过是徒增烦恼。”
“明公说的是,天子的去留,不是我等能拿把控的。”彭羕附和了一句,局势如此,天子他们是拿捏不到的。
“璋听说,荀先生的叔叔荀文若起先是在河北袁绍处任事,并且被袁绍待为上宾,何以弃袁绍而投了兖州曹操。”刘璋闲着无聊,向着荀攸问起了荀彧的进止。
刘璋对荀彧有莫大的兴趣,荀彧被南阳名士何颙称作王佐之才,其人也的确证明了自己拥有王佐之才,曹操历史上能统一北方,荀彧的作用不可或缺,是一个比肩萧何的人物。
惟独有一点,荀彧虽是投效曹操,但却是心向汉室,辅佐曹操不过是为了对抗袁氏,铲除宇内的奸雄,兴复汉家的天下,并最终和有意天子之位的曹操走向了决裂。
荀攸闻言,应声答道:“正如前言,我叔文若以袁绍非是能克定祸乱、兼济天下之人,终不能成就大事,故而弃袁绍而投曹操……攸前在襄阳,每每自兖州有书信递来,上言曹兖州略不世出、乃命世之才,所谓良禽择木而息,这大概就是我叔弃袁绍而投曹操的缘故。”
“略不出世,命世之才,未免有些夸张了吧。”彭羕闻言不喜,这两个词他觉得用在刘璋身上更为妥当,曹操一个阉宦的后人,怎能用这样两个词语。
荀攸也不恼,他坦言道:“曹操虽是阉宦之后,但不可以等闲视之,昔日许劭有言,言曹操乃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月旦评许子将的眼光,当是不会看错……且我叔文若的眼光,攸一向是信服的,曹操固乃一非常人也。”
荀彧眼光是不错,可惜还是不够好,刘璋不着意的摇了摇头,荀彧看中的曹操是比袁绍优秀,历史上也成功的将袁绍击败了,灭了袁氏的天子梦,可荀彧想让功成名就的曹操做周公,却是没料到曹操是想做魏王,乃至魏帝。
不过这里也怪不得曹操,曹操年轻时或许真的是大汉忠臣,是一个梦想做大汉征西将军的少年,可等曹操横扫北方,功盖天下的时候,很多事情都由不得曹操了,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的:‘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曹操虽是号称奸雄,但文章中自有一股率真之气,生动、新鲜而富有个性,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人,他是害怕放弃兵权后,曹氏宗族和夏侯氏只怕是要为人所害,所以还不能放弃权力,以博谦退之美名,他宁愿放弃虚名而不去身处实祸。
上一篇: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下一篇:长生从红楼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