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季汉刘璋

三国:季汉刘璋 第229节

  面对面色急切、出言询问的长子,王商没有却打什么哑谜,他淡然一笑,将关中的情形抖落了出来:“关中之地,现已大定,李傕、郭汜等凉州贼已是枭首伏诛,明正典刑,不得再为祸关中矣,关中父老,可安享太平。”

  “关中大定!!!”王彭猝然之下听到这个消息,他的神色顿时恍惚了起来,不由的,他喃喃了几遍关中已定的话术。

  虽是对明公刘璋有着十足的信心,认为横行关中的凉州贼寇李傕、郭汜等人,断乎不是明公刘璋的敌手,但是对刘璋荡定关中的时间,王彭还是放的很宽泛,认为年底之前有捷报传来,就算是不错的进度了。

  毕竟凉州贼李傕、郭汜的麾下,乃是能征惯战的凉州士卒,不可等闲视之,昔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都未能将董卓击败,还是司徒王允使谋略,挑拨吕布同董卓的关系,才得以趁隙诛杀了董卓。

  可董卓虽死,李傕、郭汜依仗着麾下强卒,一通反攻长安,又将天子陷于贼手,立有大功的司徒王允更是为贼所逼而死。

  只是未曾想到,拥有如此强卒的李傕、郭汜,竟是没能在他的明公手下撑过数月,只旬月的时间,就败亡关中,殒命地下。

  “此高皇帝之旧事也……父亲,治中董扶所言益州有天子气,果不虚言,其人于谶纬确乎是有非凡之处。”王彭面露喜色,他认为刘璋当前的行事,和以往的高皇帝刘邦别无二样,抵定关中,将是刘璋龙兴的第一步。

  同时王彭说起了那一道蜀郡流传已久的传闻,益土有天子之气,他以前对治中董扶的这条预兆般的谶言还有所怀疑,但如今,他对董扶的谶纬之术是深信不疑。

  王彭一席话语道完之后,他盘算着,是不是寻个时间找上董扶,让董扶给他相一相面,让董扶看看他的面相如何,是否有公卿之相。

  “慎言。”王商皱起了眉头,他对王彭的话语虽是认可,但他认为王彭不该有此言论,这样的话心中想一想可以,说出来就未免太显轻浮了。

  王商在家中素来是说一不二,威重无比,兼之王商如今长史的身份,位高而权重,自带一股子威仪,所以王彭听到王商的话后,他立即收起了笑意,端正的点头道:“父亲放心,孩儿只在您面前说说,绝计不会到外面说这些话,这其中的轻重孩儿还是知道的。”

  “这等话就不该出口,不管是家中还是外面,都不要轻易言说……天命之事,孰能料之,孰敢乱言。”王商摇了摇头,他告诫了一句王彭。

  “是,孩儿谨记父亲教诲。”王彭郑重其事的领下王商的告诫。

  教诲了王彭一句后,王商从案几上将为禽坚追授孝廉的绢布递给了王彭。

  王彭接过绢布,他扫了一眼后,自然的将绢布上的文字读了出来:“为禽坚追授孝廉?!”

  “对。”王商点了点头,他直直的叹了一句:“禽坚有孝行存世,奈何其人寿数短浅,不得生受孝廉,但就算禽坚亡故,一孝廉之名位也当追授,不使孝子不得扬名也。”

  “禽坚确乎是可惜了,若是其人还在,生受孝廉,可谓是一件佳事,如今只能追授了。”王彭跟着感叹了一声,禽坚的孝行之声,在蜀郡是出了名的,蜀郡之人多谓其可得一孝廉,如今追授禽坚孝廉之位,也算是符合众人之意。

  “此事你且去办妥。”王商吩咐了一声,王彭如今在幕府里担任从事一职,自然不能免于奔走。

  “诺。”王彭板正的应了一声诺,领下了这一桩事务。(本章完)

第414章 众心欢腾

  成都作为益州的州治所在,且名列《汉书·食货志》中的五都之一,五都者,即西汉至新莽时期,大汉帝国除却京畿长安外,五个比较重要的城市。

  雒阳、邯郸、临淄、成都、宛,是为五都也。

  而本就是五都之一的成都,在如今天下大乱的时候,成为了刘璋集团当之无愧的首府,地位更加的突出和重要,可以说的是刘璋集团的京畿之地,地位崇高,无与伦比。

  因是如故,成都令董和的职责之重、权柄之大,简直可以比得上一郡的郡守。

  作为成都令的董和,即是需要治理成都,管理成都上上下下的大小事宜,兼着中护军的他,同时典掌近卫,和蜀郡校尉严颜一起牢牢的把控着成都的军权,警惕着成都城内的任意风吹草动。

  这般的压力下,品性严整,清廉俭约,成为了成都令县寺上下佐吏对董和的印象。

  但是今日,夙来端重的成都令董和,他嘴角的清浅笑意一直未曾消失,长久的挂在嘴边,可见董和今日的心情很是不错,以至于溢于言表。

  而县寺佐吏们对这种反常的情况并未觉得奇怪,他们知道其中的缘故,并且同时他们也非常高兴,一个两个在见面点头、眼神交错之时,都会容貌焕发的露出快意的笑容。

  无他,盖因他们的明公刘璋征伐关中的战事有了结果,当下的关中郡县皆为明公刘璋所荡定,祸乱关中的凉州贼李傕、郭汜被明正典刑,枭首送往了天子所在。

  循陈仓道出,一举克定关中,这种的戏码,县寺的佐吏们皆是熟悉无比,这是大汉开国的高皇帝刘邦的行迹,如今被他们的明公刘璋复刻,在这汉统衰落的时候,重新上演了一遍。

  ‘汉家当兴!!!’坐在案几前的成都令董和,在观阅完了长史王商分发下来的关中战事详情报告后,他感喟了一声。

  ‘汉家当兴!!!’

  董和嘴角挂着微笑,他在一声感喟之后,又是接着感慨了一声。

  自董卓祸乱、李郭狂悖以来,世人多认为汉统将衰,天命当移,宇内割据擅立的诸侯中,会有承天命之人出现,澄清寰宇,一统天下。

  而今看来,汉家不当绝也,有明公刘璋这等的宗亲在,汉家定当复兴,汉统不衰也。

  ……

  成都的城楼上。

  蜀郡校尉严颜,他顶盔掼甲,右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一副装束严整的模样。

  严颜静静的站着,等到从弟严开将百余名亲卫士卒摆弄齐整之后,他领着这百余名亲卫士卒,开始了今日的巡逻,虽是成都处于内地,乃是益州的腹心所在,断乎不会存在什么风波,但严颜依旧凡事亲力亲为,不避寒暑的巡视成都内外。

  只是今日的严颜,他深邃的目光,透露出他多少有些心事,所以他一半的心思用在了巡逻上,一半的心思用在了神游上。

  他在想着,出身寒门的他,长大之后,依靠着一份机警和些许武勇,得以出任巴郡临江县的县尉,称得上是功成名就了。

  在临江县的县尉任上,他本以为由于自家出身浅薄,当是会在县尉一职上终老,就算有什么进步,也不过止于郡将,未能有大的远迈前程。

  然而世事无常,荆州别驾刘阖趁着故益州牧刘焉新丧,潜入巴郡,煽动民夷反叛新任的益州牧刘璋,于其间他坚守不屈,据守临江县城,不与贼寇沟通。

  依靠着这份忠心,他得到了新任益州牧刘璋的见重,竟是得以超拔,被引为蜀军北部都尉,而后又因为勤勉任事,被升迁为蜀郡校尉,同中护军董和一起典掌蜀郡的军权。

  ‘蜀郡校尉!!!’

  严颜望了一眼天边的浮云,变化莫测的白云有若苍狗一般,恰如他的生平,原本以为终老之年,当是一直在巴郡的县尉、都尉上打转的他,如今登堂入室,成为了大汉的校尉。

  人生之际遇,不可谓难测也。

  到了这一步的严颜,已然是很满足了,他满足于当下的官职,满足于有刘璋这等的明公,能让他得以一展所长,能让他得以挥洒忠义侍主之心。

  至于今时今日,在近来关中的战情形势明朗,且接到幕府下发的战事内情之后,严颜深感他此生是何等的幸运,竟是能于茫茫之中,同他的明公相逢相知,当真是不枉此生。

  “兄长,听说关中已定、李郭枭首,不知是真是假。”在严颜帐下担任百人督的严开,他从市面上听闻到了一些消息,此时向着严颜询问了一句,毕竟严颜身居高位,能够接触到比较机密的消息。

  “确有其事,不日王长史就会出榜宣扬,明告内外士庶。”严颜微笑着点头,郑重其事的肯定了一句。

  严开顿时脑袋嗡嗡作响,他喃喃道:“关中竟是真的安定了。”

  “嗯?你不相信明公安定关中吗?”严颜微微皱眉。

  “不是。”严开闻言疯狂的摇着头,他急切的辩解道:“小弟是没有想到明公能这么快平定关中,毕竟征讨关中的战事到如今也还没经历太长的时间,却是让小弟有些如梦似幻,不敢置信。”

  严颜露出一个淡笑,他眸中露出光彩,感慨的说道:“是啊,别说是你了,我也未曾想到关中能这么快平定,前面看到幕府下发的内情文书时,多少还有些恍惚……不过细细一想,是明公的话,也就不奇怪了。”

  严颜说到这里,他走近城墙的垛口处,望着一派和乐融融、生机勃发的成都城的内景,片刻后他继续说道:“区区李傕、郭汜,匹夫而已,当不得明公的兵锋,关中安定,李郭授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什么好意外的。”

  “兄长说的是,李傕、郭汜那样的贼寇,如何是明公王者之师的敌手,二贼败亡,是天理也。”严开附和了一句,虽是附和的话,却是出自他的真心。

  言罢,兄弟二人对视了一眼,向着成都城大声扬笑了起来,笑声中,是止不住的快意,是为三辅安定、关中父老得宁的高兴,也是为明公刘璋大业进展不错的欣意。(本章完)

第415章 谶纬

  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为谶。

  见文思意,‘谶’即是一种带有神秘色采的预言,向世人昭示冥冥之中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此中由于谶书经常有图相附,故而又曰图谶,而这些预言之书被认为符合天意,是以往往又被称为符命。

  据文献记载来看,谶言出现的很早,早在秦代就有谶言,如‘亡秦者胡也’。

  至于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纬书是与经书相对而言的,经书作为儒家之经典,且是圣人所作的经典,其中有许多内容难以理解,于是乎用来解释经典和对经典进行补充的纬书就出现了。

  由于纬书在解释儒家经典和对儒家经典进行补充的时候,内容一般会夹杂着大量的神学迷信和阴阳灾异的学说,所以谶语制作者往往会选择以纬书作为载体,加之谶、纬的内容都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所以渐渐被混为一谈。

  因是如故,有了谶纬这一门学说。

  益州治中董扶就是谶纬一学的佼佼者,他学于同郡的谶纬大家杨厚,与乡人任安齐名,名头之大,声传宇内,前后宰府十辟,公车三征,再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他都称疾不就。

  后得大将军何进荐举,董扶被征拜侍中,居雒阳时,他察觉到朝局混乱,将有大难,于是他为求自保,私下里向有意出外的太常刘焉说道:‘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借此鼓动本意内求交阯牧的刘焉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

  而董扶则求得蜀郡属国都尉,和刘焉一并入蜀,入蜀之后,世事果如他所料的一样,汉灵帝崩,大将军何进为宦官所杀,袁绍、曹操等人诛除宦官,接着董卓引军入主雒阳,天下霎时大乱不已。

  当时在蜀郡闻得雒阳的乱局之后,董扶一方面是哀叹,一方面是庆幸,他哀叹汉室不幸、奸佞逞凶,他庆幸自己明见未来,以一道虚构的谶语鼓动刘焉入蜀,得以保全自身。

  只是事到如今,当初他为求自保,胡诌的一句谶语,竟是有了幻化为真的迹象,这不免让董扶有所惊诧,世事变幻,竟是不可言说也。

  作为治中的董扶,自是有能力接触到关中战事的最新消息,而今天,他收到了幕府下发的关中战事的结果,当下关中已定,李傕、郭汜等逆贼皆被枭首,偌大一个关中之地,落入了明公刘璋的掌控中。

  ‘莫非,益州真的有天子气?!’

  董扶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明明一句为求自保的胡诌乱言,如今演变成真,其中种种,让他难以置信,也让他当下心绪难以落定。

  ‘难道我是万中无一的谶纬大家,随口一句胡诌,都有言出法随的神力?!’

  卧躺在自家庭院的摇椅上,董扶半眯着眼睛,他的身上是从上方密集的榆树叶的缝隙中,落下的斑斑点点的不规则的阳光,随风不断的摇曳着。

  ‘命数如织,玄妙非常!’

  良久,蜀郡士庶眼中的谶纬大家董扶,发出了一声意味深长的感喟。

  ……

  成都,黄权的府邸。

  由于黄权担任着汉中太守,其人远在汉中,是以黄府所居之人,唯有黄权的妹妹黄婉,和黄府里的十数名奴仆,此外就是府邸外护卫的百余名精锐士卒。

  成都士庶对于护卫在黄府外的士卒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黄权的妹妹黄婉被治中董扶称为有大贵之相,和益州牧刘璋已是许下了婚约,只是益州牧刘璋有意先报二兄之仇,以慰二兄在天之灵,是以这桩婚约的婚期拖至了现在。

  而现如今,益州牧刘璋荡定了关中,诛杀了李傕、郭汜这两个杀兄的仇人,大仇得报,也即是同黄婉的婚期将近,想是不日益州牧刘璋就将同黄婉完婚。

  ‘果真是大贵之相,治中董扶于图谶上可谓学究天人。’成都士庶每每论及于此,都不由感喟起治中董扶先见之明的谶语,竟是一面之下,就可论人生平,明见未来。

  再加之治中董扶此前的一句谶语:‘益土有天子气。’极是符合当下的时局发展。因是如故,治中董扶在成都士庶的眼中,成为了言出法随的谶纬大家,学究天人,莫可测也。

  到如今,每日登门治中董扶府邸,诚心奉上蜀锦、金银、珍奇之物,欲求董扶一句谶语的达官贵人,常常将董扶府邸门前的道路堵塞,车马不得回旋的余地,进得去,出不来,搅扰着董扶的清静,致使治中董扶不胜其烦。

  与此同时,黄权在成都的府邸门前的道路,也是充盈着车马,堵塞着道路,不同于治中董扶门前求取谶语的人,黄权府邸门前的拜访者,是想在黄权这里存一分情谊。

  毕竟成都士庶都知道,黄权的妹妹黄婉将是刘璋的正妻,黄权同时又作为刘璋的左膀右臂,担任着汉中太守这一紧要职务,巴西郡黄氏一门的前途,当是富贵之极,且不可限量。

  不过前来黄府登门的拜访者,知晓黄权如今留驻汉中,黄府唯有黄权的妹妹黄婉,作为女眷不便与人相会,是以拜访者多是于门前奉上礼物、留下名刺,就告辞而去,不敢有一丝一缕的叨扰,恐惊了内中的女眷。

  但就是登门送礼,也让府内的黄婉略感烦恼,黄婉仔细吩咐着府内的主事:“黄叔,登门之人的名刺可以留下,待我兄长归来查看,至于登门者所送的礼物,断然是不能留下的,必须让他们原样带走。”

  “诺。”头发黑白各有一半,且黑白之色杂乱相处的黄叔应了一句。

  “去吧。”一声叮嘱后,黄婉挥退了黄叔,让黄叔这位主事去应付外间的事情,而她一介女流,不好往来迎接招待宾客,自是待字闺中而已。

  居于府中,黄婉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唯有做做女红,或是绣上一张美轮美奂的布帕,或是踩着织机织起绢布,用作平日里的消遣。

  只是今日,黄婉没有做女红的心思,她心心念念的,都是身在关中的郎君。(本章完)

第416章 闺中怨

  成都,黄府。

  黄婉捧着一封书信,痴痴的看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眼眸中是化不开的浓情蜜意。

首节 上一节 229/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下一篇:长生从红楼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