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55节

  庞统是周公瑾病逝后才被刘备挖来,未赶上刘备与孙夫人在公安摆的婚宴。

  而此时说出来,刘备心头自然浮现了那吴家娘子的面容,顿时有点踌躇了。

  于是只能含糊道:

  “先瞧光幕。”

  【而除了神话和游侠的传说,李靖留下来的当然也有重要的传承。

  根据《旧唐书》记载,李靖晚年荣宠备至,为了避嫌干脆就猫在家里写兵书。

  晚年的李靖相当高产,《六军镜》、《卫公兵法》、《阴符机》、《玉帐经》、《霸国箴》、《韬钤秘书》、《兵钤新书》、《弓诀》等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就。

  但比较尴尬的绝大部分都已经佚失。

  毕竟李靖本身位高权重,一般人想要拿到他的兵书也不容易。

  其次就是对大唐来说,跟周边国家打仗也用不到那么复杂的兵法:直接碾过去就是了。

  盛世结束到了安史之乱,长安陷了又陷,唐天子逃了又逃,这种没有流传出去的孤本想要留存自然非常困难。

  这时候自然有人会想起来,李靖不是有一个《李卫公问对》吗?

  这本书虽然在宋朝时与《孙》《吴》《六韬》《三略》等位列“武经七书”,但如果你真上手读一下,就会发现李靖这么勇的吗?

  比如在书里李世民问李靖,要是李勣和长孙无忌共掌国政如何呀?

  李老爷子回答:李勣有忠义,没问题。不过这长孙无忌嘛,看着道貌岸然的,但特别妒忌贤良,尉迟敬德因为他引退,侯君集因为他造反,这不是臣诽谤啊,都是因为陛下您问了我才说的肺腑之言。

  李世民说:好,我知道了,今天这话你别泄露啊。

  然后李老爷子,啪,很快啊,直接写到书里去了。

  这个记载基本属于“正经人谁写日记啊?”的现实版。

  长孙无忌算不算好人暂且不说,但至少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这两口黑锅他是背不动的。

  除此之外,《李卫公问对》中李靖几乎已经成大唐国师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教。

  李世民这个“用兵无出其右者”,需要李靖教他“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这些基础概念。

  李世民与魏征参考汉魏南北朝总结出来的“蕃汉杂处”政策变成了李靖出的主意。

  李世民还亲自跟李靖请教平萧铣的得胜秘诀是啥,然后李靖认真教李世民要与猛将推心置腹。

  但是讲道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了造反的两个,其余皆得善终,李世民应该是不用人教这个的。

  以及《问对》中李世民连“就粮于敌”的意思都不知道,还得跟李靖请教。

  但“就粮于敌”最著名的就是霍去病了,李世民无疑是对汉武帝和卫霍相当熟悉的。

  史册记载,武德七年李渊面对颉利的兵锋,想要迁都退守,李世民上了个表文,自比霍去病,表示要为李渊灭颉利。

  因此,《问对》的问题相当大,基本可以石锤并非李靖所写。

  这书更像是后人假托李靖之名写的一本入门级兵法。

  并且还掺杂了大量的对于唐初政局见解的错误认知。】

  面对李靖失传的八册兵书,所有人都觉得心疼。

  最为心疼者当属李靖自己,写兵法这个念头他早就有了。

  打完突厥后更是乘兴写了个《六军镜》的开头,结果现在跟他说这苦心孤诣总结的用兵之道压根没能传下去?

  李靖不由得都在考虑,要不然学学陛下,抄录一份带入陵墓?

  “药师尽管写,至于留存后世行于天下,让朕来想办法。”

  李世民当即大包大揽,他如今想的分外明白:

  太平盛世,方为莫大之功勋。

  而盛世需要名将名相来彰显,需要文治武功来体现,需要善待旧臣以佐证,需要百姓太平来传颂。

  因此给臣子扬名,便是给自己扬名。

  李世民考虑起来这个简直动力满满。

  仿效后世的博物馆,再参考新年元正日的大陈设,一个想法已经在李世民脑海里徐徐升起。

  甚至李世民在心里已经给颉利留了个位置,被征服的敌人,同样也是功勋。

  至于颉利什么想法,李世民就不在意了。

  这边其乐融融呢,长孙无忌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当即叫冤:

  “臣何曾有妒忌贤良!”

  李靖同样也要辩解一下:

  “勿说此秘之泄,陛下若问,臣定不会如此作答!”

  李世民赶忙安慰:

  “辅机勿忧,定为后世伪托作书者讥言污蔑。”

  “至于这托国事之问,朕也定不会如此相问!”

  李世民也不傻,老将军灭了三国,正是避嫌都来不及呢,这么直白的问辅政大臣看法岂不是给老将军挖坑?

  但老将军这回答,以及写在书上的行径,就仿佛主动跳进了坑,还给盖了土,殊为短智。

  因此李世民也只是当笑话看,好一顿安慰。

  尉迟敬德心中也有一点恼怒升腾,但随即就被秦琼安慰了下去:

  “我等陛下亲臣,守身本分即是,勿忧其他。”

  看着尉迟敬德点了点头,秦琼才放了点心。

  此时秦琼有点想念程知节了。

  秦王府的斗将当中,程知节打天下时能举旗先登,悍勇三军。

  如今治天下时,能镇守一方,庇一方太平,陛下都多有赞叹。

  而尉迟敬德的脾气秦琼再清楚不过,不加克制迟早惹乱子。

  按光幕之说法来看,尉迟敬德引退这件事多半是真的,虽然具体情况不清楚,但秦琼觉得多半跟这火爆的脾气脱不开关系。

  还是得多劝劝才是。

  此时唯有李勣还能面带微笑,虽为伪作,但看后世“有忠义”之说,看来结局不太差。

  而李靖汗还没擦完呢,便看到了“大唐国师李药师”之说。

  看着那子虚乌有的,对于李世民的各种教授,李靖反而放下了心。

  谣言最怕的莫过于九真一假。

  而这满纸的荒唐言,反而是只会让人当笑话看。

  他李靖请愿调到南方去打萧铣,不就是因为在陛下身边根本没法冒头吗?

  而且彼时陛下刚刚击败王世充,还用自己教?

  李世民也是一样的想法,并且也很宽容:

  “与药师问对,共作兵家开蒙之学。”

  “未尝不是一段佳话。”

第150章 大唐军制

  看到光幕说的兵法之言,刘备则是想起来一件事:

  “孔明曾言,欲修兵法?”

  庞统警觉的支起了耳朵,孔明则是谦虚道:

  “观后世光幕偶有所得,对兵无常势,与致人而不致于人之说有新解。”

  “故而随手著之,闲来读之慢慢推敲。”

  此前在荆州时孔明就与关羽讨论过,当时便认为那游击之法,本质便是《孙子》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

  后世有新词名为主动和被动,说白了就是要敌军来应对你,而非你疲于奔命去应对别人。

  庞统心中感叹孔明真是一刻都不愿闲下来。

  并心中暗忖,既然如今他们内部的纸价已经愈发低廉,那是不是自己也没事儿写点东西?

  毕竟若是按后世所说,哪怕记一下每天吃了什么,只要能存至后世那也是文物呢。

  再说了,如今已经帮主公谋取益州汉中,还在荆州与元直打了个配合。

  那只要平定关中,功绩应该就有一些说服力了。

  将来说不定这李卫公还得读他庞统的兵书呢。

  庞统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随即就听到孔明悠悠道:

  “毕竟,等到授姜维兵法,总要有一些兵法见解吧。”

  庞统感觉喉咙有点发干了。

  同时还看到张飞对他挤眉弄眼,庞统回了一个警告的眼神。

  随即庞统故作镇定道:

  “孔明深思远虑也。”

  “惜哉如今韩遂占据天水,因我军与马超略有亲近,故而心生嫌隙。”

  “不然定派精卒将那姜维一家接来成都。”

  庞统的眼神对上了孔明似笑非笑的眼神。

  眼神一触即分,孔明嘴角噙笑,重新看向光幕道:

  “士元有心了,不过成都路途遥远,若真能提前接来,留于汉中便已足够。”

  “毕竟凤雏之才举世皆知,亦为良师。”

  张飞看了看两位军师,眼含笑意。

首节 上一节 255/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融合黑龙天,打造诸天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