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33节

  将其作为季汉后来者的目标就挺好,切不能劳民伤财成一己之虚名。

  这一点上那个唐朝的高宗实在是做了太多的榜样。

  在朝鲜半岛靡费国力,连战十余载,空耗数十载,反为那新罗尽败强敌。

  虽然最终也让那新罗成了附庸,但若论一开始的宏图,不管怎么看都很难说是成功。

  于是刘备的心态也是愈发平和。

  【而若是知道由唐至明,出海航行都是在南海打转的话,那顺理成章就有个疑问:

  咱们为何没发现近在咫尺的澳大利亚?

  毕竟从地图上来看,顺着东南半岛往南就能进入两岸都是陆地的爪哇海,随后一路往东就是澳洲了。

  但在课本上记载,是英国人于1700年发现了澳洲,并以他们女王的名义宣布澳洲是大不列颠的领土。

  明明我们近在咫尺,但最终这块新陆地却属于别人,不由得让人感到很可惜。

  因此更是有人开玩笑,要是郑和下西洋时没拐入马六甲海峡,说不定澳洲就是归属大明了。

  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

  但实际上在郑和之前,元代就有一个人相当厉害的旅行家,名为汪大渊。

  他一生出海两次长途旅行,合计出海长达八年之久,将见闻写成了《岛夷志略》,记录了一路的见闻。

  后来有个名为马欢的大明人读了这本书之后随郑和一起下西洋,并将所见与书中所记载一一对应。

  而根据目前所整理出来的《岛夷志略》来看,汪大渊在1342年结束旅行之后,他的足迹图是这样的:

  汪大渊的大部分记载都和现在能对应得上,比如穿越阿拉伯、穿越红海、横渡地中海、到达摩洛哥后折返去非洲逛了一圈等等,他记载的地理见闻和现在几乎没有差别,基本上可以石锤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老哥。

  唯一有两处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是他记载的去往阿拉伯之前的一趟行程。

  根据记载,汪大渊先是去了古里地闷(东帝汶),盛赞这里银子铁器和布料都不错,但这里的酋长喜欢赤身而睡,而且女人都非常放荡不检点,汪大渊表示难以接受,赶忙离开了这里。

  随后他朝着南边继续出发,到了一个被称迷黎之的地方,再转道东南到达了麻那里。

  如果现在顺着地图按照这个方向来推的话,就会发现,这不就是澳大利亚么?

  作为旅行家,汪大渊同样记载了港口的样貌,称这里楠树万枝,蚝如山立,土薄田瘠,气候不齐。

  并详细描绘了当地的见闻:

  “男女辫发以带捎,臂用金钿。穿五色绢短衫,以朋加剌布为独幅裙系之。”

  这些跟澳洲的达尔文港是对得上的,因为澳洲本就因为地理关系,气候特别怪异且贫瘠,当地的土著也都是黑人,有辫发习惯。

  但随后汪大渊的记载让学者们挠破了头:地产骆驼,高九尺,土人以之负重。

  澳洲在彼时是没有骆驼的,因此直至今天关于汪大渊到底有没有发现澳洲还是个谜团。

  但还有个可能更加贴近真相的猜测:汪大渊并不是船长,总是搭乘商船,而且记录欲旺盛,很可能是同船人所说但并没见到,以讹传讹就顺手记下了。

  因为记载的“迷黎之”这个地方据韩振华教授考证是是马来语“海参地”的意思,而根据汪大渊的路线按图索骥,他去的地方是如今的梅尔维尔岛,盛产海参。

  但实际上,即使证实,汪大渊也并非第一个发现澳洲的人,因为本来就有近百万人的原住民。

  只不过这些原住民都化作了英国人的刀下亡魂。

  并且在汪大渊出海之前,从泉州出发的华夏水手就带回了绝岛这个称呼,而这个绝岛不管是从方位还是气候来看,都是澳洲无疑。

  根据水手所说,绝岛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向东到达这个岛屿之后便全是海洋,陆地就此而绝。

  一个是其当地气候诡异,不适耕种且多毒物,乃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地。

  而从如今来看,古人不待见这里很正常,毕竟现代都有说世界毒物千千万,澳洲独自占一半。

  瘴疠暑气太攀蛇咸水鳄这些都是古人避之不及的东西,也难怪对澳洲鲜有涉足。

  毕竟任老祖宗学究天人,也不会想到这块地在咱们如今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矿产地之一,475亿吨的铁矿储量占据了整个地球的四分之一还多。

  而且,要是华夏的航海发展的没有这么折磨,这块地儿妥妥的亚洲后花园,哪轮得上昂撒人来屠杀原住民?】

  孔明很努力的去控制自己的表情,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他掏了掏耳朵,与庞统交换了一个不可置信的眼神:

  “多少?”

  “四百多亿……吨?”

  而且更直观的还是占比,庞统喃喃道:

  “世界铁矿占一石,这澳洲独占近三斗?”

  孔明的面色已经调整了过来,摇了摇头:

  “什么澳洲?此乃绝岛,乃我华夏后花园是也。”

  结束liao,明天收尾

第220章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听闻这绝岛之矿后,孔明便拿着直尺起身。

  将直尺贴在地图上简单丈量了一下长安与洛阳的距离,炭笔在尺子上打了记号。

  然后挪动直尺向下,比来比去,孔明叹了口气:

  “从扬州起船至这绝岛,往返至少有三万里之遥。”

  其中意思也很清楚:咱们就暂时别惦记这个了。

  刘备倒是很乐观:

  “如今我等只需精研算学,试造新海船,只需循序渐进,则海权之先机自可入手。”

  ”如此一来,莫说绝岛,我等更是能以海师利舰巡视西洋,以传汉名。”

  毕竟那清王朝数十万人败于二十几艘这个盖伦船的战绩,便已经将战舰的强势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内崇算学,外取西洋《原本》,上究天文,下察海理,兴海师造强舰,则炎汉之兴,便已近在眼前。

  这是一个无比清晰,且触手可及的未来。

  这个未来庞统也心情激荡,当即就想起来了孝武皇帝的自夸,并轻声念了出来:

  “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

  彼时闽越国作乱,南越国乃是汉之臣属,于是将此乱告于孝武皇帝。

  淮南王引经据典劝阻孝武皇帝出兵,但“帝不听”。

  结果听闻大汉出兵后,闽越举国皆惊,发生内乱。

  闽越王之头被其属下献于孝武皇帝,以熄帝怒,

  事后武帝传旨将此事告知于淮南王,并将此语作为大汉的目标。

  孔明同样大笑,大声吟诵出由大家班彪所书之文: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在孔明看来,大汉一贯所求很简单:

  我的疆域,我说了算。

  就因为这个最简单的要求,汉继四百载,志士仁人前仆后踣,终灭匈奴,得北疆安宁。

  而如今,孔明不才,愿以绵薄之力,复承汉统。

  开算学,兴治学,制工学之统,扬科学之名。

  为后世子孙,谋先发之机也。

  于是成都府衙的气氛愈发融洽。

  张松说若是等益州之事忙完,一定要去这朱崖看看。

  刘巴在一旁笑嘻嘻撺掇,称都到朱崖了,何妨出海一观?

  比如,去看看那汪大渊去过的古里地闷银器有多好看?

  张飞还在那边难以置信这英人竟能将百万土人屠戮一空。

  庞统则很冷酷的指出,蛮种的族类之争就是如此,夷族绝祀灭种据地。

  不过旋即庞统就摇头表示我华夏自不这么野蛮,千年后也才不过百万人而已,如今很可能也就几万人,处理方法多得是。

  比如令其“认祖”,比如以富庶之地易之,比如将佛教徒扔过去等等等等。

  不过详细办法庞统是没打算和张飞说的,毕竟这事儿还挺遥远。

  不过由此庞统也下定决心:绝不能英年早逝!

  ……

  甘露殿中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

  此前对于海洋到底有多富庶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但这个答案让他对于这海洋的渴望再也按捺不住:

  “千秋之业,自海而始。”

  而此前因疆域太大而无法有效控制所产生的忧虑,在此刻也缓解不少。

  让西域成为大唐的走廊,让南海成为大唐的内海。

  只要能成,这千秋之业,还有谁能与朕比肩?

  想到激动之处,李世民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重重一拳砸在桌案上,让同样满心期待的刘仁轨吓了一跳。

  “陛下?”

  李世民摆摆手,略有不好意思,不过看着刘仁轨,眼神略有期待:

  “正则能海战扬名,可是少时有奇人授海战之法?”

  刘仁轨实诚的摇摇头:

  “陛下,臣乃汴州人,少时粗通水性,不懂水战,更遑论海战。”

  李世民顿时有点失望。

首节 上一节 333/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融合黑龙天,打造诸天仙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