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第701节

  上来就这么猛!

  真如此继续保持下去的话,大明何惧覆灭!

  ……

  清朝位面。

  康熙皇帝正坐在御书房中,看到这一幕时,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冷哼一声。

  他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治国方式着实不敢苟同。

  治理国家如同调理身体,过猛的药石反会伤及根本!

  特别是那番要改革科举、废除八股文的言论,更是让康熙暗自摇头。

  八股文正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它考验的是读书人的才学修养,怎能轻易废除?

  朱元璋终究是出身寒微,对文人的态度未免太过偏激!

  大明的灭亡,原因错综复杂,岂是靠几道雷霆手段就能挽回的?

  治国之道,贵在持之以恒,重在润物无声。

  这种大开杀戒的做法,反而会激化矛盾,加速王朝的衰败!

  ……

  明朝位面。

  成化皇帝朱见深正在批阅奏章,看到这一幕时,不由得猛地起身!

  作为一个深受祖制约束的皇帝,他对太祖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些年来,朝中那些文臣们仗着祖制,动不动就搬出“祖宗之法不可变“来钳制皇权。

  每次他想做点什么,总会被这些人以各种理由阻拦!

  如今看到太祖这般大刀阔斧的改革手段,让他心中翻涌起强烈的共鸣!

  若是自己也能像太祖这般雷霆手段,何至于被这些人牵着鼻子走?

  太祖的魄力,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在面对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时。】

  【朱元璋并没有认为是百姓的过错。】

  【“这些流民造反,不是因为他们想造反,而是活不下去了。”】

  【“崇祯小子用重兵围剿,反而让农民起义越打越多,这不是治本之策!”】

  【朱元璋站在地图前,看着标注的各处起义军位置。】

  【毕竟,自己曾经也是个讨饭的和尚。】

  【“传令下去,各地囤积粮食的商人,三日内主动捐献储粮,否则抄家!”】

  【“朕不管你们是什么身份,再不交出粮食,就是和朕作对!”】

  【一时间,各地粮仓纷纷开仓。】

  【朱元璋又下令征调各地富户的余粮。】

  【“你们既然富得流油,就得为朝廷分忧!”】

  【“朕允诺,此次征调,来年双倍奉还!”】

  【随后,他派出大量钦差,分赴各地灾区。】

  【“发放粮食要快,要准,要让真正的灾民吃上饭!”】

  【“那些中饱私囊的官员,一个都别想跑!”】

  【同时,朱元璋对起义军也采取了怀柔政策。】

  【“愿意投降的,既往不咎,还能分到土地。”】

  【“不过,带头的几个大首领必须杀!”】

  【“否则,以后天下人都以为造反有出路了。”】

  【朱元璋深谙民心,也懂得威慑之道。】

  【他设立了专门安置降军的营地。】

  【“这些人都是庄稼把式出身,不如就让他们回去种地。”】

  【“朕给他们分地,免三年赋税。”】

  【“但是,必须有老实本分的乡绅担保!”】

  【一边是打,一边是拉。】

  【短短半年,不少起义军纷纷投降。】

  【朱元璋却没有丝毫松懈。】

  【“光是平定叛乱还不够,得让百姓有活路才行。”】

  【他开始推行一系列惠农政策。】

  【“修水利,发展农桑,整顿盐政。”】

  【“朕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生日子!”】

  【“只有肚子吃饱了,谁还愿意拿着锄头去造反?”】

  【渐渐地,各地农民起义平息下来。】

  【流民们重新有了安身之所。】

  【朱元璋看着新送来的户籍统计。】

  【“记住,治大国如烹小鲜,该狠的时候要狠,该软的时候要软。”】

  【“朕不是心慈手软,而是要把这盘棋下得长远。”】

  【这位开国皇帝当然清楚,光靠镇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道。】

第790章 朱元璋:上来先杀亿波!铁血手腕清君心!宋仁宗:唯我太过软弱矣

  唐朝位面。

  对于朱元璋此举,李世民非常的赞同,

  朱元璋处置农民起义的手段,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态度。

  他能看到百姓造反的根源在于活不下去,而不是一味归咎于刁民作乱,这种洞察力确实难得。

  征调富户粮食、承诺来年奉还的做法,既解决燃眉之急,又维护了地方大户的利益,可谓用心良苦!

  想当年他平定隋末农民起义时,也是深知宽严并济的重要性!

  修水利、兴农桑、整顿盐政,这些都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之策。

  正如他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该狠的时候要狠,该软的时候要软,这恰恰是帝王之道的精髓所在。

  在李世民看来,朱元璋这番作为,处处显露出一个明君应有的胸怀与智慧。

  他既能体恤民情,又懂得权衡利弊,当真是个难得的治国能手啊!

  ……

  宋朝位面。

  宋仁宗赵祯看到这一幕时,却是另一番心绪。

  他轻抚御案,面露忧思之色。

  朱元璋这种强硬却不失温和的治国手段,与自己的作风大相径庭。

  这些年来,自己一味推崇仁政,却总觉得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朱元璋征调富户粮食的魄力,是自己所不具备的。

  虽然内心认同这种做法,但想到自己面对士大夫集团时的束手束脚,不由得暗自叹息。

  不过朱元璋安置降军、推行惠农政策的做法,倒是与自己的理念相近。

  只是自己太过依赖文官集团,缺少那种雷厉风行的气魄。

  看来当个好皇帝,既要有仁慈之心,更要有果决之力啊!

  朱元璋处理农民起义的手段,或许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所欠缺的……

  【1636年,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不断在明朝边境挑衅。】

  【当时的九边防线已经摇摇欲坠,军饷空虚,将士士气低落。】

  【朱元璋看着边境奏报,目光如炬。】

  【“这些鞑子,欺我大明无人么?”】

  【第一件事,他立刻派出密探。】

  【“给朕查清楚,哪些将领和鞑子有勾结!”】

  【“但凡有通敌卖国之人,杀无赦!”】

  【接着,他开始整顿边军。】

  【“边军克扣军饷?好大的胆子!”】

  【“这些年的军饷去向,一笔笔给朕查清楚!”】

  【朱元璋亲自审问负责军饷的官员。】

  【“贪污军饷,就是在卖国求荣!”】

  【同时,他改革了边防制度。】

  【“从今往后,边军军饷按旬发放,不得拖欠!”】

  【“军械补给要按时更新,监军官员要实地查验!”】

首节 上一节 701/7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摆烂两年半,我大秦第一老六的身份瞒不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