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第753节
【为此,清朝引进了大量西方军官训练将领,还引进了洋枪洋炮装备陆军】
【同时建设军工企业,仿制新式武器】
【29年里,洋务派创立了34家军工企业,生产了超过四千万两白银的军事装备】
【在海军上,清朝也有能力生产超过两千吨的中型军舰了】
【还斥了数千万两白银,建设了北洋水师,军舰总吨位超过三万吨】
“这个成果,看起来不是还可以吗?怎么就失败了?”
刘彻困惑地盯着天幕,这些成果听起来可不算小了。
后世枪炮的威力他在天幕里是见识过的,这洋务运动给军队配备了大量洋枪洋炮,后面还能自主生产。
足足四千万两白银的武器装备!
他都不敢想象,大汉军队若是能备上四千万两白银的武器装备,打匈奴的那几场仗,又何需打得这么惨烈?
更不必说,洋务运动还建立了水师。
这个战船的总重量,还有耗费的银子,这支水师从战船武器装备,到水军将士,想来都会是精锐。
怎么看,都不像会失败的样子。
所有人也为此感到困惑。
在看到天幕后续内容前,他们先看见了下方的评论。
“银子是花了不少,听上去军事力量也强了不是一星半点,但不顶用啊。”
“就是,都是些花架子。”
“除了跟老是掉链子的法兰西打的那场,侥幸小赢外,和别人打就没赢过了。”
众人心头咯登了一下,接着天幕画面一转!
【但是】
【北洋水师日常运作和所需军费,基本都依赖创立者李鸿章和他的派系,打仗的时候,朝廷和其他督抚都不怎么提供后勤支持】
【甚至在北洋水师与敌军交战时,李鸿章的政敌和言官还不断弹劾他】
【而且,清朝朝廷直接管控的中央军是没有什么战斗力,打仗全靠地方督抚的兵】
【地方督抚各自为营,军队都没法统一指挥,怎么和侵略者打呢?】
“混账玩意!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顾着窝里斗!”
雍正指着天幕,气得手指都发抖,龙颜大怒。
他日日勤耕不辍,辛苦壮大的大清,居然被这些不肖子孙折腾成了这副模样!
洋务运动那会,当皇帝的都在干什么吃的?
地方权势过大,势必会弹压中央,故而他在位时,把大清的权力牢牢掌在中央手里。
结果,他的子孙倒好,中央的军队不禁打,还要依赖地方军队,连统一指挥作战都做不到。
那些地方督抚也尽是些没脑子的玩意。
不把外敌清了,在窝里斗了再多利益有什么用?还不是只能被外人白白抢走。
“都是些目光短浅之徒!”
大清在这群人手里,不亡才怪!
“只要触及了他们利益,哪怕同为变革阵营,也会攻讦掣肘,难以避免。”
王安石对此感触再深不过了。
当初他两度变法失败,两度被罢相,除了保守派得势外,也是因为各地官员为了自身利益,推行变法举措时,中饱私囊,尸位素餐导致的。
若是洋务运动不能解决这个内部问题,难怪后来改革会失败。
他有预感,这个变革,恐是注定失败了。
……
【另外,洋务派在军工企业和军事取得了一定成果后,自诩“自强”成果已经初步达成,转而“求富”】
【但是,为求富创办的企业存在巨大问题,也是国营企业的典型问题】
【基隆煤矿预设的产能是300吨,实际每年只有100吨产能】
【内部人员冗杂,腐败盛行,都想着套国家的钱,连年亏损】
【后来出现了官督商办,由百姓入资的企业】
【但是,比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他压根不管其他人同意与否,经常自己做出重大决策】
【这些企业,光有商办之名,合作的商人却没有插手的权力。】
【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和上海织布局等等企业,都是同样问题】
“这哪里是为国家求富,分明是为自己敛财。”
刘彻挥了挥龙袖,一针见血地道。
依他看,怕是“自强”时创办的那些什么军工企业,耗费银子太多,没银子支撑了,这才打着“求富”名号赚钱。
这招他也用过,当初打匈奴钱不够,他就将盐铁官营,为此替国库挣了不少银子,支撑起军队消耗。
只是,赚银子就罢了,毕竟改革总是要花银子的。
可连纺纱织布都不放过,这些人是穷疯了吗?
无论是官营控制重要的盐铁等要紧物,还是借此赚银子,总该有个度。
而且看样子,连带头的人都是拎不清的。
第848章 明治维新官营企业卖给私人,产量翻了八倍,刘彻:有点心动
刘彻摇摇头:“这个洋务运动,除了起初目的和增强了点军备力量外,别的地方都跟玩笑似的。”
“能成功才是见鬼了!”
诸天众人都被洋务运动中的这通操作弄得颇感无语。
不论其他,光是这进行改革的人就有不少问题。
这种大变局下的改革本就艰难,让这样一群人来改革,各个都光惦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了。
即使有那一两个大公无私的,但想力挽狂澜并非易事。
这种情形下,满清简直没得救了。
……
【再来看明治维新,岛国的明治维新,其实是一场上下合力进行的改革】
【广大的中下级武士和平民,向上反抗幕府统治,推翻德川幕府,使得大政归还于天皇】
【天皇将年号改为“明治”,又配合改革派,颁发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评论区:
“岛国的天皇是不可能会对变法维新造成阻碍的,那时候的天皇身边都是维新志士。”
“嗐,维新派想怎样变法,他几乎没阻拦过,可以说非常配合了。”
“政治环境不同,明治维新的阻力都是来源于旧幕府”
明朝。
张居正满面愕然,显然是被天幕视频和评论区透露的内容所震惊到了。
他从未见过有皇帝会如此支持变革。
哪怕是皇帝自己主持的变法,但往往也会出现君臣意见相左的情形,断没有这样配合臣子变革的。
他当首辅这么多年,致力于大明的改革。
陛下对他的改革已经算比较支持了,这也是他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能够最终推行到底的原因。
但是,这要说多配合,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常常还要他多费口舌,斟酌言辞去说服陛下同意。
想到这里,张居正不由一阵羡慕。
旁的不说,能得皇帝无条件支持配合,抵制那些反抗势力也要轻松上许多啊。
若说张居正只是羡慕,王安石则是苦涩了。
差距太大,他连羡慕嫉妒的情绪都生不出了。
两次变法,两次被罢相,他曾经推行的那些变法措施,至今也被罢免得七七八八了。
如今唯一剩下的就是“免役法”。
然而王安石仍然日夜不安,生怕这最后一条变法,也被罢免。
如今见明治维新能得天皇这般支持,再想到自己的情形,简直苦涩难言。
他还欲借鉴,可现今看来,根本无处可以借鉴。
光是陛下不配合,甚至阻挠,废除变法,就注定了他的变法失败。
“难怪岛国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
“可惜……若是陛下能有这天皇的三分,或许新政就能坚持下来了。”
王安石的叹息声逸散在空气中,充斥着浓浓遗憾。
……
【明治维新为了工业化,也直接干涉了民间的建厂,指导那些富商优先创办战略性产业】
【不过,官方并未对富商创办的产业进行限制,反而给了他们很多补贴优惠】
【等步上正轨后,还将官方出资建设的工厂以低价转让给私人经营】
【而这些企业工厂被卖给富商财阀后,在他们手中的效率大大提高】
【1875年,岛国的煤矿开采量只有60万吨】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