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第758节

  连理学都被批为妨碍古代华夏现代科学出现的阻碍,那么心学呢?

  理学尚且是格物致知,心学回归本心,比理学更脱离所谓的科学技术。

  那些推演演绎,和心学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心学在后世,该不会被批评得更加厉害吧?

  但是,天幕所言的倒退,算是确有其事。

  尤其是杨辉三角,他几乎没怎么听过,显然是已经被人遗忘了。

  而“倒退”这个词,太过触目惊心了。

  饶是王阳明再坚守心学,他也不由为这个字眼都心神动荡。

  【那时候的华夏呢?】

  【明末天主教徒徐光启曾和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这本传播了几何思想,解放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书】

  【连书的中文名都是徐光启所起】

  【可身为明朝士大夫的徐光启,他再热爱科学,也不会背叛自己阶层】

  【可想而知,他丢掉了送到嘴边的现代科学发展的种子】

  突然被点到了姓名的徐光启,面皮火辣辣地发烫,同僚的目光让他差点落荒而逃。

  哪怕被天幕指出了这口锅,士大夫阶层再恼,但是有大家共同分担。

  可他则不痛,被点名道姓后,无疑会被推出来承担大多数火力。

  可是……

  这也不全然是他的错啊!

  《几何原本》发展起来,触动了士大夫阶层利益。

  如果是他将这本书宣扬出去,那成为众矢之的的,就是他了!

  “这里面怎么还有大明的事?”

  朱元璋牙疼似的咂了咂嘴。

  往日关于后世华夏落后挨了打的这件事,被嘲和被骂的一直都是清代。

  这回怎的往上追溯到了他大明?这可不是个好担待的玩意。

  还有那个徐光启是怎么回事?

  既然都知道了那劳什子的几何原本,也知道其中用处,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丢掉了?

  朱元璋心里腾起了股火气,忍不住骂了几句。

  “要是在朕在的时候,朕就叫他去大牢里维护自个的利益!”

  朱元璋话音刚落,紧跟着就听见了天幕提起清代:

  【清代时,其实康熙清楚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不仅如此,他会拉丁语,会行星三大定律,还能解算微积分】

  【是莱布尼茨和牛顿爵士的共同笔友】

  【康熙有可能不知道现代科学的价值吗?他当然清楚】

  【于是他开心地禁绝了这些知识的传播,只允许了一些资质比较高的皇子学习】

  “所以这顶锅,最早应该由皇爷爷戴,而不是朕?”

  乾隆音调上扬,说完又轻咳了两声,压下了翘起的嘴角。

  约翰牛国来访,他轻视西方技术的事,可是在天幕里看到后世多有抨击。

  更遑论,“落后就要挨打”的惨事就发生在大清。

  每回提起这件事,十回里有八回,他都要被后世的人在评论区里拉出来溜溜。

  如今有了皇爷爷顶在前面,想来他应该能轻松些了。

  乾隆这般想着,又在心里告了声罪。

  这可怨不得他,这天幕所言应该是事实。

  而此时的康熙,面色阴沉得可怕,下方朝臣无一人敢出声,噤若寒蝉。

  什么叫他开心地禁绝了这些知识的传播?

  他分明是深思熟虑后,觉得还是禁绝传播为好,省得动摇了大清的根基。

  还有这天幕,怎么连他笔友都挖出来了?

  如今天幕捅了出来,他反而再难禁绝了,否则古代华夏无法产生现代科学这顶锅,他头上也要带上一个。

  同时,康熙心里不免感到不悦。

  禁绝的危害他并非不懂,但是一旦放开流通,这些东西给大清带来的危害同样显而易见。

  就在这时,天幕响起了近似叹息般的声音。

  【听到这里,很多人都倍感气愤】

  【无论如何,祖先曾经的荣光我们应该去赞扬】

  【但祖先过去的腐朽,我们同样也要去批判】

  【面对曾经的落后,不必去鄙夷,面对未来的广阔,更要虚化若谷,海纳百川】

  声音落下后,诸天各界的人都沉默了下来。

  看到天幕里这些罪魁祸首时,他们没有因此怨怼是不可能的。

  原本科技遥遥领先的华夏,愣是被这些人折腾得变成了落后于西方,硬是没有出现现代科学。

  可面对天幕中,后世人所说的这句话,他们又禁不住觉得,自己真是自愧不如。

  杨辉微怔后,朗声笑道:“有道理,那三角定理如何处置,那也是他们的事,我都化作一杯土了,现在为此烦扰也不值当。”

  总归他钻研出“杨辉三角”,已经算是尽力了。

  秦始皇微微眯了下眼睛,言语带了夸赞:“这份气魄,不错。”

第854章 奇葩公务员考试题目,究竟有多难?苏轼:这也太简单了吧!

  天幕内容一变,又刷出了新的视频:

  【又快到公务员考试的时候了,我们来看看历年来的公务员考试的题目】

  【其实公务员考试是众多考试中和科举最像的,出题人为了筛选国家栋梁,考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那我们来看看,这道独木桥的题目有多难呢?】

  【近些年来,很多人都吐槽考公题目很奇葩,但其实每道题目都有出题人背后的良苦用心】

  【这些题目是为了筛选合适的公务员,是要考生站在公务员角度上思考问题】

  【首先看一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目】

  “哦?那也就是说,这个考公考试,就是后世的科举,什么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目,就是后世科举的题目?”

  杨坚来了兴趣,他亲手开创了科举,自然是颇为认可这种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的。

  他有些好奇,后世的科举题目都是什么内容。

  如今科举初立,很多地方都需要完善,或许能从后世科举题目中,寻到一些灵感。

  都说不能是古非今,而后世比隋朝更先进,想必这科举考试也会比隋朝更优异完善,定要不少地方可以让他借鉴。

  “后世的科考?这就是后世废除科举后,创立的选拔官员的考试?”

  乾隆望着天幕,既好奇,又抱了点不服气。

  后世对他们大清末年的科举大批特批,甚至还立志要废除科举,认为这样才能进步。

  那他倒要看看,让后世觉得更进步的选拔官员的考试,比之科举,又进步在哪里。

  同时乾隆又存了点别的念想。

  或许他还能根据后世这个考公考试,对科举改进一番,省得未来大清的科考饱受诟病。

  诸天所有人,几乎都被这个视频吸引了。

  士农工商,无论是“士”阶级,还是想要成为士阶级的人。

  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能被选拔上,成为官员,就能一跃成为人上人。

  普通百姓也同样想知道,后世如何选拔官员,会选拔出怎样的官员?

  毕竟,当官的离他们虽然远,可有个好官的话,那日子过得还是要舒服很多的。

  就在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天幕上时,视频里出现了第一道题目:

  【我国现代的文学家,大部分都出生在哪里?】

  【A华夏;B社会;C家庭;D产房】

  啊?

  不少人看到这个题目都懵了。

  这后世的科考题,为什么要问这种问题?

  “哈哈哈!竟然是我国的文学家,那当然是大部分出生在我国了。”

  “这答案还用想吗?肯定是华夏!”

  史大成摇着扇子,身上还穿着状元郎的冠袍,理所当然的道。

  他甚至觉得有些失望,后世的科举考试,题目居然这样简单?

  若是如此,岂不是很多人都能考上,况且询问这些题目,对选拔官员有什么用?

  史大成俨然忘记了,现在清朝所考的八股取士,和很多迂腐不变的儒学经典内容,对于为官治国,又能有什么用处呢?

  他只觉得,自己连这时候的科举都能考中状元,后世这些题目,换作是他去考,轻轻松松就能考第一名。

  【正确答案是产房,大部分人都是出生在产房里的,文学家当然也不例外】

首节 上一节 758/7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摆烂两年半,我大秦第一老六的身份瞒不住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