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 第220节
刘备与关羽上了船,在船舱中互诉离别之情,战舰缓缓驶离河岸。
走水路去汝南胜在安稳,远比他们驾马狂奔强得多。
刘备握着关羽的手说道:
“二弟,你在许都过得怎么样?
曹操没有为难你吧?”
“曹操待弟甚厚,愚弟只好击溃颜良、文丑,报答曹操的恩情。
还有陛下对吾甚是照顾,屡次相助。
对了,这是陛下写给兄长的信,请兄长过目。”
关羽拿出刘协的信件,递给了刘备。
【皇叔,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应该是在去往汝南的船上吧?
汝南不是久居之地,如果你信朕的话,就直接去荆州投奔刘表吧。
还记得朕与你的约定吗?
如果朕陷落于曹操之手,匡扶大汉的重任就落在皇叔肩上。
若是有一天朕能剪除曹操党羽、重整朝纲,玄德便带着关张归降。
朕觉得,朕重整朝纲的日子不远了。
希望你我下次相见之际,玄德公能成为真正的大汉忠臣。】
刘备收起信,口中默念道:
“我当然记得与陛下的约定!
如果陛下能做到中兴大汉,我投效陛下有何不可?
只是曹操乃当世枭雄,想要击败曹操,并不容易。
为了以防万一,吾还是要为扶汉大业奔走!”
关羽对刘备问道:
“兄长,陛下在信中说什么了?”
“陛下说,让我们不要在汝南久居,可以直接前往荆州。
贤弟以为呢?”
关羽想了想,说道:
“汝南距离许都很近,能直接威胁到曹操。
如果我们如陛下所说去了荆州,想要击破许都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第208章 还是西宫皇后更大
“那二弟的意思呢?”
关羽说道:
“想要拯救大汉,必先拯救陛下!
陛下乃百年难寻的圣明之君,只要我们攻破许都,救出陛下,大汉就有救了!”
想起刘协,关羽眼中不由露出钦佩之色。
“二弟言之有理。”
刘备点点头,他的本意一直是匡扶自己的大汉,打造出属于他刘玄德自己的传奇。
可天子乃是圣明之主,又对他们三兄弟有恩。
若是知恩不报,与刘备的理念不合。
现在刘备的想法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
如果可以解救陛下,那他就当一个辅佐陛下匡扶汉室的忠臣。
如果陛下被曹操所害,那他就继承陛下匡扶汉室的遗志,为陛下报仇。
陛下和自己一内一外,匡扶大汉的志向终究会成功!
刘备对关羽道:
“咱们就在汝南招兵买马,积蓄实力。
在曹操与袁绍大战的关键时刻出兵北上,直捣许都!
这一次,我们兄弟说什么都要救出陛下!”
简雍一直坐在旁边,看着刘备和关羽上演兄弟情深的桥段。
直到他们决定留守汝南,简雍才开口道:
“主公,可否容臣说两句?”
刘备笑道:
“当然,先生请讲。”
“从这一路过来,臣已知晓陛下算无遗策,每一步都算得精准,还能让甘兴霸将军在此接应我们。
陛下建议主公去荆襄,其中自有深意。
主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依陛下之策行事?”
“先生这就不懂了。”
刘备自信笑道:
“陛下智谋超群,却太年轻,不懂行军打仗之事。
他不知晓汝南对曹操的威胁有多大,只要我们占住汝南,许都就一直在我们兵锋威胁之下。
陛下不知兵,我却是知兵的。
留在汝南,救出陛下的把握才更大。”
关羽连连点头道:
“大哥确实是知兵之人。
这些年与敌军作战,都是大哥统御全军。”
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简雍也不再劝,施礼道:
“那便依主公所言行事吧。”
刘备轻叹一声,说道:
“其实我也知道,陛下让我们去荆州,是为了我们好。
我们手中的实力不足,与刘景升联合讨伐曹贼才是上策。
只是...时不我待啊!
我听说陛下已经封曹操的女儿曹节为皇后了,这一切肯定是受曹贼逼迫!
我们尽早救出陛下,就能让陛下少遭受一些苦难。”
“曹贼的女儿,必然是凶悍无比之人。
也不知陛下能不能承受得住...”
在刘备为刘协的前途命运而担忧的时候,刘协已经将刘备口中的凶悍妇人娶回了宫中。
册封过曹节与曹华、曹宪之后,大汉皇宫便有两宫皇后,后宫的嫔妃们也充盈了起来。
对于曹操的女儿曹节,刘协并不反感。
他记得前世身为皇后的曹节,对刘协很是情深义重。
册封大典结束,刘协自然要去探望曹节。
西宫皇后寝殿,两个美貌少女围着曹节,笑嘻嘻的与她说个不停。
“姐姐,你这身裙子真美,可惜只有皇后才能穿。
要不然我们两个也要让皇帝赏赐两套。”
“姐姐,你说我们以后就只能待在宫中了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的好无趣。”
“对啊,我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把我们都嫁入宫中。
只嫁姐姐一个不行吗?”
曹节对两个妹妹曹华、曹宪说道:
“父亲将我们嫁给皇帝,自然是因为父亲是大汉一等一的功臣。
他希望我们好好辅佐皇帝,为皇帝诞下龙嗣,绵延大汉国运。”
曹华笑道:
“姐姐这样说话,还真有点大汉皇后的样子呢!”
曹宪也点头附和道:
“姐姐是西宫皇后,与东宫皇后伏寿谁更大一些啊?”
“谁更大,当然是朕说了算!”
一道清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正是刘协在左丰与数名小黄门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曹节与两个妹妹连忙对刘协拜道:
“臣妾拜见陛下。”
“都起来吧。”
刘协进门后,仔细打量了一下曹节小姐妹的容貌。
经过刘协再三人证,曹操这三个女儿确实都是美女。
上一篇:亮剑:锦鲤啊,打到鬼子大本营了
下一篇:军阀:从西北边陲崛起,横扫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