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174节

  “嗯?”

  张飞用那铃铛般大的眼睛盯向梅敷,那眼神中充满了冷意,吓得梅敷不敢说话。

  “君义带梅君长及治下夷民南撤,交予黄将军。”张飞吩咐说道。

  “诺!”士仁拱手应道。

  张飞握著缰绳,大声说道:“张郃虽是逃窜,但帐下仍有兵马在外劫掠,且随我斩贼兵。”

  “诺!”

  霍峻交代张飞的任务,即是击败张郃后,迁走柤中蛮夷。至于隆中那边由李通看守的数万百姓,将由霍峻及帐下兵马解决。

  今张飞虽没击败张郃,但却也尽得数万柤中蛮夷。而此时的霍峻也已有动作,行声东击西之策。

  黎明之前,汉水江面上,数十艘大船借著夜幕的漆黑,偷偷向西而行。船上载著丁奉、俞韶二将及帐下精锐军士三千,他们将夜袭隆中山区。

  为了掩护二将,霍峻夜袭曹仁的岘山大营。此时岘山、襄阳东面水域灯火大亮,映照江水,吸引所有曹军的动向。

  为何此次迁民如此之难,需要如此与曹军周旋。核心在于此次的百姓在襄阳周边,而不是远离襄阳的地区。

  江陵、襄阳之间有七八百里的平原、丘陵,随著曹仁撤至襄樊。曹仁的所能辐射的范围不大,仅有一两百里间。但曹仁所迁徙的中庐、宜城等百姓,距离襄阳不足百里。

  霍峻野心甚大,他欲将战线推到当阳,又将襄阳周围的百姓尽可能地吃下。如果他率先迁徙,则容易被曹仁突击。毕竟虎口夺食,可不容易。

  今曹仁已聚百姓于隆中山区,霍峻只需击败李通,则能掠民而走。

  你若问夜袭军营混乱,百姓趁黑夜逃走怎么办?

  那就要感谢李通了,为防止百姓逃走,李通将百姓安置在山坳里,三面环山,北临出口。仅要丁、俞击败李通,则能全得百姓。

  下船的岸边,距离隆中山坳仅有十余里。

  丁、俞二将率军士打著火把而行,各屯、各什用绳索相连,免得有军士走失。临营寨六七里时,大部分军士熄灭火把,依靠稀稀疏疏的火光前行。

  有夜袭经验的丁奉将队伍分成数列,自己率锐士前行,途中抹掉哨卡士卒的脖子,缓缓逼近营垒。

  此时曹军营垒中,李通懒洋洋地躺在营帐内。近日的他几乎忙坏了,汉南百姓大多不愿迁徙,除了让士吏带头外,他便是使用武力威胁迁徙。

  驱使汉南百姓到隆中山坳,然欲逃亡的百姓亦是不少,每日他都要防止百姓逃离。又要解决百姓之中发生鸡毛蒜皮的事,让李通甚是烦恼,非是他所求也。

  他本是游侠出身,时逢天下大乱,他遂与同郡人陈恭起兵。其中用卑劣手段兼并了其他据兵叛乱的人,又吞了陈恭帐下的兵马,成为了朗陵县一霸。

  于建安元年时,他瞧准机会投靠曹操,开始了他的升迁之途。今时已官至汝南太守,他见曹操兵败金口,又从汝南、江夏边疆赶来,以来帮衬曹操。希望此次北迁百姓后,曹操又会封赏他。

  实话而言,若无天下大乱,以李通、霍峻、鲁肃等普通豪强怎能身居高位,盖每个混乱的时期都是他们跃迁的机会。因而李通也绝非普通人,否则他也爬不到高位。

  李通受命迁民以来,他尽心尽责,将自己的军营布置在山坳口,防止百姓趁机逃窜。他本警惕霍峻来夺百姓,但从他扎营开始时间内,始终不见霍峻大军,在他东面有襄樊、岘山为阻,故而他也渐渐懈怠下来。

  忽然间,山坳内有百姓此起彼伏的喊闹声响起,让入睡就被吵醒的李通大皱眉头。这种百姓的吵闹声几乎每晚都有,不是你偷我家东西,就是你碰我家媳妇。

  吵闹声渐渐消失,李通已是呼噜大睡。然不知过了多久,此时营寨内又响起嘈杂声,李通于睡梦中隐约声响,他以为是山坳内的百姓发出的声响,却又继续埋头睡觉。

  接著,营帐外亲卫惊慌地大喊道:“将军,不好了!”

  本是昏睡的李通,凭藉他久经沙场的经验,猛地从榻上爬起,问道:“怎么回事?可是百姓叛乱?”

  他依靠武力迁徙镇压,不是没有百姓叛乱过,然皆被他镇压下去。

  那亲卫掀起帐帘,喊道:“不是百姓叛乱,而是有敌军夜袭我军大营,今杀入营垒当中。”

  李通穿上甲胄,拿上兵刃,疾步走出营帐。失去了营帐的隔音,喊杀声及惨叫声涌入他的耳朵。

  他观望左右,发现守军兵卒与他一样,已是习惯了百姓的吵闹声,大都在酣梦之中,基本都没反应。直到敌寇杀到跟前,部分守军士卒才有反应。仓促迎战,怎能抵挡的了杀入营中的吴楚精锐。

  “嗖!”

  破空声响彻营帐周围,己方将士的惨叫声接连响起。

  听闻弓弩声,李通脸色已有变化。敢在夜战、近战中使用弓弩,基本属于是精锐,其敌寇也必定是善于夜战的精锐。

  夜战对兵员的素质的要求极高,非普通军士能玩得了。金口之战,霍峻全军出战,然而当晚大火,不仅是对方士卒迷失,己方步卒也在黑夜中迷失,能作战的仅有那一小撮的部分士卒。

  丁奉、俞韶二将追随霍峻多时,霍峻又喜欢用夜袭,故而他们帐下精锐对夜袭作战早有一套。如刀盾开路,长矛居后,弓弩手配合作战技巧。

  “将军,今下如何是好?”亲卫紧张的问道。

  李通握住手中的长矛,沉声说道:“中军营垒有鹿角,利用鹿角守住。及中军兵卒集结,未必不能与敌寇作战。且我军遭袭,曹将军岂能不知,必会前来救援。”

  李通领头在前,厉声道:“随我来,急唤中军士卒集结!”

  李通的营寨分为内外二寨,内寨驻扎著中军,即有七八百人,人数虽不多,但却是追随李通作战多年的汝南老卒,乃是其帐下精锐。

  随著李通的命令,中军军士陆续集结了数百人,然紧急之下,却是甲胄不齐,但战事紧急却也顾不得什么了。

  “上!”

  “守住鹿角!”

  得见杀入营垒的敌寇要动他的鹿角,李通大步而上,持矛奋战,与左右军士配合,击杀几名吴楚士卒。

  在李通杀退一波丁奉帐下兵卒,却没过多久,丁奉率帐下精锐赶赴而来,领头士卒持阔大的狼筅,在狼筅的有盾手相保,左右又有长矛手,其间还藏著弓弩手。

  狼筅,狭窄道路,接战利器。及与李通帐下兵卒接战,他们的视线严重被遮挡,弓弩、长矛冷不丁地从枝干中刺出,把李通帐下精锐士卒弄死。

  鸳鸯阵在被霍峻研发出来后,他帐下军士多有学习,除了在山道、丘陵可用,也能在巷战、夜战使用。

  李通奋战于前,他用力躲过狼筅头的穿刺,将手中的长矛穿过密集的枝干,欲刺死狼筅手。然盾手却护住狼筅手,让李通无法得逞。

  李通抽矛欲再刺,但他被枝干、黑夜影响了视线,几根长矛从狼筅窜出,李通躲过一根,却躲不过第二根。锋利的长矛戳入他的腹部,滚烫的鲜血涌了出来。

  李通扑腾一下,倒在了地上。脑海中尽是富贵升迁,不甘心地合上眼睛!

  今天缺状态,诸位见谅见谅

  缺状态,感觉剧情没写好。诸位见谅,见谅!

第248章 公安!公叹!

  建安十四年,四月。

  李通战死,隆中营垒被破,水师舟船行进,欲载汉南数万百姓而走。屯驻岘山的曹仁得知隆中营垒遭袭,百姓将被劫掠,欲出兵救之。

  然霍峻早有准备,柤中赶来的张飞在岘山南部虚张声势,用马尾捆用树枝,往来奔驰,以为虚张声势之用。让高翔在檀溪西段上岸,以五千兵马列却月阵,阻曹仁西进的兵马。

  时霍峻自率万人也从汉南登岸,与高翔、张飞从多面包夹,与曹仁展开对峙。在多面迎敌的情况下,曹仁尝试派出牛金向西支持李通,却被高翔击退。对峙半日,黄忠率舟舸抵达,与张飞合兵。

  见霍峻援兵不断增加,舟舸也装著数万百姓撤退而走,曹仁最终放弃派兵支持隆中的念头,转而加固营垒城防,防止霍峻举兵攻城。

  霍峻深知自家底细,知道以自己帐下兵马,打不下襄阳,能夺走数万汉南百姓已是取了水师的巧。于是在次日的夜间,霍峻率帐下军士登船南撤,张飞、黄忠二将也烧营携民而走。

  曹仁心有不甘,自率精锐步骑抄小路追击,击败撤退的后军。张飞让黄忠携民先撤,自率步骑英勇断后,这才让曹仁放弃追击。

  此战,霍峻掠走汉南数万,得柤中民夷六万余人,合有十余万口。但十余万百姓也非汉南所有百姓,在汉水上游山区及襄阳城内依有数万百姓,曹仁将百姓尽数迁往叶、宛。

  在霍峻、曹仁二人这般操作后,自当阳到襄阳的两三百里的丘陵、平原地带空无人烟,在未来的日子里,其间地带怕是仅有斥候、军士往来的身影。

  襄阳彻底成为军事要塞,曹操在汉南少有的据点。而当阳、新城以南的数百里江汉平原,虽遭过曹操败军的劫掠,但依旧保留了南郡的精华。土地肥沃,百姓殷实,休养生息数年,凭南郡一地之力,足能养数万军士。

  得闻霍峻率军南归,闲来无事的刘备带上鲁肃偷偷起程向北,欲见霍峻。

  此时的霍峻正巡视公安新城,入目所见新城城郭未起,但城池的地段选址已定。在新城的工地上,士吏、农夫、工匠忙碌不停,或是工匠用墨盒、垂线等工具,在那丈量城池;或是农夫拿著铁锹、锄头等工具,在那挖掘地基;亦或是士吏持笔簿、挑算盘等物,在那巡视、盘点物资。

  徐盛摊开城池图纸,指点说道:“都督,公安新城将依山而建,又临汉水,南北三百余步,东西二百余步。欲建城门三座,别置内城、瓮城,城高三丈,又以石砖筑城。在新城下游数里,有泊泽可建水寨,停留舟师。”

  “时逢作战,新城北面拒敌,水师可逆江而上,袭扰敌寇粮道,敌寇当不战自退也!”

  对于这座新城,霍峻不惜花费大量人力,修筑依山水建城,且又营造大小城,以迎敌军。毕竟霍峻对新城期望甚高,新城不仅要担任起屏蔽江汉的作用,还要成为吴楚插入襄樊的匕首。

  若是城池不坚固,一旦曹军顺势南下破城,则江汉平原上的百姓,岂能保全?南郡又何谈厉兵秣马,伺机北伐。

  至于为何名为公安城,算是霍峻的恶趣味。在送信给刘琦时,霍峻谈到襄樊城池问题,言‘新城若建,公可安心’,故而将新城命为公安城。

  霍峻居高临下,观望营造城池的工地,说道:“金口一役,曹操所部死伤惨重,败逃中原。曹仁虽退守襄樊,但亦有折损兵将。近年间可得安宁,文向可安心建城。”

  如此大工程的城池营造,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其工程进度时间,需要按年月计算。

  顿了顿,霍峻说道:“今归江陵,峻当表文向为汉水督,操练汉水水师,肩负建城之重任。”

  “诺!”

  就在霍峻与徐盛细聊公安城及汉水督职责时,刘备、鲁肃也至公安城郭外。

  “驾!”

  刘备、鲁肃沿著汉水驱马而行,得见南迁的民夷已被霍峻安置在汉水河畔,在士吏君长的带领下,井井有序地劳作,或为公安城池搬运木材,或是运输石料。霍峻用以工代赈方式,帮助缺少口粮的百姓渡过缺粮之困。

  刘备通过询问得知南迁的百姓,霍峻已让士吏筹备田亩,让南下的民夷领地自耕,不禁感慨说道:“世人皆谓仲邈善用兵,备却以为仲邈下马亦能安民。文武双全,上马治军,下马安民,仲邈之能远胜凡人。”

  刘备认识霍峻越久,便愈发赞叹霍峻的才能。初识霍峻,献上博望对,提出南北分治之策;兵入江东,霍峻的军事能力绽放出来,背水破敌,千里取京口,火烧笠泽,硬生生搭建起水师;时战金口,那把冲天大火,烧得曹操仓皇而逃。

  用兵如此强的人,居然在治民上表现亦是出众。自古以来能打仗的将领不少,但能出将入相的将领实属稀缺,能比霍峻之将更少。这样的手下,即便是刘备都心有担忧,更不说根基薄弱,缺乏名望的刘琦了。

  鲁肃挽著缰绳,感叹说道:“肃曾闻仲邈于鄱阳行稻麦轮作之法,春种稻谷,秋种宿麦;春收麦禾,秋收稻米。百姓轮作田亩,不废农时,增产颇多。巧思妙法,勤勉农事,又善治军用兵,盖世出之英杰,肃心甚服。”

  霍峻前年施行的稻麦轮种的政策,到今时已有成果。除了正常的水稻亩收,小麦的亩收已让百姓得到实惠。

  往昔之时,他们仅在春天种植水稻,然后在夏秋收获,除此之外百姓只能扑食鱼虾,种植其余蔬菜。

  但施行稻麦轮种后,百姓在秋冬可以种植宿麦,春季收获冬麦,实打实地增加百姓的收入。民富之下,郡县税收可以增加,且百姓也愿意生孩子。人口增加,兵丁愈增。

  霍峻施行稻麦轮种的影响,正在形成正反馈,作为战略大师的鲁肃又岂能看不到这点。

  刘备微微颔首,对鲁肃的话甚是认可。他心中渐渐酝酿著某种想法,但还在考虑当中。

  “咦!”

  鲁肃得见熟悉的身影在汉水畔,问道:“主公,那可是仲邈义子邓范否?”

  刘备用手遮眼,说道:“应是霍家小童,却不知他在干嘛!”

  “走,且问问仲邈何在!”

  “诺!”

  此时的邓范坐在汉水畔,持笔在巾帛上勾勒线条,时而抬头眺望公安城周围的山川地形,陷入沉思当中,继而又在巾帛上小心标记。

  “嘚~”

  马蹄声响,邓范亦是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小子,霍君安在?”

  “嗯?”

  邓范反应过来,扭头看去,却是刘备、鲁肃,急忙拱手说道:“小子,见过刘使君,鲁先生。”

首节 上一节 174/3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