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232节

  “不可!”

  曹操停下脚步,沉声说道:“文若从孤兴兵二十余年,提拔官吏众多,陈群、杜畿、司马懿、严象、韦康等人皆是其推举之人。今若强行进爵,必是引发争斗,于内不安!”

  “丞相,那当如何是好?”

  思虑间,董昭以手为刀,似乎建议曹操将荀彧杀死,说道:“或何不如将其~”

  曹操眯著眼睛,淡淡说道:“文若所言不无道理,霍峻兵破合肥,江淮糜烂,此乃孤之过也。”

  说著,曹操吩咐说道:“待孤面见天子,则率中军东进,巡视淮河。时孤将表奏天子,委文若出任督军,参丞相军事。”

  董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拱手说道:“丞相南巡江淮,昭与诸卿于许昌备九锡之物。待丞相功成,昭当为丞相上表天子,赐河东、河内、魏郡、赵郡、中山、常山等河北十郡为魏国。”

  “善!”

  曹操微微颔首,说道:“既劳烦公仁了!”

  “不敢!”

  望著董昭告退的身影,曹操抚摸胡须,喃喃说道:“参议军事,居操之下,若仍是不愿,休怪操无情了!”

  曹操言语间充满了冷意,他年岁已高,看不到天下一统的希望,今时没多少时间陪荀彧玩。

  寿春之行,将是荀彧最后的机会。如果荀彧不反对他进位国公,一切水到渠成。若是荀彧不愿,只能狠心将他留在寿春了。

  ——

  武汉,州府。

  马谡捧著巾帛,穿过走廊,小跑入堂,将文疏送到刘备案上。

  “主公,合肥急报!”

  刘备放下手中的公文,看了眼行事毛躁的马谡,拿起文疏浏览起来。

  “进武汉王?”

  刘备盯著巾帛上的内容,颇是意动。

  思虑良久后,刘备说道:“让孔明来一趟。”

  “诺!”

  “武汉王?”

  “复土江淮!”

  “黄龙现身于巢湖,九日而不散!”

  “镇北将军臣峻、丹阳太守臣芳、护军将军臣云、鄱阳太守臣笃、九江太守臣济……镇北参军臣良、徐州别驾芝……”

  刘备望著巾帛,低念霍峻上疏的公文内容。

  此番霍峻上表的公文,不是什么江淮军事,而是之前蒋济说过的劝进王爵的事。

  经过蒋济的操盘,巢湖上出现黄龙的身影,已在扬州传播开来。霍峻、糜芳、赵云、蒋济、高翔等北伐军中的核心文武署名上疏,建议刘备进位武汉王。

  “亮见过主公!”

  诸葛亮行礼拜见刘备,问道:“不知主公唤亮前来,所为何事?”

  “孔明且坐!”

  刘备将书信交予诸葛亮,说道:“仲邈今日上疏,言巢湖现黄龙,江淮文武欲尊孤进位武汉王。不知孔明以为何如?”

  诸葛亮见刘备嘴角带笑,便知刘备心意,问道:“敢问主公,若汉帝南下,不知主公是否愿将基业与天子?”

  “这~”

  刘备犹豫少许,直言说道:“世祖言‘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亦不可得也’。孤虽不敢自比世祖,但今时即便汉帝南下,孤亦不会出让基业。”

  诸葛亮合上文疏,笑道:“既是如此,不知主公有何疑虑?”

  刘备微微蹙眉,说道:“非孤不愿进位王爵,而是仅因巴蜀战事仍在,曹操北据中原。今仓促进位武汉王,怕是不妥。”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主公既愿进位王爵,何不如将此疏留下,不以驳斥,如此仲邈及江淮文武可知主公心意如何。”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主公帐下文武将校弃乡土,从军戎,为主公冲锋陷阵,冒矢石征伐,所为何事?”

  “皆因主公有兴汉之望,故众人攀龙鳞,附凤翼,为主公殚精竭虑,以成其所图之志。今吴楚已定,霸业将成,天人亦应,而主公却逆众人之意,不正名号。”

  “时恐众文武心思杂乱,有去归之念,呼号奔走,大众一散,则被曹操之所用,故众人之意不可逆。主公当为进王爵而思,让帐下士人知主公之念。”

  群雄争霸都到如今这份上,如果刘备说自己没有称王开国之念,帐下文武人心必然混乱,则是任何事都无法避免的。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人能为了那空洞的话而活著,如果刘备光喊著复兴大汉画饼,却不给别人分饼,最终手下的那批人必定会抛弃刘备,选择能给他们分饼的人。

  刘备辗转中原,流落荆楚。陈群、袁涣、田豫、牵招等中原出众人杰,为什么离开刘备,选择投效曹操、袁绍。除了他们难离乡土外,核心在于刘备无法为他们分饼。

  历史上刘备为什么到了荆楚开始崛起,除了依旧能画饼外,而是他有能力分饼了。

  打下成都,尽取府库钱财与众人,不是刘备败家,而是刘备要分饼笼络众人。没钱没关系,总有办法解决;若是人心散了,要钱能干嘛?

  刘备捋著稀少的胡须,思量说道:“既是如此,孤留中不发,赐予金银与文中列名之人,以示孤之雄心。待攻破江州后,孤让仲宣留意各地祥瑞。”

  诸葛亮持扇向刘备拱手,笑道:“恭贺主公,霸业将成也!”

  “称王之事暂且不议。”

  刘备将案几上的书信交予诸葛亮,说道:“今巴蜀消息传来,曹操平定关中,马、韩二人降服,已率军东归许昌。曹操留夏侯渊于关中,又遣使者与刘璋互通,恐有插手益州战事之意。”

  沉吟半响,诸葛亮说道:“得陇望蜀,乃正常之事。以亮观之,曹操此番撤军,或限于粮草不济,或因江淮战事,不得已东归。故曹操欲插手益州战事,仓促之间亦难以动兵。”

  “且此策或是曹操复行二虎竞食之策,让我军与益州厮杀,待时机至,南下巴蜀。”

  “那这般如何是好?”刘备问道。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此策虽妙,但需二虎搏斗。刘璋暗弱,岂能与主公相较。亮今下不为巴蜀战事忧,却为江淮战事虑。”

  “孔明请言!”

  “仲邈兵破合肥,席卷淮南。曹操见其威势,必率中原及青徐兵马,以临淮河。时江淮地广,仲邈分兵把守,亮恐江淮兵少,不利固守。”诸葛亮说道。

  历史上孙权曾与吕蒙商讨过徐淮战事,吕蒙曾言如果东吴拿下徐淮,至少需要七八万兵马防守,且还怕不够。

  吕蒙虽战略不行,但在战术上表现可以称道,如他对徐淮防守的兵力部署判断上没有问题。

  淮河与长江不同,长江辽阔有水师就行,但淮河处处可过,北方政权跨越淮河南下并非难事。

  守江守淮的核心在于利用淮河几百里的丘陵、湾地、洼地和沼泽等地带,形成战略纵深,依托城池防御,层层阻击,最终让北方政权不得已撤军。

  诸葛亮虽不知江淮的细致军略,但他有从霍峻口中了解过,守江守淮的核心命门。

  “此事易尔!”

  刘备将心中的计划抛出,说道:“子敬于交州多时,孤欲改迁为江北副督,命他率交州军士五千北上江淮,辅佐仲邈镇守江淮。若战事不利,孤率白毦军五千人,增援合肥。”

  鲁肃在交州治理几年,平贼乱,讨蛮夷,为刘备招抚了交州数郡。镀金、历练的任务已经完成,鲁肃已经没有留在交州的意义。

  “那交州刺史,谁可胜任?”诸葛亮问道。

  “孤意属步骘!”刘备说道。

  诸葛亮思虑说道:“士燮遣子入武汉为质,交岭已安,子敬留守交州,亦是惜才。今让子山入驻交州,安抚民夷,当是可行。”

  “善!”

  刘备似乎念起什么,说道:“孔明以为马幼常才略如何?”

  诸葛亮蹙眉思量,说道:“幼常善军谋,又能议政事,是为俊杰。若磨砺一二,或许今后能委以大事,为主公兴汉之事尽力。”

  刘备不以为然,说道:“子山改任交州刺史,孤欲让秭归令蒋琬升任。不如让马谡下放至秭归县磨砺,何如?”

  “此乃善事,亮岂敢不应。”诸葛亮应道。

  上一章《河阳国志》的故事被书友改版了下,诸位可以再看下。

第314章 撰书聚兵

  建安十七年,七月。

  曹操南巡江淮,曹丕、荀彧、马超从军随行,又召青徐兖豫四州刺史、诸将至寿春。

  乔装打扮过的扬州从事吕方观望左右,小心翼翼地走进了街边卖锦绸的商铺。

  粗著嗓子,吕方问道:“你这有红绿绸缎蜀锦卖吗?”

  “要几匹!”相貌平凡的商贾,随口问道。

  “两匹半!”

  商贾抬起头,抬头看向吕方,笑道:“库内仅有一匹,剩下一匹半需要时间。”

  “我可以等两天半。”吕方答道。

  “请贵人到后间议事!”

  商贾让伙计招待店来其他贵人,自己领著吕方到狭窄的侧间。

  来到侧间,吕方将手中的巾帛塞到商贾手中,低声说道:“紧急消息,我从温恢口中探得曹公似乎有称公之念,曹丕、马超、荀彧皆随其南下,不日将南巡淮河。但却召集青徐诸将各率兵马至寿春。”

  商贾偷偷地塞进袖子中,说道:“渔夫言,都督多次赞扬你情报通达,故此月俸禄加倍,以为嘉奖。等会我让外面的人拿锦缎予你,如往常般即可。”

  “多谢都督!”吕方感激的说道。

  商贾往外瞧了眼,低声说道:“夏侯惇搜查觇候甚严,若无紧急之事外,近日减少联络。”

  顿了顿,商贾叮嘱说道:“记著除我之外,无人知道伱驿差身份。”

  “善!”

  商贾笑送吕方走出侧间,恭敬笑道:“贵人,红绿绸缎没了。不如拿玄色的绸缎吧!”

  吕方犹豫半响,说道:“也行!下次若有红绿绸缎记得留给我。”

  “诺!”

  间谍情报,对于大军作战而言,重要性不由分说。此前霍峻诸多取胜的战事中,斥候发挥了重要的关键。

  霍峻对江淮的渗透,开始于坐镇濡须口时期,那时由蒋济负责,利用他淮人以及旧扬州别驾的身份,为霍峻搭建起情报体系。

  在合肥之战后,江淮局势混乱,将校、官吏弃官北逃寿春众多。蒋济利用他之前的人际关系,给予大量钱财策反了扬州从事吕方,让他作为内间。

  吕方利用靠近温恢的关系,从中套取了大量的江淮情报与合肥方面,逐渐成为了霍峻情报体系中核心人物。

  津贴发放方面,由于天下大乱,货币体系崩溃,基本是以物易物。蒋济派手下入寿春,开设米铺、布铺,利用米铺、布铺为掩护,给间谍发放津贴,又作为总联络站,将情报传达至合肥。

首节 上一节 232/3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