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314节

  “瘟疫?”

  刘备止住脚步,表情凝重下来,问道:“今军中疫病如何?”

  淮水非天险,两军多有交战,人员互相俘虏。今下不仅曹操营中有感染瘟疫之人,对岸的刘备军中亦有染病之人。

  “不容乐观!”

  赵云整理思绪,说道:“之前擒获贼将公孙阳,不料公孙阳及帐下军士多患疟病。两三日之间,我军不少将士渐有病症,众医师束手无择,药石难救。”

  “云从医师叮嘱,将患疫之人,安置于疫营当中,不与外人通。然纵使这般,营中军士亦多得疫病。如参军习祯患有疫病,今由左右侍从照料。”

  刘备凝眉问道:“每营都有吗?”

  赵云摇了摇头,说道:“启禀大王,八公山大营得患疫病者众,我涂山大营将士患病不少,泗口大营则无染病将士。”

  说着,赵云面露难色,说道:“几日下来,患病军士已约有千余人,且每日人数多有新增。”

  “医师无法治之?”刘备表情严肃的问道。

  赵云神情苦涩,说道:“近日以来,医师身染疫病者已有十余人。其余随军医师几日研讨下来,有言伤寒者,或有言疟病者。以伤寒治之,不见好转;以疟病治之,则不知如何下手。今虽有草药,却无方可救!”

  “且先让医师竭力救治,容孤写信与孔明,咨问国中是否有能治疟病之人。”刘备说道。

  疫病之下,刘备纵是君王,也无计可施!

  被疟病扰乱心情的刘备,说道:“至于退兵之事,容孤多思几日。”

  “诺!”

  ——

  八公山,汉军营寨。

  大帐内,鲁肃坐在榻上,质问道:“今营中疫病多起,诸位可有救治之方?”

  众医师立于帐中,面对鲁肃的质问,或有羞愧,或不敢应答。

  沉默良久之后,医师张施拱手,说道:“将军,恕仆才疏学浅,自古以来,疟病多无药石可医。今营中将士手脚肿大或能医治,但身染疟病之人,恕仆无力救治。”

  “将军,恕我等无能为力啊!”

  “将军,仆仅晓刀箭外伤之疾,疟病知之甚少,何敢言医治之语。”

  有了张施的带头,医师们也多有诉苦。

  他们这些军中医师多是岁数年轻之人,因南汉大军缺少医师的缘故,他们被挑选出来,由经验丰富的老军医集体培训,继而便随军出征。

  故而他们所擅长的内容无非就是常见的小毛病,知道点土方法,会治点外伤。疟疾这种病症,不用说他们了,连集中培训他们的老军医估摸都不会治。

  汉代医术远不及日后的现代医学,不仅缺乏成体系的医学知识,连对疾病的认知都有互相矛盾的存在。

  由于交通的不便,年轻医师们所认识的草药也不多。让他们治理疟病,真就赶鸭子上架了。

  “将军,国中不乏精通医术者,如许椒,许医工;杜度,杜大家。”张施建议道:“许、杜二家,为荆汉医术之翘楚者,或有医治疟病之法。”

  盖或是知道年轻医师的不靠谱,鲁肃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说道:“你等多用心照料患病军士,将患病军士置于疫营之中,不与无病军士同居,尽量减少患病人数。”

  “许、杜二家,我当命人去请!”

  “诺!”

  望着医师退下的身影,鲁肃满脸的无力。

  若是与曹军将士搏斗,他尚有计可施。今下他与疾病这个无形的敌人争斗,真就无计可施。除了隔离患病军士这方法外,他有药难用,无医可用,容不得他不无奈。

  忽然间,鲁肃四肢顿感冷意袭来,继而席卷全身,他只感觉鸡皮疙瘩战栗而起。帐外是那炎炎的烈日,但身处帐内的鲁肃犹如置身冰窖当中。

  “怎么如此的冷?”

  鲁肃拿起身旁的外袍,将自己裹起,继而瑟瑟发抖地蜷缩到榻上。

  见状,左右服侍的随从急忙上前,询问道:“都督怎么了?”

  “冷!”

  随从见鲁肃口唇发青,颜面苍白,顿时惊慌失措起来,连忙将身上的外袍盖在鲁肃身上。

  接着,随从又去拿了床被褥,盖在鲁肃身上。

  “都督,还冷吗?”

  鲁肃浑身发抖,牙齿打颤,说道:“冷~”

  见状况严重,随从顿感鲁肃状况不妙,疾步出帐,去呼喊那些离开的医师。然这些医师回到帐中,竟也不知如何下手。唯有让人多拿床被子,给鲁肃盖上。

  或是有被子取暖,约过了半个小时,鲁肃精神渐渐好转,蜷缩的身子转为平躺,脸色渐有血气。

  “都督!”

  随从问候道:“今身体何如?”

  鲁肃将被子掀开,虚弱说道:“已无大碍,拿杯水来。”

  “诺!”

  “将军四肢畏寒,可暂饮治风寒之汤药。”张施拱手说道。

  鲁肃抿着杯中水,望着眼前这群庸医,无力地挥了挥手,示意这些人退下。医师们多感庆幸,则向鲁肃行礼告退。

  随从见鲁肃端起了笔,劝道:“都督身体不适,今不如早日休息,以免过分操劳。”

  “无事!”

  鲁肃拔掉毛笔尖上的长毛,说道:“今晚煮碗肉糜便可!”

  “都督当早日休息!”

  “嗯!”

  自感神志不清,鲁肃先是揉了揉太阳穴,让自己清醒些许。继而再拿起了笔,在空白的巾帛上下文。

  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大几百字,鲁肃共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信,鲁肃写给霍峻。

  信中表达他对霍峻突出重围的欣喜,赞叹了三渡泗水的飘逸。接着,鲁肃谈及他对营中瘟疫的担忧,今时患病的人越来越多,但却无医治之法。若让曹操知晓,于大军而言并非是件好事。

  第二封信,则是上表与刘备。

  鲁肃认真谈论疟病,言及军中无医可治,有药难施的状况。军中感染疫病之人日多,宜当早寻对策之法。若找不到医治之法,鲁肃则建议刘备撤军。最后,鲁肃简单提及了下自己身体的不适。

  “命人分别送至大王、霍督手上。”

  鲁肃将两封信表名写好,搁笔于案上,唤随从将两封书信寄出。

  “诺!”

第401章 瘟疫噩梦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泗口,汉军大营。

  大帐中,霍峻神情愉悦,与蒋济谈笑风生。

  “据三将消息来报,此行北上迁民,破下相、凌县、取虑三县,得民三千余户,战果颇丰啊!”

  霍峻坐在榻上,笑道:“迁三千余户百姓至淮南,将可大大充实江淮人烟。内有百姓为援,后有江左供给,可保淮阴、钟离不失尔!”

  蒋济捋着胡须,说道:“江淮辽阔,东西千里,多有军事重镇。若大王允许,或可增设下邳郡,以为御边之用。”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此事我当会上报于大王,由大王裁决后,方能决议是否增设下邳郡!”

  江淮地区有三郡,分别为庐江郡,太守霍笃;九江郡,太守蒋济;广陵郡,太守刘基。之前有遥设过下邳太守,由昌豨出任。江淮三郡不属于扬州,而是旧属于南汉徐州,由霍峻领徐州刺史。

  如今霍峻此番北上,虽然没攻克下邳,但却将战线向北延伸到百余里。除寿春外,淮南地区尽属南汉的控制下。

  疆域扩增,拥有下邳郡的淮南土地,南汉实际复设下邳郡并非不可。当然百姓之稀少,继续以广陵、九江二郡治理,也并非不可。

  一切要从江淮军事以及政治角度出发,去思考是否有增设下邳郡的必要。毕竟乱世之中,总要有萝卜坑去满足南朝功勋将领。

  如随着霍峻南征北战的那些将领,由于常年在江淮作战,形成了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江淮军功集团。

  这些追随霍峻的将领中,除了霍笃、蒋济二人升迁太守,徐盛、高翔仅得拜亭侯。如此寻常的官职,早已不能满足诸将需求。蒋济向霍峻这般说,无非在隐晦提醒而已。

  说着,霍峻看向帐中众人,笑道:“此役详细过程,某已全部记述而下,派人交与大王。大王浏览之后,大为赞叹,已命随从前来犒劳诸君。”

  “大王恩德!”众将拱手而笑,说道。

  话音未落,霍范手持书信,趋步入帐。

  “都督,大王与鲁副督命人送信而来!”霍范将书信递上,说道。

  霍峻用刀具敲开印泥,先取出刘备的书信。

  刘备于书信中,多是讲述手下众人对继续北伐的不乐观,建议刘备撤军的那些缘由。如寿春难克,军中爆发疫病,曹操兵众等理由。

  当然刘备也知道这些客观存在的条件,但刘备却对撤军不甘心。刘备想选择庞统的建议,与曹操对峙到秋季,然后再做下一步的判断。

  但鲁肃从八公山传来的消息,却让刘备陷入两难境地。故而刘备想问问霍峻的意见,是否撤军回国。

  摸着小胡子,霍峻若有所思。

  半响后,霍峻抬头看向蒋济,问道:“子通可知大军疫病之事否?”

  蒋济微微颔首,说道:“略有耳闻,自大王率军驻扎寿春起,因地势低洼,雨水多涝,先军士手脚肿大,后热寒来袭。医师医术多有不精,所开药方无效,故军士多有患病。”

  “何疾?”

  蒋济思虑少许,说道:“或言伤寒,或言疟病。”

  提及疟病,蒋济的脸色不太好看,说道:“若是疟病,恐成大疫尔!”

  不仅是蒋济神色不妙,霍峻神色亦是低沉,叹息说道:“希望是伤寒,而非疟病。若是疟病,于国于军而言,皆非好事。”

  疟病则是后世的疟疾,在古文中小病曰疾,大病曰病,故疟疾在古代中称为疟病。

  疟疾从先秦时期就有记录,几千年下来,疟疾仍在折磨着人类。不论是金鸡纳霜,亦或是青蒿素之类药物,都只能抑制疟疾,而无法消灭疟疾。

  金鸡纳霜的话,其产自南美大陆,因大航海时代,方传入中国。但随着疟疾的抗药性增强,金鸡纳霜的效果渐渐减弱,已是不足以治疗好疟疾。

  故而古代凡得疟疾者,几乎百死仅得一生。如清朝康熙得疟疾,若非得到传教士所献的金鸡纳霜,恐怕要死在疟疾手上。

  心情略有沉重,霍峻拆开鲁肃的书信。

  得见鲁肃所写书信,霍峻眉头直接皱了起来。信中鲁肃直接点出,军中将士已是确诊患上疟病,而非风寒之类的疾病。

首节 上一节 314/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