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317节

  “咳咳!”

  鲁肃微睁暗淡的双眼,无力说道:“生死属司命之所管,岂是人力所能变,今不必强迫医师。”

  杜医师背起药囊,叹气说道:“鲁都督,恕度无能了!”

  “多谢了!”

  “家主!”侍从哽咽说道。

  “拿些水来!”

  “诺!”

  鲁肃望着帐顶,惆怅说道:“辅佐明主,匡扶汉室,人生之所愿。惜天不假寿,我命当终于此!”

  杜度背着药囊走出营帐,却见刘备、霍峻等人脚步匆匆,迎面而来。

  “大王!”

  刘备扶起杜度,着急问道:“可有方法救治子敬?”

  杜度低垂脑袋,说道:“度有愧大王之命!”

  “子敬!”

  刘备哀痛一声,便要绕过杜度,想加快脚步进入营帐,然却被法正、庞统等人阻止。

  法正拉着刘备的袖子,说道:“子敬身患疫病,有传人之险。大王今为万乘之躯,怎能亲临看望?”

  刘备甩开法正的手,不满说道:“疟病仅以蚊虫传人,今孤身袭长衣,佩驱蚊之囊,蚊虫不得进身,岂有得病之危?”

  庞统拦住刘备,劝道:“大王虽有香囊护体,但蚊虫防不胜防,大王为避有万一之事,今时岂能孤身犯险?疟病之害,当远胜兵戈搏杀,大王当谨慎行事。”

  “这~”

  刘备见二人如此劝谏,坚定的想法不由产生动摇,遂看向霍峻,希望得到支持。

  出乎刘备意料,霍峻站在众人那边,劝道:“大王身负国家之重任,若是有失,纵峻九死亦难赎罪!”

  霍峻虽然知道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但他对仅知疟疾皮毛,怎敢保证百分百的概率,轻易让刘备犯险。

  “罢了!”

  盖或知道自己身份重要,刘备长叹一声,甩开众人的手,说道:“孤隔帐布与子敬答话,不与入帐探望?”

  “大王英明!”

  走到帐外,刘备隔着帐布,问道:“子敬当下如何?”

  “大王?”

  帐内传出欣喜的声音,说道:“多谢大王看望。”

  继而,声音微沉,鲁肃道:“惜肃不能再辅佐大王,此为肃今下之憾。唯望大王早登大位,兴复汉室,还与旧都。”

  刘备低沉的声音,伤感说道:“今榻上之策已成,正当图治北伐之际,卿何以患病,欲弃孤而走?”

  鲁肃流着泪水,说道:“恕肃德薄,无法追随大王北伐。幸榻上之策已成,得见大王坐拥南方,肃已无悔也!”

  刘备轻抚在帐布上,叹气说道:“卿所献伐下寿春,北取青徐之策暂不得成,卿怎言无悔乎?”

  鲁肃哽咽说道:“肃流落江南十余载,幸得大王器重,委以重用,如此怎言悔乎!”

  说着,鲁肃的手搭在帐布上,尽力往外伸,想触摸刘备的手。

  见状,刘备急忙尝试握住鲁肃的手,隔着帐布,两掌掌心相合!

  刘备悲伤不已,说道:“孤欲见卿!”

  鲁肃透过帐布,望着刘备影子,眼含泪水,说道“肃身怀重疾,君系兴汉之重,不可见之。”

  “子敬!”

  刘备低头而叹!

  “子敬,黄花蒿食之有用否?”霍峻问道。

  “食服二日,不见好转。”鲁肃叹息说道:“有劳都督费心,今后多赖都督辅佐大王!”

  “唉!”

  霍峻无力叹气,黄花蒿无用,他也没办法了。

  “肃之妻儿将拜托与大王了!”

  “善!”

  刘备的鼻子已是有了鼻音。

  过了半响,刘备收敛情感,与众人离开营帐。

  然就在此时,鲁肃在侍从的搀扶下,艰难走至帐口,向刘备远远地鞠躬行礼。

  “大王!”

  刘备回头望去,得见那鲁肃憔悴的音容,泪水难止!

第404章 魏高祖?

  建安二十二年,五月五日。

  趁天色朦胧之时,汉军乘舟舸从肥水向南撤军,刘备结束了首次北伐。

  此次北伐,若从所得战况来看,淮西虽无较大的战果,但淮东进展颇大。如占据淮阴、钟离、盱台等淮南据点,除寿春未下外,汉军已将战线推至淮水沿线。

  除了所得淮南城邑外,还斩擒孙观、朱光二将,擒获六七千魏卒,掠民约有四千户,所获军民合有三万人左右。在霍峻的主持下,尽数迁至淮南腹地,充实凋敝的江淮地区。

  在淮北屯兵的曹操,得知刘备乘舟舸撤军后,考虑到瘟疫肆虐与水势大涨的原因,放弃了追击刘备的想法。继而召见诸将,下令大军撤退。

  大帐内,驱邪用的熏香袅袅升起,刺鼻的气味在帐中弥漫开来,蚊虫不敢入帐。

  孙权从人群中站出来,问道:“启禀大王,水贼乘舟舸遁走,不知跨江追击否?”

  曹操捋须摇头,说道:“刘备兵力未损,舟舸进推从容。渡江追击,恐反遭水贼所败。今军中多疫,伤亡者不少,不如撤军休整。”

  江淮夏季,河水水位大涨,刘备撤军从容,曹操作为知兵之人,今下自是不敢跨江冒险追击。

  当然年岁渐老的曹操,经过多次南征的失败,心中已暂时默认南北分治的格局。今下不如求稳,逼退刘备的北伐便好。若是跨江追击失败,则又多生波澜。

  且因南汉北魏的格局初现,曹操当下的心思已不在战争上,而是将精力放在稳固自己的统治上。如他该当周文王,还是自为汉高祖。

  这周文王与汉高祖两人的不同,则是代表了曹操接下来该走哪条道路。是成为周文王,扫清称帝上的困难,便与曹丕称帝;还是成为汉高祖,由自己称帝建国。

  思虑间,曹操看向夏侯惇,说道:“刘备举大兵北伐,多赖元让固守城郭,方保城池不失,君当多有功绩啊!”

  夏侯惇睁着独眼,拱手说道:“臣不敢居功,八公山大营被刘备所据,险酿大错。幸得大王来援及时,否则臣则有愧于大王。”

  夏侯惇之前的性格火爆,但随着年岁的增大,脾气渐渐改善了许多,不再因独眼而怒,能听得进忠言良语。之前夏侯惇也多有建议曹操先伐刘璋、张鲁,后顺江而下灭刘备,颇有坐镇一方将领之风。

  今下的夏侯惇回到博望之战时,大概率会听取李典建议,不会深入追击刘备。

  曹操面露笑容,说道:“刘备举大兵而来,士气正盛。元让将寡兵,越河守山,多有不易。久守难援之下,被刘备所据实属正常。今刘备兵退,此卿之功也!”

  顿了顿,曹操问道:“今刘备虽撤,但水贼在南,日后必会进犯。元让镇守寿春多年,多知山水地理,不知可有备敌新略?”

  夏侯惇犹豫几许,说道:“启禀大王,寿春临近淮、肥二水,每逢雨季之时,水势大涨,淹没城邑。若水贼以肥水决城,惇恐外城失守,故欲在城中再建内城,与旧内城互为呼应。”

  “三城互为呼应,仓库储粮,多蓄兵甲。纵敌寇举重兵来犯,臣坚守不战,足够可保寿春不失。”

  曹操沉吟少许,说道:“元让所言于城中再建内城,孤以为深感可行。然此为守内而无御外,非长远之计也!”

  夏侯惇抖擞精神,说道:“恕臣愚钝,请大王示下。”

  曹操捋着胡须,说道:“八公诸山错峙一隅,周围百余里。其南望肥水,北临淮河,巍峨险峻,怪石嶙峋,屏蔽寿春。今欲御外,可在山上险要之所,修筑山城,与寿春成掎角之势。”

  “于山城中深挖水井,储备数月之粮。纵水贼举兵进犯,凡欲克寿春,必先取山城。粮草水源充沛之下,将士坚守山城,寿春兵马呼应。纵刘备再行断水取营之策,此将是难成也!”

  在八公山上修筑山城,不可不谓妙棋。

  之前夏侯惇命军士在山上扎营,延缓了刘备攻取寿春的进度,直到法正献策方才拿下八公山。如今在山上修筑城池,不仅是法正之前的断水之策则难以复制,寿春防御体系将上升一个难度等级。

  建成后的山城居高临下,可见周围状况尽收眼底。只要寿春不失守,山城内的军士凭借城内的粮草与水源,就能坚守下来。

  按照曹操设想,寿春与山城分守肥水东、西两岸,形成连环的组合城。山城凭借山势,寿春依仗水流,将形成堪比襄樊的防御工事。

  夏侯惇犹豫几许,说道:“若依大王之意,是否是舍内城,建山城?”

  曹操毫不犹豫,说道:“寿春当内外兼备,山城与内城一同兴建。然顾忌次重之分,当先建山城,后建内城。时建成之后,外有寿春水城、八公山城,内有嵌套小城。如此营造城防,寿春则非人力所能破。”

  四座城郭,兼顾山水险要。在曹操眼中只要守将不是蠢蛋,或是出城作战,即便自己兴倾兴国之兵南征,也唯有饮恨寿春城下。

  “请大王放心,惇当竭力为之。”夏侯惇答道。

  “元让性情急躁,温扬州当多进言,归正元让行举!”曹操说道。

  “诺!”温恢应道。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夏侯惇或许能力差了点,但胜在听话,能听取正确的建议,这点比夏侯渊、曹仁好多了,不用让他那么烦恼。

  继而,曹操环顾众人,说道:“今刘备已撤,各部按军令陆续拔营,不得有误。”

  寻机,司马懿出列问道:“启禀大王,臣代兖州刺史询问,军中身患疫病将士,当如何安排?”

  曹操沉吟少许,说道:“行动不便者,留于淮北;尚能行军者,随军撤退。一切交让伯达安排调度,若有紧急之事,可上书表奏。”

  “诺!”

  对于瘟疫的概念,曹操与众人仅有浅薄的认知,既不知道空气传播,也不知蚊虫、血液传播。

  在他们眼中隔离就是隔离患病军士,至于没患病的人就没有问题。对潜伏期这个概念,他们都闻所未闻。

  认知差异下,刘备与曹操的撤军有天壤之别。在霍峻的主持下,刘备将会隔离帐下所有军士,避免将疟疾带到武汉。而曹操撤军与往日并无区别,或许疟疾会被曹操带回邺城。

  北伐或许告一段落,但与疟疾的战争才刚开始!

  少顷,伴随着议题结束,众人纷纷告退。

  曹操从案几上,拿起毛笔,将在空白的巾帛上书写诏令。然曹操即将下笔,却见孙权走到帐口,又折返回来。

  “仲谋莫非有要事禀告?”曹操问道。

  孙权凑到曹操身前,面露犹豫,似乎有话难说。

  迟疑半响后,孙权说道:“启禀大王,臣斗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操抬头看去,见孙权这般吞吞吐吐,皱眉说道:“卿但说无妨?”

首节 上一节 317/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