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第131节

  “但我认为,景帝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局势已经到了不得不为的地步,一个创口放在那里,兴许它会缓慢愈合。但若是一直放在那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会不断加重,到最后哪怕是神医下凡也无能为力。”

  此话一出。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顿时收敛,你小子是不是又跟咱玩“空印案”那一套。

  表面上全是称赞咱,内里翻看一看,全是反骨!

  此时,其它臣子也纷纷愕然,方孝孺的脸上已经迸发出喜色!

  果然不愧是他们看重的……能复兴科举的未来栋梁!

  这一套话下来,连他们差点都被骗了。

  “那你认为景帝错哪儿了?”

  苏闲连忙道:“还是那句话,兴许当时天下局势如此,景帝有不得不做的原因,我不敢评价景帝对错。”

  “我只是想,若是手段能怀柔一些,兴许也有不一样的效果!”

  “毕竟……此后汉武帝清除诸王继续坐大的手段,动乱兵权并非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有一种阳谋——推恩令!”

  朱元璋紧锁眉头。

  而没等对方说话,苏闲则是赶忙道:“当然,若非七国之乱,景帝用强权镇压,再加上之后的一些手段。或许推恩令也不会那么容易的就能施行下去。”

  “但无论如何,千古第一阳谋,能被如此称赞,其威力就在那里!”

  夏日蝉鸣,刺耳又喧嚣。

  但殿宇内的气氛,却已经不再像之前那般喧闹。

  朱元璋靠坐在椅子上,喃喃道:

  “好小子!你还知道之后的推恩令?”

  “继续说……咱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高深的见解?”

  这一刻,往苏闲身上聚集的目光就更多了。

  苏闲无奈一叹。

  到了现在,已经开口,他所幸畅所欲言。

  “其实我看古书,每一个朝代的创建,都是对于上一个朝代的修正。包括汲取前朝覆灭的缘由,然后缝缝补补。”

  “例如,从文武方面而说,汉唐重武,这两个国祚,最后都因为兵权而灭亡,要么是权臣掌了兵权篡位!要么是藩镇割据!汉末的魏晋南北,五胡乱华。唐末之后的五代十国!”

  “都是如此!”

  “所以宋太祖创建宋朝后,警惕兵权坐大不受掌控,才有杯酒释兵权!整个大宋以文御武!”

  “文官治理江山看似繁荣,但最后反倒是因为武备过度废弛,纵然有万千繁华,但终究不过是一场梦!”

  “野蛮摧残之下,再鼎盛的繁华,也不过是一朵看起来娇艳的花!”

  “所以,文武之事,不可是东风压倒西风,又是西风压倒东风。”

  “好!”这一刻,朱元璋听得苏闲有如此间接,忍不住拍手叫一声好字。

  要知道,同样的话,如果是朝中大臣说出来,他嗤之以鼻,知道归知道,但他们做的可不一样。

  但是,如果是和自己孙儿相差不大的苏闲说出来,话意就不一样了。

  “听听,都听听,这才是咱的本意。”

  “武夫掌兵权,依旧能闹得天下不宁,与其如此,藩王武夫有何区别?咱宁愿让藩王坐镇,也不可能看著武夫坐大!”

  “届时,若万一朝野上下有乱臣贼子,边疆之地,有拥兵自重者!”

  “天子居于深宫看不到,但咱的儿子孙子们,能够看到!定刮了这擅权乱政之辈!”

  朱元璋说著苏闲的话高呼,却是彻底不掩饰了。

  “其实,分封诸王,还有一个好处。”

  就在这时,苏闲再度开口。

  朱元璋连忙看去,一时间,只觉得这小子越发顺眼。

  而方孝孺却呆了。

  哪怕是李希颜和宋濂,此次也是茫然不知所措。

  你小子走路一步三回头,横跨两条船啊?

  刚才还是那个说法,这下又换个说法。

  主打就是一个不得罪人?

  小小年纪,如此狡猾!

  “陛下刚才所谈及的大周分封,有八百年国祚。但之间也有好几次大周江山彻底断绝的风险。诸侯王之间也不是齐心协力,而是各自为政。”

  “之所以会出现分封,是背景环境所致,周天子掌握最肥沃的一片土地,但这片土地供养不了太多人。所以需要诸侯王去开辟疆土。”

  “诸侯王为自己,也是为大周。所以短期时间内,诸侯王越来越强大,如果按照这个顺序,每一代的周天子应该出现贤明圣君,要么就是有天下归心的周公辅佐。”

  “只要每一代的周天子,数倍强于诸侯王,便能做到天命所致,诸侯景从!”

  “可实则不然,大周的江山不可能每一代君主,都是贤明圣德的,稍微出现一个昏聩君主,就能葬送大半江山,改变天下格局!”

  “可见,没有永恒久远的法!”

  “天下局势,从来都是因为人心而变!”

  “好!”朱元璋再度抚掌。

  如果说刚才,苏闲的那一番话,诸臣顺嘴都能说出来。

  那么刚才那一番话,诸臣就算能说出来,可否能做到如此敏锐,直察人心,且毫无顾忌!

  此刻。

  诸臣的眼神,也已经有些震撼了。

  因为这番话,已经牵动了不少人的私心。天下局势从来都是因为人心而变,这句话完全可以运用到任何事情上。

  “继续说!”

  朱元璋语气豪迈,再度道。

  苏闲则顿了顿,随后也说出了自己最后的话语。

  “所以,我说这么多,最根本的缘由,还是陛下如果想要真的分封诸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嗯?

  朱元璋疑惑看去,诸臣也纷纷望来。

  苏闲举起手指。

  “一、大明的视野,不仅要放在民生上,更要放在大明之外,要开疆拓土!”

  谁知,这句话刚刚出现。

  就有人怒喝道:“小儿狂言!”

  甚至连方孝孺也不由得怒道:“苏闲,勿要口出狂言,开拓疆土哪里有那么容易?你可知道打一场仗,大明的百姓要遭受多少苦难?加征多少税赋?军户就那么一点,要损失多少明军?”

  听著众人的怒音。

  苏闲倒是毫不在意,只是继续道:

  “你看,又急!”

  “诚然如诸位所说,今时今日,我大明地域广袤,人口却只有六千万!以前的开疆拓土,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

  “因为有时候过于贫寒的土地,只会加大损耗,消耗明军的生命力。”

  “所以开疆拓土,不是如同元人一样的四处开拔,攻池掠地,此法,不得长久!”

  话音刚落。

  刚才还骂狂言的人,顿时闭口不言。

  方孝孺神色怔怔,只感觉刚才对其的印象,又加深了一些。

  一步三回头,脚踏两条船,横竖都能跳!

  “那第二呢?”朱元璋倒是没有如百官所想,只是继续抱著好奇。

  “第二、自然是君主贤明,心胸开阔!”

  “藩王的存在,说不定就是君主的压力和动力,可以促使他们不会如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早年励精图治,晚年开始任用权臣,沉迷享受。”

  “也不会像是宋徽宗一样,别的样样涉猎,军政一窍不通。”

  “当然,最大的可能,还是贤君难求……这时就需要一个如同周公、霍光一样的公心权臣!”

  “他们可以辅佐,管教君王。”

  “且因为外封藩王的原因,没办法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己夺权,只能辅佐。”

  “但是……还是那句话,天下局势向来因为人心而变。”

  “旧时的法,或许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所以到底选择什么,还是要陛下做主。”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他盯著苏闲。

  没有趁著对方看似说完的样子就不问了,而是继续趁热打铁。

  “那你就来说说,如果藩王外封,内地君王如何管控藩王?”

  苏闲毫不迟疑道:“独立兵权!以财权紧握兵权!”

  “说!”朱元璋眼神锋锐。

  苏闲则默默道:“兵权说著似乎一体,其实不就是一个个军户组成。”

  “而历来行军打仗,粮草第一!”

  “所谓财权,就是君主管控好粮草,要让军卒知道……他们受的谁的封赏,是属于谁的军卒!”

  “至于独立兵权,那便是兵权不受任何人掌控,或许说,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调动大军!”

  这一点,已经不需要苏闲过多解释,历史上早就有无数个模版!

  “好!”

首节 上一节 131/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季汉大司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