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第16节
如果说之前的涂节,心中满是怨恨。
但现在,却是已经有些无语了。
这第一行他怎么念?
眼看著陛下望来,他不敢耽搁,反正刚才已经捅破天了。
当即,他的声音便再度响起。
“陛下万安……小儿,小儿苏闲,为户部府衙下辖,照磨所检校苏贵渊之子!”
“等等!”
果然,在他念完后之后。
圣上那双原本满是怒火的眼神,立刻朝他望来,似乎是连他自己,都觉得极为荒诞了。
“你刚才念的是小儿?一介孩童……户部,照磨所?检校之子?”
“你是说,这封奏疏,是个孩子写的?”
“是一个孩子,说咱杀的好?”
朱元璋直接站起。
合著刚才是孩童口吻?
一旁,朱标也觉得目瞪口呆,只感觉现在的局面,似乎有些超出了预料。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目光也看向一旁。
“户部!”
“户部的人呢?认一认这个人,有没有在户部?户部府衙下辖的照磨所检校,苏什么?”
涂节适时应答:“回陛下,苏贵渊?”
“对,就这个名字!”
“户部,你们来说。”
此话一出。
整座大殿的目光,又全都聚焦在户部一群官员身上。
户部尚书王立傅心头一跳。
户部的照磨所,是一个八品的缺位,而检校,就更是一个九品了。
这么大点的芝麻官,他怎么可能知道。
他看向身后,却发现户部一应官员的目光,全都看向身后,最终停留最后面,一个六品主事官员的身上。
“回陛下……”
看到满朝文武望来,连带著陛下的目光,都投注在了这里。
平常上朝只是混在众人身后的户部主事。
当即身形颤抖的走出,连声音都在发展。
“启禀陛下,微臣底下,的确有一个照磨所的检校,叫苏贵渊。”
朱元璋缓缓点头,直接问道:“他有儿子?”
“有!”
“哼!倒是狗胆包天,都说年少热血,认了几个字,也敢替父写奏疏了?他上得哪里的学?又是哪个先生教的?”
“能写奏疏,怕是已经十二三了,这么大,也该明事理,难道他不知道这是欺君!还有你们户部……”
吴文用听得越发惊恐。
他们这户部官员,这一次能从“空印案”逃脱出来,就是烧了高香。
现在能上朝,说明自己等人虽在还在悬崖边,但还没下去。
这要是被这个奏疏,给推下去。
那才是倒了血霉。
当即,吴文用连忙道:“启禀陛下,此子并非十四五。”
朱元璋话语被打断,旋即眼睛一眯。
“嗯?”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吴文用这个户部主事,有些脑壳痛的抬起头。
声音微微弱弱。
“此子,此子只有六岁!”
“什么?”
顿时,朱元璋瞪大了眼,咆哮出声,“六岁?!!”
第12章 呆板迂腐苏贵渊!
“六岁!”
朱元璋在皇位上站起,咆哮出口,“你在给咱开玩笑不成?”
这时。
其它官员也反应过来,先是面面相觑。
最后全都看向那位主事。
“六岁能写奏疏?怕是字都认不全吧?”
“开什么玩笑?这莫非是借六岁孩童之名,行荒唐之事?”
“欺君!定然是欺君!”
耳边想著百官窃窃私语的声音。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
猛地看向下方。
“真是六岁?”
吴文用平日里,很多时候都在外面忙差事,就算上朝,也是站在最后,过过样子。
但现在,一下成为这大明上层的聚焦中心。
压力不可谓不大。
只是片刻间,他就竹筒倒豆子,全都说了出来。
“回陛下,苏贵渊只有一个儿子,其名苏闲,今年六岁。”
“臣记得清楚,洪武五年,微臣与其同在照磨所担任检校,其子周岁宴之时,微臣还去过家里。”
“而且,苏贵渊是早年洪武三年的秀才出身,一手字迹极为刚硬,隐有自称一派之势,不可能……不可能如涂大人说的那般潦草。”
吴文用说的心惊胆战。
似乎是生怕自己说的不够多,又连忙继续道。
“我想起来了圣上,苏贵渊曾言,其子之聪颖,非比寻常。还曾想走礼部的关系,托人去问,能不能去国子学。”
国子学。
国子监的前身。
朱元璋虽然启用了科举制,洪武六年又废掉。
但是,对于办学,不仅没有半点放松,反而还极为看重。
不仅勒令,整个大明各省,各府、各州县,都必须要有官学之外,而且还需要条件困难的学子完全免费!
包括学费,食宿在内的一切费用。
聘请老师的岁俸,也是由各地的官府支出。
除“官学”之外,还有社学。
同样,不收学费,一般是当地大儒,在官府的支持下所办,受官府监督。
至于其它的私学、如私塾、义学,则是民间百姓自己办理。
而这些学府之中,有好有差。
差的受各种条件影响,比如师资、官府支持力度,等等原因不一而同。
但好的,永远都只有一个。
国子学!
京城之地,一入国子学,未来不出意外的话,之后一定就能谋个官身!
特别是现在,朱元璋废除科举,并没有重启的情况下。
国子学的适龄学子,已经是这大明官场上,板上钉钉的“后进之辈”。
而以洪武时期,官场“新陈代谢”速度极其快的前提下,官员一直紧缺。
故而,现在的升迁速度,一个不注意就坐火箭,直接来到了六部之首。
当然,前提是要简在帝心!
“国子学去了吗?”
这时。
朱元璋适时问道。
“当然没去。”吴文用立刻回道:“其子虽然聪颖,但毕竟只有六岁,且……据说性格跳脱,难以管理,况且苏贵渊本人只是九品……国子学里的学生,都是在朝官员的子嗣。九品官……”
最后一句话,吴文用没说出来,但他的话,傻子都能听懂。
朱元璋当然能听出来,这其中的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