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110节
【薛家姨妈在上,侄儿贾琏有礼……。】这个开头没毛病啊!哪里吓人了?
薛姨妈仔细听了宝钗读信,内容却让她很是茫然,这贾琏人还挺好的嘛,关心起薛蟠的教育来了。信中贾琏的核心思想就一个,薛蟠是薛家未来的门面,竟然连皇商资格期限都不了解,令人深感忧虑。薛家贾家乃是通家之好,为薛家将来计,薛姨妈应加强对薛蟠的管束和教育,别整天在外面疯。以后薛蟠不听管教,就威胁他关小黑屋,找十个老妇拿针扎他。就说这是贾琏的意思,保证管用。
薛姨妈听到十个老妇拿针扎的时候,一脸错愕,薛宝钗也是一脸懵圈。这琏表哥如此的不着调么?哥哥乃薛家嫡出唯一男丁,重话都舍不得一句,每次犯错都是母亲苦口婆心的劝。
薛蟠的反应则是瑟瑟发抖,这琏表哥是魔鬼么?居然在信里提这个。
好在信往后,贾琏还说了,祖宅这边的事情处理完毕,择日登门拜访,以全两家之好云云,最后还客气的表示,【侄儿贾琏顿首,不能当面拜见,失礼处望海涵。】
薛姨妈等宝钗读完了信,也忍不住叹息道:“你琏表哥所虑,真是为薛家着想。你曾祖为太祖驾前奔走,薛家得了个紫薇舍人的身份,实则还是商人。你父亲想改弦易辙,却因太上皇信重,为皇家奔走。期间许多事情,连我都不知道,如今你父亲不在了,这皇商的资格也要到期了,取信给大哥处,至今也未见回音。”
薛蟠听了顿时摇头:“不要说这些,我不懂,也不想知道。”
薛宝钗看他一眼,回头对母亲道:“琏表哥应是有用到哥哥的地方,这才插手管教。”
薛姨妈也是个脑子清醒的,顿时想到了贾琏的身份,如果他用的上薛家,结合他信里关切皇商资格的事情,应该是有办法的人。
念及于此,薛姨妈赶紧道:“你写封信给琏表哥,说清楚皇商的事情,问问他可有办法。”
薛宝钗听了吩咐,立刻准备笔墨,别看她年龄小,写信的时候倒是有板有眼的。
贾家祖宅这边,焦大带着人回来了,见了金石便问贾琏何在,金石带路入内见贾琏。
“爷,东西都带回来了,交给账房处,那边有一个外室,两个通房,八个半大丫鬟,十几个粗使婆子,三五个家仆,还请爷示下,一干人等该如何处置?”
贾琏不紧不慢的起身道;“人先关着吧,不着急处置。明日你带人护送账房,去各处的店铺看看,金石跟着去接管,可有问题?”
金石感激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也不敢废话。
等到焦大应声下去,金石没着急走,而是上前一步,低声问:“老太太那边好说,事关二房,王家要是牵扯进来,爷的脸上需不好看。”
话不多,但是很到位,分寸感极佳。
“贾家整顿家业,轮不到王家人指手画脚。”贾琏气势十足的一句话,金石闭嘴了。
京师里的事情,虽然不知细节,但贾琏一个状元的身份回乡祭祖,本地知府捏着鼻子都要到码头迎接的待遇,实在是太风光了。当然也有担忧的地方,两江总督、江南巡抚,都没有派人来迎接,官场上的事情太复杂,金石实在看不清楚。
贾琏倒是看的清清楚楚,两江总督和江南巡抚,都是科举出身。江南巡抚的行辕不肯留在金陵,躲到苏州去了,没必要不肯主动到金陵受气。江北巡抚更干脆,行辕放在徐州,争取一年来一次金陵即可。两江总督不可能去迎接,倒霉催的金陵知府附郭总督,不去不行。
来的路上运河过徐州的时候,江北巡抚和布政司都派了师爷照面的。这就是状元的脸面,别说什么勋贵出身的屁话,状元就是状元,代表的是读书,面子上必须过的去。
为啥探花出身的林如海能掀起轩然大波?三品勋贵的底子摆在那的,见了上官,拜你的时候,是受礼还是不受?更别说涉及到文武之间的利益之争。
放眼如今的朝廷,从内阁到六部九卿,哪个位置有勋贵的底色?
一个都没有!
但那话怎么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勋贵最大的优势,就是手里有兵权。
王子腾挂征西大将军衔被称为王太尉,太尉是三公九卿那会总领天下军事的主官。
这也是贾琏力劝王子腾放弃京营兵权的根源所在,你掌握了京营还不算,如今又掌握了朝廷最精锐的西北边军,那还了得?
贾琏要是王子腾,回京第一件事情就借口身体有病,交出所有兵权,居家闭门谢客。
出发之前,贾琏心里就有通盘的计划,眼下看来一切顺利,尤其是扬州那边的顺利,有了林如海这个强力的盟友,在金陵的地面上,回头贾琏先去拜见两江总督,暗示不会搞事,周全礼数后,便可以不紧不慢的执行计划。
贾家无论哪一边,都不能成为将来政敌攻击的把柄。
至于甄家,贾琏的想法也很简单,你当我没来,我也当甄家不存在。
第134章 贾琏见制台
两江总督行辕,韩宗与师爷正在谈论眼下的朝局。
韩宗科举出身,本不是很看的上贾琏这个勋贵子弟,陛下还是齐王的时候,韩宗是陛下的老师,陛下登基之后,他没能入阁。这里头有当初方白衣势力过大的因素,也有两江税收对于朝廷太过重要的缘故,更有陛下个人对韩宗的个人看法。
“陛下用张、李二臣,行事操切了!”私下里韩宗还将自己当做皇帝的老师,说话直白。
“东翁两任两江,此陛下倚为心腹之故也。”师爷是身边老人了,知道这位东家对于没能入阁是有怨气的,所以只能挑好听的说。韩宗此人能力是有的,却因自负而不为陛下所喜,也就是他为潜邸旧臣,得以官至总督。
两江总督连任这种事情,最早要追溯到太祖时期,不过那会北方战事频繁,两江肩负大军消耗之重任,才有总督连任的先例。太上皇登基之后,再无连任之例。到承辉帝这里,又让韩宗两任两江总督,师爷不得不提醒一下韩宗,该想一想缘由了。
自负的人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韩宗也是如此,师爷好心的提醒入耳,给他一种略微刺耳之感,忍不住抱怨:“昔日太祖虽起于湖广,自女真之手夺回金陵为根基,虎踞龙盘,方有龙气大成之势。四王八公,半数出于两江,还有甄家。两江清欠不可急切!”
师爷听了笑而不语,心里吐槽:你那是不可急切么?你是根本不管不问。
作为亲信之人,师爷也只能想方设法的为韩宗谋划,毕竟一身的前途,都在韩宗身上。
实在不行,就谋一个县令干一干吧,举人的功名是差了点,不是有靠山么?韩宗六十岁了,这個年代的人,还能干多少年,真不好说。
韩宗觉得自己还年轻,方白衣五十五岁入阁,干了快二十年的阁臣呢,他才到哪?
眼看朝局也好,个人也罢,韩宗那边都没法深入谈下去,师爷只好转移话题:“今科状元贾琏昨日抵达金陵,在码头就拿贾家在金陵的采买管事冷子兴开刀。”
韩宗听了浑不在意的摇头冷笑:“贾家一门双公,这一代在京师的名声可不好。东府贾敬行事荒诞,打着在玄真观修炼的旗号,干的全是丑事。西府老太太偏心,逼着大儿子在东边砌内墙,又开了个大门。贾琏出身大房,状元出身,京城老太太眼皮底下不好做的事情,到了金陵还有啥可顾忌的?”
“总得师出有名吧?仅仅是钱财上的事情,应该说不过去。权贵之家的管事,哪有干净的?如今以些许钱财之事处置冷子兴,恐招虐待家中下人之非议。说起来,贾琏乃陛下钦点的状元,与东翁算是自己人,此人必定会来拜见东翁,届时不妨提醒一句。”师爷知道韩宗的性子,所以要提前招呼一声,免得到时候贾琏受冷遇记恨韩宗。
师爷看过贾琏殿试的文章,觉得这年轻人见识手段都是有的,差的无非就是经验。这样的人,陛下点位状元的目的其实很明确,是要大用的。如果韩宗与贾琏闹了不愉快,贾琏回京之后,嘴巴歪了歪,都不要对承辉帝讲,在张廷恩那里说两句,韩宗的阁臣之路难也!
师爷心想,如果韩宗这次能听劝,他就继续在总督府做幕宾,如果不听劝,那就提前启动谋一个知县的差事,四十多的人了,总不能真的考到五十岁吧?
“我与林如海关系不佳,少有来往,贾琏来时在扬州呆了十天之久,怕是未必能看做自己人啊。”韩宗如此回答,师爷不禁暗暗叫苦。林如海的事情,还能怪人家?当初两人一个到金陵,一个到扬州,林如海前脚上任,后脚就到金陵拜见,你连个饭都没留。
端着帝师的架子,林如海屁股都没坐热,就被端茶送客了,你说他心里怎么想?
多亏在任期间,韩宗虽不能做到清欠两江税金,却也做到了任内不再增加欠税。不然这两江总督的位子,还真不好说能不能坐稳。
“东翁,陛下重托,清欠一事,应提上日程。”师爷再次劝说。
韩宗稍稍沉默了一下:“回头拟一个文,下发江南江北巡抚,就这样吧。”
很明显,韩宗对清欠根本不上心,太得罪人了。两江文化荟萃,每科进士占比近一成,年数长了,在朝为官者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不要提那么多权贵在京。金陵王家的王子腾,如今还在太尉的位子上呢,稍稍有点举动,“民怨沸腾”的罪名就砸脑袋上了。
韩宗不想谈,师爷也只好作罢,正要结束这场谈话,门口管家进来通报:“新科状元贾琏,亲自送来拜帖,老爷要不要给个回话,定个登门的日子?”
师爷听了立刻开口提醒:“东翁!”韩宗知道他的心思,摆摆手,回头问管家:“人呢?”
“在门房等着回话呢?”管家如实回答,韩宗想了想:“请他过来吧,总要见一见的。”
师爷这才狠狠的松了一口气,韩宗这次还算靠谱,接下来很关键。
等管家出去了,师爷又低声提醒:“京师有信,张廷恩与贾琏情若父子。”
韩宗听了微微皱眉,叹息道:“我知道了!”
有一件事情很有趣,从两江总督到入阁,距离还有两步,一步是官拜礼、礼、户、兵四个尚书之一,下一步就是入阁了。纵观大周朝历任两江总督,自太上皇之后,所有两江总督出身者,都倒在了尚书这一步上头,不是个人出问题了,就是身体出问题了,仿佛有魔咒!
从品级看,总督到尚书是平调,这一步算是过渡,但是真正能迈过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截止目前,成功率最高的总督为直隶总督,湖广次之,两广第三。
倒台首辅方白衣是个特例,以巡抚之职跳过总督直上六部尚书之一,可见昔日圣眷。
门房等候的贾琏本以为,今天送个拜帖,得个回信,过几日再来拜见。
理由很简单,看看在门房处等着接见的十几个地方官员就知道了。区区新科进士,即便是状元那又如何?更何况,林如海有交代,韩宗出身潜邸,为人自负,素来看不起勋贵出身,昔日林如海到任扬州,登门拜见时闹的不是很愉快。
两者相加,贾琏觉得祭祖事了,也许能见到韩宗,坐一分钟就算很给面子了。
在场官员的年龄都不小了,贾琏属于年轻过分的那款。原则上地方官不得擅离职守,也不得越级拜见上官,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场这些官员,总能找到一些理由来金陵,他们的上级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根本管不过来,也不愿意管。
比如韩宗寿辰,韩宗纳妾,探望生病的韩宗(有脚气)。
大周官场上就是这样,上官不会去拦着别人追求进步,除非这个下属惦记自己的位子。
贾琏进门之后,作为后进,主动朝众人行礼道:“贾琏见过各位前辈!”
众人纷纷回礼,只是程度各有不同,有人起身抱手平礼,有人坐着抱手回礼,还有的只是微微欠身点头,就算是回礼了。
贾琏并不在意,安静的坐回廊上等着。
不曾想到的是,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管家过来了,众人纷纷起身套近乎时,管家径直来到贾琏面前:“状元公,老爷有请。”
在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中,贾琏被领了进去。不少官员眼神闪烁,有所思!
“后学末进贾琏,见过制台大人!”贾琏进门之后,依着大周官场的礼数九十度长揖。
大周太祖没学朱元璋那套,官员之间差四级见面要下跪。三品以上官员面君不跪,可谓给足了官员面子。本朝太祖曾言:肢体上的下跪,不等于内心的臣服。形式很重要,但不是任何场合都很重要。
太祖有圣祖之名,可见在文人之中的美誉。
太祖的礼节制度是一套,私下里的官员拜见上官的举动又是一套,为了升官没节操的官员多了,韩宗见过不少官员见面就跪拜,也习惯了下面的官员这一套,心里还挺喜欢的。
没曾想贾琏一个新科进士,即便是状元出身,也就是个正六品的官,见了制台大人,竟然不跪,韩宗第一印象很不好,年轻人不要太狂啊。
贾琏九十度作揖等了差不多十秒,韩宗才淡淡道:“免礼,看座!”
说实话,贾琏心里很不爽,你谁啊,架子这么大的么?一般情况,三个呼吸之间,就该说免礼了,你这都十息了。再不爽,贾琏也都忍了,顶多是脸上笑容收起来了。
贾琏既然忍了,那就只能继续忍下去,坐的时候只有半个屁股,保证随时能站起来。【多亏长期练太极,不然这马步扎的时间长了,腿受不了。】
“听说状元郎昨日抵达下关码头便拿家中管事立威,需知昔日代善公以善待下人闻名!”
韩宗很不客气,直接拿贾代善说事情。
贾琏听到他提及贾代善,不得不刚坐下有站起来,以示对祖父的尊敬。
“制台大人容禀,冷子兴为贾府金陵采买管事,在外打着贾家旗号办事,倒也无可指摘。然其口不择言,为彰显自身,对外泄露后宅女眷名讳,故而贾琏不能容之,为全贾府后宅清誉,故而以财货之事处置。”贾琏表情严肃的说明之后,韩宗愣住了,回头看看师爷。
【还有这事?我不造啊!】
师爷在侧也是心里震惊,这事情他也不知道,如果真如贾琏所言,那冷子兴该死。
“哦,还有此事?你如何得知?”韩宗不是不信,而是觉得面子掉了。
“琏在扬州坊间得知,冷子兴于扬州采办期间,对外人吹嘘贾王史薛四家如何如何,更有甚者,提及四家内眷之名。”贾琏给了个看似明确的解释,暗示有林如海不满的意思。实际情况是贾琏从原著中得知,故而要名正言顺的收拾冷子兴,真不是对着二房去的。
古代内眷的名字,别说贾家这种权贵,即便是一般的乡绅,闺中女子的名字都不可外传。
传出去就是清誉有损,管家的夫人就得被一个治家不严的名声。
从这个角度出发,韩宗真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原本想敲打一下贾琏,让他在金陵期间老实点,别搞出什么事情来,现在……。
师爷眼看韩宗词穷,赶紧接过话:“状元公所言如属实,冷子兴死有余辜。”
贾琏脸色微微好看一些,面露苦笑:“家丑不可外扬,此人乃二房婶婶旗下管事之婿,琏虽为长房嫡子,却需给二房婶婶三分面子,人拿下了,回头押送京师,由二房处置。”
韩宗挺尴尬的,提了个话头,却被人义正词严的怼回来。关键吧,逼着人家说了内幕,这放在哪都不太厚道,你是总督又如何?贾琏以状元之尊,身背一门双公的贾家,被逼着当面说家丑,没有回一句“此贾府家事”,就算是很给韩宗面子了。
实际情况是贾琏故意说出来的,就是想借此堵韩宗的嘴。真相要是传出去,那就是韩宗的锅。到时候,贾琏做了点出格的事情,别人也不会怪贾琏,只会觉得韩宗狗拿耗子。
放在现代嘛,就是太平洋那么宽,伱也要管一管的意思。真当自己是美-帝?
尽管有师爷缓颊,韩宗还是没法继续了,板着脸端起茶杯:“喝茶!”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