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112节

  马车还没到呢,金陵知府的管家便等在路边领路,往侧门而去,下车之后,金陵知府等在这里迎接。见面之后也是极为客气。

  金陵知府不好当,怎么个不好当?上面有两江总督这个婆婆在一个城里,下面有各路权贵的老家,本地的士绅也不是吃素的。

  在这个位置上,不管是哪一方,都不能得罪。

  贾琏以状元的身份登门拜访,金陵知府不便大张旗鼓的迎接,但肯定要让本地人看看。

  让大家都知道,我与状元公是能说的上话的,找你们办事的时候,地头蛇们就别惦记拿贾家说话了,王家那边也别跳啊。至于甄家,金陵知府也只能假装看不见了。

  简单的拜访,周全了礼数之后,贾琏也没多留,只是走之前,随口问了一个人口失踪的案子。金陵知府立刻上了心,追问细节。

  贾琏借口是从贾雨村处听来的,贾雨村乃林如海家中西席,同为进士出身,宦海沉浮云云。昔日的恩人甄士隐,因女儿被拐,就此一蹶不振,家业也败了,人也不见了。

  送走贾琏后,金陵知府把三班衙役的班头叫来,问及此事。

  也不提什么翻卷宗之类的话,只是交代班头,事情一定要查清楚,限期十天,状元郎走之前没查清楚,这个班头就别干了,衙役这个差事,也别干了。

  金陵知府也是个妙人,自身能力不提,单单是对衙役这个差事的理解,就非常的精准。

  地面上的事情,当然是找地头蛇。

  甄士隐的案子,在金陵知府看来,无非就是贾雨村托林如海,又托到贾琏这里。

  能不能找回被拐的女儿不提,金陵知府必须把态度做出来。贾琏最多用了三分的力气,金陵知府这里加一倍,至少七分力气用上了,到了班头这里,那就是十二分力气。

  层层加码,大家都这么干,理解的都能理解。

  人口失踪这种案子多了,为何甄士隐的案子能让知府关注,逼着班头出大力气?

  真相往往很残酷,这个班头别的本事没有,金陵城里城狐社鼠的底细,必须是心里有一本账的。谁是贩卖私盐的,谁是收保护费的,谁是人贩子,谁是小偷小摸。班头真心要查案子,很容易对号入座。

  让金陵班头下死力气查这种案子,往往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就是金陵知府这种老官僚,捏着班头的七寸,我知道你平时没少收黑钱,道上的人都是听你招呼的,不听招呼的基本让你收拾过一遍了,剩下的是得罪不起的。

  甄士隐的小案子,你应该是能办的,这是状元郎请托的案子,你不给我办好了,得罪的不是我一个人,后面还有贾家、王家、薛家、林家的面子,自己掂量着办。

  贾琏也不是随口一问,毕竟香菱啊,真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原著里的金钗。

  馋-身-子这样的话,你不要乱讲啊。我告你毁谤啊!(谁上张唐-探的图)

  金陵知府这边的事了,贾琏让金石去薛家通报一声,明日登门拜访。

  没曾想午饭刚吃完,薛蟠就来了,不但来了,还带着两辆满载礼品的马车。

  礼物很杂,都是一些日常用的东西。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檀香之类的不说了,全新的红木马桶都准备了一个。薛蟠还特意问一句,要不要临时安排两个丫鬟过来伺候着。

  贾琏自然是谢绝了送丫鬟的好意,这种会导致后院不安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薛蟠也不懊恼,表示大家都是亲戚,什么明日登门拜访之说太客气了,母亲那边都等不及见到琏表哥了。

  这话说的人觉得没啥,听的人直冒冷汗。赶紧打断他不着调的话,你娘等不及要见我?这话你也就是在跟前说,出去说能被人编出几千个情节不同的段子。

  想到标题为【贾琏】开头的各种皇段子满城飞的场面,贾琏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太社死了。

  琏二爷的形象,必须是正面的,必须维护好。(PS:修改敏感提示的墨水在哪啊,我找不到啊。)

第136章 做事干净不留话柄

  “哪有午后登门拜访的道理,明日早上我再去。”贾琏不给薛蟠无理取闹的机会,你不讲究礼数,我还要讲究呢。毕竟第一次登门拜访,午后去算什么事情?

  薛蟠还要纠缠,贾琏直接冷下脸:“薛姨妈虽为长辈,却是个寡居,你和宝钗年幼,初次登门,午后拜访失礼不说,外人看了怎么想?”

  薛蟠这才作罢,悻悻而去。

  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有的事情就不能做,做了就有嫌疑。

  薛姨妈一个寡妇,贾琏却能算成年人了,下午登门,万一喝多了需要住下,即便是亲戚,说出去也很难听。贾琏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名声去冒险!

  这年月你在青楼怎么乱来都不会出问题,最多就是才子风流。伦常之间出了问题,那人就算是彻底的毁了,道德上站不住,啥都别提了。真当贾家没政敌么?

  贾敬就是个前车之鉴,他是怎么下去的?贾敬之后,贾家没啥出头的人,现在出了个贾琏,有心人的眼神自然聚焦。资源是有限的,强力的竞争者,能少一個,为何不少一个呢?

  以四大家族的势力,贾敬能被人逼着退出仕途,去玄真观躺平(摆烂),固然有自身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舆论攻击,不得不退出。

  主观上贾琏没有努力奋斗的意愿,但是别人不知道,客观上贾琏已经肩负重振贾家门楣的担子,注定要被动的往前走,不往前走,就等着被人踩死。

  贾琏的情况和王子腾的情况不一样,王子腾已经走到了武将的巅峰,再往上很难了,这时候退一步,比努力争取进一步,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至金陵第四日,贾琏非常正式的登门拜访薛家,内眷不方便,只能是薛蟠出迎。

  看着年幼的薛蟠略显拙劣的举动,贾琏深刻的感受到了薛蟠面临的压力。这么点大,就要迎来送往,换成自己的话,大概率也是想逃避一切吧。

  薛蟠后来的顽劣,也许是从紫薇舍人走之后,薛蟠被逼着站出来,起了逆反心理。

  这个猜测也仅仅是猜测,毕竟生在这种家庭,大概率还是会长歪的。

  进门之后,贾琏收起在外面的严肃,笑着鼓励一句:“方才外头做的不错,有板有眼的,以后继续保持。人前再怎么不习惯,也要忍着,毕竟是做给外人看的。”

  贾琏的夸奖让薛蟠有点飘了,见面之后被连哄带吓,薛蟠都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

  如今被夸奖了,顿时有想法:琏表哥是为了我好,此前顽劣之名传到京师了么?

  过中堂,入后宅,这就是登堂入室,亲戚关系没问题,要是一般客人,至多能到正堂。

  薛姨妈领着薛宝钗站在垂花门口候着,比地位贾家高的多,贾琏个人的地位更高。所以啊,摆长辈的架子,不存在的。没见薛姨妈为了讨好贾琏,连马桶都考虑到了么?

  紫薇舍人对于薛家而言,更多的是个虚衔,方便在外行走,并无实际权利。

  本质上薛家就是商人,能与王家联姻,太上皇推动是一回事,薛家的财力也是主要因素。

  贾琏自然是摆足了晚辈的态度,这一点他是不会犯错的。

  主动上前,抢先行礼:“贾琏见过薛姨妈!”

  有状元光环的贾琏和原著里的贾琏完全是两个概念,此刻贾琏的表现,落在薛姨妈和宝钗的眼里,那就是风度儒雅的翩翩君子。低姿态是高素质的表现,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薛姨妈和宝钗赶紧侧身,不受全礼。

  “琏哥儿有礼了,自家亲戚,不必如此,显得生分。”薛姨妈也是大家出身,自然是有礼有节。贾琏这才抬头正视,看清楚薛姨妈后,即便早有心理准备,还是心生波澜。

  薛姨妈看着就二十多岁,算一下,薛蟠十岁,十六岁嫁人,十七岁生薛蟠,这就没到三十岁啊。再看她的样子,养尊处优的生活之下,岁月带来的变化非常不明显。

  这要放在现代社会,不带滤镜淡妆出镜能逼死多少网红?

  经历过尤氏等人的洗礼,贾琏现在淡定的多了,几秒内就恢复了常态,最多就是在心里微微的叹息,这个年龄做寡妇,需要维持家业,还要护着儿子,太难了!

  仔细再一想,比起普通人家因为生计的烦恼,似乎薛姨妈的事情也不算啥了。

  所以,也就是仅仅一瞬间,贾琏的心理建设就完成了,同情薛家就是多余,薛家还是安心的当好工具人吧。

  客客气气的一番寒暄后,顺便招呼一声宝钗,内堂落座,丫鬟奉茶后,贾琏才说起一些沿途趣闻,以及京师的消息,算是给薛家人普及当前朝局的信息,以免因为信息不畅,造成薛姨妈在判断上的失误。

  薛蟠坐在一旁,好像个多动症,贾琏几次眼神给他压回去坐稳,耐着性子在旁听。宝钗倒是很安静的坐着,看似没啥存在感,一个不小心就能注意到她,小小年纪,已显不寻常。

  “如此说来,大哥近况不佳?这不是打了胜仗么?在异域打仗,哪有不错杀几个人的?”薛姨妈不自觉的为王子腾辩护,尤其听到御史台弹劾如潮时,更是紧张的站了起来。

  薛蟠也很生气的附和:“这些人太不讲道理了,上阵打仗的又不是他们。”

  贾琏听了微微一笑,看一眼薛蟠道:“记住,这是给你上的第二课,宦海沉浮,毫无道理可讲。利益面前,讲的就是个鸡蛋里挑骨头。你家的情况,作为长子必须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偌大的家业,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无疑于置身死地。凡事,还是要想着靠自己,求人,永远是下策。你家有钱不假,但如何花钱,却是一门学问。提着猪头不管遇见哪个庙都要去拜一下,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个傻子。”

  薛蟠听了呆了呆,愚蠢的眼神又露了出来,薛姨妈看着都想哭,赶紧欠身福道:“多学琏哥儿教诲,自家人就是自家人,说的都是大实话。”

  薛姨妈努力的往自家人上头去靠,同时还看一眼宝钗,可惜了,太小了。

  贾琏不敢受礼,起身让过,待薛姨妈坐下了,这才落座道:“贾王史薛,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姨妈不必太过客气,薛家的事情,只要能说上话,琏断然不会推辞。”

  好听的话又不要钱,薛家却是真有钱,还有渠道。至于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关系,只要贾琏表现出足够的实力,那都不是事,薛姨妈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就是这个道理,如今薛家的皇上资格还有一年到期,往前算是太上皇在位那会,新皇登基后,一些老关系说不上话,使不上劲,银子没少送,却迟迟没有一个准话。琏哥儿深知京城底细,不妨指一条明路,日后薛家自有回报。”

  总归是薛蟠和宝钗年幼,此刻能站出来说话的也只能是薛姨妈。

  回报不回报的,贾琏当然不会挂在嘴上,说出来的话是这样的:“内务府那边,忠顺王跟前我也说不上话,倒是陛下跟前的裘公公、夏公公,能递的进去几句话。回头再托元春姐姐那边说两句话,事情能有八成的把握。”

  绝对能成的话,贾琏当然不会说出来,即便是八成的把握,薛姨妈听的也是欣喜不已。皇上的事情,不是没给姐姐写过信说过,王子腾那边也没少写信相求。但得到的回复都是等着,现在的时机不成熟,事情不好办之类的话。

  此前逢年过节的,薛家没少给京城送重礼,却从没有得到过贾琏这种当面给出准话的回答。这一比较,高下立判了。什么贾家的姐夫,什么王家的大哥,还有一些老关系,除了要钱要东西,真就是一点话风都不漏。

  “如此真是太好了,琏哥儿只管放心,花费多少,薛家都是舍得的。”薛姨妈赶紧给出一个准话,也没担心贾琏在吹牛。

  贾琏却也没狮子大开口,笑着摇头:“现在说这些还早,回头姨妈安排一个心腹随我回京,我安排能递进去话的人见面,两家当面谈,我就做个中人。”

  这个态度就很超然了,给人一种我不图你薛家的钱财,就是牵线搭桥的。

  实际上只要能答应牵线,薛家就会奉上一笔丰厚的好处。

  薛姨妈再三谢过,贾琏表示事情不用再提了,起身告辞出来,正经事情谈完了,就别在内宅耗着,传出去不是好事。贾琏可不是贾宝玉,整天赖在人家姑娘闺房里。

  更不是贾母那种,打着心疼外孙女的旗号,做出来的却是有损黛玉名誉的事情。

  前后半个时辰,贾琏出了内宅,在中堂与薛蟠坐下说话。对此,薛蟠还好奇道:“琏表哥,都是亲戚,为何要出来说话?”

  “亲戚归亲戚,外间知道了却会以男女大防做文章。若是寻常富家翁,倒也无所谓。在官场上生存,半点口舌把柄都不能留给他人。”贾琏解释的明明白白,这话自然也会传到薛姨妈的耳朵里。

  果然后宅的母女听了这番话后,薛姨妈教导宝钗道:“琏哥儿虽不是正经的表亲,却是个礼数周全的君子。事事都在为你我母女考虑,所谓男女有别,人言可畏,他都先想到了。伱姨妈那边的姨夫,人品没啥问题,却是个没啥用的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王家那边,实打实的好处要个没够,凡事都落在了嘴上。”

  母女二人私下里的时候,薛姨妈说话也是不带保留的,要是薛蟠在跟前,她还真不敢说,那儿子就是个嘴上不带把门的,说给他听,他会漏出去的。

  “哥哥日后要能有琏表哥一半,母亲便不必如此劳心伤神。”薛宝钗也很是感慨。

  薛姨妈偏心儿子,听了这话也是感慨:“都怪你爹走的太早,没能带一带你哥哥。好在如今有琏哥儿这个靠谱的亲戚,托他帮衬一二不难。”

  薛宝钗低声问:“听说琏表哥以前在贾家风评不佳,怎么见了却大相径庭?”

  这个问题薛姨妈没法回答了,只能叹息道:“你还小,以后大了自然会明白。”

  心里却是这么想的【我那姐姐是个啥性子,别人不知道,我能不晓得?即便是婆婆偏心的缘故,你也好意思心安理得的住荣禧堂,不怕外人笑话贾家?】

  贾家嫡长子住东跨院这个事情,外界看着就是笑话。尤其是在讲正统的东亚文化圈,这种事说的严重点,就是颠倒纲常。也就是老太太还在,外人不好当面说啥,心里不知道怎么编排的。眼下贾琏冒出来了,今后二房的处境更加尴尬。就看二房识趣不识趣了。

  薛姨妈在心里暗道【琏哥儿看着就是个仁厚孝顺的性子,想来不会让老夫人难做。】

  这一点薛姨妈真没想错,贾琏的计划就是贾母在一天,绝对不会明明白白的动二房。反倒是王夫人那边,没准会出啥幺蛾子,到时候名正言顺的反击就是了。

  薛蟠陪贾琏用了午饭,因其年幼,贾琏没喝酒。

  饭后贾琏用了一杯茶便起身告辞,薛姨妈领着宝钗送到中堂才停下。

  临了薛姨妈说了一句:“王家人有礼数不周的地方,琏哥儿看在风儿的面上,包容则个。”

  这个话让贾琏对薛姨妈又高看一眼,如果是薛姨妈嫁给贾政的话,还真有点难弄了。

  所谓的礼数不周,自然是指贾琏到金陵的时候,王家去迎接的是个管事。本地族人一个没去,这就王家族人不懂事了。贾光没去,不是资格问题,是冷子兴在搞事情,情况不一样。

  薛姨妈听薛蟠的汇报后,自然记在心里,念及贾琏年少,恐心生芥蒂,特意出声缓颊。

首节 上一节 112/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