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132节

  看到落款的时候,张阁老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沉吟片刻后,看着公文封面上的三个代表着工部三大佬的红圈,张廷恩果断的又加一个红圈,然后放到右手边。午饭前自有书吏来取走,送给内阁首辅批阅。

  首辅孔照最近心情还算不错,主要是内阁少了一个阁臣,却没有及时补充。由此,次辅与四辅之间隔空叫板的场面经常出现,这让孔照轻松了很多。

  说起来还是张廷恩最省心,很多要钱的折子,在他那里就被打回去了。

  往往这一类折子的处置最容易得罪人了,正因为如此,孔照心里经常表示,张相好人啊!

  张廷恩那边转来的折子最少,最近三天一份都没有,孔照本以为又是轻松的一天时,短暂的午睡后,打算今天提前下班的首辅大人,看到了转自张相那边的折子。

  哎,还是高兴的太早了。难道是因为最近大事不多,内阁会议开的少的报应?

  内阁的工作流程如下,若非阁老们认为是必须要上内阁会议的事情,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转呈陛下。一旦阁老把分管部门的奏折送到首辅这里,那就必须要上内阁会议了。

  此首辅对内阁大臣的尊重!

  还有就是一些事情,皇帝认为很重要,拿出来在内阁会议上讨论,也会事先请首辅去私下密谈,然后由首辅在会议上提出。

  今天这份公文孔照看完之后,忍不住长叹一声。

  朝廷里的事情,不怕遮遮掩掩的,最怕光明正大。如果这份公文,张廷恩直接就处理了,给工部回复一个要求,接着工部上PPT,张廷恩批复,反复几次,最后确定,打钱。

  这样事情就到不了孔照跟前,从首辅的角度看,这事情将来就能成为一个打击目标。即便是程序没太大的问题,首辅要找毛病也不难。毕竟涉及到钱的事情,哪有干干净净的。

  走内阁会议流程之后,主要通过了,再想找麻烦,就只能找具体的项目负责人了,不可能找到张廷恩的头上,甚至连贾琏的头上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出问题,就是具体的执行人。

  可以说,张廷恩这边已经把贾琏摘的干干净净了。

  大概就是这样,【要反对在会上直接反对,别搞会上不说话,私底下的小动作。】

  内阁会议是个很玄妙的地方,专门为皇帝和大臣们设置的角斗场。还有一个更大一点的地方,叫做【御前扩大会议】。这个会议很少开,一旦召开,各位阁老,六部九卿,亲王郡王都要列席,这个会议决定要不要对外发动战争,此前的西域平叛都不够格上这个会议。

  说起大周朝的亲王们,比如李亨,在户部观政的时候,并不单纯的观政,对于户部的具体事务,有过问权。具体到是否行使权利,全看个人了。嗯,主要看皇帝的态度。

  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二皇子可是在工部呆着呢,这份公文居然没有二皇子留下的痕迹,这就很有讲究了。孔照很谨慎的把身边的首席幕僚请来,问了一句:“二皇子最近如何?”幕僚的回答很有水平:“二皇子自到工部后,一直称病在家。”

  孔照事先当然知道这个现状,方白衣还在的时候,二皇子呼声最高。

  方白衣下台不久,二皇子就去了工部。初到工部的二皇子,屡屡被下基层。

  三番五次之后,二皇子就称病了。

  哎,牵扯到皇子上头,事情往往非常的麻烦。

  “二皇子何时称病?”孔照又问,幕僚答:“称病已三月有余。”

  就在孔照深思之际,幕僚又道:“昔日方白衣时,二皇子奏折多有上会,东翁首辅之后,萧规曹随,每每二皇子奏折上会,陛下均草草应付了事。批语也多为【海市蜃楼耶】。”

  很明显,承辉帝对于二皇子不接地气的一些奏折,表达了深度不满。

  孔照印象最深的一次,来自皇帝对二皇子的批语为【人云亦云】。

  方白衣之后,朝中陆续外放了一批官员,谈不上大清洗,但也沉重的打击了方系。

  二皇子没能及时的看清楚局势,为方系官员说了不少好话,导致他被发落工部。

  如果能及时醒悟,安心于基层,二皇子的将来还是有机会迎来好转的。

  奈何这位爷居然称病在家,还是腿疾。这是对于下基层视察的抱怨么?

  失落感与浓浓的怨气,随着【腿疾】二字喷涌而出。

  昔日贤王,再不能醒悟,怕是很难翻身了。

  说到亲王,最识趣的就是大皇子了,这位几乎没啥存在感,他就安心呆在宗人府。

  最得宠的亲王并不是三皇子,而是忠顺王。这位权柄横跨宗人府与内务府,市舶司外贸挣的那点税银,他都能先过一手沾满油。最肥的单位铸币局,也有他的影响在其中。

  即便是首辅孔照,面对忠顺王也要退避三舍。

  原则上内阁几位阁臣之间的共识很简单,对于各路亲王郡王进入内阁会议的想法,严防死守,绝不让步。不是没人呼吁过,内阁会议上应该有亲王代表。哪怕是方白衣时期,类似的呼声,方白衣也不曾做过任何让步,明明白白的表示,列席可以,内阁集体罢工。

  太上皇时期,内阁确实搞过这么一回。太上皇私下问方白衣,能否让老忠义亲王列席内阁会议旁听,方白衣非常干脆的表示,请恕臣不能奉诏!太上皇强行将老忠义王带进会场,方白衣愤而起身离席,其余阁臣跟随。

  此为太上皇时期最严重的政-治事件,时隔五年,老忠义王【坏了事】,不久太上皇病倒。

  你看,是不是很讽刺,承辉帝登基后,方白衣为内阁首辅期间,有人呼吁亲王列席会议。那次方白衣为首的内阁,竟然多数阁臣没有反对,当时排第五的孙化贞在内阁会议上放了狠话:【亲王入内阁会议,臣撞死在当场。】

  别跟我废话!孙化贞当年的狠话,言犹在耳。

  孔照在书房里发呆了一个半时辰,长随进来提醒快下班了,这才从思绪中走出来,没看见首席幕僚,倒也没特别在意。最后拿起笔,沾朱砂,画个圈,转送陛前,明天加班开会。

  当事人贾琏根本没想到事情能搞这么大,他的本意很明显,这点小钱,工部内部拿点钱搞一搞就行了,何必上纲上线呢?

  这想法吧,就是忽略了本人的影响力。或者可以这么说,贾琏的自我定位不够高。

  次日到工部后,贾琏被小贵子拦着了:“陛下口谕,内阁会议,贾琏列席解释报告。”

  贾琏惊愕的反问:“什么报告?”

  小贵子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做了个请的手势。贾琏只好收起好奇心,跟着走出工部。

  路上才知道,随便一份报告都能上内阁会议,我到底做了些啥?

  这么一份报告都能上会,陛下是有多任性啊。

  来到会场门口,遭遇张廷恩时,贾琏赶紧上前见礼,并低声询问底细。

  张廷恩颇为淡定的解释:“工部上呈内阁,涉及额外拨款,本官不敢专擅。”

  言下之意,涉及到计划外花钱的事情,怎么可能轻易的通过呢?

  贾琏急了:“我也没要求额外拨款啊!一些小改进,能花几个钱?”

  张廷恩看着他笑而不语,迈步进了会场。贾琏站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一个进了会场,承辉帝还没到呢,贾琏轻车熟路的找到了当初在会议做记录的位子。

  趁着皇帝没到,贾琏在原地苦思冥想,到底是个啥情况,老师也是的,明着说嘛。

第157章 有仇当场就报对吧?

  “此奏初看为改进燧发枪而作,细看则另有深意。五年一型铳从使用上看更为便捷,为何却仅仅因为一些缺陷而停止改进,明明可以继续改进。臣以为,此非经费之故,乃现有机构权责不明所致。为避免类似的遗憾继续发生,臣以为应针对武备研发专设机构。”

  今天的内阁会议,第一个站出来开炮的人竟然是梁道远,真是闪瞎了一堆狗眼。

  真不能怪大家有刻板印象,梁道远一向以稳重的官僚形象示人,突然跳出来高呼:【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给人一种感觉,你这锄头朝哪挖呢?难道要自掘坟墓?

  平日里动辄“大橘为重”的梁道远,今天的表现真是太反常了。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给李清干沉默了,角色被人抢了,缺乏足够准备,无话可说。

  沉默的李清很快就找到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新增机构,吏部尚书,逻辑闭环了。

  实际上李清的出发点就是错的,梁道远突然站起来说话的根源,不在于什么新增机构。朝廷现有的武备机构都有哪些,梁道远是现场最清楚的那个。

  工部生产武备不假,还有另外一个部门也在生产武备,哪个部门?

  内务府!

  内务府就是個大杂烩,这么理解吧,老企业不论大小,内部各种技能部门齐全,电影院都有。内务府涉及到武备生产,当然是因为御马监皇帝亲军龙禁尉的需求。龙禁尉本身也是个大杂烩,搞密探的密卫,护卫禁宫的禁卫,皇帝出行时随行妆点门面的人样子。

  问题是生产武备它挣钱啊,军队走哪里进货,朝廷的拨款自然去了哪。

  有机会从工部手里抢订单的时候,你看内务府会谦让么?

  同行往往都是死对头!

  正常竞争内务府肯定不是工部的对手,但人家说跟你正常竞争了么?

  没听见梁道远直接说了,权责不明!有多少工部的部门,因为内务府的侵蚀不成样子?

  真要把这个事情掰扯清楚了,今后工部上下不得给梁阁老磕一个?

  看着表情激昂的梁道远,承辉帝好像什么都没听到,冷冷的一个眼神便转移视线,看着贾琏道:“贾琏,你起来说说这份报告的初衷。”

  一脸无辜的贾琏无奈的站起来:“微臣实在是不知从何说起,臣之本意,不过是工部内部自行改进,所需经费也没多少,无非是调集一些能工巧匠,安排个地方的事情。工部几位上官为何把事情上报内阁,臣实在是没想明白,臣写的又不是奏折。”

  承辉帝听了也是一愣,心道:对啊!工部那几个混蛋是什么意思?正儿八经的把报告上呈内阁,换成谁当阁臣,不得看看仔细么?

  张廷恩站了起来:“陛下,臣以为工部所为,并无不妥。事涉武备,改进现有火铳或许花费不大,然则改进之后的采购才是大头。臣之见,工部诸位大人一定是看到了这点,才有了上呈内阁的决定。如此,日后改进有成果也不至于白忙活一场。”

  这么一解释,承辉帝就想明白了。问了一句:“火铳采购价几何?”

  张廷恩早有准备,张口就来:“臣查过最近两年的数字,元年一型铳报价为七两,五年一型为十二两,这是工部方面提供的数字。兵部方面,自西域平叛战起,武备采购批给经费达五百万两,其中的大头开销为弹药消耗,其余为战损武备以及各种牲口的补充。”

  这话贾琏觉得没毛病,一把枪才几个钱,打出去的弹药才是大头。

  你还别说黑火-药不值钱的屁话,想把黑火-药玩到巅峰,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硫磺、硝石这两样的提纯工艺,在这个时代就没法不烧钱。这玩意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磨成粉混在一起就能用的。(具体的内容就不写了,怕被人说水,可以去了解诺贝尔早期的爆-炸。)

  大周朝能做出栗色火药,倒是让贾琏颇为意外的。太祖有一些相关知识储备,只是不多。

  贾琏要不是有挂,当初在网上看的一些穿越者必备神器的资料集,大概也都忘记了。这个有挂也未必就一定能做的出来,动手能力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有常识的人看了《神秘岛》,肯定会惊呼,没有稳定剂,单单是提纯工艺不足就能炸-飞你。

  化工有多危险,贾琏可是了解过的。毕竟在单位里的时候,见识过安全生产不到位,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么说吧,某些化肥因为储存不当,都会把仓库飞起来。(70后农垦娃,很小的时候就见识过父辈们拿锅炒化肥,然后河道里炸-石头。还专门有个打石队的单位,我亲大哥高中刚毕业那会,就在打石队上班一年。)

  躲在角落里的贾琏浮想联翩,觉得自己开启了很不得了的开关。明明只是不想单纯在工部混日子,想做点有益于国家的事情,怎么就突然画风变的如此诡异呢?

  现场的各位阁老,没明白的因为张廷恩一番话也都明白了。

  工部有顾虑,本单位花钱搞出了成果,因为动了别人采购的利益,这矛盾不就来了么?因为公事,背上了私人恩怨,这明显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当然有啊,工部那边最忌惮的还是皇帝啊。

  表面上看似只是一款武器的改良,实际谁知道是不是皇帝看某些事情不顺眼呢?

  还有一种可能性,贾琏不是与忠顺王闹矛盾了么?万一这是贾琏的打击报复呢?

  一款武器的采购,上上下下多少人过手沾油水,读者老爷们心里最清楚了。

  霉菌的茶杯,山羊,那价格感人程度,看过的没有不掉口水的。

  工部最担心的就是,突然有人杀上门来叫嚣【你竟敢来我碗里抢食?】

  如果事情上了内阁会议,那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你们都看见了,报告是贾琏起草的,内阁会议上陛下也点头了,雨我无瓜。】

  事情的成与不成,工部大佬们都没损失,不成就是画几个红圈的事情,成了含泪收钱。

  这个时候的贾琏依旧不明白细节,但是不妨碍他知道,事情很复杂,涉及到军购了。

  贾琏的内心非常的生草!对工部几位大佬的怨念达到了极致。

  主位上的承辉帝,隔着十米远,都能感受到贾琏散发出来的怨念。诸位内阁大臣,自然也能察觉到,都忍不住看着贾琏。只见这厮面色变化不定,目露凶光!

  【哼哼,拿我当枪使是吧?等着吧,三位工部大佬,这事情没完。】

  承辉帝忍不住看着贾琏的样子,忍不住敲了敲桌子,贾琏闻声看来时,承辉帝才问:“贾琏,想什么呢?”

  贾琏站了起来,一脸的正义:“启禀陛下,臣以为,工部有改进完善武备的职能,从现状看,工部上下有渎职之嫌,其中当以三位主官为首。臣斗胆弹劾三位大人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能谋其政,无论德才,皆有不足,无法胜任。”

首节 上一节 132/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