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216节

  但有的人就是能打破规矩,不受规矩限制。

  贾琏说,巧了,我就是不受规矩约束的人。

  这些人有吃空饷的勇气,有背后造谣中伤的勇气,却没有哪怕一个人站出来对抗贾琏。

  为此,贾琏深感悲哀,还以为能跳出来几个敢于对线的猛士。

  “行了,本官的话说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各位回去仔细想想,明日希望看到各位的答复。最后强调两点,研发司账户上借出去的钱,明日午时必须全部归位。今后这研发司,只要我在京城一天,就会到此坐镇,各位,请自重。说真的,本官实在不想撕破脸。”

  贾琏话说完了,却一个动弹的人都没有,对此贾琏默默的环视一圈后,转身回了办公室。

  等门关上了,现场的官员们才集体散去,说话的声音也渐渐的大声。

  各种议论纷纷,当面不敢说话,现在胆子不小。

  窗户突然打开,露出贾琏的脸,冲着众人吼:“滚!”

  如同狮吼功一般,众人狼狈不堪的逃散,鞋子都跑丢了好几只。

  伴随着怒吼的是一连串的惊雷声,随后微风袭来,进而是狂风呼啸,豆大的雨点落在地上,从稀疏很快到密集,最终将京城笼罩在茫茫的雨雾之中。

  雨下的很大,但贾琏却没有留在屋内,第一时间让人弄来蓑衣斗笠,穿戴整齐后举着一把伞,步行回了五城兵马司。这个时候,贾琏午饭都没吃,却一点胃口都没有。

  雨太大了,雨伞蓑衣也不能挡住风雨的侵袭,回到五城兵马司时,贾琏的鞋子和官袍的下摆湿透了,站在堂上没一会脚下形成了一个水圈。

  当值的御史们纷纷来到,好奇于贾琏此刻的到来,正常情况不是该呆着避雨么?

  贾琏指着外面对众人道:“雨太大了,一定会造成内涝的。五城兵马司平日里没少收钱,到了该干活的时候,不能往后退。辛苦各位,回去准备一下,让所有人都准备好了,雨停之后,全部上街,清理内涝造成的卫生问题。最后强调一点,多准备生石灰,积水的地方撒上生石灰,边边角角的也要撒。告诉各位官兵,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杀死病气。因为内涝会将藏于阴沟内的病气带出来,就按照这个要求去准备吧。”

  如果说,整个京城哪个衙门最有战斗力,无疑就是五城兵马司了。原因很简单,待遇好,上司不作妖,只要好好干活,生活水平能有保证。

  暴雨下了一个时辰,对于年初至今下雨不多的京城是非常解渴的一场大雨。地势低洼处的人家,多为普通百姓,内涝首先是冲着这些人家来的。很多人看着屋内的积水,只能用盆往外舀水,用一切办法,堵住门槛,避免进水。

  但是怎么说呢,天地之威,自然伟力面前,个体的力量的太过单薄了。

  雨刚刚变小,整个京城的人就看见了一副奇景,五城兵马司上万人出动,地势低洼处踩着没到膝盖处的积水,穿行于大街小巷,架起龙骨水车抽水排涝,及时清理漂浮的垃圾,风雨中倒下的树木,装车运走。这在往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因为往年只要有内涝,首先得到清理的一定是城西,然后是城东,城南城北是不要下想的。普通百姓只能靠自己,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应对自然带来的破坏。

  今天不一样了,所有人都看到了,五城兵马司的人抬着水车,推着车子,到处奔忙。

  只要是有内涝积水的地方,就一定能看见五城兵马司的旗号。

  一开始还有人说,他们收钱了。但普通人不这么想,收钱那也是收了有钱人的钱。普通百姓的聚集地,顶多就是强制一些卫生要求,一文钱都没收的,最多让你出点力气。

  官府都动了,普通百姓心里是有杆秤的,尤其是他们看见了贾琏这个小公爷状元公和御史们,穿着蓑衣在踩水而行时,无数自扫门前雪的百姓拿着家伙走出家门,给五城兵马司的人帮忙。小雨还在继续下着,但却丝毫不能阻挡百姓的热情。排涝,清理垃圾,一直到天完全黑了,众人才渐渐的散去。五城兵马司的人打着火把和灯笼,最后撤离。

  次日一早,五城兵马司的人再次出动,积水处撒石灰,垫土,清扫街道。

  老爷们自然是不会动一下的,普通百姓却再次响应,纷纷上街,帮忙干活。

  在百姓的交口称赞声中,五城兵马司上下的自豪感达到了巅峰,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诡异的是,整个京城的官场,对于五城兵马司的所作所为,并无一词。

  直接无视了!

  以前还会有人跳出来说五城兵马司在京城横行霸道,巧立名目敛财。

  这一次,真就是当这个衙门不存在了。

  更有趣的时,酒肆茶楼里,平日一些混蛋的衙内们,纷纷夸赞五城兵马司的举动,竖起大拇指就一个字“真爷们!”

  从朝廷到市井,一件事情如同一面照妖镜,将无数的丑陋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对此现象,贾琏的心思也很简单,我管你们怎么想,我升官发财又不靠你们。

  从做官的角度讲呢,贾琏身上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另类,不合群,在大周的官场上,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词。私底下一些更难听的评价多了,什么媚上奸佞,残害同僚,欺辱士绅,等等。

  暴雨带来的内涝,因为及时的处置,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雨停后京城日常生活很快恢复正常,人们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最多抱怨几句老天爷不公!没有人因为自然灾害,停下生活的脚步。不是不想停,而是不能停,停下一家老小吃啥?

  研发司,贾琏一早就坐在堂前,默默的看着外面的院子。

  第一个官员走进来,放下一份辞呈后,抱手告辞。接着陆陆续续又进来很多人。

  贾琏面前的桌子上,辞呈渐渐的变厚。

  辞呈的内容很简单,本人不适应研发工作,特此请辞,望准为荷。

  有识趣的人,就有不识趣的人。

  研发司发生的事情,承辉帝其实知道的更早,他就是单纯的想看看贾琏会如何处置,所以才提醒这厮,回去看看。龙禁尉的人一直盯着研发司的一举一动,随时上报。

  裘世安一边伺候承辉帝用午饭,一边低声汇报,作为下饭菜,承辉帝喜欢听这个,也得特别有趣,正如五城兵马司干了好大的事情,官场上却一声不发一般。

  “一上午,贾琏收到了八十九份辞呈,工部借走的银子也还上了。内务府那边一时半会没动静,近百人吃空饷,小公爷得罪的人可海了,断人财路杀人父母呢。”

  “好些个官都是捐的散官,全都是内务府、户部、工部官员的亲戚。奴婢多一句嘴,工部那边,这笔账可算不到潘大人头上。”

  承辉帝放下筷子:“朕有那么昏庸么?多嘴!继续说。”

  裘世安笑嘻嘻的轻轻抽几下自己的脸,然后继续,这次说起的是各衙门内的议论。

  集体的集火针对两个衙门,一个是京营,这是吃空饷的重灾区,其次是龙禁尉,五百两银子卖一个位子,领俸禄的时候去一下的人,那真是多了去了。这个问题,夏守忠最有发言权。但这事情怎么说呢?文官集团是不会拿到桌面上说的。

  是文官们善良么?非也,是不敢。

  太上皇当政四十五年,龙禁尉的权利就被削弱了四十五年。文官们是乐见龙禁尉吃空饷的,如果不是这一次事情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这点当初妥协的成年破事,是不会拿出来说的。就算是有人说了,也会被同僚第一时间制止,京营可以说,龙禁尉不行。

  这是一种默契。

  好不容易联合勋贵集团才按下去的龙禁尉,可不敢让它再次抬头。就让龙禁尉腐烂下去,这样才是最好的结果。

  至于说京营为何能拿出来说,那还要问么?文官干武官,那还要理由?

  陛下要整顿京营的心思,但凡有点脑子人都看的出来,为何整顿不能由兵部主导呢?

  透过现象看本质,事情无非就是利益之争。

  只不过现在掩饰的很好,说话前都要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说穿了,从百家争鸣开始,两汉的道、法、儒之争,争的就是话语权,因为话语权等于解释权+分配权。这套逻辑,放在现代也很好用,明明是从你身上吸血,还要说你野蛮落后,或者说伱违反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跪下了,任凭趴在身上的吸血鬼大快朵颐,还要背上一个落后的名声。因为你落后,才被吸血被收割。这逻辑多玄妙啊,我就搞不懂了,落后与被吸血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么?欧洲不落后吧?好几个发达国家呢,不照样被吸血么?

  不肯彻底跪下的国家,都要被扣上道德负面名声!

  丢开那套逻辑,看问题的本质,打你,肢解你,最本源的原因,是因为你具备了足以威胁所谓灯塔的底子。包括,人口,面积,资源,等等因素。

  就一个目的,不让你有变强大的机会,彻底的肢解你。

  强盗逻辑,披上一层道德的皮而已。

  花名册上的名字,一个一个的被打勾,最后还有不足两位数的八个人,属于不识趣的,从来没有到研发司照过面的主。这几个名字,非常的有趣。其中有三个姓周的!

  (本章完)

第246章 你开口求我啊

  贾琏知道,很多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你不是清正廉明么?

  现在这三位姓周的,你会怎么处理呢?万一贾琏怂了,那就必将成为下一波被集火的目标。关键这个时机也很微妙,还有半个月,就是太上皇的六十八岁大寿。

  此刻的京城里,几乎每一天都有外地的督抚或带兵的将军进京。

  研发司正在发生的事情,都不用贾琏自己宣传,有的是人主动宣传,这可不是五城兵马司治理内涝的美名,官员们默契的当着什么都没发生。这是你贾琏治理研发司吃空饷呢。你若不公,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那就别怪我们集火你了。

  进宫告状这么低级的手段,贾琏当然是不会去做的。尤其是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

  贾琏借口有公事,找到了鸿胪寺,法兰西使团正在收拾行李,准备返回。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贾琏发现一个事情,那就是承辉帝对于欧洲的情况并不是一无所知。实际上承辉帝一直在积极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也知道这個时代的欧洲列强在干啥。也许这才是承辉帝同意改善水师现状的内生动力吧。

  不然呢?守在家门口等着欧洲人来送钱,它不香么?

  这个时期的欧洲人看塞力斯人是带着美颜滤镜的,欧洲那些大家们,言必称塞力斯如何。将东方的大国想象成一个梦中情国。真实历史上,英国使团来访时,将所有对欧洲人保密的好东西都带来了,就像一头舔狗,想要证明自己也是个文明国家,配得上“我大清”。

  就这么一下,英国人看清楚了大清的底裤颜色。

  必须客观公正的说一句,清朝统治者防汉为先的国策,对文化思想科技等等进行全面扼杀,对内移愚民政策残忍镇压的统治,是近代一个多世纪中华民族苦难岁月的元凶。那一部雍正大剧,也不知道出于何种因素,各种洗白美化,与真实历史也大相径庭。

  雍正的所谓改革,也不是那么彻底,不过是从王安石那里学了点零碎,这个问题要展开说,几天几夜说不完,就不赘述了。

  说到洗白美化,我觉得还是因为国际大环境和道统的因素。嗯,那段时期比较特殊,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发生了很多事情。

  雍正到底是个啥人呢,我倒是觉得,早起的武侠小说里的一些粘杆处特务的描述,那种昨夜大臣打叶子牌掉一张牌的记载,更接近真相。如果看过二月河小说的读者,也知道电视剧其实改的很厉害,一些伦常的情节也删掉了。

  贾琏必须庆幸这个时空是大周,尽管官方还是用了理学和八股,但也不完全排斥其他,没有搞出文字狱。某种程度上来讲,皇帝都差不多,朱元璋就改了《孟子》,搞删减版。

  这个大家知道一下就行了,总之要明白一个道理,皇帝政策,一定是出于稳固统治的目的。越是开国皇帝,越是如此。后来的皇帝,往往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推出的政策结果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这就是所谓的不接地气了。

  这个时候再看太上皇当政期间的一些举措,是不接地气么?

  真不是,其实他很清楚实际情况,但为了坐稳皇位,他选择了最容易见效最快的办法,就是以利益收买食利J级,至于隐患和长期的后果,哪里顾得上呢?先顾眼前再说。

  国家的长远利益,往往都被滞后的根源,就在与家天下的皇帝,优先考虑的一定是位子。

  从这点看,承辉帝算是一个不错的明君了。

  李亨最近无所事事,甚至有点焦虑的等待皇帝对于他那份奏折的判决。

  也许是因为太上皇出幺蛾子,最近承辉帝也顾不上这个事情,搞的李亨只能焦虑等待。

  得知贾琏来访,李亨自然坐不住了,丢下一干鸿胪寺的官员,兴冲冲的出来迎接。

  看着冲在前面,以及后面跟着的一群鸿胪寺官员,贾琏表情沉重的当面责备:“殿下乃亲王,人前怎可折节?致臣失礼?”

  李亨听了立刻冷静,当即站立拱手:“孤心有不解之事,问策贾大人,故而急了!”

  看着跟上的官员们,贾琏飞快的对李亨眨眼,然后才依着礼数见过,一起入内。

  因为有临时差遣的缘故,贾琏来鸿胪寺也是光明正大的。鸿胪寺官员也看出来李亨的无聊,没觉得这亲王多么的礼贤下士,无非就是指望贾琏将他救出这不能不来的无聊之地。

  官员们也巴不得贾琏来到,这样就有人陪着李亨,别干扰大家正常工作。

  亲王观政这个政策呢,各部门应对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了解流程即可,具体的操作,亲王也好,郡王也罢,知道运作流程就行。这么说吧,垂拱而治才是文官们心目中的圣天子。

  现实情况正好相反的,越往后,越集权。清朝是皇帝集权的巅峰。

  大周也差不多,制度上决定了皇帝的权利是无限的。具体到执行,当然做不到。

  根据每个皇帝的个人情况,展现出来的风格又不尽相同。

  李亨在鸿胪寺看似坐镇,本质上就是垂拱而治,屁事都干不了。

首节 上一节 216/2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