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291节

  可以说话的人其实很多,但是有的话说出去了,后遗症就很严重。唯独贾琏这边,承辉帝觉得即便有后遗症也非常轻微。

  最最令承辉帝满意的是,在善待底层百姓这个观点上,两人是一致的。

  勋贵也好,读书人也罢,成为官之后,想的都是如何作威作福。跳出这个群体后,立刻把这个群体不当人看待了。

  可以这么说,承辉帝的心目中,贾琏有点志同道合的成分了。

  只是承辉帝不知道,在贾琏的计划中,三大政策推行需要时间,等基本推行下去后,才能推动下一步的计划。

  那么,贾琏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很明确,减租减息,打击地方豪强,限制土地兼并,给工商业松绑。

  国家想要真正的富裕,而不是只是一部分人富裕,就必须发展工商业。农民作为整个国家的根基,处境必须得到改善。否则,工商业的发展天花板不高,因为仅仅靠对外贸易,很难解决工商业壮大后需要的市场。后来那个现代的国家,多次危机,都是依靠广大的农村化解的。

  从后来者的视角看问题,没有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必定会留下很多阻碍国家工业化的社会顽疾。

  不流血是不解决问题的,既得利益者在末日来临之前,只会更加的疯狂。你不铲除他们,他们就会搞死你。

  这个任务,贾琏觉得这一代人大概是没机会亲历了,当后来的新生力量足够强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自我推动这场革命的。

  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来一场南北内战。

  反正到时候也看不到了,做好眼前的事情吧。

  贾琏真是一点的不着急,因为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着急越坏事。

  三天之后,贾琏拿到了第一份工作报告,三个组的报告都交上来了,花一上午的时间看完后,贾琏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比如,具体的落实,要亲自到一线去调研,而不是单纯的等在办事房里看下面的报告。巡视组手握监督权是陛下给的,你们不用,人家未必感激你们反而觉得你们好糊弄。总而言之,刀既然出鞘了,就必须见血。

  贾琏召集众人下午开了个会,肯定了现阶段的工作,同时对后续的工作提出要求。

  次日,贾琏给皇帝上了奏折,指出在监督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审计部门因为级别不够,各级主管面对的各级官员,级别上天生吃亏。应该拉高审计部门的级别与各部齐平,这样才能确保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会因为级别吃亏而受地方主官掣肘。

  这份奏折承辉帝看完后,立刻批阅:请内阁慎重处置。

  对于贾琏直接给皇帝上奏的做法,内阁很恼火,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孔照看到这份奏折后,把诸位阁臣叫来开会,讨论一下。

  梁道元首先表态:“表达重视的办法很多!”言下之意,糊弄陛下的办法很多,首辅不必担忧。

  其他人在梁道元表态后,或附和,或沉默,最后得出一个方案,内阁下文,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严令各级部门主官必须配合审计工作。至于级别问题,你说提级别就提级别,内阁还要听你一个四品官的话不成。

  首辅拍板后,行文上传陛下,等着陛下用印,然后下发各级部门。

  承辉帝看了内阁的回复之后,眉头跳了好几下才平息,有点烦躁的把裘世安叫来问话:“老三那边事情进度如何?”

  “前日,皇后把国丈请进宫来,聊了一个下午国丈才回去。三殿下那边,已经在处置国舅的事情。”

  承辉帝知道,李亨进展的已经很快了,国丈那边的思想不普通,直接来硬的,怕是国丈要到西华门长跪不起的。

  “嗯,传旨令夏守忠开始行动,大伴去一趟内阁,宣读关于国丈一家的处置结果。”

  内阁的汇报,承辉帝随手丢一边去了,审核批准个屁!

  当日下午,龙禁尉夏守忠在未经通报内阁的前提下,直接闯入大理寺,拿下了毛、葛二人,加上此前被关押的王进关一起正好三人斗地主。

  孔照闻讯,立刻再次紧急召集内阁大臣们开个小会,商议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是啥情况?看看谁知道底细,却没及时给大家通气。

  还有就是如何应对的问题,陛下以中旨直接捉拿四品以上的官员,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内阁必须做出强硬的反应。

  内阁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在皇帝做出不理性的决策时,进行强有力的反驳。否则,内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这都快下值了,怎么闹出这么一档子事情?陛下也太不省心了吧?”李驰忍不住抱怨。

  “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应立刻派人去了解情况,大理寺那边怎么回事,数日前王进被拿,为何没有上报?眼睛里还有没有内阁?”郭衍也忍不住开喷,气的敲了敲桌子,咚咚咚。

  “现在不是讨论大理寺为何不上报的时候,毛、葛两位自己都跟着进去了。还是辛苦孔相走一趟,当面问问陛下到底为何如此行事?”潘季训比较理性的发言之余,没忘记拿眼神审视内阁首辅与次辅的反应。

  这两位各位的沉默,他们一定是事先知道了点什么,就是没有提前给大家伙通气。这么一想,郭衍的抱怨就很有意思了。

  潘季训心里默默的嘀咕,【郭衍哪里是在旁敲侧击啊,是直接质疑内阁前两位。你才进了内阁几天啊,就敢惦记首辅次辅?】

  孔照被潘季训点名后,默默的起身,默默的走到门口才回头:“本相去面圣,各位留在此地等消息。”

  这句话的语气非常的特殊,直接是在下令。尤其孔照说话的时候,盯着郭衍,看的他低头了,这才转身出门。

  潘季训这个事功派看的清楚明白,心里暗暗叹息,【内阁每个人都有八百个心眼,身处内阁,太难了。不行就上奏外放求一个自在。】

  内阁五个人,只有在面对皇帝过分的举动时才会团结,其他时候都是互相下绊子,扯后腿。

  孔照很顺利的见到了承辉帝,看到的是一张眉头紧皱的脸,还有明显疲倦的神态。

  “陛下乃一国之本,老臣恳请陛下,爱惜身体,不可过度劳累。”孔照没有直接询问皇帝,而是表达了关心。

  承辉帝摆摆手:“朕没事,这份东西孔相看看,看完了再说话。”

  孔照拿过之后,仔细的看了起来,这是一份龙禁尉提交的报告,大理寺这三位,没有一个是干净的。看上去内容与国舅一点都不相干,但是话怎么说呢?如果仅仅是龙禁尉的这份报告,抓人没问题,但没有到可以绕过内阁的程度。

  “三人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国法难容,只是……。”孔照正要委婉的表达内阁的意思时,承辉帝抬手打断他的话道:“还有件事情,朕决定罢免昌平侯以及三位国舅身上的一切职务,因为是家事,朕便先处置了!”

  听到此处,孔照瞬间浑身毛孔张开,寒毛竖起!

第343章 热度

  孔照瞬间想通了一切,【我不过是方白衣下野后接任的过渡内阁的首辅,无论是能力还有权威,都无法与方白衣相提并论。能成为首辅的先决条件是陛下认可。这几年的首辅做下来变得心浮气躁了。完全忘记了初心,在任上不要有太多的想法,配合陛下推行的政策,落实执行。这些都是当初上任之前的初心,几年下来全忘记了。今年以来诸事非但没能配合陛下,反而起了副作用。陛下对我的耐心耗尽了。】

  承辉帝看着孔照心里强烈的不满,【朕的批阅没看懂么?朕是在征求你的意见么?朕是在通知你!这几年的首辅下来,长进全无反而退步了。】

  人呢,一旦上了某个位置,就不愿意下来了。

  孔照是人,当然也是这么想的。尽管早有干一任就退下的觉悟,但事情真的要发生时,内心还是想抢救一下的。

  “陛下,老臣所虑者,新的审计部门冠以何名?是部呢,或寺,又或院。”这句话是孔照对自身最后的抢救。

  “审计配合考成法,卿以为如何?”承辉帝大概明白孔照的意思了,嗯,只要他乖乖的配合,留着也不是坏事,换个人更麻烦。当然了,该考验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考验,如果能力不足,看不清楚皇帝推出政策的用意,那就不配呆在首辅的位置了。看清皇帝的用意,并给出尺度合适的应对策略,能做到这点的只有贾琏这个后生,内阁诸公不是没能力,而是身前身后的顾忌太多了。

  “陛下,此二者相辅相成,于改善吏治有莫大的好处。假以时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也不至于出现太大的乱子。陛下以仁厚待天下官吏,如果为官者不能明白陛下的苦心,那便是无可救药之徒。届时雷霆之怒,怨不得陛下。”孔照还是有相当能力的,只是一直比较保守。

  承辉帝收起了心头的不满,老家伙能悬崖勒马,朕心甚慰!

  “爱卿所虑周详,以朕观之,就叫审计部吧,专司审计预算、以及各项开支。”承辉帝一锤定音,这事情就定下了。

  新增加一个部,就是七部了。这个部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当官的捞钱时吃相别太难看。配合考成法,效果更佳。

  干活不行还大贪特贪的官员,在这两项制度的夹击下,定然原形毕露。

  真不能怪承辉帝看不起下面的官员,实在是现在的官员,贪腐的手段往往比较简单粗暴,很多人数学不行,做账经不起查。即便是下面有高手师爷,面对专业的查账人员,还是能被查的干干净净。

  加上一个巡视组制度,承辉帝关于吏治的诸多构想,似乎看到了吏治清明的希望了。

  嗯,只能说,愿望是美好的。

  皇帝为了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也确实比较辛苦。勤政的还好点,换个懒政的皇帝,再好的政策也白搭。

  贪腐这个事情吧,真的就是由人来决定的,而不是制度。制度只能限制,做不到杜绝。

  孔照告辞后回到内阁,面对诸公时表情平静,语气冷峻:“陛下整顿吏治之心坚定,本相也是此意。审计部之名,可有异议?”

  一句话表明了皇帝与首辅的态度后,众人便不再聒噪了。其实大家心里很清楚,审计部门内阁直属,不等于不能绕过内阁。

  当初设立审计司不是没反对过,照样落实了,现在又给抬到部的层面,大家不是不想反对,而是反对无效,还会伤及个人。

  首辅都跪了,还反抗个屁啊!

  “在下无异议!”没有自称下官,就算是梁道元最后的挽尊了。

  “下官无异议!”余者三人,不约而同。

  朝廷新设一部,这绝对是大事中的大事,多了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机会。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瞬间热度拉满了,搞的李亨在处理国舅一家的事情时,竟然毫无存在感。

  消息一出,群臣沸腾,瞬间分成两派,一派坚决反对,一派理性赞成。

  毫无意外的是,反对派是多数,审计制度对于逍遥惯的官员已经够恶心了,现在又单设一部,今后做官的脖子上,等于带着一具无形的枷锁,换谁来心里能舒服?我辛辛苦苦的做了官,还要小心翼翼的做事,这官做的太不自在了一点。

  雪片般的奏折落下来,李亨主导的通政使司又一次跳了出来,大量奏折被打上了胡言乱语的标签后,能送到承辉帝面前的不足一百份。

  李亨非但拦下了大量奏折,还在《民生报》上开专栏喷人。嗯,专栏的特约作者就是换了个笔名的贾琏。

  最新一期的《民生报》,头版头条《他们在反对什么?》,专栏作家【确有其人】。

  文章开篇先算各级官员的俸禄,以及职务补贴,各种朝廷给的权力。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什么叫破家县令,灭门的令伊。

  然后再讲什么是审计制度,简单的说,就是朝廷的钱经官员的手花出去,审计部门就是要查清楚,钱都花哪了。

  事情说清楚之后,贾琏开喷了。

  “户部拨款,官员俸禄,皆民脂民膏,百姓血汗。花了钱还不愿意朝廷清查去向,利用手里朝廷给的权力上奏反对朝廷的政策,他们在反对什么?审计乃内阁主张,陛下批准,反对者仗着人多势众在反对内阁,反对陛下。谁给他们的勇气,法不责众么?……。”

  洋洋千言,一通猛喷!

  京城的酒肆茶楼,最近全在关注这个事情。

  导致大理寺三大员被彻查的事情,居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

  承辉帝再次展示了他的【仁厚】,王进被罢官并贬为庶人,没有抄家。毛。葛二人,仅仅是被罢官,保留功名,运气好还有机会起复。

  只能说,朝廷养士的观念,深入到了制度的骨髓里。一旦成为士,只要不是太过分的罪名,都能安然落地。

  毛、葛二人接到处置公文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

  二人有心上奏自辩,但也仅是互相看一眼就放弃了。没有谁是真傻子。事情是自己做的,怎么会不知道原因呢?

  这两位被撤职后,还要上奏谢恩的。

  离开大理寺的两位大人,身上依旧穿着官服,只是补子被拆掉了,步履踉跄的迈出大理寺的大门,不舍的回头望一眼。

  更悲凉的是,没有人关心他们的遭遇,朝野内外,全都在关心新设的审计部,忙着在朝廷与民间报纸上打嘴巴官司。

  两位被罢官的大人,此刻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贾琏那张看着就想用锤子砸一下的脸。

  巧了不是么?

  门口的大街上,贾琏策马缓缓而行,停在二人对面,缓缓抱手:“二位,走好!”

  两人拳头捏紧,眼珠子也红了,但是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因为柱子把刀抽出一半,寒气凛人。

  贾琏看着两人飞快的低头,觉得很没意思,就这?

  两位失败者毫无反抗的勇气,让贾琏心生无奈,因为这样的官员是朝中的主流啊。

  重文轻武,时间长了,官员们的血性也流干了。舒舒服服的当官老爷不爽么?

  吵吵嚷嚷的半个多月,并没有影响新政策的执行,满朝文武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眼下这位皇帝是个非常务实的君主。

  通俗一点,之所以是三公九卿,六部九卿,都与玄学沾一点边。如今搞出一个七部来,明显不合玄学之道。

首节 上一节 291/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