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293节

  贾琏面不改色:“陛下,微臣不能说。”

  没想到贾琏如此强硬的怼过来,承辉帝一时语塞,抬手点了几下:“好,好,好!”

  裘世安在一旁开口:“圣人,别气坏了身体,贾大人如今还领着五城兵马司的差事呢。”

  别认为裘世安在为贾琏说话,其实是在提醒承辉帝,事情的真相可能是贾琏从五城兵马司那边获悉了消息后,为避免事情闹大,果断出手处置。

  裘世安这个人呢,眼睛里只有对皇帝的愚忠,别的还真不在意,只要对皇帝有好处,他都帮一手。

  “裘世安,传李亨。”承辉帝很快做出了决定,这事情拖不得,必须尽快处置,消除影响。

  “陛下,微臣想问一句,今年处置了不少勋贵和官员,抄家的时候,地契房契有没有保管好。”贾琏及时的补充一句。

  承辉帝靠着椅子背,闭着眼睛似乎在冥想,语气虚无缥缈:“继续!”

  “此案原告桩子最初是递给顺天府,顺天府没接,才去的大理寺。微臣以为,顺天府尹失职了。”贾琏加重了语气,落在【失职】上。

  承辉帝睁眼看看他:“怎么,你还想过过顺天府尹的瘾?”

  贾琏立刻低头,弯腰:“当微臣没说。”

  承辉帝一口凉气倒吸,破口大骂:“竖子,懒货。就不能勤快点,为君分忧?”

  贾琏低头一言不发,心里默默的把顺天府和大理寺葛少卿给恨上了。可以的,这么个烫手山芋丢给我。

  承辉帝骂街的水平不行,骂了一句就没后续了,坐椅子上大口喘气。

  贾琏倒是想走,但又不能走,今天的事情真是大大的出乎预料,本以为是去找茬的,没想到接过来一个地雷,差点炸死自己。

  葛少卿为官清正的事情,贾琏是绝对不信的,这厮就是在借刀杀人。

  等承辉帝气息正常了,现场恢复安静,贾琏才抬头打破沉寂道:“陛下,大理寺该好好整顿一下了。这可是京城啊,首善之地。”

  承辉帝气的抓起一支笔丢过来,砸贾琏的脸上:“好啊,你去查!”

  笔上有未干的墨汁,落在贾琏的脸上留下了墨迹,贾琏的脸上看起来有点滑稽,但承辉帝却笑不出来。

  “微臣去不合适,让二皇子去比较合适。”贾琏又推荐了李元。

  承辉帝原本还在怀疑,贾琏是不是与李亨沆瀣一气,所以才对王进下了毒手,没曾向他推荐老二去大理寺整顿。

  想到王进干的事情,承辉帝心头的无名火又上来了,对着贾琏咆哮:“贾琏,你在教朕做事?”

  贾琏见状,心里的最后一丝不安又淡了一些,非常干脆双手摘下官帽,举在脸庞,一字一句:“微臣请辞!”

  这话换成大白话,去你妈的,老子不干了!

  承辉帝没想到这货来这手,气的浑身发抖:“目无君父,来人,拿了这厮,送北衙大狱。”

  裘世安听了立刻装聋作哑,垂手肃立,门口龙禁尉进来要拿贾琏,裘世安干咳两声,龙禁尉停下不动。

  承辉帝也知道自己反应过激了,悻悻的挥手,龙禁尉立刻退出。

  “拿上你的官帽子,给朕滚回去办差,出任何岔子,朕决不轻饶!”

  贾琏赶紧后退:“微臣告退!”这案子,不适合留下了。

  李亨这边来到后,承辉帝把卷宗丢给他,李亨看完后抬头道:“父皇,儿臣愿意为您分忧,是不是先知会母后一声?”

  承辉帝沉默了一会道:“如果交给你处置,你打算怎么处理?”

  “有伤人的赔药费,没伤人的退还土地。关键还是三舅舅那边,类似的事情不是头一回了。这一次,禁足三年吧!”

第341章 论法

  李亨的回答在承辉帝看来很温和,没有超出他的预料之中。

  “案子是贾琏接的,看大理寺的卷宗,一点问题都没有,你是怎么看出来这案子不对的?”

  李亨犹豫了一下才正色道:“堂堂国舅爷与一群百姓打官司的时候,真相已经很明显了。这还是打官司的,没打官司的也许更多。”

  承辉帝抬头看着屋顶,语气飘忽的说道:“你打算怎么处置这个案子?”

  “先从大理寺少卿王进入手,搞清楚整个案件的细节。大理寺毛大人和少卿葛大人,都不适合继续留在位子上了。”

  承辉帝突然睁眼坐直了身体,盯着李亨问:“有他们什么事情呢?”

  李亨道:“不作为!听贾琏说过,国法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者无视底层百姓的利益受损而不发声!失职!”

  “贾琏说的么?看来你们之间关系不错。”承辉帝敏锐的抓住了李亨话里的漏洞。

  “当初在鸿胪寺的时候,儿臣与贾琏讨论过相关话题。”李亨反应很快,没有默认所谓的关系不错。

  “嗯,贾琏确实总会有一些独特的想法,仔细想想总觉得他说的是对的。”

  李亨对此没有任何表态,安静的等待。承辉帝看了看他,有气无力的挥挥手:“去见你母后吧。这事情办的要快!要保密!”

  李亨并没有着急走,而是低声问一句:“王进该如何处置?大理寺少卿可不是不起眼的小官,随便找个借口处置了,内阁怕是要炸。”

  “容朕好好想想,你先去见母后。”承辉帝一时半会也没想好两全之策,不能暴露皇室丑闻,也不能放过大理寺那帮人。

  回到临时的办公地点,这里的布置已经搞好了,看起来还很简陋,诸位履新的手下们精神很不错。

  得知贾琏回来,秦本重立刻招呼大家前来拜见。跟着这个上司有前途,年龄之类的不重要了。

  贾琏见众人进来,和颜悦色的招呼一番后,交代工作:“内阁就相关事务组建了三个工作组,各位两人一组,上班的时候跟组就行了。记住,把看见的事情记下来,每五日提交一份报告。任何人征求任何意见,一律不许表态。工作期间,不接受任何请客,内部人员聚餐,可以报销。如果做不到以上要求,可以提前请求退出,本官可以另作安排。”

  众位官员很珍惜这次机会,如果不出岔子,三大政策顺利落实后,他们作为监督人员是可以晋级的。

  能考中进士的人,智商是足够的,他们也很清楚,能有这么一个机会,真就是单纯的运气好赶上了。

  多少同进士干一辈子都在七品打转转,退休的时候才能提一级。

  “我等无异议。”早就商量好的众人,在秦本重的带领下,整齐回答。

  “那就好,现在大家收拾收拾,到各个工作组报道吧。”贾琏下令,众人整齐告退。

  留在办事房里的贾琏,突然浑身没了精气神,靠在椅子仰面发呆。

  他不是在气被人顺手丢了个地雷,他气的是在皇帝面前没有勇气要求依法办理关于国舅的案子。

  非但如此,开始的时候贾琏首相想到的是遮掩皇室的丑闻。

  案件并不复杂,李逆案抄家过程中,拿到了大量的土地。理论上土地归官方所有,承辉帝直接给老丈人赏了五百顷土地。

  现实是,拿到赏赐的土地后,国舅一家并不满足,看上了周边一些土地后,直接给土地的主人安了一个与叛逆有来往的罪名。

  这不是废话么,两边的土地都挨着,那么多年下来,怎么可能没来往呢?

  恐吓的招数并不好使,这年月土地就是命根子,谁家也不会轻易交出来。

  国舅一看不起作用,便找到顺天府派官差抓人,几十号地主被抓后,又威逼他们的家人签字卖地。

  几十户人家不服气,找到顺天府打官司,顺天府给人轰走,这些家人们又去了大理寺。

  大理寺这边直接按照与逆贼有勾连,没收土地,结案了。这被没收的二百顷地,以白送的价格给了国舅家。

  这么说吧,这案子办的极其的粗糙。彻底颠覆了贾琏潜藏的属于现代人的法律意识。

  案子是三天前结案的,顺天府把抓来的人也放了,还威胁人家不要继续上告。

  葛少卿也许是还有点良知,自己很怂不敢声张,看着气势汹汹的贾琏,直接把地雷丢了过去。

  贾琏真就是那种没看见的就算了,看见了就不能不管的性格。怎么说呢,做人的底线吧。

  一个人哪天没了做人的底线,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平时贾琏私下自嘲不做人,那都是自我调侃。人生在世不做人,难道做一个畜生么?

  贾琏决定用认真工作来忘掉穿越以来人生最怂的一次,别说什么是为了那些苦主好,免得他们被国舅家灭口的屁话。

  怂了,就是怂了!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被这个社会同化的进度表快满格了。

  贾琏很担心,哪天自己进化成为一个不把人当人的阶段。

  这一天,贾琏难得的处理了很多的公务,最后回到临时办公点,还见了一群下属,问他们第一天的工作情况。

  换成以前,贾琏绝对不会这么勤奋的。

  跟组的特设巡视员们汇报了一天的工作情况,严格按照贾琏的要求,只带了眼睛没带嘴巴,一些要紧的事情用笔记下。

  贾琏表达了对各位第一天工作的满意,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不负大好机会。然后,宣布下班。

  闲下来的贾琏感觉到了烦躁,脑子里忍不住又想起国舅爷的案子。

  就在贾琏决定下班,走出大门的时候,看见了一身便装的承辉帝,站在门口东张西望的打量,神态意外的悠闲。

  贾琏见状赶紧上前拜见,承辉帝抬手打断他的礼数:“不必多礼,朕……,我就是来看看,这地方有点简陋啊。”

  “督察院没有空场地,只好出来租一个地方,左右是临时巡视组,不需要太好,能用就行。再说了,经费有限。”

  贾琏小心的解释一番后,承辉帝好像没认真听,信步入内。贾琏赶紧跟上,承辉帝进来后到处乱窜,连茅厕都没放过。

  贾琏不明白,赶紧看看跟在后面,装作一个老仆的裘世安。

  

  老太监任何表情都没有,亦步亦趋的跟着承辉帝。

  “李逆案抄了不少房产,还没来得及处置吧?”承辉帝很突然的问,裘世安如同电脑一般瞬间作答:“夏守忠在负责,奴婢不知。”

  已经下班的庭院内空荡荡的没有外人,承辉帝露出自在的表情,背着手走到院子中间,抬头看着天空:“白云苍狗!”

  贾琏还真不懂承辉帝的意思,到底是《可叹》的字面意思呢?还是河东柳氏引发的感慨。又或者二者兼有呢?

  (还是说一下白云苍狗的典故吧,出自杜甫为友人鸣不平作的诗《可叹》。)

  承辉帝似乎进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继续自言自语:“朕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国法存在的意义何在?”

  贾琏听的清楚,却没有接过话的意思。承辉帝回头看看贾琏又问:“怎么,你不想回答?”

  是【不想】,而不是【不知道】。说明承辉帝认定贾琏心里是有答案的。

  “是,微臣不想回答。”贾琏很直接,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

  承辉帝点点头,认可了贾琏不回答的决定,换了个问题:“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出自何处?”

  这次贾琏没法不回答了,老老实实的作答:“商君列传!”

  “哦,秦以变法强国,进而大一统,为何后来君王弃之不用呢?”承辉帝又来了新问题,应该说是连在一起的问题。

  “战国乃乱世,自然要用法家强国。后世君王非不用,而是进行了改良,有利于君王的留下了,不利于君王的改动了。微臣不敢欺君,窃以为,后世君王所行,儒皮法骨,道德血肉。法,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现行的儒家走的是愚民的路子。无论是儒还是法,本质上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求稳定,一个以严格的法律约束,一个温和的欺骗,手段不同罢了。”

  听到这番言论的承辉帝突然后退了两步,上下打量贾琏后,忍不住笑道:“哦,你认为儒家是在愚弄天下?”

  贾琏摇头:“是,也不是。世界是矛盾的,有阴阳之分,矛盾的一体两面是在不断变化的。现阶段的大周农耕为国家的基础,所以要把百姓限制在土地上,否则没人种地,大家都得饿死。东南局部地区,通过发展工商从对外贸易中获利巨大,一定会出现改种棉、桑的地方。当地的百姓,或蚕桑获利以资生计,或进城做织工为生。工商业实际上成为了当地财政和生计的主导。佃户与地主的矛盾,变成了工人与作坊主的矛盾。矛盾的变化,本质上是因为生产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我看来是一种生产力进步的体现。生产力,可以理解劳动创造财富的多少。”

首节 上一节 293/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