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313节

  刚起个念头呢,内侍通报兵部尚书岳齐至。比起贾琏,岳齐要狼狈的多了,一头的汗水没来得及擦。

  “微臣岳齐见过陛下,微臣姗姗来迟,有罪!”岳齐进来后见礼说话。

  “岳卿,通州大营如何?”承辉帝开口询问,这是比较正常的口吻,说明岳齐去通州巡视,皇帝事先知道。

  “新设的骁勇营战马不足,人员训练不足,装备不足。微臣查过武备库进出账目,骁勇营统制并未虚言。”

  承辉帝听了没表情变化,扭头看着潘季驯:“潘相,武备库的库存,工部没补上么?”

  “回陛下,此事微臣知道,工部库存武备保存都在十年以上,确实存在保存不善的情况。微臣已经下令抓紧翻新,补充武备库。”

  承辉帝不满的看看潘季驯,想到他是个事功派,上任时间也不长,有的事情算不到他头上,便没有再责备他。

  “贾琏,研发司全力生产新式火铳,产能几何?”

  听皇帝直接叫名字了,贾琏看着他平静的脸,知道他现在挺着急的。

  “回陛下,此前并未做过相关的统计,微臣不知全力生产的产能如何。以微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判断东平王的具体用意。山海关太重要了,应尽快派人去确定一下,消息送出后山海关后续情况。”

  承辉帝听了略微冷静了几分,贾琏的话很有道理,尽快摸清楚全局情况。

  “两位爱卿来的晚,先看看御前内阁会议纪要。”

  贾琏和岳齐很快拿到了会议纪要,了解之前开会都商议出什么结果。

  很明显内阁会议中间出现了分歧,主要争论在于要不要立刻增兵九边,是重西还是重东。西边张家口大同一线是防御重点,东边自然是山海关。北面的长城一线,大兵团很难展开,目前也没有接到各关隘的烽火警讯,暂时应该没事,只需派员后勤补充即可。

  其他的比如颁布安民告示,提前宵禁,谨防细作等等布置,倒是没有太大的争议。眼下的争议,就是在于如何布置有限的兵力。

  “陛下,微臣以为长城一线不可怠慢,一旦越过长城,遵化危机,京畿钢铁需求将停滞。没有遵化的铁,哪来的武备全力生产。微臣主张,应立刻调南苑大营主力北上,增援长城各碍口,补充军备粮草,加强警戒。”岳齐立刻给出自己的建议。

  

  阁臣李驰对新任兵部尚书自然没好印象,却也没有立刻反驳。倒是郭衍起身道:“长城天险,哪用太多的兵力?以各府县驻军补充加强即可,为京城安危计,应调南苑大营各部进京布防。”

  郭衍说完梁道远便站起道:“陛下,郭相所言乃稳重之言,京城安危为上。”

  贾琏安静的旁听,谁能想到当初对立的梁道远和郭衍有互相认同的一天。

  同样安静的还有林如海和宁克,两人都拿眼神找贾琏,互相交换了视线,贾琏都以微微摇头回应。

  林如海心道【每临大事有静气,贾琏不错。】

  宁克心道【我不擅长军事,陛下不问不主动表态是对的。】

  作为候补内阁成员,林如海和宁克能进来开会,心里就很满足了,可惜这次会议的议题太严重了,轻易不得开口,没啥表现的机会。

  存在感最不明显的是忠顺王,坐在旁边始终一言不发,承辉帝也没问过他的意见就是了。

  尽管没开口的机会,忠顺王一直在观察,确定了一个判断,在军事问题上,皇兄对贾琏颇为倚重,并不在岳齐之下。

  【嗯,贾琏看似莽撞,实则两次带兵出征,斩获颇多,从无败绩。如今勋贵凋零,仅有牛继宗在川西带兵,在京有带兵经验的陈瑞赋闲在家。皇兄欲平衡文武,必以陈瑞为一部统制。三大营看似恢复了,实则兵力大不如前,唯一没什么变化的就是御马监,神机营人数抽走了一半以上。皇兄若提问我,应建议立刻征召新兵,补充各部恢复三大营旧貌。】

  “陛下,微臣不知兵事,岳尚书知兵,应重视其建议。”潘季驯起身附合岳齐,符合他一贯尊重专业人士的作风。

  李驰见潘季驯发言了,看了一眼孔照,发现首辅一直坐着没动,只是用眼珠子转动来显示他不是雕像。

  “陛下,微臣略通海战,请调天津整备水师,如有需要,可随时走海路袭扰敌后。”李驰选择了不同的赛道,这样比较有存在感。

  承辉帝听到此处起身道:“休会二刻!休息一会再议。”

  众人起身,贾琏跟着起身送陛下往后去,随后坐下继续仔细的看此前的会议纪要,刚来只是粗略的看了看。

  仔细看的会议纪要不难发现,内阁并不团结,下午六点开的会,一直在很多事情上争论不休。若非承辉帝驾驭能力强,可能很多决定都不会通过,大家还有的吵。从目前的情况看,梁道远和郭衍为保守派,主张先稳住京城,只要京城稳住不出问题,各路兵马进京勤王,敌见不能战,自会退却。利用京城坚固城防,等待各路勤王兵马的想法,确实非常的稳健,明末就是这么打的。

  后果是任凭漠南各部在京畿来去自由,他们就没考虑过各府县的百姓么?没考虑过地理的麦苗么?没考虑过折腾两三个月下来,耽误了农民生产,耽误了京畿夏收么百姓生计么?

  肯定是考虑过,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战术。

  原因很简单,不愿意冒险,只要不冒险,就不会犯大错。做官到了这个程度,有足够的耐心等同僚犯错,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

  理解归理解,贾琏内心无法接受。京畿周边各府县的百姓,少算一点,五十万是有的吧。这么多百姓能不能及时躲进城里不说,口粮从何而来,耽误了农时,又有多少百姓到时候要变卖家产,卖儿卖女求生存?

  林如海和宁克交换一个视线,下意识的一起朝贾琏走来,岳齐则很干脆的走到贾琏跟前,四个人快速靠近,虽然不是阁臣,却隐约成团伙。

  最惨的就是忠顺王,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没人搭理他,只能起身往外走,先去方便一二。

  “有图么?”贾琏见了岳齐立刻问,两人有过合作,关系还不错。

  岳齐楞了楞:“我去找!”

  看着两人很自然的一个问一个答,林如海和宁克都站住了,似乎有很惊人的发现。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军事方面,岳齐是认可贾琏并愿意配合的。

  “两位大人,稍安勿躁,依我之见,陛下自有圣断。”贾琏不动声色的提醒两位,承辉帝的做事风格。

  看似承辉帝愿意纳谏,实则他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所谓的纳谏,那是合他的意。

  先来一步的众人各自去方便不提,岳齐拿着一副舆图回来,内侍及时搬来桌子展开。

  贾琏与岳齐站在地图前,这才是军事行家的习惯。

  两个对着地图沉默不语,面露思索之色,林如海与宁克方便回来,见两人还是对着地图不说话,丝毫没有商议的意思便靠上来一起看地图。

  终于贾琏抬头了,岳齐也抬头看他,两人对视数秒,岳齐道:“请!”

  贾琏并不谦让,指着地图道:“御马监与九门镇守军防备京城足够了,三大营整军备战。尽快摸清楚山海关方向的情况!”

  岳齐也不管其他两人有没有听懂,很自然的附和:“是这个道理!三大营做好随时出击准备,神机营该如何使用?”

  两人都是行家,他们的做派,很快把内阁诸位都吸引了过来,一群人围观时,承辉帝回来了,见此一幕也愣住了。

第363章 定策,紧急出征

  “先别管神机营,现在是四月初,找龙禁尉了解一下过去四个月漠南是否发生了白灾。”盯着地图的贾琏头也不抬,整个人陷入了特殊状态中。

  在场众人懵逼的表情根本无法掩饰,唯一能听懂的岳齐“嘶”了一声,扭头低吼:“还不快去。”

  什么情况,还敢使唤阁老?被瞪了一眼的潘季驯有点恼火,但还是很自觉的转身去找人,迎面看见承辉帝,得到一个噤声的手势。

  承辉帝扭头交代内侍,慢慢的走上前来旁观,贾琏还在自言自语:“如果有白灾,山海关一线就不必担心了。就算李逆是傻子,草原的土司们也没那个时间来浪费。消息传递需要时间,嗯,为了保证牲口的耐力,日行百里算极限么?”

  岳齐有长期的与草原部落打交道的经验,闻此言快速的给出答案:“百里是极限了,我们最多还有六七日的时间。”

  贾琏一直趴着的身子直起来:“六七天足够了!南苑大营应立刻北上,强化居庸关、喜峰口等长城一线的关隘防御。”

  岳齐皱着眉头:“如果对方先出动后发布消息,恐怕大军已经到了居庸关。一旦有失,十万精锐破关而入。”

  “现在也只能寄望于守军了,现在想想,李逆发为何把消息发往张家口与山海关,意图很明显了,扰乱思路,让我军处处设防,处处薄弱。”

  岳齐道:“东平王不会轻易表态,李逆没那么大的本钱打动他。东平王应该也接到了消息,没通报京城是为了观望,等机会增加谈判的本钱。”

  贾琏轻蔑的冷笑道:“关外割据为王么?想的美!滦州方面抽调一部分力量,补强山海关即可,做个样子给他看看就行。”

  话音刚落,承辉帝开口道:“诸位爱卿看明白了?”

  众人被惊醒,赶紧冲皇帝抱手见礼,孔照带头道:“臣等看明白了李逆居心,接下来针对性部署,争议无存。”

  承辉帝微微颔首,满意的点点头,果然还是要看专业人士,岳齐与贾琏一到,迷雾立刻散去,一切都能看清楚。

  “贾琏,总结一下!”承辉帝决定给贾琏一个闪光的机会。

  贾琏却笑着往后退一步:“微臣年幼,还是让岳大人来总结。”

  承辉帝没强求,点点头:“也好,岳卿给大家总结!”

  岳齐眼睛一亮,眼神微微躁动,立刻深呼吸平静之后,抬手指着舆图:“陛下,各位阁老,现阶段情报不足,无法判断草原各部以李逆为傀儡,还是服从李逆号令。根据以往经验,草原各部素来互不统属,相互攻伐,所以多半为后者。白灾之后为求生,暂时抱团,以李逆为首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只要各部稍有挫折,便会生出自保的心思。草原进入中原劫掠求生,只有三条途径,辽东、居庸关、张家口。”

  简单明了的开局后,岳齐停顿了一下,方便各位皇帝与各位阁臣的消化。

  打仗这种事情,文臣对着地图比划,其实就是在盲人摸象。不懂具体的山川地形,谈指挥作战就是在找输。

  这也就是为何开国将帅们每每战前到一线勘察地形,做到心里有数。

  岳齐久在三边,对地形有足够的了解,尽管他其实挺诧异,贾琏为何也能熟悉三边地形,也许是家传学问吧。

  这一点是两人能默契交流的根本前提,换个不懂地形的人来,看地图交流就是在鸡同鸭讲。

  “看图,先说辽东。东平王麾下不算东平铁骑,至少三万步骑,这是三代人积累的结果。关外的总兵们,多半也是听他调遣的。”

  说着岳齐再次停顿,众人这时候都听懂了,不就是早就互相勾搭,成为一个利益体么。说打仗不懂,说这个都是行家啊。

  “东平王不可能让漠南的骑兵入境肆意劫掠,因为白灾的缘故,草原各部也没时间与之纠缠。通报消息的目的,是给他一个信号,有机会要抓住。辽东因此可以排除,接着就是居庸关以及长城各隘口,这一带距离京师最近,突破一点便可蜂拥而入。所以,有限的兵力优先补强这一线。最后就是张家口、大同一线,当地驻军坚守一个月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一带的地形,一旦没有提前准备,适合草原骑兵四处劫掠。”

  承辉帝听到此处,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声:“朝廷骑兵不足,罪在穆家(东平王)。”

  宁克在一旁没忍住,咳嗽一声道:“陛下,微臣以为,张家口、大同二镇武备松弛,罪莫大焉。”

  贾琏无语的看看宁克,你倒是敢说真话。在场的哪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养马比养人开销大多了。贾琏在张家口待过一段时间,知道当地总兵麾下骑兵一营定额是三千,实际上只有一千。原因,还要原因么?朝廷拨款不足,养不起呗。即便养得起,把钱装口袋里不香么?承平日久太正常了。贾琏在那边待过都没有去揭穿人家,你倒好,还想附带伤害对吧?

  贾琏果断的开口中断宁克的魔法前摇:“大战在即,不是讨论责任的时候。如要论责,大同镇的责任谁来承担?”

  宁克听懂了贾琏的意思,脖子一梗想争辩,毕竟他是前任山西巡抚嘛,大同军镇有问题,他肯定是有领导责任的。

  “好了,不要争了!岳卿继续!”承辉帝打断了宁克,这位爱卿直是直了,不分场合嘛。

  也不知道宁克是不是在演戏,反正他悄悄的眼神不善的看了贾琏一眼,落在众人的视线中。

  “陛下,各位阁老,经与贾大人沟通,确定了一个基本的应对方略。南苑大营增援北线,神机营、西山大营同时北上,如居庸关外敌踪不见,则继续往西北方向至怀来-宣化,从侧翼增援张家口一线。微臣说完了!”讲是讲完了,岳齐欲言又止,最终闭嘴。

  承辉帝看到他的表情变化也没追问,岳齐大概是担心京城的防御,觉得留下一个通州大营,一旦有事可以及时增援京城足够了。

  “贾琏,有何补充?”承辉帝调转目标。

  “原则上岳大人的战略没问题,微臣就一个问题,神机营目前兵力八千出头,略显不足。其次,与西山大营之间缺乏协同训练,两军一起行动,如何指挥,必须确定主次。最后,谁来率部增援怀来宣化一线。根据之前的推断,李逆很可能先出兵后传信,最迟三日之后,敌军可至宣大一线。微臣建议,即刻急报张家口守军,放弃城池,撤往大同。”

  贾琏这个建议说完,宁克又急了,大声喝道:“贾琏,怎么可以放弃张家口?你这是畏战,是误国。”

  贾琏倒是没生气,笑着反问一句:“宁大人去过张家口么?”

  宁克顿了一下:“当然去过,怎么了?”

  贾琏叹息道:“张家口驻军满额全员不过步骑八千,城墙高不过二丈且无护城河!这还是本朝重建之后修的城墙!”

  宁克顿住了,贾琏是比较含蓄的,没有说修好之后,从未再加高修缮过,这城墙能坚守多久?满员是八千,实际上呢?五千有么?

  “百姓无辜啊!”宁克顿足,没等贾琏回答他,岳齐已经先接过话:“不出意外,富户已经先跑了,留下的普通百姓,唉……!”

  贾琏表情沉重,听懂了岳齐隐藏的信息,【兴亡百姓苦,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即便没有军令,守军估计先跑一步,不会留下死守的。】

  同时贾琏对宁克的表演生出一种厌恶感,如果是真的就是他的性格,倒也罢了,如果是演的,就太虚伪了,今后要保持距离了。

  【你要做出与我关系不睦的想法可以理解,一次就行了嘛,不看时候的么?】

  承辉帝非常果断的一挥手:“现在不是争议的时候,岳卿贾卿的计划已经很完备了,京城有九门镇守军和御马监,加上通州答应随时可以增援。防务可谓万无一失。孔相,拟旨吧!”

首节 上一节 313/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