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17节
“城内原有驻军五千多,算上征募的青壮,差不多八千人。你我二部加上辎重辅兵,五万出头,全都住在城里不妥。我的计划,将城防交给原来的驻军,我部去城外扎营,互为犄角。最好是能吸引大股大股敌军来围攻我军营寨,充分发挥我军火力优势,大大杀伤敌军后再谋求反击。”
看着地图,孙统制忍不住点点头,还是提问道:“好主意,本将若是草原部落首脑,发现援军主力没在城内驻守,而是出城扎营,一定会忍不住动心的。打营寨总比打城池要容易!只是为何要把粮草的一半放在城内呢?这不是增加了风险么?”
贾琏看着他笑而不语,孙统制突然想到了什么,哈哈大笑:“妙,虚虚实实,狼看见了肥肉,一定会动心的。到时候,来的人多了动静太大,人少了又打不下来,不多不少,面对车阵配合火器保准吃大亏。来个两三次,消耗一部分敌军也是好的。”
“只要敌酋动心了,一定会调集两三倍的兵力前来围攻,届时大大的缓解大同方面的压力。我军可以利用装备优势,抓住机会吃掉当前之敌。大同方面的敌军,不战自溃。”贾琏这个计划真可谓苦心孤诣,最近外围的斥候战,敌军屡屡吃亏,小股游骑已经不敢出门了,估计敌酋也正在上火,想着找机会扳回一局。只要来了就会想占便宜,多吃几次亏,想报复的心理加成之下不会不上钩的。
“就这么办!”孙统制心里舒服多了,贾琏不是直接下命令,而是在征求意见,只是这个计划说服他了。
西山大营主力穿城而过的时候,郭栋梁有点慌,还能承受的住,知府大人也表示没太大的问题,毕竟神机营还在。
但是随着神机营也开始跟着出发时,知府先慌了,赶紧来找贾琏:“都督大人要出击么?这时候也不对啊?现在是午后呢!”
“林知府放心,本都督率部在城外五里扎营,毕竟是援兵,龟缩不出陛下面前不好交差!没看见大部分辎重留在城内么?万一战局不利,随时退回来就是了。”贾琏对知府和郭栋梁这边,一句实话都没有的,毕竟没指望他们出阵杀敌,守好城池就能帮大忙了。
“既然如此,下官放心了。”林知府赶紧表示,我不紧张,刚才都是幻觉。
贾琏笑了笑,转头交代郭栋梁:“郭总兵听令!”郭栋梁赶紧立正行礼:“卑职在!”
“你部唯一的任务就是守住城池,哪怕看见我死在外面,一兵一卒也不许出城作战。”贾琏突然严肃了起来,郭栋梁不是林知府,似乎有所顿悟的点点头:“卑职明白,保证不出击。”
事先勘测好地形,左军全体至城西五里坡扎营的过程很顺利,这要感谢夜不收队伍的努力,他们以伤亡百人的代价,打的张家口方向的草原斥候不敢出动,无法获悉相关的情报。
贾琏没有留在城内,而是跟着主力出城,并亲率神机营列阵防御,以备万一。等待营寨建设完毕,贾琏天色已晚,神机营退回营寨内时,夜幕降临笼罩大地。西山大营的官兵一开始也是有怨气的,可是看见贾琏也跟着出城,这股怨气消散的很快。
还是那句话,如此金贵的小公爷都跟大伙一样住城外,还有个屁可说的。至于后勤辎重五百骑兵和一千神机营步炮留在城内,那不是为了粮草安全么?当兵只要耐心的合理的解释,其实都挺通情达理的。
夜色之下,贾琏与孙统制一道巡视营地,掏出怀表看看时间:“可以放信号了!”
砰砰砰,三声炮响,三朵烟花腾空而起,夜空中散开了三朵绚丽的花朵!
“大人,看信号!”正在打盹的丁谆被叫醒了,看了一眼天空中的烟花,黑暗中龇牙一笑:“撤咯,可以回去休息几天了!”
散落在外的夜不收,在这个夜晚都看见了烟花,纷纷收拾一切,回营修整,准备下一次的出战。
………………
张家口,温拿星昨日听到的全是坏消息,大周朝廷的援兵到了宣化,并且在斥候战中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压制的本部斥候难以获取情报。
昨晚上没怎么睡好,温拿星感觉到嘴角生疼,让人取来镜子看了看,嘴角生出一个大泡。
“该死的中原蛮子,哪来那么多奇怪的花样。”嘟囔了一句,出来接过马奶茶,狠狠的喝了一碗,抽出鞭子出来。
看见站在外面的下属,温拿星恶狠狠的看着他:“赤里木,今天若还是查到准确的情报,我不会抽你鞭子,会用弯刀割下你的头。”
身材高大魁梧的赤里木赶紧弯腰回答:“王爷放心,今天卑职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去宣化方向侦查。拿不到消息,死在外面不回来。”
三千骑兵一起出动是个什么场景,不夸张的说,十里之外都能看见卷起的烟尘。
赤里木非常小心,百人一队的斥候撒出去十个队,相信做到这个程度,中原蛮子的夜不收再厉害,也做不到遮蔽战场。
陆陆续续的消息不断的传回,正在小心谨慎往宣化方向行军的赤里木更小心了,居然全是没有敌情的消息。
这也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一点吧?一夜之间中原蛮子的夜不收全都收回去了?
莫不是换了个不懂打仗的统帅?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中原蛮子有过类似的案例。前面打的好好的,后面的人为了抢战果拆台换人的事情,还不少哩。
可是这一仗也没打多久啊,距离胜败还早呢。
草原悍将赤里木越发的小心了,不断的让斥候往前,查探消息。
终于来到了宣化城外二十里地,时间已经是午后了,缴获的望远镜里看看城池和城外五里坡上出现的一个巨大营寨,赤里木突然明白了。
援兵是来了,但是没敢出战,估计是担心中原朝廷里的御史弹劾,所以才在城外扎营。
再看营寨方向,两侧的门打开,各涌出来约两千骑兵,汇聚一起,缓缓朝前压过来。
“吹号,让斥候都撤回来!”
“呜呜呜!“号角吹响,散落在外的斥候,陆续脱离危险,回归本队。赤里木下令摆出战斗队形!
现在就看蛮子的骑兵敢不敢战了!抓住机会,抻量一下这支蛮子军队的底色。
赤里木必须承认,这支军队的夜不收非常能打,战斗力很强,打的自家小股游骑都不敢出门了。
决定战场胜负的往往不是一小股精锐部队,蛮子这边叫家丁。
从这支骑兵的规模看,这股援兵绝对是来自京营的主力部队之一,距离有点远,看旗号看不清楚。
赤里木举起手,往前狠狠的一挥,同时策马在前,全体骑兵慢步前压。
赤里木对麾下三千精锐骑兵很有信心,想借此试一试对手的分量。
……………………
营地内的山坡最高处,贾琏举着望远镜看着前压的草原骑兵,忍不住露出微笑道:“打旗号,让骑兵撤回来!”
出营驱赶敌军斥候的骑兵,听到身后敲锣的声音,没有犹豫掉头撤回营寨附近!
“诱敌深入么?这也太……!”赤里木忍不住笑了起来,距离营地五里处,举手示意停下。
骑兵整齐的跟着旗号一起停下,赤里木举起望远镜看一眼,发现营寨里面的大炮!
“骗蠢货么?留下一千骑监视,其他的跟我撤!我倒要看看,蛮子骑兵敢不敢追上来!”
第368章 冤家聚头
大周骑兵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只是缓缓的前压,保持足够的距离,随时后退。说出击了吧,又没出击。
赤里木很快做出了判断,这是一支以步兵为主力,少量骑兵为辅助的援兵。
防守很严密,机动性不足,如果非要说弱点,自然是在城外扎营,一旦粮道被断,将不得不出营作战。
今天出来是查探情报的,赤里木也没着急走,继续让游骑出动,四处侦查。
折腾到过了午时,游骑陆续回来,带回来都是没有敌情的消息后,赤里木才下令返回的同时,还留下了一千骑兵负责监视这股大周援兵。
临行前交代带兵的千夫长,要求他一旦周军骑兵出击,立刻后退不许交战。
实际上赤里木想多了,眼前的这波周军骑兵属于西山大营,比不了神机营,属于传统的骑兵,武器也都是冷兵器。
贾琏对于这支骑兵的定位就是一旦开战,守住侧翼即可,对他们没有太大的指望。
现阶段火帽卡宾枪产能有限,仅仅列装了神机营和贾家的家将。相比之下,胸甲的产量还更高一些,也仅限于研发司在生产。
不是贾琏不想扩大生产,而是财力不允许,同行也未必能接受的状态。
简单的来说,不打一仗,别说对手了,自己人都不信。如同后膛枪出现的早期,并没有受到各国广泛的欢迎。
追出五里地之后,大周骑兵不追了,赤里木留下来的监视骑兵也不跑,相互之间隔着三里地对峙。
天黑后过了一个时辰,温拿星等的有点不耐烦的时候,赤里木回来了。
详细汇报了一天的侦查收获之后,温拿星不是很确定的问一句:“周军的骑兵真的不多,还不敢接战?”
这个很关键的,别说大周鼎盛时期,即便是现在,东平铁骑的战斗力也吊打装备不行的草原精锐骑兵。
“确实如此,小的留下一千骑,对面只是简单的驱赶远离,并未主动追击。估计是担心马不行追不上,更担心遭遇伏击!”
“嗯,知道了,先派人给大同那边的李皇帝报信,看看他怎么说。”温拿星轻松了很多,对手只是在城外扎营守备的话,缺少骑兵没太大威胁。
温拿星等了一天的时间,黄昏时分等到的消息是来了两万骑兵的增援,同时自号【代天子】李皇帝也到了。
逃亡草原的李逆日子其实过的很一般,草原各部落对他的态度比较暧昧,四大部落的王爷们也没给他绑了送回去,就是养着他。
四大部落的王爷们内部也存在激烈的分歧,察哈尔、林丹王两个部落的王爷颇有进取心,过去关系也不错,他们主张借助李逆的旗号,重现草原昔日的辉煌,不说打到中原做皇帝,好歹不要给周朝做臣子,跳出朝贡体系。年龄较长的科尔沁部与巴哈马部则主张,先等等看看大周的意思,如果大周愿意主动给出足够的好处,献出去一个李逆也不是不能接受,总之主打一个灵活。
年轻人总是有激情的,尤其是大周使者驾临草原,以天可汗的姿态宣读了旨意,要求无条件的交出李逆之后,年轻一辈草原贵族们沸腾了。
结果是两个保守王爷被年轻人发动的政变干死了,比如温拿星,就是与李逆关系很好的一个,并且带头造反。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各部私下承认李逆为草原共主,借助李逆的贸易渠道走辽东大搞贸易,积蓄力量,待机南下光复代天子的政权。
其实就是双方互相利用,草原四大部落本身,就已经不是很服气周朝皇帝了。如果不是一场雪灾,李逆还计划继续韬光养晦。
草原部落南下,最大的威胁就是辽东的东平铁骑,随时可以照着草原核心地带来一个黑虎掏心。
李逆的使者去了辽东后,双方达成默契,这才敢放心南下。
至于为何先打大同而不是宣化,原因也很简单,宣化距离京城更近,获得增援的时间更短。
很多事情理想很美好,现实比较坑爹。
李逆就是如此,他带着草原部落南下,一开始都没啥问题,拿下张家口之后也很顺利,但是草原部落太多了,组织度不。
对大同城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草草收场后,一切都不那么美好了,或者说失控了。
攻城哪有抢劫爽,本来就是抱着来劫掠回血目的南下的,一些中小部落开始放飞自我,四处劫掠。尤其是大同守军闭门不出的时候,四大部落的人也加了进去,再不去抢就没得抢了。都出去抢劫了,还有谁愿意留下呢?
竭力约束的李逆,勉强围困大同守军的同时,以各部轮换出去劫掠的条件,才算是稳住了五万左右的兵力时刻准备打击大同守军的出击行动。
即便是留守张家口的科尔沁部,温拿星也无法约束全体部下,搞了个轮流出去抢劫的方法。一直到被大周的夜不收干死了数百人,这才收缩。
说起来贾琏要是果断一点,西山大营汇合之后立刻出击,还真不好说谁输谁赢。
可惜,身处战场迷雾中的贾琏,没有卫星没有无人机,上哪去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呢?那可是十万骑兵,手里这点兵力被围住了,跑不掉的!
谨慎的贾琏采取了保守政策,对面的李逆却正好想法,不是不想保守,而是没法保守。
基于现实的判断,这帮草原来的糙汉子们就一个目的,抢够了回家。现在还没走是因为没抢购,别以为白灾是闹着玩的。
一场白灾下来,至少损失三成的牲畜,意味着未来一年内,三成的人得不到最基本的生活保证。
什么是最基本的生活保证,灯塔那些流浪汉们领取食物,就叫最基本的生活保证,草原最基本的生活保证层次更低,无法形容的更惨。
这种情况下,仅仅是抢劫了张家口周边以及大同周边不大的范围内,仅仅能补回这次出兵造成的生产损失。
兴师动众的南下,冒着与大周撕破脸的风险,部落的生存状况没有任何改变,真是抢了个寂寞。
不得不说现在的局面,太上皇有很大的责任,就是他执政期间,草原部落变得逐渐强势起来,不再像以前拜服在地。
礼教这个东西为何只能在中原王朝长期存在,即便是改朝换代后,再次重新捡起来,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好用的统治辅助工具了。
草原部落则是强者为尊,千年跨度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一旦遭遇自然灾害,中原又不够强大,大规模的南下抢劫就是必然。
中原朝廷对于北方草原的态度素来都是放任自流,只要愿意称臣,随便你们怎么搞。
究其原因,面积广大的草原,不适合种地。尤其现在还是小冰河期的尾巴。比不了盛唐时期,北方草原的降水量要高的多。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词,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一直都是一阵冷一阵热的,只不过这个【一阵】是以百年为周期的。
非要问一下全球变暖的后果,上古时代的大洪水知道吧,再通俗一点,唐朝时期的海平面比现在要高差不多一米。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