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70节
水泥标号贾琏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数据,就壮汉抡锤子的力度,这水泥不敢说多好,盖一个平房不成问题,加点钢筋进去,两层楼是肯定行的。说句不好听的,总比现代一些农村里,预制板盖的房子要抗造。
现在这个路面,情况好的就是上青石条,城门口去看看就知道了,长期的车辙压过去,青石条上都磨出深沟了。
皇宫里用金砖,不是黄金的,就是烧出来的砖。
很多街道都是土路面,平时还好,下雨受罪了。
“多开窑口,先把产能拉起来,修一条从城内到技校的路。”贾琏直接下令,刘传听了嘿嘿一笑:“钱呢?”
“花多少钱到账上要,这条路一定要修好,修的让人说不出话来。”贾琏的算盘珠子,都崩京城有钱人的脸上了。
“还有,宁荣街,我个人出钱,把路面铺上,下水要搞好,刘大人亲自去勘测一下,有这两样工程下来,不信他们不动心。”
“贾兄等着看吧!保证干好。”刘传拍胸部保证了,贾琏笑道:“刘兄干完这两个活,值一个员外郎,我说的。”
“您可真是太讲究了!”刘传不禁感慨万千,干活是本分,干好了还能升官,就是意外之喜了。
要知道,他也是二十啷当中的进士,当年也是一时俊彦,二甲进士。蹉跎了十几年,四十出头了,才混到一个主事。
“废话,干活还能把活干好的人不升官,难不成让只会卖嘴的人升官么?我这,没这种道理。”
交代完毕,顺便视察一下技校,转了一圈,贾琏颇为惆怅,最初的雄心壮志,就一个技校?
都怪本……,不对,是丁廉这个老不死的。
慢慢来吧,先让技术官僚们挣钱又升官,所以,走之前,贾琏宣布,明天发奖金,刘传和朱成,每人一千银元,技术革新奖。
官员发了不算,参与工匠,根据贡献大小,多的二百银元,少的五十银元,请两位大人尽快拟定名单上报,方便明日发奖。
言下之意,就是刘传和朱成,说谁能拿多少,那就给多少。
研发司挣的钱,贾琏宁愿花在搞技术的人身上,也不愿意上交户部。
要不怎么说贾琏遭人恨呢!你打把挣钱,其他官员想喝口汤,你都不让,非但不让喝,看都不让你看。
就眼下这个发展趋势,研发司有点巨型国企的意思了,只不过这个企业,贾琏说了算,皇帝还不管,放任他“胡作非为”。
其实贾琏很清楚,皇帝一直在看着贾琏搞事情,就是希望他能搞出点动静来。
下班前,贾琏就拿到了名单,两位官员之外,工匠若干,贾琏一次发奖金三千两,并且刚上班搞了个小仪式,所有人胸戴红花,轮流上前领取奖金。贾琏亲自把奖金交给每个人,并且鼓励一番,这群牛马立刻嗷嗷叫的投入新一轮的大干苦干之中。
也有人看着眼红不已,却也没搞事,只是默默的走开,不就是肝么?大家都是玩技术的,就你行是吧?
这不,让阿让看着白花花的银元,心疼不已,我的盐酸酱油,一定要加快速度了。
毕道行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想到家里女人念叨要住宅太小了,转头默默的回去,研究他的开花弹。如何能做的威力更大,还有臼炮。
臼炮,不是迫击炮。
贾琏不是没想过搞迫击炮,但是有几个技术难点,一个是引信,一个是发射药。
其中的重点是引信,没有引信,谈金属一体炮弹,就是在搞笑。
臼炮倒是能搞的,先弄出来试试看,不行就继续改进咯。
关键还是引信,这玩意有难度,贾琏不知道工作原理,更不懂加工,只是告诉下面,他想要什么,能不能搞出来,何时搞出来,遥遥无期。
这东西不好说,哪天某个人抽风了,一拍脑子,想到了办法,就解决了也不一定。
金属弹壳的子弹,倒是能搞出来的,难的是原材料,现在能用的只能是铜,总不能用钢弹壳吧?
说到钢铁,贾琏后来才知道,大周的钢铁产量还行的,用的炒钢法,石墨坩埚,不是那种碰运气,又或者百炼钢。
只能说,前辈们留下的基础,还算是凑合,没有辜负天工开物这本书。
现在大周的钢铁产量,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一个是遵化,一个是所谓的苏钢,还有就是佛山。
而且炼钢用的是焦炭,这就很不错了。现在缺的是啥呢?一个是原材料,一个是化学工艺,去除磷、硫的工艺。
这两种物质的含量,严重的影响了钢的质量。
相关的工艺,贾琏也安排技术官僚去攻克难题,行不行的,先干起来再说,不懂就去看基础化学课本啊,自学会不会?
第一台蒸汽机,仅仅用了五天,就用在了镗床上,为何是镗床呢?当然是炮管了。这东西是铁模浇铸成型的,内部不平整,需要镗床来光滑。
在工坊内,噪音有点大,贾琏拿棉花堵住耳朵,再看看不算太高的顶棚,总算是明白,为何厂房都建的非常的高。
空旷一点,噪音对人的伤害要小很多。
一根炮管顺利的完成加工后,贾琏示意停止,连机器都停了。
把众人叫出工坊,贾琏指示:“磨刀不误砍柴工,人在这种环境里干活,时间长久了折寿。得想法子,把厂房修的高一点,地方大一点。城内不行,就去城外找荒地,反正水泥已经烧出来了,多弄几根柱子顶住,多装几根避雷针?”
“大人,啥叫避雷针?”有工匠不解,贾琏只好耐心解释,工匠们这才明白,纷纷表示没问题。
马三倒是有个问题:“三大营都在催装备,这边工坊还是不能停啊。”
贾琏瞪他一眼:“着急什么?让他们慢慢等。”
马三缩了一下脖子,他主要是不想背锅,这边生产入库和交货,都是他在负责。我一个八品官到头的不入流的官,哪里得罪的起人?
贾琏又道:“真等不及,让他们来找我。研发司的人,不是他们想欺负就欺负的。”
有这句话,马三立刻脸上笑出一朵菊花来,连连点头哈腰:“有您这句话,卑职腰杆子就硬了。”
贾琏冷笑道:“研发司生产的装备,独此一家,我就不信,你要是不收人家好处,还会在乎他们絮叨?”
马三沉默了,求饶都不敢。真要敢辩解,他怕死的更惨。
还好贾琏又来一句:“给点方便不算出格,别弄不清你是站哪边的就成。”
马三松了一口气,赶紧自辩:“卑职就吃了两次请,也没去青楼,就在路边的馆子里。”
贾琏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估计也收了点小钱,但怎么说呢,数目不大,发货的时候,多给一点备用的枪或者子弹,都是可以的。毕竟备用的数字很灵活,本来就是潜规则,是给下面的福利。
多给一杆是备用,多给五杆也是福利,多给十杆,就是倒卖军火。
步枪和子弹,贾琏也不担心外流,因为没必要,肯定是要外流的。燧发枪这玩意没啥门槛,关键看产量,看枪管和弹药的质量。
要不贾琏一直盯着金属弹壳呢?这个真的要抓紧了,有了蒸汽机,机床精度只要能提高,闭锁机构搞定了,就能上纸壳后装弹药。
只要是后装步枪,比起前装枪,就是巨大的进步,就有代差了。
为了金属弹壳的原材料,贾琏主动进宫面圣。
有了牛马内阁,承辉帝最近轻松多了,此刻居然有心情陪皇后聊家常。
夫妻二人的话题,自然是孩子。
承辉帝提到老二的时候,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朕对老二寄予厚望,不想他做的事情,太令朕失望了。”承辉帝屏退四周后,才低声说起李元的事情。
周皇后听着心头一紧,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可不想看见骨肉相残。
“说起来,臣妾那一家子,对老二的影响不小。让龙禁尉盯紧一点,有风吹草动,该敲打的必须敲打,再不识趣,该治罪的就治罪。”这是主动为李元担责任,家里的哥哥弟弟们,甚至老爹,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稍微松一点,什么事情都敢做。话是这么说,周皇后心里还是很难受的。娘家人不争气,干了一堆破事,能传进她耳朵的事情,都是那种不可收拾,必须严惩的事情。
“朕打算让老二去两江监督考成法在地方上的执行,总在家里闷着,怕闷出病来。还有他的老师也不行,让孙相好好教导他。”
承辉帝的一片苦心,周皇后感受到了,立刻表示:“臣妾抽空见一见娘家人,该说的话,一定会说在前面,他们要还不长进,陛下怎么都行。”
第426章 林如海带头反对
李元被派往两江的事情,在朝中引起了剧烈的震动,御史们蠢蠢欲动,都在看着林如海的反应。
林如海的反应是立刻让人通知贾琏,下班后去林家。
有日子没见着贾琏的黛玉,看上去有点原著里的意思了,一股浓郁的哀怨之气。
最近几天,不少人登门提亲了,都被贾敏以姑娘还小,要在身边多留几年的理由回绝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惦记着林阁老的闺女。
林如海的同年,自认为关系还不错的,都写信来提一嘴,家里有个后生,如何如何出色。
在家里凡事都不避着黛玉的女儿奴林如海,这些事情都不瞒着黛玉,就是希望她能从一场幻梦中走出来。
奈何每次黛玉都不上心,似乎丝毫没受到影响,偶尔提一句,黛玉便不悦的回一句:嫁不出去就做姑子。
林如海心疼闺女,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干着急。
这也是为何林如海不喜欢叫贾琏来家里的原因,没有正当理由,绝不让贾琏登门。
今天是非常要紧的事情,所以只能捏着鼻子请人过来。
贾琏先见过贾敏,提了一嘴老太太念叨,闺女在京城,却不常见的话。
贾敏不悦的瞪他:“去贾府作甚?宝玉那个废物点心,总在黛玉跟前晃悠,看着我心烦。”
贾琏能说什么,别看对黛玉没想法,真要让黛玉嫁给宝玉,贾琏第一个不答应,就很纠结。
一脸哀怨的黛玉,看贾琏不顺眼,三句话就没好话的贾敏,贾琏有点后悔了,今天出门没看黄历。
好在林如海回来了,给贾琏搭救了,两人进书房坐下说话。黛玉打着送茶水的幌子进来,坐在后就不走了。
一副勤奋好学的样子,若非她一直一下一下的看贾琏,林如海就信了。
“咳咳!”咳嗽两声,黛玉眼神躲开了,林如海才开口:“二殿下去两江的事情,朝臣反应激烈。你说说看,要不要上奏反对?”
“这也问我?”贾琏还以为啥事情呢,费解的反问一句。
林如海怒道:“少嬉皮笑脸的,储君之争,不是小事。”
贾琏笑道:“姑父,以我之见,自然是要反对的,陛下的意思,让二殿下去江南历练,我看啊,历练没必要走那么远,顺天府就不错。”
对上林如海,贾琏开口就是干货,林如海一听这话,顿时好奇的问一句:“太祖立储,诸子同室操戈,太上皇立储,殿下们内斗不休,逼反了太子。今上登基十年了,从不提立储的话题,可见圣上在此事上的谨慎。当年方白衣在的时候,就提过立储的事情,被陛下回绝了。孔照在时,从不提此事。如今这个话题,在朝中非常的敏感,没人敢轻易去碰。如果二殿下真的去了两江,有人提立储,你说该如何看待?”
贾琏明白林如海的意思了,他还是个传统文人的思维,内心是倾向于早立储君,这样麻烦最少。
在这个问题上,贾琏是绝对不会对任何人把所有底细都交代的,林如海在立储问题上肯定是没倾向的,但他又主张尽早立储,只不过担心皇帝不满。储君的问题,太过敏感了。林如海想碰,贾琏必须坚决阻拦。
“万万不可,上奏反对将二殿下派往两江,倒是没太大的问题。陛下的亲儿子,哪有不心疼的?至于立储之事,陛下自有决断。古往今来,做臣子的掺和到储君之争中,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林如海听罢,沉吟片刻才道:“你要不要上奏?”
贾琏歪歪嘴:“谁都能上奏,唯独我与张师不能。”
一句话给林如海说的有点尴尬,他当然领会了贾琏的意思,张庭恩和贾琏属于额头上刻了“当今”字样的臣子,陛下春秋鼎盛,你提储君?
闹呢?
换成平庸之主,倒也没太大的事情,承辉帝这种皇帝,他心里有定见,你去影响他,还是在储君的事情上?
贾琏这番话算是勉强应付林如海,真实的想法,贾琏判断承辉帝迟迟不立储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拿定主意,到底是立长还是立贤。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