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372节

  这种当仁不让的心态自然是极佳的,没这个心态,做事畏首畏尾的,当不得大位。

  同样也是这种心态,导致他过于自信了,变成自负了,听不进逆耳之言,只能听好话。

  还有一点,承辉帝既满意,又嫌弃,就是他刚才回答是谁在跟前说贾琏坏话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没有点名道姓。

  这怎么说呢,不点名是说明他挺在乎身边的人,不愿意让他们受牵连,这是仁!

  反过来呢,可以看成他不善于取舍,世间之事,哪有什么都要的道理,即便是人间的君主,也要学会取舍,善于取舍。

  做人,不能什么都要!做皇帝,更不能什么都要。

  国家那么大,人那么多,不可能任何人都会按照你的指挥棒去转,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言出法随,人人顺从,那说明问题很严重了,听不到真话了。一个皇帝,听不到真话,大概是最可怕的事情了。

  “那你说说,贾琏于朕何求?”承辉帝继续追问,要借今天这个机会,看清楚李元的底色。

  “儿臣不知!”李元再次迷茫了,他是真不知道,贾琏到底在求点啥?

  承辉帝不易察觉的摇摇头,再次有点小小的失望,好在也不全是失望,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回去好好想想,就当这个问题,是朕给你布置的作业。现在告诉你,朕问贾琏,立储如何,他答:天子家事也!嗯,再加一道作业,此答何意?记住了么?”承辉帝加重语气,李元有点懵,还是很努力地记住了两个问题,然后才点点头。

  “三日之内,来告诉朕,记住,不许问别人。回去吧!”承辉帝说完,李元告退。

  李元出了乾清宫,遇见李亨迎面走来,兄弟二人对视后,互相抱手,并无交谈的之意。

  不知何时,那个曾经用羡慕的眼神追寻自己的弟弟,如今变成了对手。李元有点尴尬,因为一开始,他就没拿李亨当对手,觉得他不配。

  李亨进了乾清宫,承辉帝拿此前的两个问题考他。

  李元没能答上来的问题,李亨同样也没能答上来,不是他没有答案,而是他不确定答案是否与皇帝心里的正确答案一致。

  倒是皇帝问立储如何时,李亨的表现要比李元好多了,尽管也狠狠的愣住了,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宫里的事情怎么说呢,往往没啥秘密可言。

  下值之后,张庭恩回到家里时,常随便汇报,今日陛下召见两位皇子,此前曾招贾琏独对。

  张庭恩听了也没说话,摆摆手示意常随下去,并没有任何反应。

  他不是没想过把贾琏叫来问一问,只不过念头一闪而过,并无安排。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林如海的身上,常随汇报后,林如海也只是微微点头,一言不发。

  这个常随是后来换的,成色差了一点,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厮平时没少听好话,有点飘了,脱口而出道:“要不要小的去请表少爷来家里?”

  林如海听了勃然大怒:“滚出去,以后不要跟着我!”

  常随如丧考妣,哭丧着脸出来后,去找贾敏求情:“主母,适才小的说错话,老爷要撵我走。”

  贾敏不动声色的看看跪在地上的常随,淡淡道:“老爷的决定,怎么改?”

  常随只好退下,贾敏叫来黛玉,让她去问,并不是亲自去。

  黛玉眼珠子转了转,捧着一杯茶去了书房,见林如海面色如常,便放下茶杯道:“刚才林有去求母亲,失望而去。”

  林如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活该,一点规矩都不懂,窥探宫闱,这是臣子该做的事情么?狐假虎威的狗东西。”

  

  黛玉听了露出好奇之色:“到底怎么了嘛?”

  林如海在黛玉跟前没有抵抗力,便细细的说了,并耐心的解释:“陛下招贾琏独对,说了什么,只能二人知道,即便为父去问,贾琏也不会说。这对他好,对我也好。别说什么天知地知,需知,举头三尺有神明。”

  得到答案的黛玉,回来立刻出卖了亲爹,贾敏听了便道:“原来如此,还好没答应那个狗东西,让他滚回苏州老家。”

  回到家里的贾琏,没想到王熙凤也来问他,贾琏好奇道:“谁让你来问的?是二婶么?”

  王熙凤见贾琏不答反问,心虚道:“能说就说,不能说就别说。”

  贾琏却不肯放过她,正色道:“以后不管是谁让你来问我这一类的问题,你当面抽她就是。”

  王熙凤被吓着了,下意识的点点头,贾琏这才作罢,原本一起吃晚饭也不吃了,转身去了书房。

  回头,走路都费劲的平儿悄悄来找贾琏,低声道:“今个儿在老太太跟前,二房的奶奶与薛姨妈都在,薛姨妈说起今天朝会的事情,还说散朝后也被陛下叫去说话,爷走后,两位皇子先后去见了陛下。二房太太好奇道,也不知道陛下与爷说了啥,还夸小姐嫁的好。薛姨妈也说,爷能常见陛下,此亲厚之臣也。当时小姐开心的不知道东南西北,我还是头一回看见,大家伙都夸小姐命好。”

  贾琏听了让平儿回去,特意让袭人送回院子内,香菱去看母亲,身边只有晴雯一个。

  晴雯也是个有眼色的,走路都放轻脚步,生怕被波及。

  贾琏看了一眼蹑手蹑脚的晴雯,忍不住笑道:“做贼呢?”

  晴雯吓的寒毛都立起来了,惊道:“爷怎么突然高声吓人。”反应过来是自己应激了,赶紧补一句:“俾子去传晚饭。”

  说完一溜烟跑了,脚下装了风火轮。

  贾琏不是宝玉,晴雯虽不算得宠,却也避免了最后的悲剧。

  其实晴雯挺满意的,能在贾琏的书房里伺候,外面的丫鬟们都羡慕的很,觉得她预定了一个姨娘的身份。

  晴雯也没少听这一类背后的小话,心里倒是不以为然,真要像她们说的那样,为何至今没机会陪夜,在书房里只能做个打杂的。

  香菱也好,袭人也罢轮着来,晴雯也不好意思主动要求。

  贾琏从晴雯的反应看,还是能窥见晴雯性格的端倪,还真是个硬气的,刚才居然敢说话,换成袭人,大概是要低头不语的,香菱嘛,肯定是抬头看着贾琏,眼泪汪汪的。

  李元和李亨被布置了昨夜,回去后苦思冥想的找答案不提。想不明白,这哥俩也不敢找人商量,都是一个人呆书房里,慢慢的想。

  贾琏是不知道,知道也不会瞎操心。

  晚上香菱回来了,贾琏关心道:“你母亲如何?”

  香菱摇摇头:“没大毛病,每年冬春犯一阵,过了就好。这病,大夫说治不好只能缓解。”

  贾琏道:“这屋里也不需要她做事,让她好好歇着就是。需要用银子,你知道在哪,自己取就是。”

  袭人和晴雯在一旁听着,心里各有想法,袭人嫉妒的发狂,恨不得取代香菱,晴雯想的却是,爷人还真怪好的哩。

  晚上睡觉时,香菱特别缠人,玩过门不入的游戏时,香菱一伸手,贾琏不查,香菱哼了一声。

  早起,袭人见床单被香菱换过了,想问又没敢问。看香菱的表情,似乎眉眼之间,有一丝愁绪。都得手了,还愁什么?

  香菱愁啥呢?也说年龄小了点,怕难产。

  三日之间,转瞬而过,李元和李亨再次先后入宫,回答问题。

  依旧是父子二人独对的节奏,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李元答:贾琏所求,兴旺门庭,贾琏之意,臣子不可窥探上意。

  这个答案,承辉帝表示,勉强及格,并让李元去顺天府学习,今后凡事不要发表意见,只需要看官员们怎么做事,回去想想,为何要那么做。

  李元有点小失望,还是顺从的退下。

  轮到李亨回答:贾琏所求,富贵一生,贾琏之意,看似唯君命是从,实则是怕麻烦。

  这个答案,明显比李元的要强一些,但还是不能算满分。

  承辉帝表示,尚可。

  皇帝内心的真实答案如何?

  贾琏所求,贾家存续,贾琏之意,为臣子者,唯忠也!

  也就是贾琏不知道承辉帝的答案,知道了能开心的多折腾香菱一回。

第428章 皇家军校,启动!

  春天来了,金水河畔的柳梢头出现了嫩绿。

  最近总是喜欢白龙鱼服,微服出访的承辉帝没少到处流窜。

  改制之后的京营,训练上就看出了差距。

  南苑、西山两镇有所提高,呈现出五日一操。

  承辉帝看着眼前列队整齐行军,从城外拉练回来的神机营,对比一下相关信息是神机镇每日有例行出操,五日一次出城拉练,高下立判。

  “贾琏也不是神机镇的统制,为何他带过的队伍,精气神就不一样。”承辉帝看似随意的问,身边的裘世安一副管家打扮,却没有立刻回答。

  “东家,别的不好说,有一点,神机镇不吃空饷,不喝兵血。当兵的收入不错,勉强能养活一家老小,平时勤勉,战时奋勇。加之,研发司下面的工坊,招了不少神机镇子弟做事,又是一份不错的进项。别的镇的兵,叫当兵吃粮,神机镇则叫保家卫国。小的以为,这国其实就是君。”

  承辉帝知道,裘世安不会故意为贾琏说好话,安静的看着神机镇的队伍有序的入营地,官兵们浑身是汗水,但队伍依旧丝毫不乱。

  一支队伍是不是精锐,看到行军情况就知道个大概。

  “小的还听说,神机镇里有个要求,快速反应。也就是,快速集结,快速出击。如今这支队伍,连战连捷,整个队伍的心气上来了。自然不是其他镇能比的,总有人说神机镇靠的是火器犀利,战术先进,小的还真就不以为然。”

  裘世安继续解释,他花了不少时间在神机镇(营)上,就是想搞清楚,为何这支队伍战斗力就是高出一截。

  回去的路上,承辉帝一言不发,不错的心情,因为裘世安一番话,变得略显低沉。

  “别的镇做不到神机镇那样么?”承辉帝似乎在自言自语,已经回到宫里的裘世安,恢复日常称呼:“圣人,带兵的都是将门,怕是很难。”

  是啊,将门子弟,哪有不吃空饷的?别的不说,户部那边先漂没一手,到下面能剩下七成多是厚道的。

  神机营能有这个局面,完全是因为贾琏个人经营有道,给神机营的官兵谋求了别的生路。所以,别看改制了,换成了镇,实则里子没变。

  次日,承辉帝将张庭恩与岳齐叫来,三人谈话,话题是军改。

  原本计划要推迟到年底的皇家军校,因为看了神机镇一场操练后,承辉帝决定提前。

  “朕决定设大周皇家军校,生源来自各军中的二十岁以下,十六岁以上的精锐。朕亲自出任山长,军校学制三年,顺利毕业后,根据成绩,赐武进士、武举人身份,毕业后进入各部,从队官、营官做起。两位卿家,都说说吧,该怎么办好这个差事。”

  面对承辉帝的开门见山,张庭恩事先知道,所以并不惊讶,倒是岳齐听了,脸色微微一变。但是这个场合不敢反对,只能看着张庭恩。

  张庭恩等皇帝说完了,淡淡道:“此举大善!自古以来,兵为将有之事常有,盖因将门垄断之故。前朝戚少保有《纪效新书》一卷,可以为教材基础,结合当下一些新战例,编写新教材不难。在此之上,寻一些老将来做教官,一同完善教材与教案。”

  此前因为军改之事,已经导致勋贵不满了,作为明面上的新贵旗帜,岳齐眼下有苦难言。

  只要军校搞起来,下面的人肯定会骂娘,他这个旗帜可不好当。这时候他倒是羡慕起贾琏来了,那厮真是滑不留手,都是临时带兵。难道说,他早就预见到了今日之事?

  “岳卿,可有话说?”承辉帝转移目标,岳齐犹豫了一下:“臣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陛下容臣回去好好想想。”

  承辉帝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岳齐,心道:贾琏乃旧勋贵之代表,看到了问题后,提出了解决办法。岳齐为新勋贵的代表,要说看不到问题的根源,那是自欺欺人,期期艾艾的不愿意表态,无非利益尔。岳齐非不忠,而是军校之事,利益的分润,他还没想好。

  “那便回去好好想想,三日之后,朕要看见具体的章程。皇家军校,势在必行,资金来源,朕出内帑。”

  谈到此时,已经无可改变了,旧军队的问题很多,在场三人心里都很清楚,要不要改,完全看立场。

  岳齐愁眉苦脸的下去了,他这个兵部尚书的椅子都没坐热,现在就摊上这么一档子事情。因为事先毫无消息,岳齐真的很为难。

  张庭恩给承辉帝帮腔之后,回到内阁继续忙碌,他可不是孔照,对工作极为认真,内阁大臣们被他盯着,如同被蒙了眼睛的驴,不停的拉磨。

  最近一段时间,京官们叫苦不迭,各部门的主官,都被张庭恩叫去训斥过。原因大概都是部门风气懒散,短时间内,没能改过来。

  只能说,当初承辉帝力推考成法,在孔照和梁道远时代,执行的真不怎么地。

首节 上一节 372/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