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4节

  想想也是啊,辛辛苦苦的大江山做了皇帝,也该享受享受了。

  看著《新编算经》的内容,贾琏看重的还是书写格式,这年代的书写都是竖著来的,到了《新编算经》这里,则是横著来的,从左到右的书写,这个比较舒服。说到数学呢,贾琏庆幸于两个孩子的学习都是他来抓的,为此他甚至还跟著孩子一起学习。

  大概是上辈子在俩孩子身上花费的精力太多,导致贾琏自身的事业落后了。

  媳妇是个做生意的,开过实体店,后来又开网店,钱挣了一些,很是看不上这个科级干部。夫妻之间磕磕绊绊的,这一辈子就过来了,只是没想到刚熬到俩孩子大学毕业,贾琏就穿越了,原因是喝多了开电瓶车,开到河里去了。

  十五刚过,贾琏便向贾赦请示要出门,报名参加青云学院春季招生的考试。

  这家书院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即便是侥幸考进去了,因为极为严格,采取了末位淘汰制,连续两个学期成绩倒数十名者,会有相应的惩罚,不是罚钱,而是让伱丢面子。

  即便如此严苛,考生还是趋之若鹜,因为这家书院的科举成绩太好了。以贡试为例,书院成立至今,每次都有三五人考中进士。这成绩就非常吓人了,要知道科举考试到了贡试的阶段,那是全国的学霸一起卷。

  现代社会都说内卷,古代的科举考试才是真卷中之卷。卷到贡试阶段,就是卷王互卷。

  对付这种应试考试,贾琏还是比较有经验的,靠著超强的记忆里,题海战术摆出来。不敢说一定能中进士,中个举人应该是有希望的。只要中举之后,在贾府中的地位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了功名的贾琏,那就等于有了护身符,至少在贾府内没人敢轻视他。

  青云书院在城西,所谓东富西贵,东边因为运河的尽头通州码头,有钱人很多,城西则多住显贵。荣国府也在城西,所以距离并不远,即便不算远,步行也就是十分钟,贾珠这个十四岁中秀才的“读书种子”也没有考进青云书院,最终去了国子监。

  所以呢,没有人看好贾琏能考进去,贾赦出于等著看儿子笑话的心态,还给安排了车马送贾琏去报名。出门前贾琏自然是一身正装,头上没有戴任何玩意,就是扎起头发,腰间倒是玉带扣上,一身锦袍,腰带上挂著香囊和玉坠。

  一炷香的时间,马车停下了,青云书院就在前方。下车后贾琏认真的整理衣服,这才不紧不慢的往大门走去。从外面看起来,青云书院简简单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非要说特别呢,就是想对比较偏一点,过了青云书院后,前方再无豪门大户的宅子。

  青云书院落成于太祖九年,至今六十余载。现任书院山长李清曾任礼部尚书内阁三辅,今上登基之初,遭御史弹劾后自请隐退,旋被聘为学院山长。

  这家书院属于民办,第一任山长为江西大儒吴木斋,太祖起兵之初,成辅佐太祖。大周朝立国后,吴木斋急流勇退,上表请辞,太祖允其辞官,却不允归乡,吴木斋便创办了该书院,初衷是北地学子的成绩不如南方,他办书院为北地学子教化尽一点力。

  门房处贾琏被拦下,上前道明来意后,门房内的一个中年男子,拿出一个表格来,递给贾琏道:“填表,缴报名费,诚惠一两银子。”

  呃,考试还要交钱的么?贾琏从袖口里掏出一两银子递过去,门房收了后还写了个收据。

  贾琏看看面前就有简陋的桌子,就是四根木桩埋著,上面是木板。在看木板上都包浆了,这是多少人曾经趴在上面填表呢?

  很认真的把表哥填好,就是姓名,籍贯,家庭住址,这一类的东西。

  填好表格后,门房一直拉著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不过这笑容里嘲讽的成分居多。

  “二月二开考,考试内容为四书、《新编算经》,你回去备考吧。”门房的敷衍溢于言表,毕竟这是青云书院,京师勋贵家中的子弟,没几个愿意来这边读书的,精神压力太大了。

  说著话还递给贾琏一个木牌子,上面写著甲房二号,这应该是考场。

  贾琏没著急走,而是笑问一句:“敢问,每次招生,能有多少人来报名?”

  “最多的一次考生八百,最少的一次,考生六百。考两场,一场经意八股,一场算经。”门房倒也很有耐心的解释,毕竟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这种人来考试。

  这时候,又有个少年来报名,贾琏让开,发现这家伙报上名字后,门房居然笑容满面的应对,拿了表格给他填了,还没有收费,这下贾琏很不爽了,你这是区别对待啊。

  

  

第5章 闲言碎语

  贾琏没有立刻质问,而是很耐心的等这位少年报名结束后走了,这才上前问:“敢问先生,为何那位少年报名不用缴费?”

  中年人听到“先生”一词,竟然心安理得的受了,完全没有被人抓脏现场的不安,极为淡定的解释:“那位少年有进士写的推荐信,道明其家中清贫,故而免费。非但报名免费,将来进了书院,还有助学金,这么解释,小先生满意么?”

  中年男子的“小先生”反问,贾琏并未坦然承受,而是不失礼数的抱手回礼:“后学末进,不敢称先生。如此,在下无疑问也,打扰了,告辞。”

  现代人当然能接受这种举动,因为这在当时很正常,贫困生有补助,学习好有奖学金,这些现象太正常了,不足为奇。出门的贾琏驻足,昂首回望大门上的匾额,不自觉的笑了笑,转身不紧不慢的去了。

  等贾琏走了,中年男子翻出贾琏的报名表,仔细的看了看,忍不住自言自语的笑道:“此子有趣。”这时门内出来一个老翁,上前来见礼道:“西山先生,老朽吃坏肚子,劳您受累了。”中年男子哈哈一笑道:“无妨,适才顶班半个时辰,倒也有趣的紧。”

  老翁道:“今日归来的先生不多,明日能回来一多半,后日应该能开学了。”

  中年男子想起贾琏走到大门外,转身抬头看一眼大门匾额的事情,没著急入内,而是走到大门口的台阶前的空地上,抬头看著青云书院正中匾额上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

  这四个大字太祖手书,就字而言只能算一般,因为当时太祖没有留下楹联,后来也没人敢补上,即便是太上皇也没敢弄个对子补上两边,干脆就空著。

  晚间去给贾母请安,刚到门口呢,听到有人在大声议论。

  “你们说,东跨院的琏二爷,能考进青云书院么?”

  “都说琏二爷开了窍,如今好好读书了,再怎么说,时日也短了些。”

  “成不成的跟你们有啥关系?李嬷嬷的嘴才消的肿,主子的事你们也敢大声嚷嚷?”

  贾琏背著手,不紧不慢的继续往里走,仿佛什么都没听到,倒是门后廊下的几个妇人,看见贾琏进来,当时就吓的就跟被逮住的鹌鹑,缩著脖子瑟瑟发抖。

  这几位都是贾母身边的老人了,平时没啥事情,就爱凑一起东家长西家短。贾琏要根她们较劲,真叫没了身份。这些下人也挺意外的,这个琏二爷以前走哪都是身边带著长随,动静不小,如今在荣禧堂内走动,身边一个人都不带。

  顺著一步一景的小迳往里走,头前来了一对小夫妻,正是贾珠和李纨。

  见此二人,贾琏侧身让路,抱手致意:“珠大哥好,大嫂好。”

  啊……,贾珠有点没回过神来,顿了一下才赶紧抱手回应,李纨也是恻身回一个福。

  平时关系很一般,这会也没多废话,贾珠找个借口:“琏哥儿是来问安的吧,我这还有课业,回去还得补上,就不多话了。”

  贾琏笑著让他们先走,转身时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贾珠和李纨还是嫩了点,丝毫没有王夫人皮厚,更别提什么手段了。伱看看王夫人是怎么玩的,只要搞定贾赦就能搞定贾琏,不怕他闹起来。什么,李嬷嬷和桂香打架?这事情不要提了,不利于团结。

  王夫人的心思,贾琏心里是清楚的,贾府这么大的家业,王夫人注定是不会撒手的。这也是配合贾母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个是贾珠,十四岁就中了秀才(进学),一个是贾元春,正在待选,就是今年的事情。为此,特意请了人来教宫里的规矩。

  原本想的好好的,没曾想四年后贾珠先没了,贾元春在宫里相当长的时间没起色。

  谁能想到,元春归省是贾府的巅峰,随后贾府急剧败落呢?

  小夫妻俩回到这家的院子,李纨这才低声道:“琏哥儿这些日子好似真的开窍了,往日里最爱玩闹,哪里有热闹往哪里钻,这会每日在家中读书练字。听公公讲,赦大爷拿了琏哥儿手书《论语》与婆婆,让拿给王家人看,说是琏哥儿如今学好了。还夸他的字有进步。”

  “那字我也看了,只能算中平,谈不上写的好。今个儿琏哥儿去青云书院报名,实在是不晓得深浅的举动,怕是二月二开考的日子要丢人了。勋贵子弟,弃武从文,国子监自然是首选,琏哥儿非要去青云书院碰钉子,如之奈何。”贾珠说起这个,很是无奈。

  李纨见他话里有话,忍不住问:“怎么,今日在国子监遭人说闲话了?”

  贾珠点点头:“都是一些勋贵子弟,靠著祖上余荫才有机会进国子监读书的同学。也有一些官宦子弟的同学,这事情传的太快了,上午报名,下午都传到国子监了,怕是刻意所为。”

  “琏哥儿不回去国子监说,只能是青云书院那边走的消息。许是报名时碰上的。”李纨的猜测基本上靠谱了,青云书院本身还真不会如此无聊,是那个上午贾琏遭遇的少年,跟同伴说起这个事情。什么家境贫寒,青云书院的子弟,十个里都未必有一个贫家子弟。

  不是说青云书院搞黑箱,主要是这个考试难住了穷人家的孩子。穷人供不起孩子读书的,多数人才都是被贫穷埋没了。再说这个考试,只要是考试,你乡镇中学的学生,能考的过县城中学的学生么?显而易见的事情,考试是个手段,是有方法的。

  “现在说什么都无济于事,只能看著满京城都知道。如此也好,琏哥儿吃点苦头不是坏事。”贾珠嘴上是这么说,心里还是暗暗的鄙夷贾琏的。丢的总归是贾府的面子嘛。

  贾琏对这些自然是一无所知,没人告诉他,外面的消息也传不进来。每日里贾琏安心的在家读书,仗著超强的记忆,贾琏已经把《四书》默写了一遍,其他相关书籍,比如朱熹的《四书集注》,贾琏也抄了一遍。

  说到这个《四书集注》,朱熹加了很多私货。贾琏拿科举当做敲门砖,主要是这个时代,你想做官还得让人看的起,就得走科举的路线。至于《新编算经》,贾琏看一遍就丢一边去了,完全没有难度。最多就是高二的水准,有挂的贾琏稍稍看一遍,过去学的知识自己就回来了,很容易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

  剩下的就是考试内容了,首先是经意理解,就是翻译一下课本上的内容,其次是三篇制文,也就是八股文。这东西对贾琏而言有难度,他采取的办法就是买回来一堆文集,先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归纳出格式来,然后来个题海战术。

  对著这些佳作,同样的题目,自己每天写三篇。不是不想多写,实在是这写字是需要时间的,大概就是上午一篇,下午一篇,晚上一篇。

  每日贾琏除了早起时走半个小时,晚饭后走半个小时,午睡一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读书。贾琏做了个计划,让桂香没过一个时辰,让自己停下,起来活动一炷香。

  贾琏的劲头算是把东跨院的人镇住了,很快整个贾府的人也都不敢乱说闲话了。即便是考不上青云书院,回头去国子监读书,贾琏如此好学,万一真的考中了呢?再说了,李嬷嬷的惨状大家可没忘记呢。

  贾赦也没贾琏的举动惊到了,每日晨昏定省时,特意还问了几次贾琏读书的情况。贾琏表示读书还算有所收获,就等著青云书院的开考。

  二月初一,贾琏暂停了正常的读书计划,早起给贾赦问安时,老东西很意外的来一句:“明日就要入学考试,你不用想要多,便是考不上,国子监那边也能去读书的,春天没考上,秋天还能靠,你年纪还小,不著急。”

  真是难得啊,搞的贾琏还以为出现幻听了,正常的节奏不是“小畜生”开头么?

  “父亲说的在理,有心读书,不在早晚”贾琏也没说什么大话,毕竟还真的没有太大的把握。真要把大话说了,考不上才丢人。

  这些日子,贾赦没少听别人说起这个事情,每次都心里带著一点自豪和骄傲对别人解释,大概意思就是贾琏开窍了,突然想读书了,青云书院自然没有把握,但是试一试没坏处,报名费那点银子,贾府又不缺。要是不敢去尝试,反而落了下乘,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贾母这边也难得关心了一番道:“这些日子琏哥儿用心读书了,只是在家闭门读书,没个人来指点,怕是读差了。你珠大哥已经进学,不懂的地方,可以去问他。”

  贾琏心说这话你怎么不早说?贾珠不关心,那是利益使然。你个老不死的,早点让他来指点我读书,他敢不来么?明天就要考试了你才说。你是怕我考中了,丢贾珠的脸么?

  心里腹诽,脸上贾琏却露出感激之色道:“多谢祖母关心,孙儿想的是先自己试一试,春季招生不中,再寻个先生来教,秋季再考。”

  一句话说的贾母脸色不那么好看了,她脸上还得维持慈祥的笑容。这小猴子,说话看著挺周全的,怎么听到耳朵里,心里不是味道呢?哦。孙子要读书,要考青云书院,你不知道先安排个先生来教一阵么?说是接到荣禧堂来照顾,你倒是安排啊。

  原则上这些贾赦该操心的事情,您贵人忘事,这荣禧堂里那么多闲话,您真就听不到?哦,先生不好找,那么再不济,贾政那边好几个清客有举人功名,安排啊!贾母心里腻歪的时候,贾琏已经告辞走人了。

  东跨院这边,贾琏的院子里来了客人,东府的尤氏带著几个丫鬟登门,送来了特意托人买的徽笔徽墨。见到贾琏,尤氏笑著开口:“我也懂这些,你珍大哥说了,挑贵的买。我就按照这个安排了,也不知道合用不合用。”

  这个事情嘛,贾琏肯定不信是贾珍安排的,他没那个心思。肯定是尤氏想到的,跟贾珍提了一句。毕竟是正经的荣国府袭爵的兄弟,利用价值比较大,笔墨才几个钱?

  贾琏认真的谢过,尤氏准备的很充分,应该是请教过别人的,新买的小箱子,装了笔墨,拎著走不重,里面还有瓶子装了水,下面一排还有几个盒子,里面装的点心蜜饯茶叶。

  “说是要靠两天,吃住都在里头,就怕琏哥儿吃不惯里面的饭菜。”尤氏还在继续说,她最近没少关注贾琏,得到的都是正面消息,心里很是上心。这东西两府,有一个贾珠,再出一个贾琏的话,东府肯定被比下去了,但怎么说呢,一家人嘛,维持好关系,两家利益上是一致的,将来贾琏当家,提前把关心先做上嘛。

  由此可见,尤氏在红楼小说里能善终,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女人是极聪明的,善于明哲保身,她没有害人之心,想的就是自保。有点三国贾诩的意思。

  贾琏再三谢过,亲自送到院墙门口,尤氏再三留步,贾琏这才驻足。看著尤氏婀娜的背影,贾琏心里默默的诅咒贾珍不举,坏大事的狗东西,得找机会弄死贾珍才是。

  回到东跨院,又来了客人,这次是王夫人,也是送了一些考试需要的东西,还表示这是跟贾珠一样标准弄的。贾琏再次谢过,送走。

  回到屋子里,贾琏立刻交代桂香:“二婶送来的考箱,先放一边,回头你把吃的分了,别说是二婶送来的,就说我赏的。”桂香听了很严肃的点点头,表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二月二,龙抬头,卯时,贾琏起来了,车马已经备好了,随从长寿拎著书箱,贾琏上了马车,可能是时间太早的缘故,只有桂香带著丫鬟送行。

  黎明前的黑暗中,一盏灯笼,马蹄声脆。

  

第6章 入学考试

  青云书院的规模不小,长期在校生的人数约五百,分甲乙丙三个等级。丙级最低,每学期淘汰成绩最差的五十人。

  每年春秋两季的招生考试,五六百考生争的就是这五十个入学名额。

  京师加上直隶范围内,年龄十五岁以下,方可参加。

  要不怎么青云书院难考呢,不单单是一个省,还有京城的百万人口,其中官宦子弟很多,这些人在受教育方面,明显是比其他人资源更多。

  公平,不存在的。高考时你一个外地户口跟帝都户口比较,分数上就吃亏了。

  书院侧门处,等待入内的人排了一个长龙,贾琏拎著书箱,安静的排队。

  穿戴上贾琏就比较特殊,锦袍玉带,狐裘大氅,其他人穿的也不能说都差的很,就是没人像贾琏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富贵的出身。

  这样的贾琏不免遭到很多人的注目,好在都在等待排队,没人敢离队围观。

  以貌取人固然不妥,但是贾琏穿成这样,倒也没人来找他的麻烦,前后都保持三尺距离。

  贾琏见状也是暗暗好笑,这还没进书院呢,就被人孤立了。勋贵子弟,在这地方是多么的不受待见呢?贾雨村那种读书人,为了重新做官才投靠的贾府,可见贾府为首的四大家,在官场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贾家的第二代,贾赦贾政这哥俩本事可不怎么地,至少是在皇帝那边,没有被重用的意思。

  大周朝的官场格局,现在也就是雾里看花,贾琏还接触不到,只能从细节上窥见一些端倪,勋贵的官场影响力这个事情,在文臣的眼里可谓深恶痛绝了。

  队伍慢慢往前,轮到贾琏时,两个青年检查的特别仔细,大氅脱下来仔细看,书箱里的东西被翻的乱糟糟的,也没有给他收拾一下的意思,其中一人语气不善的直接道:“快进去,别挡著门口。”贾琏没著急,盖上书箱后淡淡的问:“不搜身?”

  这话的语气可不那么好,事情嘛自然是因为这两位的态度,其他人都是简单的查看就放过,唯独到了贾琏这搞特殊。年轻人嘛,没点脾气还行?

  一位青年脸色一沉,正要发作,另一位赶紧拉著他,笑著对贾琏道:“不搜身,进去吧。”

首节 上一节 4/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