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414节

  法国人还没送走,英国人维恩和海军少将丘吉尔又到了,贾琏又来一遍。

  相比于维恩关注大周对北美独立的态度,维恩的关注点却是炮台上的巨炮,以及士兵手里的步枪。

  仪式走完,英国人和法国人住在同一个庄园里,尽管不是一个院子,但是就很有趣。

  事先知道了这边有半个月的滞留观察期,英国人也很配合,全体下船上岸。农庄附近有日本人林某开的皮肉买卖,平时接待一些海客,英国人的买卖也做。反正谁的金币银币不是钱呢?说起来,让女人赚外汇,老传统了。只不过林某现在是李亨的门下东瀛走狗,他挣的钱半数要上交李亨,剩下的一半中的一半,要拿去贿赂幕府,自己剩下的四分之一,已经够他成为人上人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林某能在大周畅通无阻,极大的方便了他的生意。

  对于维恩询问关于北美事务的时候,贾琏义正词严的表示:“英法两国都是我国的友好国家,你们之间的矛盾,作为第三方保持中立。但是作为周朝的政府代表,对于贵国商人走私鸦片的行为,我要表示最严正的抗议,如果贵国政府不能约束走私,我们将采取严厉的措施进行报复。”

  对付洋人,就该简单直白,说的明确一点,含蓄的话他们也听不懂。

  但是对于鸦片走私,维恩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为现在的大英,照样鸦片横行。相比之下,因为朝廷有法律禁止,地方上只有一些走私活动的大周,情况比大英要好的多。

  “这个,我国并无禁止鸦片贸易的相关法律,我会向国内转达您的意思。”维恩也只能如此回答,心里默默的问候沙逊家族的女性,抱怨该死的沙逊家族给自己找麻烦。

  “希望如此!我是希望两国友好能长期维持下去的。”贾琏也算克制,没有进一步的追究。

  维恩则反问了一句:“据查明,贵国军队攻占了安南部分领土,并纳入贵国的管辖范围。如今我国的东印度公司正在印度开拓,我希望双方达成一些共识,不要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对于此事,贾琏眼珠子飞快的转了转,立刻换了一副更严厉的嘴脸:“东南亚诸多小国家,几百年前就是我国的藩属国。接受我国的保护。只因为过去两百年,国内因为战乱,导致无暇顾及。如今皇帝陛下要重竖我国在东南亚的威望,西班牙、荷兰、葡萄牙这些欧洲小偷,都将被赶出去。毕竟两百多年前,我国就在东南亚设过两个宣慰司,这是正经的官方机构。如果英国人不想与我国产生摩擦,最好不要越过马六甲海峡。”

  陪同的丘吉尔听了这番话之后,表情变得很严肃,大英帝国重视印度,如果激怒了周帝国,一旦对方开战,专注于欧陆的大英,将没有太多力量投放到亚洲。毕竟这可是一个人口两亿,幅员辽阔的大国。

  维恩也同时变得严肃了起来,很认真的表示:“您的态度,我会转告东印度公司方面,我建议就此事签署相关的协议,避免冲突。”

  昂撒人是最现实的,一旦发现打不过你,态度转变的会非常的丝滑。一旦发现你打不过他,那等着蹬鼻子上脸吧。

  昂撒人是最不讲理的,但凡能讲一点道理,那也是逼不得已。斯言诚哉!

  现在的大周海军还是幼苗状态,贾琏却依旧以强硬的态度表示:“这个主意不错,两国可以展开广泛的合作,保持通话,避免误判。”

  达成共识后,维恩和丘吉尔离开了,回到住所,没人的时候维恩开骂:“该死的西班牙,该死的荷兰人,该死的沙逊家族。”

  丘吉尔则冷笑道:“维恩先生应该庆幸,周帝国的皇帝和大臣能分清楚谁是谁,否则以周帝国的体量,将东印度公司从印度驱逐出去,也不是做不到。现在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在印度给我们捣乱,如果周帝国也加入进来,那才是灭顶之灾。”

  “还有那个沙逊,可以的话,希望周帝国抓住并吊死他!”维恩的态度并不奇怪,现阶段的欧洲都在排鱿,唯独英国还算好点,好的也有限。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按照约定,两国公使可以花钱在京城买房子,作为使馆。这种现代的模式,对于维恩和梅尼克而言,都是比较新奇的。他们尽管互相看不顺眼,却不妨碍他们一致认为,这才是文明国家该有的风范。

  两人都带足了经费,买房子的时候,自然都要挨一刀的。他们一度主张自己买地盖房子,但是遭到了拒绝。理由很强大,破坏了京城建筑的整体风格,影响市容市貌。

  中法,中英,都就东南亚的问题达成了一致,并签署了一份协议,东南亚视作周帝国的势力范围。至于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管他们去死!那是周帝国与他们之间的事情了。英法两国都认为,原则上周帝国还是愿意尊重契约的,毕竟葡萄牙人当初骗到的澳门,现在还被允许住在那里。

  只能说,因为拿破仑还没横空出世,大英帝国也没到如日中天之时,现阶段欧洲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还是东方的周帝国。

  只不过因为是个大陆国家,海上力量投入的不足。但是就现阶段的发展看,周帝国已经开始重视大海,这真不是个好消息。

  现阶段的欧洲,对于东方是带着滤镜的,很多思想家心目中的理想国。

  人嘛,都差不多,看身边的人和事情各种不顺眼,偏偏觉得,一个遥不可及的国度,会是个好地方。

  现阶段会这样,都因为贸易顺差,以及最顶级的奢侈品,都来自东方。

  维恩是亲自出席了女王陛下举行的宴会,上面展示了亨利带回去的各种国礼,女王陛下称这些回礼为王室最珍贵的收藏。

  并称亨利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力的回击了来自海峡对岸某个不友好国家的高调宣传。

  不就是你的人先去了一步么?现在你有的,我也有了。

  就是这个心态。

  实际上到乾隆年间,欧洲国家对于东方大国还是舔狗心态,马戛尔尼到访时,带上了英国人所有值得骄傲的东西。

  只能说,神秘也有神秘的好处。

  大周不是大清,没搞闭关锁国那套,可以说是天佑中华。

  其实明朝对于欧洲人就很宽容,甚至允许传教和建教堂。

  相比之下,本朝太祖则严令,禁止欧洲传教士传教,更禁止建教堂。其他方面,倒是不禁止,也不禁止官方交流。

  至于俄罗斯,因为被打了一顿,东扩的步伐停止,转向往西发展,正在争夺黑海的出海口。

  所以说,贾琏提出的势力范围,仅仅是限于东南亚,对于英国人而言,还是赚大了。

  贾琏不知道这份协议的弊端么?当然也是知道的,关键你就这些海军实力,别说打英国,如何赶走西班牙和荷兰,还需要时间。

  丘吉尔在京城呆了几天后返回了天津,提出要到船厂看一看,遭到了拒绝,又提出去炮台看看,这次被允许了。

  贾琏同意他看炮台的原因很简单,炮台这种死的防御机构,随便看好了。就算看了,他也不会生出一丝想法的,这个时代的战舰打炮台,简直就是自杀。更不要说,炮台贾琏特意让人翻新过,用上了水泥。

  所以,走在炮台上的丘吉尔,看到的炮台,简直令他绝望,尤其是八千斤大炮,伸手摸了摸炮膛,光滑度让他震惊。

  这说明,大周的工艺水平,并不比欧洲差,甚至要高出一些。

第477章 外放前的忙碌

  富庶的东方让殖民者为之发狂,如果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殖民者都会愿意尝试一下。

  丘吉尔尽管嘴上说着不要激怒东方帝国,心里也在万分畏惧,但是他还是一直在努力的寻找哪怕一丝丝可能性。

  眼前的炮台,尽管一炮未放,却已经让他丧失了所有的信心。

  十六门八千斤大炮,足以撕碎所有妄图靠近的战舰。坚固的炮台,以及附近准备好的草袋,随时可以装填沙子,构成缓冲防护。

  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黝黑的三棱刺刀在阐明真相。

  丘吉尔还敏锐的发现,士兵手里的步枪没有火药池,说明并不是燧发机构,而是另外一种更先进的击发装置。

  天晓得,为了让英国人吓一跳,贾琏把所有的火帽步枪都搬来了天津,装备了驻军。

  如果丘吉尔知道,还有更先进的后装步枪,大概是要吓疯掉。

  望远镜可以看见海面,也可以看见远处的船台,上面的工人正在忙碌,打造类似三级战列舰规模的战舰。

  丘吉尔数了一下,一共四个船台,也就是说,一次造四艘。

  现在比起英国的造船能力,或许还有差距,但是要看到,这个国家的潜力太大了。类似的船台,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增加。

  丘吉尔当夜在报告上如实的写下了今天的观感,建议内阁,严格遵守与周帝国达成的协议。否则,英国在东方的开拓,将陷入灭顶之灾。

  “这次在广州没有遇见沙逊,我决定返回的时候见一见他,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实力。尽管他的嘴里,可能没有太多真话。”写到这里,丘吉尔收起了鹅毛笔,把给维恩的信装好。维恩要长期留下,他却要先南下,休整一段时间后返回英国。

  关于贾琏外放的事情已经定下了,但是去处却颇有争议。原则上是哪里有空缺,就安排到哪里去。

  吏部准备了好几个选项,都被皇帝给否了。

  吏部左侍郎只好去找张庭恩,因为他监管吏部。

  张庭恩看了几个选项后没说话,而是直接道:“再选吧,首先要靠海,其次,不要布政使。”

  不要布政使,那就是巡抚咯。吏部左侍郎内心嫉妒的火焰熊熊燃烧,他才多大啊?

  巡抚是正三品啊,哦,已经是正三品了,那没事了。

  只能说,贾琏升官的速度太快,很多人的眼珠子红的渗血了。

  又折腾了两天,吏部那边一顿调整后,最终拿出三个选项,一个是福建,一个是广东,一个是山东。

  山东巡抚,懂的都懂,贾琏才下去查案的,目前别说巡抚,布政使都是代理的。吏部的意思,福建和广东的巡抚任期都满了。如何调整,要看山东巡抚的人选,直白一点,贾琏随便选,先紧着他。

  吏部方面已经认清现实了,首辅是老师,还是皇帝最信任的年轻臣子,跟他生气,不值当。

  张庭恩看了一眼,拿起来那张纸:“等着!”

  溜达着去了宫里,求见皇帝。承辉帝正在头疼呢,贾琏走了是小事,谁来负责研发厅那一摊子,两个皇子如何选择?

  只能说,两个皇子交上来的作业都很精彩,李元主打一个深入基层后,体察工匠以及基层官员之苦,认为善待他们属于情理之中,贾琏的处置,并不像外面传那样离谱。毕竟这里是制造国之重器的要地。唯一的瑕疵,就是对下面放权太过了,这样容易被下面的人欺瞒,需要改进一下监督。

  李亨的报告比较简单直白,论经营,贾琏别说在京城,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论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至今无败绩。士兵需要什么武器,他不比我清楚?就他一手打造的研发厅,让我去改进?真没那个脸说那个话。李亨在报告里有一句话【能维持现状就算是最大的成功。】

  至于如何维持现状,李亨没说,承辉帝气的想骂娘。不孝子,你阴阳谁呢?

  正好张庭恩到了,承辉帝把报告递给他:“爱卿都看看!”

  张庭恩把吏部的选项递给皇帝,自己拿起报告看了起来,仔细的看完两份报告后,承辉帝期待着他夸儿子的眼神看过来。

  “二殿下君子之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皇子坦诚率真,甚是风趣。”

  好吧,指望从张庭恩这里得到建议,还是算了吧。师徒二人在皇子的问题上,都是一个套路。别问,问就是乾纲独断。

  “山东吧!”承辉帝也真没问,而是指了指那张纸。

  张庭恩却微微皱眉:“微臣以为,广东更好,总要有人盯着一点王子腾,免得他肆无忌惮。现任巡抚历宁,过于温和了。”

  承辉帝想了想:“山东近啊!朕有事找他,几天就能把信送到。”

  张庭恩还是劝了一句:“山东有孔家,就贾琏的折腾劲,我怕他闹出事情不可收拾。”

  这句话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承辉帝琢磨了一番,叹息道:“确实如此,朕会叮嘱他的,还是山东吧,近!”

  张庭恩从承辉帝对待贾琏的态度上,看到了皇帝当初对待自己的态度。决定还是最后劝一句:“要不放在江北?有孙相镇着。”

  这句话起作用了,承辉帝果然心动了,不过不是江北,而是开口道:“江南吧,他喜欢折腾,去折腾江南。他不是喜欢搞实学么?去江南传播好了。说起来,一个孙相,一个贾琏,朕真的很期待。”

  “贾琏祖籍是金陵啊!异地为官的原则,不能打破。”张庭恩无语至极了。

  承辉帝却笑道:“朕当然知道异地为官的原则,贾琏生于京城,长于京城,不算江南人。再说了,林如海还是苏州人,不也做了盐道御史么?”

  那能一样么?张庭恩想想,还是不劝了,只是建议:“上内阁会议吧。”

  承辉帝点点头,左右不是山东就是江南,别的地方还是算了。广东不好么?真不是,承辉帝还是考虑到了,贾琏的媳妇姓王。亲戚啊,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内阁会议上这个问题抛出来之后,果然有不同的声音。贾琏外放是好消息,但是放到江南,所有人都不同意,山东也不好,内阁五个人,都认为广东最合适。如此的一致,固然有贾琏滚的越远越好的意思,实际上所有人的观点基本一致,眼下正是开拓南洋的关键,贾琏不就是最支持开拓的人么?就他去出任广东巡抚,最合适不过了。

  至于山东,直接被排除了,是个内阁大臣都不愿意贾琏去山东,是担心太近呢,还是别的原因,都很默契的没提。

  总而言之,陛下既然开启了南进政策,那就派出最支持,最能干的大臣嘛。

  承辉帝知道张庭恩肯定事先做了工作,但也没坚持他的意思,广东就广东吧。

  内阁的动作很快,行文下发到吏部,手续快速办理,并把贾琏叫去走流程。理由很强大,哪怕是走陆路,也能赶到广州过年。

  真是的,这年月走陆路去广州是个什么体验呢?

  正常是走河北到河南,然后到湖北,湖南,接着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走广西,走桂林梧州那条路,另外就是走韶关。

  无论哪条路,只要是走陆路,两个月基本都要交代在路上了。

  贾琏当然不会走陆路,他自然是走天津坐海船南下。

  承辉帝对于贾琏的选择没有多言,把他叫进宫里,一番谈话,大意就是内阁都认为你去南方比较合适,开拓南洋的重担,你要担起来。与英法达成的协议,南洋能收复就收复,不能收复,那也不要勉强,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

首节 上一节 414/4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