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0节

  林默珺沉默了,长宁卫实在没钱发赏钱,看来和苏泽那样说的练出强军是不可能了。

  苏泽又说道:“不过还有一种办法。”

  林默珺连忙问道:

  “什么办法?”

  苏泽说道:“兴义兵。”

  “何谓义兵?”

  “明大义,知荣辱,是为义兵。”

  苏泽没有继续解释,而是说道:“百户,你可觉得长宁卫保卫家乡时候作战勇猛?”

  林默珺立刻说道:“确实如此,每次倭寇来犯,士兵为了保卫长宁卫,总能勇猛作战。”

  苏泽说道:“保境安民,是为义兵,因为官兵知道身后就是自己的家乡,为了保卫家园自然作战勇猛。而长宁卫的百姓也知道官兵作战是为了保卫自己,也能全心全意支援卫所后勤。”

  林默珺又问道:“可是卫所也有出卫作战的任务,那时候又要如何作战呢?”

  苏泽说道:“那就是要让官兵明大义了,知道自己为何而战,守卫家园是小义,保国安民是大义,官兵能明大义,那义兵就炼成了。”

  林默珺叹息一声说道:“何其难矣啊!”

  苏泽却说道:“难,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当年太祖皇帝兴的就是义兵,应天下万民之心驱逐元虏。”

  林默珺又问道:“那要如何让官兵明大义呢?”

  苏泽继续说道:“当然是要读书,要让官军知道因何而战,如何而战,这些都是需要教化的。”

  林默珺叹息一声说道:“军中可没有那么多的夫子啊。”

  苏泽说道:“我倒是愿意为卫所出一份力,为卫所正卒讲课,让士卒明大义。”

  林默珺有些感动,连忙说道:“那就多谢苏先生了!”

  苏泽自告奋勇的说道:“每隔两日,我可以午后去校场给官兵讲课,百户以为如何?”

  苏泽这么积极,林默珺求之不得的说道:“劳烦先生了!”

  苏泽当然也不只是要给官兵画饼,他并不指望封建时代的军队有多高的思想觉悟。

  要知道近代那支带领中国走出黑暗时代的强军,在建立之前可是经历了近乎百年的思想启蒙,从晚清开始几代先驱构建的家国民族意识,最后才突破了几千年的思想樊笼,打造成了一支人民的军队。

  如今大明朝其实连国家民族意识都没有觉醒,一步到位建立人民的军队太不现实了。

  这又不是某铁雄心或者某多利亚,只要点个什么国策按钮,就能自动开化什么的。

  苏泽想要给长宁卫的官军讲课,一方面是为了刷“开蒙”技能,再想办法蹭一些“兵法”技能的经验。

  另一方面是明代其实已经到了冷兵器时代和火器时代的交界点上,明军其实已经开始使用火器,戚家军中就有专门的讲鸟铳(火绳枪)的章节。

  到了嘉靖二十七年,就是之前的朱纨在嘉靖二十七年在双屿岛大破倭寇,在双屿获得了一批鸟铳和能够制作鸟铳的葡萄牙匠人,大明朝廷在开始下令仿制的。

  如今才嘉靖三十三年,长宁卫这种偏远卫所自然是没有的,但是随着和倭寇战争的深入,明军也开始陆续使用鸟铳。

  到了万历年间戚家军调入辽东,已经改进出使用火炮作战的军阵了,再加上大明军队原本就使用的边统、火箭,其实大明军队使用火器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只不过兵员素质和武器质量的问题,火器的威力并不算大,当然这个时代的火器威力本来也不算大。

  不过这对于苏泽都不是问题,他有系统可以改进火器,鸟铳的精度已经可以了,只需要改进装填方式和火药配比,就能研发出下一代的火枪。

  而这个时代葡萄牙人已经在东亚出售红夷大炮和佛郎机炮了,这个时代的铸炮也没有特别高的技术门槛。

  要打造出一支使用火枪和火炮的军队,那就需要士兵拥有更高的素质。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炮兵之所以所向披靡,也是因为法国数学教育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国拥有最高素质的炮兵军官和炮手,才能射的更准射的更快。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要钱啊!

  苏泽看向屏风,对着屏风后的林默珺说道:“我还有一法,可以富民强军。”

  “先生请说,到底是什么法子?”

  苏泽顿了一下说道:“这法子虽然好,但是要通‘海贸’才行。”

  加更了!别说我慢了

第60章 吃饱饭

  “海贸”二字,让林默珺沉默了。

  这年头说海贸,其实就是走私了。

  按照咱大明的祖宗之法,除了市舶司进入大明的贡品,其他都是非法走私的。

  长宁卫自从老百户死后,是不参与走私的,要不是之前苏泽的赏罚论,林默珺当场就拒绝了。

  苏泽说道:“只要能在长宁卫边上靠岸,将货物搬到长宁卫就可以了。”

  苏泽又继续加码说道:

  “这海贸所得,二成送入百户所,一成送入家祠,百户以为如何?”

  其实按照走私的分成关系,这个份额算是低的了,不过苏泽只是要借用长宁卫的港口,也不需要长宁卫军户参与,这个分成也算是合理了。

  林默珺想了想说道:“不许和真倭做生意。”

  “这个自然!”

  “不许贩卖粮、盐、铁和军械。”

  “通倭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做的。”

  “既然如此,那就做吧。”

  林默珺也知道苏泽是个有本事的人,如今整个东南地区到处都是筛子,月港那边更是肆无忌惮的走私,福建全省都知道这个窝点,也没有人去捣毁,背后干系之深让人头皮发麻。

  苏泽如果真要走私,那他也能找到路子,还不如让他在长宁卫控制范围做,这样也能把控风险。

  这倒也不是林默珺又当又立,而是长宁卫确实撑不住了。

  朝廷拖欠军饷,卫所的屯田产出就这么多,上次械斗罚银如果不是苏泽弄出了精盐,林默珺真的要典当嫁妆来交罚银了。

  苏泽所说的“明大义”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吃饱饭”,如果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个人信仰。

  苏泽从百户所出来,天色已经黑了,但是他心情愉悦,以苏泽这个经历过贸易浪潮的现代人来看,长宁卫就是守着金饭碗讨饭。

  长宁卫的位置偏僻,但是另一方面说就是天然的走私港口。

  这里距离延平府和福州府都很近,这都是贸易繁荣的地方,特别是福州府,福州是福建的首府,包括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挥使的三司衙门都在福州府。

  另外福建市舶司衙门,福建参军衙门,备倭把总司,也都设在福州府,可以说是达官贵人云集,消费能力极强。

  苏泽的计划是在长宁卫设立糖坊,购买走私的交趾黑糖,将它提纯为白糖贩卖。

  糖的单价和利润可要比盐高多了,而且能买白糖的也都是官绅豪强,苏泽这买卖也不坑穷人。

  靠着上次在制糖工坊里蹭到的“制糖”技能,一个简单的制糖工坊如何建造,苏泽还是了然于心的。

  只不过苏泽也不是很确定,《天工开物》上所写的“黄泥水淋法”,到底能不能制造出雪白的白糖。

  要知道《天工开物》这本书虽然号称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技术书籍,但是很多内容都是宋应星道听途说写到书里的,并没有经过他的验证。

  按照宋应星的办法,只需要在黑砂糖融化后倒入黄泥水,就能自然得到干净的糖浆,苏泽对此也是相当怀疑的。

  黄泥水等同于吸附剂,将黑砂糖中的深色物质吸附沉淀下去,其原理和现代糖厂用活性炭做吸附剂一样,倒是也没错。

  但是效果有没有《天工开物》中那么好,苏泽没有制过糖也不能确定。

  不过制糖最后也需要浓缩糖浆,也是需要燃料的,只靠着烧苇杆肯定是不行的了,还需要购买燃料。

  苏泽只觉得有些头疼,为什么别的穿越者只需要吩咐下去,近现代化的工坊就能建造出来,而自己却要苦逼的筹划每一个流程,连炉子里烧什么都要操心。

  精制盐要燃料,精制白糖也要燃料,九姑婆家的豆子也用光了,看来上旬末的鬼市还是要去一趟。

  上次在鬼市的时候,苏泽似乎见过卖石炭的铺子。

  其实中国很早就开始开采煤炭了,从地里挖出来的煤炭叫做石炭,和木头烧出来的木炭相区别。

  木炭燃烧充分,也不含有硫等杂质,燃烧起来烟也小一些,所以基本上都是达官贵人用。

  比如唐代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就是“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的就是木炭,也是被宫廷内的太监抢到宫中用的。

  石炭有“炭毒”,宋代的时候开封府的普通百姓就烧煤炭取暖了,每年因为“炭毒”而死的百姓就有很多,但是如果不用石炭取暖就会活活冻死。

  那时候还有专门卖炭的煤炭店,石炭一旦涨价,就会有大量的穷人冻死,宋代已经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炭山开采了。

  大明朝北方也有专门的石炭场,每年也有大量的山西煤炭运到京师,供京师百姓取暖。

  福建的普通百姓基本上还是烧草和木头的,用炭的主要还是周围的铁坊。

  南平县盛产铁矿,城外不仅仅有大量的矿坑,也需要冶铁的工坊和锻铁的铁坊。

  延平府的煤炭贸易旺盛,距离延平府不远的建宁府政和县,就有一座炭山,有专门的煤炭商人将石炭运送到延平府来贩卖。

  这其中也不乏送到鬼市来卖的石炭商人,苏泽如果想要制盐制糖,用炭炉才是稳定的燃料。

  不过在这之前,苏泽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了山边的开垦荒田的地方,只看到罗汉脚和朱七的盐丁们正在翻土锄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罗汉脚们见到苏泽,连忙喊一声“先生”,恭敬的站在原地。

  朱七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他拿着锄头,用警惕的眼神看着苏泽,和他一起的盐丁则站在他身后,也用眼睛瞪着苏泽。

  家祠派来的看守立刻拿起棍锤,苏泽示意他们放下武器。

  苏泽找个有树荫的地方坐下,对着朱七一众人说道:

  “我要讲课了,若是你们想听就过来,若是不想听自去干活。”

  说完这些,苏泽开始对着罗汉脚们讲起了开蒙的内容。

  面对这些罗汉脚们,苏泽基本上都是挑有趣的历史故事讲,比如“周处除三害”之类的故事,或者是成语小故事,他的讲解通俗易懂,开蒙的经验开始上涨。

  苏泽的声音不小,渐渐的几个盐丁也放下锄头,跟在后面听。

  朱七身后的人越来越少,朱七看到自己的兄弟都走光了,也叹息一声放下锄头,来到了人群后方盘腿坐下,听起苏泽的讲课来。

  【田垄讲课,“开蒙”经验+2,经验+5已升级。开蒙:Lv5,0/500】

  【请选择被动天赋。】

第61章 净海王

首节 上一节 40/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太君安心打仗,夫人我照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