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30节

  “什么?”

  众人倒吸一口气,明廷在济南州城内囤驻了三个协的新军,这样的重要情报自然瞒不住东南的情报网络。

  李舜臣他们虽然是基层士兵,但是东南新军的作战会议是开到连一级的,重大的敌军情报都是告诉基层士兵的。

  让士兵知道为什么打仗,让士兵自己思考怎么打仗,而不是用欺诈的方法让士兵送死,这就是东南军队基层比明廷军队更有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济宁州城距离自己只有十几里,东南新军的士兵也是人,自然也会恐惧。

  李舜臣站起来,众人都看向他。

  这段时间李舜臣已经得到了小队的信任,成为这支小队的队长。

  看到他要发话,众人都闭上了嘴巴。

  “运河沿岸的大城,应该就是济宁州城了。往南的方向已经被明军堵死了,那我们现在只有往北了,绕过济宁州城,沿着大运河继续北上。”

  “往北?”

  众人看向李舜臣,都觉得他已经疯了。

  李舜臣说道:“现在山东和南直隶之间都是明军,而且明军正在坚壁清野,我们根本没办法通过。”

  现在李舜臣都怀疑自己连队追击的那支匪盗,就是明军士兵假扮的,故意将他们引入了山东的包围圈。

  明廷和东南交手多次,自然知道东南的渗透战术厉害。

  现在整个交界线都被封锁,商旅断绝,甚至居住在山东南部的百姓,都被强行前往山东其他地区。

  这样一个无人区,想要硬闯肯定会被发现。

  李舜臣说道:“向北,我们没有地图,但是只要沿着运河就能到天津,我们东南在大沽有棱堡有码头,只要到了大沽,就能乘坐船返回东南了。”

  天津?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立刻绝望了,从山东南部到天津,这是多远的距离啊!

  可是李舜臣说的也没错,他们这个小队没有地图,想要绕行明军的封锁线根本不可能。

  而山东是京畿的省份,也就是爆发过一阵子倭乱,后来也很快平定,这些年也都没有遭灾。

  明廷在山东的威望未失,好几次小队向附近村落打探情况,都被村里的士绅上报给了官府。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明末那么倒行逆施,清军入关之后山东地区的反抗一直都很激烈,一直都有义军反抗,甚至还有不少人隔海逃到辽东清廷的老巢去搞起义。

  加上山东也是士绅势力强大的地方,山东的举人做官数量冠绝全国,山东武将募兵团练的热情也最高涨。

  这都让小队在山东境内举步维艰。

  没有地图,只能沿着运河往北走,仔细想想,似乎李舜臣这个建议也没这么离谱了。

  这章只有2500字了,后半段没写好,删了,晚上七点那章补上缺的字数。

  求一下月票,肥鸟感谢大家

第401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

  月票)

  明廷在山东这边的情况也有“一点点”复杂。

  如今明廷设总督,节制山东的全部兵马,这位山东总督也是隆庆帝的潜邸旧人。

  陈以勤,他是嘉靖二十一进士。选庶吉士,后来曾任裕王府的讲官。

  讲官和高拱这种侍读学士不同,高拱等于是隆庆帝的班主任,而讲官就等于是某一科目的老师,虽然也能算是帝师,但是远不如高拱亲近。

  但是隆庆没有根基,能用的自己人不多,所以陈以勤这个潜邸旧人,很快就在新朝青云直上,被委任到山东前线担任山东总督。

  可虽然是总督,但是明代的总督听起来权利很大,实际上明代总督是“总都能督,总也不督”。

  最重要的原因,是明廷的总督只有军权,没有民政权和人事权。

  总督,这是魏武帝曹操的发明,起源自总督某某诸军事。

  比如东晋权臣桓温,他最大的官位就是“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这就等于是唐代的四州节度使,不仅掌握四州军权和民政大权,四州的官员任免也都是桓温一言而定。

  当然明廷好歹也吸收了前面的教训,所以总督只有军权,没有民政权。

  这也是胡宗宪这个浙直总督看起来官很大,但是他诏安的倭寇头子汪直被浙江巡案王本固杀了,胡宗宪却也拿王本固没有办法。

  而严嵩一倒台,胡宗宪这个手握两省军事大权的浙直总督,只要几个锦衣卫就能抓到京师的原因。

  光有兵没有民政权人事权,总督能发挥多大作用,最大还是要看个人的本事和后台硬不硬了。

  陈以勤一直都是在做清流,就算他的后台是皇帝,但是自己能力也就这样,他这个山东总督就变成了“总也不督”。

  山东的“义军”混乱不堪,各军卫对于陈以勤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

  而最大的刺头则是济州城内的三镇新军。

  李成梁担任了京师武备学堂的山长之后,提出了“练新军用新人”的主张。

  李成梁上书朝廷,认为之所以明军之前屡遭败绩,就是因为旧卫所军制的僵化,军将世袭严重,很多将领老迈无能,却因为祖上的余荫而担任高官。

  而明军之中,更是有不少年纪大的士兵依然在服役,这些士兵上阵都拿不动武器,更不要说是作战了。

  李成梁认为明廷新军的军官和士兵,应该全部选任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担任,他正式向朝廷提出了“军官年轻化”的主张。

  对于这一点内阁辅臣高拱也对李成梁表示了支持。

  年轻军官也因此对李成梁更加支持,很显然这些年轻的军官,都是“军官年轻化”最大的受益人。

  李成梁就是明廷内部最大的军头,而内阁首辅杨博不管事,高拱就是文臣之首。

  而李成梁这些日子,也通过不断的进宫面圣,很快就获得了隆庆帝的欢心。

  这两个人都支持的事情,这项决议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又让高拱和李成梁又起了争执。

  在明廷新军三镇统制官的推荐名单上,赫然出现了李成梁的名字。

  李成梁自然是装作不知情,说自己根本不想要当这个三镇统制官。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在明廷中已经崛起了一个边镇武将的团体,武将们正在将李成梁推向更高的位置。

  对于武将的进攻,高拱自然是不惯着,他立刻组织自己控制的言官开始反击,并且多次进宫,向隆庆帝面承武将专权的害处。

  隆庆帝也有些犹豫不决。

  一方面是东南这边攻势猛烈,文官领兵确实不行。

  另一方面武将专权可要比权臣可怕多了,对勋贵武将打压也是大明的祖宗之法了。

  就在隆庆帝犹豫不决的时候,还是李成梁选择了退让。

  原因也很简单,明廷新军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都需要大量的钱,而如今大明的钱袋子掌握在高拱控制的户部手中。

  最后三镇统制官由之前在浙江担任巡案的王本固担任。

  王本固在苏泽进军浙江之前,就因功劳调回了京师。

  王本固是清流一党的人,为人刚直,他不顾胡宗宪的反对擅自杀死了王直,也有着当年严党和清流党争的因素。

  后来东南新军攻陷了京师,王本固没有随着上皇西狩,而是在京师中躲了起来。

  在隆庆返回京师之后,王本固的履历足够丰富,又曾经在浙江参与过军事,再加上他清流的身份,很快就得到重用。

  王本固作为清流中少数懂得军事的人才,自身性格又是嫉恶如仇的,他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进士,资历也是绝对够的,而且曾经作为清流先锋在浙江和胡宗宪打交道多年,算是明廷中最懂得“东南贼情”的官员。

  王本固得到了高拱的举荐,上任三镇统制官,统管明廷的三镇新军。

  不过李成梁也不是全无好处,他成功的将儿子李如松塞入新军,成为第一镇第二协的协长。

  就连干儿子李如彘,也成了第一镇第二协的标营长,也是货真价实的大明百户了!

  王本固的性格固执冲动,他在地方上工作经验,和陈以勤这个一直在京师担任清流官的总督自然不对付。

  而山东民政的最高官员,则是朝廷下派的山东巡抚韩楫。

  理论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巡抚本只是巡查地方的监察官。

  但随着明代言官的权势越来越大,巡抚这个职位开始常设,并且在职权上开始凌驾于布政使之上。

  韩楫是高拱的得意门生,他从户科给事中的任上,因为筹办兵工厂有功,直接被超品提拔到了工部员外郎,紧接着又被外放山东担任巡抚。

  韩楫如今才三十多岁,官场得意自然是意气风发,对于陈以勤这个山东总督更是不假颜色。

  而何受中这种自募乡勇家丁的团练,他们的补给还是靠山东各级官府,韩楫到任之后很快就掌控了这些团练武装。

  如今山东的情况就是“乱成了一锅粥”。

  山东巡抚韩楫资历浅为官霸道,在山东官场上依然是一副言官作风,动不动就斥责下属官员,一旦犯错就上书朝廷请求罢免。

  而高拱则在朝堂支持韩楫,将他提名罢免的官员尽数罢免,给韩楫在山东撑场子。

  这么一来,山东官员风声鹤唳,对韩楫又惧又怕,可是内心又对他深恨。

  名义上的山东总督陈以勤谁也管不了,只能管一管山东拉胯的卫所兵。

  明廷新军三镇统制官王本固屯兵济州府城,坚决在山东南部实行坚壁清野,将百姓全部驱赶到其他府县。

  这下子韩楫自然不干了,这些被坚壁清野的百姓成了流民,影响地方治安,对韩楫的政绩造成了影响。

  韩楫上书弹劾王本固,而王本固也反过来弹劾韩楫。

  陈以勤上书弹劾他们两个,他们两个又反过来上书弹劾陈以勤。

  这下子把坐镇朝堂的高拱给整不会了。

  陈以勤、王本固和韩楫以前都是清流,在对抗严党的时候团结一心。

  怎么到自己当政了,严嵩也下台了,他们反而斗的更厉害了?

  高拱只能恩威并施的压下了三人的争斗,但是整个山东依然像是坐在火药桶上。

  特别是那些被执行了坚壁清野,被迫背井离乡的流民。

  当时在执行坚壁清野的时候,王本固承诺会给他们补偿同样面积的土地。

  可等到他们毁掉村寨和土地,顾全朝廷大局离开家乡之后,负责山东民政的韩楫自然不干了。

  凭什么你王本固做出的承诺,要我韩楫来兑现?

  山东这块地方从周朝就已经开发了,哪里还有无主的土地。

首节 上一节 430/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太君安心打仗,夫人我照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