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76节

  这几乎是不需要苏泽引导的。

  而在东南的官府内部,以两个部门为首,形成了两个流派。

  第一个是以市舶司为主的官吏们,他们提出了“重商和市场”,这两个口号。

  重商就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强调加强对自己国家有利的商品出口,限制冲击本国市场的商品进口,并且认为应该通过市场,也就是税收来调解市场,而不是粗暴的用法令来禁止。

  这一流派非常强调市场原则,认为市场能够调节一切问题。

  而另外一派,则是钞关税厅的官吏们形成的一派,他们认为官府应该介入到了经济事务的管理中,特别是对整个工业生产进行统筹。

  钞关税厅很快的意识到,某些产业会存在过热的风险。

  比如苏松两府的棉纺织工业,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整个棉布产量的飞升,整个行业的利润已经进一步变薄了。

  以目前的市场,如果不能增加市场,那东南的棉布利润很快就会低到让一批中小工坊倒闭的地步。

  作为征收商税的钞关税司,他们认为应该对于过热的产能进行准入制度,通过政令来调解产业结构,而不是放任市场的无需发展。

  这两派在户部内部就争论不休,紧接着两派官吏的争论蔓延到了报纸上,就连普通读书人都加入了进来。

  徐渭说道:

  “市舶司那边认为,地价上涨是市场行为,这些在城市附近拥有土地的人,只要他们土地是合法获得的,应该给予市场认可的补偿。”

  “钞关税司那边则认为,官府所花费购买土地的钱,是来自于全体国民的税收,而城市发展的红利,也是整个城市都能得到的好处。这些占据土地漫天要价的人,等于是用全体国民的税收补贴他们一家一户,这对于其他国民是不公平的事情。”

  徐渭无奈的说道:“内阁内部也是看法不一,何大臣认为依法征收是必要的,应该按照律法给他们补偿。”

  “方大臣认为如果补贴太多,会给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以后还怎么发展城市建设?”

  徐渭也很无奈,城市扩建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东南发展的大问题。

  就拿南京城来说,现在城墙范围内的南京城已经不够住了。

  就算是内阁将很多衙门都搬到了城外,也将很多内设工坊搬到了城外,南京城内的房价依然飞快上涨,户部街附近的房价更是上涨到了大部分官员一辈子薪水都买不起的地步。

  如今东南的官员,也都和当年大明京师的官员一样,喊出一句“南京居,大不易”的感慨。

  南京城的扩建刻不容缓,按照工部的方案,要在长江以北建设一座南京新城,日后要将整个南京的六部九寺二监衙门都搬到南京新城,国子监和天工书院也都一起搬过去。

  而南京新城的建设方案一出,江北的地价飞快的上涨,成本已经高到了内阁无法承担的地步了。

  徐渭叹息一声,苏泽说道:

  “这样吧,既然这件事涉及到南京城的问题,就在水晶宫召集南京地区的制宪会议代表,钞关税司和市舶司都派出代表,就征地的问题分别提交方案。”

  “南京府县衙门也派人参加,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徐渭愣了一下,对着苏泽说道:

  “大都督,这是要形成定例,还是就事论事?”

  徐渭的提问很有深意,如果形成定例,那就意味着以后决定百姓的重要事件都要这么讨论,那等于赋予了地方制宪会议代表议政的权力了。

  如果是就事论事,那就是对于这件事召集制宪会议代表开会,说明只是讨论这么一件事。

  苏泽说道:

  “既然我们东南讲究主权在民,那主权授予也是有优先级的。”

  “若是论法理,全体国民来决定,那就等于是天命了,拥有最高的法理性。”

  徐渭点点头,从法理上讲确实如此,不过东南还没有组织过这一类的活动。

  “制宪会议代表也代表一部分民众,有制宪会议代表参加的决议,会比官府单方面的方案更有说服力一些。”

  徐渭说道:

  “我明白大都督的意思了,这件事主要还是信任问题。”

  “如果征地补偿给的太多,那民众就会认为是官府和那些地主勾结,给一部分人发好处。”

  “如果给的太少,那这些被征收土地的人又会闹出事情来,认为是侵犯民权。”

  “还不如拉着大家一起坐下来讨论。”

  苏泽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那属下这就去筹办,过程也要向南京百姓公开,讨论出合理的方案来。”

  徐渭又说道:“大都督,还有一件事,第五旅送来了伪明四川巡抚江东臣的遗表,应当如何处理?”

  苏泽已经接到了江东臣自杀的消息了,他说道:

  “伪明也是有殉葬者的,既然是遗表,就送到京师去吧。”

  “这份遗表上也讲了城乡问题,大都督不看一下吗?”

  苏泽接过了江东臣的遗表,看完之后叹息说道:

  “伪明也是有明白人的,高拱、张居正都是一时之人杰,只可惜他们心中还念着明廷,不肯为我们所用。”

  “不过也快了,四川已经陷落,那李春芳的执政生涯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与此同时,四川陷落的消息,也已经开始传到京师附近地区。

  在天津伺候父亲养病的张敬修,拿着报纸冲进宅子里,他坐在床榻边,对着张居正说道:

  “爹,四川丢了!”

  自从来了天津养病之后,张居正的气色好了不少,他接过报纸看了一会儿说道:

  “李春芳快要下台了。”

第551章 李春芳倒台

  张居正预测很准,果不其然,在四川陷落的正式消息传到了京师之后,明廷立刻爆发了巨大的风暴。

  崩溃首先发生在舆论阵地。

  虽然李春芳执政以来,加强了对言论的控制,甚至顺天府都因为妄议国事这个罪名,而将大牢中塞满了犯人。

  但是李春芳能够管住的就只有普通小老百姓,能控制的也就是明廷京师发行的报纸,他甚至连周围省份的报纸都管不住。

  《山东新报》上刊登了山蒿先的头版文章,这一次山蒿先直接对明廷中书省开炮,甚至直接对李春芳开炮,直指他是懦弱的宰相,是葬送西南大局的罪魁祸首。

  首先还是那一套秦和六国论,山蒿县总结明廷对东南的作战总是失利,原因就是东南是秦,能凝聚占领地区的全部力量,而明廷这边松散如同六国,各地总是想着妥协,见到东南入侵其他省就会觉得没有攻打自己,反而不敢出兵惹怒东南,最后结果就是“今日割一城,明日割一城,被东南蚕食。”

  接着就是那套“蛮夷学”,山蒿先认为如今是“千百年所未有之大变局”,是“大争之世”,和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一样,是思想最动荡的时期。

  旧的儒学心学,都已经无法再解决任何社会问题了,而东南大敌在前,也没有时间去试验新理论。

  所以留给明廷的时间不多了,在这种时候,更不能继续讨论思想,而是应该摈弃在思想上的分歧,学术上的纷争,而是直接集中力量办大事,先让有威望有能力的人执政,先和东南争夺天下再说。

  山蒿先更是直接指出,李春芳的能力不足,对内不足以服众,弥合各省督抚之间的矛盾,在东南那边进军汉中的时候,就无法让四川出兵共同防御。

  而后来东南攻打四川的时候,陕西又完全不肯出兵援助,最后让东南用很小的代价攻占了四川。

  李春芳对外也不知兵,九边新军在朝鲜的战事一败再败,如今就连平壤都有些保不住了,就快要被赶到鸭江边上了。

  所以李春芳的能力,完全无法胜任中书丞相的位置。

  明廷到了如此危难的境地,却由一个不知兵的人担任中书丞相,执掌东南的军政,再这么下去,今日丢了四川,明日就要丢河南、丢陕西、丢山东了!

  山蒿先的文章内容主旨就是那么几个意思,但是文章的煽动性却很强。

  而且他的文章朗朗上口,迅速在京师传播开。

  李春芳看到了报纸之后是勃然大怒。

  《山东新报》是谁的报纸,所有人都很清楚。

  李春芳已经对李成梁做了很多的退步,甚至让他的儿子李如松不到二十岁就担任了辽东副总兵,李家在整个大明的历史上,也是最后权势的将门了。

  这种情况下,李成梁还指使山东的报纸刊登这样的文章。

  “李成梁区区武夫,也想要操持国政?指使什么山蒿先写下这样的文章?”

  李春芳愤怒的喊来了刑部尚书,要求刑部发出公文,要求山东缉拿山蒿先进京。

  刑部尚书也很清楚,山蒿先一直都是《山东新报》的口舌,他是谁的人昭然若揭,既然山东能发出这样的文章,立场已经不言而喻了,这种缉捕文书根本没用。

  就在刑部尚书领了命令头疼的时候,国子监又发生了问题。

  眼看着李春芳逐渐失势,国子监中很快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团体。

  上一次公车上书,领头的国子监监生们,除了佟安一个人不愿意参加科举,其他人都考取了功名,得到了明廷的重用。

  在国子监的监生眼前,出现了一条终南捷径。

  这恐怕是当年带头上书的佟安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

  作为国子监的领袖,邹元标和赵南星看到了这条路。

  在丢失汉中之后,明廷中书省的威信已经摇摇欲坠了,这时候顺天府还在京师的茶馆抓人,但是已经无法控制国子监内的舆论了。

  邹元标和赵南星频频组织诗会,在国子监中串联。

  李春芳也很清楚国子监的危险性。

  国子监中的年轻人没有功名,对现状是最不满的,而且年轻人容易被煽动。

  所以在汉中丢了之后,李春芳就要求封锁了国子监,并且要求国子监不停的上课,加强了对国子监的考勤。

  可李春芳还是没能压住国子监,在邹元标和赵南星的串联下,国子监组织了罢课活动,抗议中书省无能,先后丢失汉中和四川,要求李春芳和之前高拱一样,承担责任辞职下台。

  李春芳接到消息之后,全身都在颤抖,他立刻召来了顺天府府尹,要求他去镇压国子监的罢课。

  可是结果是国子监的罢课还没能压住,科道言官们也开始集体上书,要求中书省处罚陕西总督郭朴,追究他的罪责。

  紧接着各地督抚也纷纷上书,新军大臣李成梁和河南巡抚陈以勤,也弹劾陕西总督郭朴的罪责,要求朝廷罢免他。

  李春芳这下子明白了,自己已经大势已去了。

  他和郭朴并不算是铁杆的盟友,但是罢免郭朴已经是一个信号。

  这表示他的反对者们已经联合在一起了。

  如果自己罢免郭朴,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就要问罪中书省了?

  如果自己不罢免郭朴,那接下来更是要说中书省懦弱无能了。

  反正无论怎么做,李春芳已经失去了言官和地方督抚的支持了。

  最后压倒李春芳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皇室。

首节 上一节 576/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太君安心打仗,夫人我照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