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158节

  唐胜宗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恐惧,朝着朱标深深一拜,恭敬道:“殿下,该处置的都已处置,剩下的人虽然有过错,但罪不至死。还请殿下开恩,饶他们一命。”

  朱标目光冷冽如刀,他扫视了一圈瘫在地上的勋贵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然而,他最终轻叹一声,缓缓开口道:“罢了!只要你们回去后立刻退回百姓的田产,往后严格遵守大明律法,孤便不再追究你们的过错。”

  那些勋贵们听了这话,如蒙大赦,纷纷磕头如捣蒜,连声求饶:“谢殿下开恩!谢殿下开恩!我们一定立刻退回百姓的田产,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朱标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唐胜宗的身上,他冷冷道:“唐将军,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若是孤再听到有人违反大明律法,祸害百姓的消息,定拿你问罪!”

  唐胜宗心中一凛,连忙颔首领命:“臣遵旨。”

  他深知太子的意思,这不仅仅是对他的命令,更是一种严厉的警告。虽然这次太子没有直接追究他的责任,但若是再有下次,无论他立下多少功劳,都难逃一劫。

  朱四爷在一旁目睹了整个过程,心中对朱标暗暗佩服。他虽然年纪尚轻,但办事却十分老辣果断。今日他只杀了淮西诸将的亲属以示警告,并未直接问罪淮西诸将,留下了可回旋的余地,毕竟,大明还需要诸将去打仗。

  从此之后凤阳的勋贵们必定会收敛许多,不敢再肆意妄为。

  而朱标也通过这次的铁血手段向所有人展示了他的决心与威严——任何人胆敢挑战大明律法、祸害百姓都必将受到严惩!

  朱标缓缓吸口气,那刺鼻的血腥味让他微微皱眉。

  今日孤终究事大开杀戒了,可若不如此,凤阳的百姓就被他们祸害完了。这是朱家的龙兴之地,百姓都是这般生活,那其他地方还不知道是个什么鬼样子。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三年水淹三年旱,三年蝗虫闹灾殃。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朱标想起了这首歌谣,眉头紧皱。

  父皇才登基两年,这歌谣里却说‘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把父皇为吴国公时期都算上了。

  若不及时处理凤阳的情况,这样的以讹传讹,会传到后世。

  那父皇在后世史书,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名声。

  ……

  京城,皇宫文华殿。

  朱元璋收到了朱标的八百里加急,他看过之后,眼中满是赞许:“咱标儿干的好!他向来温和,这次终于展现了王者之气,咱高兴啊,咱太高兴了。”

  殿上的大臣们都有些懵。

  朱元璋把折子递给了丞相李善长,李善长目光扫过,面色剧变。

  一旁的杨宪接过奏折仔细看过,他的脸上逐渐露出喜色,随即朝着朱元璋深深一拜:“陛下,淮西诸将纵容其亲属和家奴犯下如此滔天大罪,臣请求陛下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朱元璋闻言心中暗笑,这杨宪倒是说得及时,正合他意。他确实需要有人站出来提一提此事,以便再次敲打敲打那些淮西诸将。

  李善长听了,连忙拜道:“陛下明察,这些都是诸将的亲属和家奴所为,与诸将本身无关啊。他们常年征战在外,为大明江山浴血奋战,如何能够顾及到后方的家务事呢?”

  朱元璋冷冷地扫了李善长和杨宪一眼,而后轻叹一声道:“丞相所言也有几分道理。这一次咱就暂且不追究了。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厉起来,“若是有下次,咱绝不轻饶!”

  李善长再拜:“陛下圣明!”

  朱元璋挥挥手,众臣都退了下去。

  他打开另一个秘折,目光快速扫过,而后眉头紧皱,喃喃自语:

  “怎么会?四爷怎么什么都不记得了呢?原想去到凤阳,他什么都能想起来。”

  “咱的太平乡孤庄村,活着的,都是后辈,也没有认识咱爹的了。哎,咱该如何让四爷尽快恢复记忆呢。”

  ……

  李善长与吕本并肩走在御道上。

  太子去了凤阳,最近吕本不用去东宫讲课,倒是清闲了不少。

  “吕先生教的好啊,太子殿下虽然年少,已初具王者之风啊。”李善长笑道。

  “丞相,太子此举,下官也十分意外!”吕本紧紧皱眉,“东宫的师傅跟太子讲的,都是古之圣君之风,如汉时文帝,景帝。主张仁义,无为而治啊。”

  李善长意味深长的一笑,大步而去。

  吕本反而是忧心忡忡,他想参与进淮西勋贵集团,可总感觉被若有若无的排斥在外。

  他无奈轻叹,上马车回了府。

  吕府的院子,古色古香,一袭青色长裙的吕氏,正和一个道姑相谈甚欢。那道姑虽然穿着一袭朴素道袍,可身姿傲人,肤色白皙,姿形秀丽。

  吕氏见到吕本进来,起身微微一拜:“父亲,你回来了。”

  吕本目光扫过,落在了那道姑身上,问:“这位是?”

  “这是玄都观的青雨道长,她道法高深,又博学多才,女儿正向她请学问呢。”吕氏介绍道。

  “拜见吕大人。”青雨道长微微欠身。

  “不必多礼,麻烦道长了。”吕本含笑。

  他没想到玄都观竟然还有如此绝色的道姑。

  若是朱四爷在此,一定会震惊,因为这个青雨,正是北元十三翼的巫后巫雨。她从凤阳逃出,并未直接回北元,而是潜入了京城。

  巫雨进京后,以道姑的身份藏身玄都观,她碰到了来烧香的吕氏,一见之下,暗惊,这吕氏竟然有帝后之命数。

  于是,她便设法接近吕氏。

  吕氏被巫雨道法和才华所折服,待她为师一般。

  ……

  凤阳。

  朱四爷最近都在周边村里转,想回忆起自己到底是从哪爬出来的。

  但是,毫无发现,他甚至以为自己当年不是从凤阳跑出去的。

  这天,他到了东乡村。

  在村口碰到一个姓刘的老大爷,十分热情的邀他去家里吃饭。朱四爷也不矫情,到了刘大爷家。

  刘大爷炒了两个菜,还拿出一壶酒,两人对饮。

  “老哥哥,我跟你说,凤阳可是了不得。”刘大爷喝了酒后,话更多了,“前面二十里地就是孤庄村,那里可是出了个皇帝啊。”

  “朱皇帝嘛,你们不跟着享点福?”朱四爷笑问。

  “我们可不奢望,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咯。”刘大爷抿一口酒。

  朱四爷喝一口酒后,笑着问:“老刘啊,几十年前,你可听说过人死了被盗尸的事?”

  “有啊!”

  刘大爷面色微红,指了指前方,“就在我们村酒有,那是前元至正四年的事了,前面老朱家,哎,我那朱四哥,才下葬,第二天尸体就不见了。”

  噗!

  朱四爷一口酒水喷出,姓朱?尸体不见了?这特么对上了啊。

  “老刘,到底是怎么回事,伱详细说说。”朱四爷追问道,语气中透露出急切。

  “哎,那是我同村的大哥,叫朱四七。那年头兵荒马乱的,最后饿死了。”刘大爷眼中带着悲伤,“他家儿子朱重九,那时候还只是个孩子,没钱买棺材,只能用芦席裹了他爹的尸体,扛着上了山安葬。可奇怪的是,第二天坟就被抛开了,尸体也不见了。大家都说可能是被元军拿去当作反贼领赏去了,可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四爷拧了拧眉。

  朱重九葬父?特么,怎么跟朱重八葬父情节那么像呢?

  次奥,葬的不会就是老子吧。

  “那朱重九在吗?”朱四爷急问。

  刘大爷摇了摇头,叹息道:“不在了,死在外面了。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他出去找吃的,就再也没回来过。”

  朱四爷:“???”

  我儿子死了?老子来晚了?

  “不过啊,朱重九还有个儿子,叫朱庸,这孩子有出息,村里的先生说他将来能中状元,当大官!”刘大爷赞道。

  “朱庸?”朱四爷大喜,那不就是我孙子?他急急问,“我正要找个识字的人,老刘啊,你带我去见见朱庸。”

  “他不在,去京城了。”刘大爷道,“这不明年就要科举了吗?他收到同窗的信,提前进京,准备明年的科举。”

  朱四爷扶额。

  特么,错过了,不过没关系,回京城再找就是了。接下来,就是去朱重九葬父的地方看看,看能不能想起什么来。

  我儿子叫朱重九?这名字,比朱重八霸气啊,就这么死了?这不是个短命的名字啊。

  “老刘,你带我去看看朱重九家。”朱四爷起身。

  刘大爷十分热情,带着他到了前面不远的一个小院子。他们推门而进,院子里已经杂草丛生了。

  朱四爷目光缓缓扫过,脑海里没有半点记忆。

第163章 朱标:父皇悲剧了,四爷儿子叫朱重

  九

  “请问,这里是朱庸家吗?”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

  朱四爷循声望去,只见大门口处走来一个手持折扇的儒雅中年男子。他身穿一袭洁白无瑕的长袍,气质清朗,举止从容超然,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傲然与自信。

  朱四爷微微一笑,迎上前去:“阁下是?”

  那中年男子轻轻一礼,声音平和而有力:“在下姓关,特地来此寻找朱庸,你们是朱庸的乡亲吗?”

  刘大爷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不速之客,带着几分警惕地问道:“我是他同村大爷,你是谁?”

  中年男子坦然一笑,摊手道:“我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此次特来寻他,希望能带他走。”

  刘大爷闻言脸色一变,抄起一根棍子就朝中年男子冲去:“胡说!朱庸的父亲早就去世了,你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县城唐家的走狗?又来找朱庸的麻烦?快滚!”

  中年男子目光陡然一冷,抬手朝刘大爷拍出一掌。朱四爷见状瞬间挡在刘大爷身前,挥拳迎了上去。

  砰!

  拳掌相撞的瞬间,两人都感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涌来,连连后退数步才稳住身形。

  中年男子面色大惊,显然没料到在这偏远之地竟能遇到如此高手。他深吸一口气,抱拳道:“没想到中原还有如此高手,在下再讨教几招!”

  话音刚落,他身法快如闪电般挥掌攻向朱四爷。朱四爷冷笑一声,拳头上若有丝丝金光闪过,迎了上去。

  两人身影交错间又硬拼了一招。

首节 上一节 158/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