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160节

第164章 马皇后:一直坑爹一直爽!

  玄武湖畔,丐帮总坛巍然矗立。

  朱四爷望着湖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双眼放光,那都是钱啊。丐帮的船队在不断壮大,几乎掌控大明民间船运。

  大明贸易公司已经正式投产,生产出丝绸通过船队运到大明各处,每月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进账。

  不过,现在碰到的困境就是缺蚕丝。尽管丐帮船队四处购买蚕丝,但桑户只有那么多,如朱元璋所说,总不能改稻为桑吧。

  “帮主,关于在各地设立大明贸易公司分厂的事宜,属下已有初步规划。”张定边上前汇报,“目前江南地区有几处地点十分合适。”

  朱四爷点头表示赞许,但仍不忘叮嘱:“扩张务必谨慎,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

  “有二先生帮忙,还都挺顺的。”张定边摊手,“我一个大老粗不懂,多亏了他。”

  书院后山二先生,也就是沈万三,他的经商智谋与策略,朱四爷自然是放心的。

  如今丐帮的弟子都称呼朱四爷的徒弟为先生。书院有四个先生,唯有大先生最神秘,至今都没见过。

  朱四爷又详细交代了几项事务,然后突然提到了一个名字:“你帮我查一个人,名叫朱庸,他是从凤阳来的进京赶考的秀才。”

  张定边仔细询问了此人的相貌特征,领命离去。

  丐帮消息灵通,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把这個朱庸找到。

  朱四爷在丐帮与兄弟们吹了一上午的牛B,然后来到了大明贸易公司。

  ……

  来的也是巧了,朱四爷踏入厅堂的那一刻,马皇后与黄绿萼两人都在,正热切商讨着什么。见他到来,两位女子立即优雅起身,笑容满面地迎接。

  “四爷,告诉你个好消息。”马皇后脸上难掩兴奋,“陛下已经下旨,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

  朱四爷明显意外,没想到朱元璋会这么强力推广棉花。按照这旨意,手里有五到十亩地的,就必须种植棉花半亩,十亩以上种一亩,而且棉布可以抵税粮。

  有了这个制度,棉花种植肯定会短时间内被迅速推广,到时候就可以大量纺织棉布了。

  “这是个好消息!”朱四爷大赞,“将来棉布变得便宜,每个百姓都用得起,冬天也不会冻死人了。”

  他前世看野史,说明朝几乎处于小冰河时期,会有极致的寒冷。百姓冬天有了棉衣抵抗寒冷,总是好些的。

  在棉花没有被大力推广前,只有达官贵人才穿得起。朱元璋能这么果断的大力推广棉花种植,估计也是跟他出身有关,他小时候八成就是被冻的。

  “四爷,有了棉花后,海外贸易可以开启了。”马皇后面色期待。

  “不行啊,你家老公海禁。”朱四爷摊手。

  马皇后没听过‘老公’这个词,但猜也知道是啥意思,跟朱四爷接触久了,都知道他会说出些古怪的名词。她摊手一笑:“作为股东,这事我来处理!大明贸易公司代表朝廷,进行海外贸易,当然,你得给朝廷分利。”

  “嘿,你们两口子会做生意啊。”朱四爷扶额,“你是股东,你分利,朝廷又还要分走一部分。”

  “那是给朝廷,又不是给到我皇家内库。”马皇后解释道。

  “行!”朱四爷点头,“我这边让着手打造海船,你那边去搞定朝廷手续。”

  “好嘞!”马皇后高兴。

  大明初建,四处都要花银子。她也想这大明贸易公司能快点挣大钱,然后她就能一直坑这个公公的钱了,起码保证她后宫的开支。

  “绿萼啊,伱可得多长个心眼,别被咱们娘娘给蒙了。”朱四爷侧目瞥了瞥身旁的黄绿萼,嘴角挂着一丝戏谑。

  现在的黄绿萼可不像刚来的时候,晒的黑黢黢的。这会的她一袭淡青色的长裙,温婉中透着优雅,一张完美的瓜子脸,双眉修长,肤色白皙。

  马皇后见状,不由得打趣道:“四爷,你可别小看了咱们绿萼,她现在可是大明贸易公司的大掌柜呢,精明着呢。”

  黄绿萼闻言,俏脸微红,娇嗔道:“娘娘,你又取笑我。我哪里是什么大掌柜,你再这样说,以后可不跟你讲设备原理了。”

  “谁说你不是大掌柜了?以后你就是这大明贸易公司的掌柜。”朱四爷摊手。

  马皇后听了,大喜,朝着黄绿萼笑道:“看,四爷都认可了。”

  她着实是喜欢黄绿萼,朴实又聪明。

  黄绿萼听了朱四爷的话,心中一阵慌乱,美眸中闪过一丝犹豫:“四爷,我……我不行啊,这我怎么顾得过来?”

  朱四爷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神色严肃而认真:“你肯定行!你不用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多培养些人才,具体的事情让下面的人去做。”

  黄绿萼欲言又止,心扑通扑通的跳。

  马皇后在一旁附和:“绿萼,你就当仁不让吧。再说,我也可以帮你啊。”

  黄绿萼听了这话,心中虽然还有些忐忑,但也多了几分底气。她抿了抿红唇,微微颔首道:“那……那我就先试试吧。”

  朱四爷顿时大笑起来:“哈哈哈,这就对了嘛!绿萼你当了大掌柜,可得请客吃饭庆祝一下啊。走,咱们上太白楼去搓一顿!”

  黄绿萼:“???”

  总感觉自己被四爷套路了,但看着朱四爷和马皇后满脸的笑容和期待,她也打心底高兴,暗暗决定一定要把大明贸易公司办好。

  ……

  黄昏时。

  朱四爷回到秦淮河小院。去了凤阳一段时间,这小院没人,他以为肯定是杂草丛生了,可打开门一看,还是那么干净整洁。

  院子中的那棵桂花树,已经开满了花,整个小院花香四溢。

  他来到廊下茶座旁,开始煮茶。今夜就不回书院后山了,这段时间总是和赵璇蓁缠绕,双方总得休息休息。

  嘎吱~

  大门被推开,朱元璋提着食盒和酒出现在门口,他假装惊讶:“呀,四爷,你从凤阳回来了?”

  朱四爷点头:“是啊,八郎,我这院子是你打扫的吧?”

  朱元璋点点头,把食盒和酒都打开:“也就顺手的事,总不能让院子长草了吧?那四爷你回来,还不抽我?”

  两人对坐,边吃边喝边聊。

  朱元璋抿一口酒后问:“四爷,这回去凤阳,找到家人了吗?”

  朱四爷猛饮一杯,长叹:“可能是找到了,我那儿子叫朱重九,生死未卜啊!不过,还有个孙子叫朱庸,进京赶考了,正在找。”

  “呃,这么确定?”朱元璋道,“寻亲这种事还是要仔细啊,万一认错了,咋整?”

  “这倒也是!”朱四爷一笑,“也是猜测,肯定还要确认的。”

  说着,他便把凤阳的经历说了一遍。

  朱元璋虽然早听朱标说过,可现在听朱四爷亲口说,又了解到更多细节,他摊摊手:“四爷,那年头被盗尸的事常见,被元军拿去当反贼领赏嘛。”

  朱四爷皱皱眉:“可正好也姓朱啊。”

  朱元璋脱口道:“那不更正常么?凤阳姓朱的多了,咱还姓朱呢。”

  朱四爷点点头,觉得朱元璋说的有道理。

  ……

  秋意渐浓。

  朱四爷巡视了一遍自己的产业后,回到书院后山。

  凤阳之行的种种险阻与生死较量仍历历在目,他深深地意识到,自身实力的提升已刻不容缓。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借此时机,潜心修炼,准备进一步突破。

  而且在与巫雨这个百年老女人交手过程中,他有所悟,正好融会贯通一下。

  这日清晨,他炼体结束后,盘坐在后山一块岩石上,手中翻看着一本秘籍:《九阳神功》。就是沈万三花重金从全真教一个道士手上买的那本。

  “这竟然真的是一本武道秘籍!”朱四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按照秘籍中的指引,开始调整呼吸,凝聚全身的真气于右掌之中。忽然间,他身形一动,如同离弦之箭般弹身而起,朝着对面的小山包猛然劈出一掌。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来,那座小山包在朱四爷掌力的轰击下,竟然塌下了一半。烟尘弥漫中,朱四爷的身影稳稳地落在地上,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狂喜之色。

  “九阳大霹雳,这掌法威力果然恐怖!”朱四爷大喜。

  赵璇蓁听到动静,飞身落在他的面前,看到对面塌下的半边山包,她目瞪口呆:“这……是你干的?”

  朱四爷得意的摊摊手:“是啊,最近修炼,偶有所悟。”

  赵璇蓁一双美眸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暗暗心惊,按四爷的悟性,用不了几年,会超越师傅大元国师。

  朱四爷炽热的目光落在赵璇蓁身上,她今天穿的虽然端庄,但那长裙难掩她傲人的神姿。

  “这里四下无人,视眼开阔。”他来到赵璇蓁身后,抱住了她的腰肢,咬住她的耳垂,“娘子,听话哦~”

  赵璇蓁轻咬着娇艳丰润的唇,紧紧靠着朱四爷,美目微闭。

  半个时辰后。

  她瘫软在他怀中,语气柔媚至:“四爷,去飞燕楼吧,我需要姐妹们帮忙。”

第165章 朱四爷:有孙子了,亲孙子

  文华殿。

  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是一个老话题:迁都!

  朱元璋还是认为应天城离中原太远,难以掌控全国,而且历来定都应天的,都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

  “伯温,当时定都应天,你就是有不同意见的。”朱元璋瞪眼,“现在你咋跳出来不同意迁都呢?”

  “陛下,臣是不赞同现在迁都。”刘伯温道,“大明初建,国力需要恢复,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啊。”

  “咱没说现在就迁,先拿出个章程来。”朱元璋道。

  一直沉默的李善长这时候朝着朱元璋一拜:“陛下,如今洛阳、汴梁民生凋弊,北平又地处边疆,都不适合为国都。臣建议不如定都凤阳,凤阳之地,实乃天地之中、江山之要。东接江淮之水域,西通荆楚之要塞,南通吴越之繁华,北抵中原之辽阔。实乃天下之中枢,地势之锁钥也。”

  他猜出朱元璋心中所想,就是想定都凤阳,所以这么禀报。

  一番话道出了朱元璋心中的想法,引得朱元璋龙颜大悦:“丞相所言甚合咱意。”

  李善长趁势进言:“定都凤阳,可掌控四方之要冲,且凤阳山川秀美,物产丰饶,足以支撑一国之都的繁华。”

  刘伯温闻言虽感忧虑,但也知自己已无法改变局势。因为不仅皇帝朱元璋倾向于定都凤阳,整个淮西勋贵集团也都希望将国都设在他们的老家。

  于是,最后朱元璋下旨,命有司在凤阳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

  这件事由李善长负责统筹,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设计,建造中都。

  刘伯温听了,是忧心忡忡。

  如此大规模建造中都,调集能工巧匠、军士民夫等,不少于百万之众,朝廷数年的赋税都会砸进去。

首节 上一节 160/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下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