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27节

  本来高士则还要留他用午饭,不过赵二觉得这顿饭可能不太好吃,而且还跟几个朋友约好了,所以就婉言谢绝了。

  出了高宅的赵二带着几个扈从,一路穿街过巷,等到了南市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来到一家涮肉馆子,进了雅间之后才发现几个好友都已经等着了。

  “好你个赵二,你要是在不来,我等可就先动筷子了。”裴行恭见到赵二就抱怨道。

  赵二这边接下披着的披风,然后抱拳道:“都是我的不是,去了高令公府上替兄长送信了,高令公就留我说了几句话.就耽误了.见谅见谅”

  韦光夏急忙打圆场道:“行了,快入座吧,咱们可是有二年没见了吧?”

  赵二来到位置上坐下,“整二年有余,自从我跟兄长留在豫州,就跟你们几位没在见过,哦对了,前年跟李四在青州见过一面,不过当时太匆忙了,也没说几句话啊”

  裴行恭笑道:“你还李四?人家现在可是堂堂的镇南将军,都督扬州军事,你得尊称一声李扬州。”

  赵二闻言也笑道:“失言失言,你可莫要告发我藐视上官啊。”

  裴行恭道:“这事到也容易,你只要再请我吃一顿涮肉.”

  “哈哈哈哈”

  “哈哈哈”

  几个儿时旧友聚在一起叙旧一番之后,酒也喝了不少。赵二也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不少信息。

  作别之后,半醉半醒的赵二带着一声酒气,上了自家的马车,假寐般靠在车璧上,像是睡了一般。

  心中却在不断的盘算着。

  “兄长让我来送礼,目的是要求娶高家女,以升我赵家门第,并结高氏为朝中援引”

  “冀州的张称金、高士开等都已经被兄长收服,最要紧的还是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这些门阀,若能得他们相助,冀州才真正坐得稳.”

  “李四.呵呵李四如今难望其项背矣”

  “.来日方长。”

第192章 素无大志

  在爆竹声声和新挑换旧符喜庆之中,天盛十三年缓缓的走入历史尘埃之中。

  光平元年正式到来。

  此时,陇右、河西局势已经明朗,西燕失去了凉州这一重要臂助,对陇右不再拥有地利优势。

  唐公李源在见过慕容阿保之后不久,就收到了成都的军报,方才得知南中叛乱。

  自率万余精兵往回敢,等他过了剑门关,已经是光平元年二月了,这才得知了大娘子平定南中的消息。

  得知此事的李源比起知道李二收取凉州还要惊讶。

  几乎是差不多同时,大江下游的江淮方面也得知了南中叛乱已平。

  李元徽听说消息之后,初时觉得很离谱,在一想想,倒也正常。

  大姐是谁啊?

  古代女子领兵打仗的,刨除掉花木兰这种不见史籍的,其实真没几个。

  宋金时期的杨妙真,明末的秦良玉,再就是平阳昭公主了。

  不是没有,但是真的很少。

  不过他也没时间感叹自家哥哥姐姐的丰功伟绩,马上就有让他头疼的事来了。

  新任扬州刺史高智兴已经进入江淮地界了,目前人正在寿春。

  李元徽没有一点去见他的想法。

  双方都是封疆大吏,现在这种乱世作为都督,统兵数万,可比刺史管用多了。

  虽然高智兴在广陵太守任上做了七八年,在江淮也颇有人望。

  但现在,江淮只能有一个说了算的声音。

  不过李元徽倒是有些会错了意,这高智兴还真不是来跟他争权夺利的。

  高智兴停在寿春,与淮南太守郑善道攀谈了数日,又沿着寿春周围看了看。

  “此处跟豫州虽然只隔着一条淮河,却像是分属两国啊,保境安民郑太守你功不可没啊”

  高智兴站在寿春城外的田亩地头,看着此时还没有缓青的麦田,虽然都是枯黄的,但他眼中却看出了生机勃勃,看出了收获时候的喜悦。

  出了洛阳,从颍川沿着颍河一路南下,穿过了几乎整个豫州,所过之处,往往数百里都难有人烟。

  大片田地荒芜,杂草丛生,狐逐兔走。

  但是一过了淮河,到达淮南境内,他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村落连绵不绝,炊烟渺渺,鸡犬相闻。

  虽然初春天气依旧寒冷,但这里跟淮河以北的豫州,真是对比鲜明啊。

  郑善道闻言笑曰:“使君过誉了,我不过是做些分内之事,淮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都要拜托李将军剿灭群贼,如今江淮之地,流贼几乎绝迹,又招募流民屯田,去年秋收梁数十万石,除了府库和充作军粮之外,足够流民食用,这百姓能吃上饭,自然也就不会四处流窜”

  高智兴听过之后点了点头,“李将军虽然是执剑之人,却有活人无数的功德,善莫大焉啊。”

  郑善道笑着点点头,却没有接话。在没有搞清高智兴的目的之前,他也是不会胡乱掺和其中的。

  外一这是高智兴嘲讽李元徽不务正业的意思呢?

  郑善道跟李元徽,目前来说是合作关系,此外两家还是世交姻亲,所以在态度上他肯定是偏向于站在李元徽这边的。

  不过这一切都得看看这两位打算如何共事。

  高智兴在寿春住了五六日,才继续南行。一行人足有上千,其中有高智兴自己的部曲护卫二百余人,幕僚极其家眷数十人。

  族侄高盎带领三百部曲,都是其父高晃恩养多年的亲卫。

  罗士襄则带着在自己原本在青州骑军统率的五百余人,也是跟着高晃征战多年的精锐骁骑。

  这支五百人的精锐,前年跟随高晃回到洛阳之后,一直就被安置洛阳近畿。

  中军整编之时,兵部还以为是高晃用来吃空饷的,也没把这五百人放在眼里,接过这次直接被高晃亲自走的程序,调去扬州都督府了。

  此外,他们还一并带来了兵部划拨给扬州的军械。

  几日后,合肥新城,李元徽带了一众僚属来迎接刺史高智兴。

  都督府内举行了一场还算盛大的宴会。最起码在礼数上,得让人挑不出不是来。

  一席过后,宾主尽欢。

  第二日一早,高智兴来见李元徽,并约他要出去走走。

  李元徽欣然应允,能直接聊最好不过了,大家划下道来,最好是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跟他想的略有出入,高智兴并没有跟他谈论大家怎么治理扬州的问题,也没有谈及职权。

  而是如同在寿春一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并再一次盛赞李元徽的见识和决断。

  “如今天下丧乱,幽冀二州去岁方遭兵祸,少说也要三五年能够恢复旧日之盛,荆楚、江东落入敌手,关中、河东为贼所据,中原天灾人祸,以致民众流离失所,聚众为寇.唯巴蜀、江淮,可使小民不移而活不知将军,据此间,可有远志?”

  两人站在合肥新城的城墙望楼上,可以远眺不远的将军山,和淝水。

  但放眼望去,更多的是此时尚且枯黄的麦田,虽有有些地方已经略微见青了。

  李元徽听了高智兴的话之后,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想了半天之后,才缓缓道来。

  “不瞒高使君,我这人素无大志,家中兄长皆贤于我,自幼文不成,武不就,呵呵,莫说是家中兄长,就是我长姐之果决,也远胜我”

  已经听说了李大娘子平定南中叛乱的高智兴,闻言却是摇头笑了笑。

  他是把这些话当做眼前少年将军的自谦,毕竟未及弱冠就官至一州都督,镇南将军,大燕立国以来宗室也没有升迁这么快的。

  偏偏这位置还让他坐稳了.这就更不用说去年先帝驾崩之后,以书信示警皇帝,要他提防并州的梁王。

  结果就是梁王果然造反了.新皇帝慕容超可是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亲口说的,“悔不听李元徽之言”。

  濡须之战又击退了东魏曹贼二十万大军进犯,让江淮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你的文不成武不就?

  “将军未免太过自谦了,此间只有你我二人,将军少年英器,怎么会无大志?”

  李元徽闻言略有些尴尬,他是真觉得自己水平不太够,但特么对比周边一群英雄豪杰来说,好像自己这水平还可以?

  但自己这番操作也就算了及格啊,主要是老哥们还没发挥呢,所以他还真不是装蒜。

  “使君莫要误会,我所言都是肺腑之言,有些事,眼下还未分明,日后使君就知道我今日所言不虚了.”

  “我这人的确没什么鸿鹄之志,幼时就想着籍父兄之威名,做个寻常纨绔,富贵闲人,奈何时势推波助澜.”

  “眼下,我所愿,是经营江淮三郡之地,让这里的百姓不为贼寇所侵扰,能够在农忙时候耕种,收获,闲暇时的劳役不要多到累死人,每年交过赋税之后,能有余粮过冬,能一直吃到开春下一茬粮食收获之后.”

  “有吃的,有住的,要是隔三差五,逢年过节能吃上肉就更好了”

  说了半天,李元徽感觉自己好像有些跑题,这些事都是高智兴这个刺史该干的。

  随后话锋一转道:“.当然,还要平灭东西两魏之曹贼”

  高智兴闻言不由一笑,“将军所愿,亦是高某之愿。”

  李元徽听他这么话说,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其实没说假话,只是把那“江淮三郡”换成另外两个字就更贴切了。

  天下。

第193章 三面合击

  合肥新城没有空间出来给高智兴做刺史府,所以他就把治所放在合肥旧城。

  合肥旧城距离巢湖更近,且本就是东汉末年扬州刺史刘馥单骑而来所造之城。

  大燕一统南北之后,就把扬州刺史府放在了南魏都城建邺。

  此前是一直是宇文谭以扬州刺史、征南大将军,统摄扬州。但却没有让他担任扬州都督一职,而是把江北三郡交给了淮南太守,也就是造反的陈王,李元徽接任都督江北三郡就是在陈王谋反被擒之后。

  之所以不常设都督扬州军事,就是因为完整的扬州有淮南和江东两块要地,有江东就有人丁和钱粮,淮南就可以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枢纽。

  这就是割据一方的资本。

  江东和淮南的关系,就像是蜀中和汉中的关系,失之则亡。

  所以,一开春,李元徽就立马开始巡视各处的防务。

首节 上一节 127/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