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51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李元徽带着张家兄弟、尉迟敬德、谢叔方以及数十个近卫,穿着平常打扮一路看着花灯。
即便李元徽没有穿什么华贵的衣裳,但因为左右都是强横武人,所以行人见到这些人都纷纷侧避,有些眼尖的已经认出了人群居中位置的是齐王殿下。
走着走着,突然有人拦在道上。
“小人吉良,携妻杜氏,拜见恩公,愿恩公万年。”
李元徽闻言有些意外,拨开前面的护卫看到了跪在地上的一对中年夫妻。
男的是一个三十多岁文吏,妻子却是个美妇人。
“你是.哦哦哦。我想起来了,快快起来,起来说话”
李元徽见到这夫妻两人,突然想起了十年前的上元夜,二人正是他们从梁王慕容盏手下救出的那对夫妇。
“多年未见,吉良却丝毫不敢忘恩公的大恩大德,还请恩公再受我一拜。”
吉良十分激动的说道。
李元徽笑道:“举手之劳罢了,你这十年过的如何?”
吉良道:“自天盛十二年后,我先是跟内人去了蜀中投奔亲属,后来正赶上陛下入蜀,我因为通些文墨,又懂些数算,入新兴郡公幕府为主簿,如今一直跟着郡公。”
李元徽点点头,然后道:“好,你能有今日,也算你的造化。张将军是陛下的心腹,你跟着他也算是有些前途,日后某个正经出身,也能为官一任,不错不错”
“若不是恩公的搭救,我早就.不说了,吉良没什么本事,自然不能说帮恩公排忧解难,但恩公若有吩咐,吉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元徽闻言笑了笑,然后打趣道:“你这话我可当真了,日后有什么事找你,可不要推诿。”
吉良忙道:“不敢不敢。”
“好,我还要跟他们再逛逛,你们夫妻二人自去赏灯吧。”
“多谢恩公,吉良告辞。”
说完话之后,吉良又朝着张坚行礼叩拜,因为他也认出了张坚当日也是救他的人之一。
张坚没说话,冲他点点头。
两边的人各自走开,吉良的妻子其实不记得李元徽的面目和身份,但她很好奇。
于是问道:“官人,这位恩公是?”
吉良小声道:“当今齐王殿下。”
妻子杜氏闻言,直接露出一个惊骇的表情,双手捂住嘴,“官人..真是?”
“自然了,除了几位大王,长安城有几人麾下能有这么多的悍勇之士?”
“那伱刚才为什么不跟齐王殿下.”
吉良摇了摇头:“是齐王有恩于我们,而不是我们有恩于齐王,怎么还能厚颜讨要好处?让贵人提携?有生之年,但凡能有机会回报齐王殿下恩德的万一,已经是三生有幸了。”
妻子杜氏没有再说什么,因为即便是十年后,她还是对当年的事心有余悸。
幸好,现在已经是大唐了,他们夫妻也终于可以活在阳光下。
巧合的是,李元徽一行人又刚走出不远,又遇到了一个故人。
一个身穿校尉一级军官才有的明光铠的将领,正带着一队禁军在街上巡视,忽然看见一群彪形大汉,看走路就知道都是军中武夫,随后透过缝隙,那校尉看到中间的李元徽和张坚之后,急忙跑过去,直接行礼道:“末将霍邱,拜见贵人。打扰贵人雅兴,请贵人恕罪。”
李元徽看见又有人来磕头有些无语,正要上前说什么,随后就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然后道:“你说你叫什么?”
“末将霍邱,左金吾卫第三军十二折冲府果毅都尉,拜见齐王殿下。”
这次,霍邱的声音不大,刚好能让人听清。李元徽对自己的身份被人发现是不意外的,毕竟全长安见过他的多了,军中将士见过他的更是不知凡几,但是你巡街就巡你的街,打扰我看灯了你知道吧?
不过李元徽第二次听到“霍邱”这个名字之后,就想起来了,这不是那个什么火牛帮的余孽?后来听说被二哥安排在自己在武功县的田庄里面当个田客?现在看,这都折冲府果毅都尉了,算是中级军官了
李元徽想起来之后笑道:“哈哈哈,火牛帮的霍邱,你小子混的可以啊”
霍邱笑道:“当年多亏了殿下的救命之恩,太子殿下让人将我送到了武功李家别业,后来梁庶人造反,我又跟着管事们一起去了蜀中,投了军,侥幸立了功勋,颍川和晋阳大战末将还远远望见过您.”
“哈哈哈哈,好,你小子也算走了正途了,为我大唐建立功业,不错”
“方才末将看见您就想起殿下的恩情,所以过来拜见,现在也算了却一桩心事,不敢打扰殿下的雅兴,末将告退。”
“好,霍邱,你我也算是故人了,日后还要多多努力,不要懈怠。”
“谨记殿下的教诲,末将告辞。”
说罢,又伏地而拜,拜完了李四,又冲着张坚下拜,随后起身离去。
“今天还真是巧了,遇见这么多故人啊。”李四笑着跟张坚说道。
张坚点点头,然后道:“当年那件事,知道的人很少,除了太子之外,也就是齐郡的那几个人,如果不是有人刻意安排,那就说明今日遇到这两人,可能是上天安排,这两人说不定日后会对殿下有所帮助。”
李元徽闻言笑了笑:“张兄怎么最近跟李淳风那小子学了占卜吗?”
张坚笑了笑,摇摇头没再解释。
两人继续前行,李元徽其实心中并没有觉得这两个人会对他有什么帮助。
即便他齐王府在长安的根基再浅薄,也没有需要折冲都尉和幕僚帮忙的程度。
跟他博弈的是皇帝,是太子,是亲王,是宰相。
真要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可能也就说明,他束手无策了。
第387章 夜宴
武德四年的上元节,长安城一如既往的热闹。各坊之间的主干道和坊内,全都布满了花灯,十四十五十六连续三天没有宵禁,整座城恍如白昼。
而按照以往的惯例,宫里的皇帝也要在上元赐酒宴,在皇城上跟百姓一起看灯,示意与民同乐。
李元徽在街上逛了好久,才前往宫中赴宴的。十年前他因为战功封侯,官拜虎贲郎将,也是有资格去参加宫中的宴会。
但那次去参加宴会,他可是早早的就跟着阿耶还有兄长去了。
而这次,十年后再度于长安参加这上元节的晚宴,身份地位跟那时候比起来天壤之别。
官爵权势不可同日而语。他终于不是十年前那个面对贵人需要战战兢兢,小心应对的少年郎。
天下间,已经没有人能让他像十年前一样畏惧不已,瞻前顾后。
包括皇帝和太子。
所以,晚宴我就来晚了,怎么着吧?
罚酒一杯行不行?
李源是很喜欢宴饮的,或者他是很喜欢寻欢作乐。毕竟也是人之常情,客观的来说,李源作为皇帝,喜欢这种吃喝玩乐已经算是很收敛的爱好了。
而且他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怠政,虽然经常跟几个儿子发生些什么冲突,但对于其他臣子而言,李源虽然足够宽仁,但也是需要他们敬畏,甚至是畏惧的。
很多皇帝宽仁,就会让臣子们很放肆,但李源是那把尺度掌握的非常好,分寸火候拿捏的极为妥帖。
该行霹雳手段的时候从来不手软,当然对于这些儿子,那是可以称得上是放纵。
正在举杯的李源看见李元徽带着张坚和常雁衡等人进殿,立即招呼他上前入座一起饮酒,李元徽走到几个宰相中间的位置上坐好,很诧异自己居然是来的最早的。
当然这个最早,不是跟别人比,而是他们哥仨
太子和晋王居然还没到?我特意晚来居然还是第一個?这俩怎么比他还能摆谱
果真是兄弟,这件事上都高度一致,就有点离谱了。
“臣恭祝陛下,上元安康。”
入座之后,李元徽先是跟李源敬酒,李源举杯和之。
李源饮过杯中酒之后,指着李元徽道:“我家四郎,自幼顽劣,如今却是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国之柱石.”
几个宰相也纷纷附和,因为这话说的还真没问题。
齐王虽然不是跟皇帝一道起兵,没有参加功攻克关中,陇右等诸多战役,而是孤悬在外。
但大唐最初也正是因为他在江淮,得到了不少策应。
而后进取中原,河东,实际上功劳并不比太子少,只不过不如太子战场厮杀来的亮眼。
甚至这个颍川大战这个机会,其实本就是齐王的江淮军一路势如破竹,在前期打出了优势,而后跟关中军队汇合,才有一战定中原的机会。
最关键的是,齐王治下的江淮承担了整个颍川之战期间的后勤补给,若没有这点,还能跟大燕精锐对峙两个月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时的关中可都穷困的很,连出兵佯攻潼关都费劲,不是没兵,而是因为没粮。
包括后面的夺取晋阳,军事指挥是太子李二,但后勤补给的安排几乎都是李元徽一手操持。
说是半个萧合,绝对没问题。
之所以李三是元谋功臣第一,其实主要原因,一是长幼有序,二就是李三是代表着元从系。
李家三兄弟,李二手下是凉陇系,但是元从系和关中系也跟他联系很紧密。
李三则是元从派的,基本盘和李源本人高度重合,而他手下的荆州则并没有形成势力。
李四自然是江淮系。如今基本盘则逐渐扩大至中原,乃至洛阳。
甚至现在李源其实都不知道,齐王李元徽在拿到了他给的陕东道大行台和都督关东诸军事之后,在中原各地的影响力,其实已经足够让长安方面头疼了。
但李源觉得,李元徽现在的副手,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行那是他的亲信,兖州刺史、北豫州刺史都是他的人,洛阳方面还有许多他看了都头疼的鲜卑勋贵和汉人世家,这种环境下,他对关东局势还是很放心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思行现在基本已经算是半个齐王党了在笼络人心上,他家四郎的手段可不比他差。
这边酒正喝着,太子和晋王也在不久之后一起赶到了,场面也是非常热烈。
随后李源觉得这喝酒,只看歌舞什么的有些无趣了,于是就要看角抵,也就是相扑,说罢,命人招来一个巨汉上殿。
其实这个项目从春秋时候就开始有了,《汉书·刑法志》有记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滛乐中矣。”
所以这个也算是武术的一种。
“宫中最近来了个力士,名叫舍都干,在禁军之中相扑还没碰到对手”
说话间,一个身高九尺,体型庞大,虎背熊腰的壮汉就穿着相扑穿的短襟上殿了,这人面目刚毅,络腮胡子,即便是冬天,也裸露着胸膛,还能看到护心毛。
“拜见陛下。”
就在众人齐声感叹,这人好雄壮之际,李源话锋一转,“齐王,你手下可有善于相扑的猛士啊?”
李元徽听了之后眉头一皱,暗道就知道叫我没好事。随后道:“臣麾下将士,精于弓马骑射,相扑这种倒是不太擅长。”
李元徽很明显,不想让手下人上去相扑,赢了没什么好称道的,输了又丢人。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