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72节

  之前长安好不容易派出一万多援军,也就只是稳住了陇山一线,天水和广魏目前是苦苦支撑。

  唐军因为兵,除了分兵守住陇山道之外,只能分出数千援军支援被围攻的天水,但因为乱军势大,只能靠近陇县附近扎营。

  另一方面,在侯浚的劝说之下,韦亢终于下定决心,先按照军令解决秦州这边。

  凉州一万五千步骑在赶到秦州之后,立即对吐谷浑发起了反击。金城太守、奋威将军侯浚亲率数千铁骑冲阵,凉州刺史韦亢率军在后掩杀,大唐凉州军在冀县外围大破吐谷浑和羌胡联军十余万。

  关中援军也配合出击,冀县之战唐军大破吐谷浑和羌胡联军,斩首万余,俘敌两万。

  大量的羌胡人被唐军赶进了渭河,溺毙。

  随后唐军合兵一处,迅速收复陇右十余城,吐谷浑伏允可汗狼狈退军。

  但侯浚却穷追不舍,最终带回了伏允可汗丢弃的头盔,本人却不知所踪。

  冀县一战侯浚可谓是名震西陲,李二得知战报之后,立即表侯浚为秦州刺史、镇西将军。

  同时令侯浚和韦亢以及张平高、刘高迁等,合凉州、秦州、长安援军三部,约三万人,北上夏州。

  同时又从李源派回来的队伍之功挑选了精兵万余人,命临淮郡王李沧率之,出萧关驰援北地战场。

  北燕方面,奉命率军奔袭千里而来的,是征北大将军、代国公拓跋天保,这位年方二十岁的骁将却是善用骑兵的行家里手,千里奔袭还能保持军队的战力。

  刘玄机给他的命令是配合在西边搞事情的吐谷浑和羌胡诸部,给大唐关中以北找些麻烦。

  但如果碰到大军而来,不要硬碰硬,该撤就撤。

  所以唐军从陇西沿着黄河向北进发的时候,拓跋天保就找到了梁从业,商议退兵。

  梁从业也是非常识时务的,知道这仗可不好打,两人很快达成一致,但梁从业却要把北地郡之民全数迁往朔方。

  拓跋天保想了想之后都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亲自率领骑兵去袭扰唐军,以期给梁从业迁民争取时间。

  好在这时节黄河已经能够行船了,梁从业将北地郡万户居民尽数迁往朔方。

  拓跋天保亲率骑兵,故布疑阵,跟唐军玩了几天的捉迷藏之后,差点被侯浚率领的骑兵给缠上。

  他知道要是这么打下去很有可能要栽跟头,于是果断率军撤离,不再兜圈子。

  唐军则小心谨慎的继续向北进发,沿着黄河一路收复了已经是空城的北地。

  见到空城之后,几个唐军将领全都有些气愤,当即就准备追击,但侯浚却建言道,从这边向北,在黄河西岸要经过贺兰山,那边地形复杂,燕军很有可能在贺兰山附近埋伏,现在出兵追赶肯定遇到对方的伏兵。

  刘高迁和张平高两人都是李源的亲信,是创业元谋功臣,属于是老资历。

  而侯浚则是跟着太子在陇右起家的心腹,刘张两人也没把侯浚这小年轻放在眼里,坚持出兵追击,侯浚却拒绝跟他们一起出兵。

  结果正如其所言,刘高迁和张平高两人被燕军伏兵所败,只能率军而退。

  不过这时候侯浚却又出来说话,说燕军现在伏击成功了,肯定料定我们不会追击,必定快速通过贺兰山地区,从而减轻防备,这個时候追击一定会取得胜果。

  侯浚亲自带着三千骑兵,而张平高和刘高迁两人也将信将疑的跟着一起再度出兵,果然在贺兰山北麓追击到了燕军,大破其众,斩首两千余,缴获辎重无算,夺回北地民众万余人。

  随后张平高和刘高迁又要乘势进攻朔方郡。

  侯浚则表示,这个时候不能打,因为燕军骑兵在黄河东岸不知道去向,如果我大军出兵朔方,需要的补给线长达千里,即便通过水运,也很容易被燕军所截取,现在只能退守北地,等候太子的诏令。

  这次,张刘两人没有再反对,因为朔方到关中确实千里之遥,北地被搬空了,无法提供粮草支援,从关中千里运粮的确很难保证运输线路的安全。

  而另一边,拓跋天保则果真如侯浚所预料的,他就在黄河东岸上郡和北地之间盘桓,在得知唐军退回北地之后,才准备返回并州。

  而他也正如侯浚的预料那般,就是在等唐军去打朔方,而后他好从背后下刀。

  但唐军没有进攻朔方,而他这边也就没有什么进攻的机会了,所以当即选择了退兵回转并州。

  回去的路上,已经得知唐军消息的拓跋天保,很有兴致的问到身边的鸿胪寺卿崔炎:“这侯浚是谁?以前怎么没听过?”

  崔炎是清河崔氏出身,博览群书,见识广博,能言善辩,身为鸿胪寺卿,这次的任务主要是作为联系人,劝降梁从业,而从结果上看,这个任务完成的也相当好。

  “是唐太子李二郎的亲信,原是大燕雁门太守侯直之孙”作为世家之中的一员,即便是大唐朝堂上的世家脉络,他也是一清二楚的。

  拓跋天保道:“这侯浚之前名声不显,却有如此的谋略,大唐果真人才济济,不可小觑啊。”

  崔炎笑道:“要不然,李唐能得天下之大半?羽翼之盛,慕容鲜卑外,还未有如陇西李氏者!”

第422章 密谋

  转眼间,李源在洛阳已经待了两个月了。

  本来他是准备在四月就回返关中,毕竟秦州夏州都有战事,早点回关中也好解决这些。

  但因为身体不适,就多呆了一段时日,这期间李源还特意下诏书让齐王李元徽负责军政要务。

  自己在宫里修养了一多月,这才恢复过来。而进了五月,好消息也来了。冀县之战唐军已大破吐谷浑、羌胡联军十余万众。

  李源也因为捷报的传来而神清气爽,身体状态也好的不得了。

  于是返回长安的计划也被他提上了日程。但不出意外,肯定是要出意外的。

  李源觉得,李元徽实际上已经被他摆平了,又是君臣,又是父子的,大义这直接压下来谁也扛不住,应该没有问题。这段时间李元徽也没什么动作,甚至都没有接见旧部,也就自然不会有什么谋划,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最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而北面的刘玄机,原本的打算也是按兵不动,因为他是知道李源是来干嘛的。

  他知道这时候动手,李四可能就走不了。

  反而这个时候示弱,只要不出兵,河内、河北这边没有战事,那李源就肯定把李四迁走。

  李四要是不肯走,那他们父子指不定就会闹出什么事来。

  就如参军凌敬所言,袁绍死后,魏武攻河北,但袁谭和袁尚兄弟,尚未反目,联手抗敌,即便是魏武帝也未能取得胜果,但魏武退兵后,其兄弟自然就因为嗣位问题而反目成仇,所谓不攻自乱.

  哪怕什么事都没发生,只要李四不在洛阳镇守,那对他来说就是重大的利好。

  但有些时候,即便是你机关算计,也无法算出事情全部的走向,更没法算出所有人的人心,和他们所作出的选择。

  李元徽看起来是认了,但有些人是不认得的。

  就在李源召集一众人等商议回师长安之际,独孤颍、李青莲、李百室三人齐聚于洛阳南市的一间酒肆。

  邀请众人来此商议的,是独孤颍。

  几人都算做是齐王府势力的核心成员,李元徽做什么决定,有什么谋划,都会时常找他们商议对策。而其中李百室主要负责政务,独孤颍掌机要,李青莲出谋划策。

  独孤颍直接开门见山道:“我也不跟你们两位兜圈子了,这次是王妃让我来,跟你们几位带一句话。”

  两人闻言全都面露严肃,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独孤颍道:“王妃说‘大王回了长安,他跟太子现在交情甚笃,但将来太子登基会如何呢?你等久随齐王,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大王受拘于父子之情,尔等可自决之’”

  话音一落,包厢内安静的针落可闻。

  几人都在思考,独孤颍是什么意思。实际上独孤颍还真就是王妃慕容佳音授意的。

  慕容佳音之前跟李元徽提过的时候,她以为李元徽是有所准备的,但随着皇帝身体日渐好转,她又有些怀疑了,你这到底是有什么打算?有没有什么安排啊?她是有些不放心,所以才让独孤颍过来传话。

  李百室和李青莲,也都明白王妃这番话的意思,齐王是因为跟皇帝是父子,所以没法动。但你们不一样.

  但具体做什么呢?怎么做呢?

  半响之后,李百室道:“大王于我等,有知遇之恩,若大王有命,哪怕是登锋履刃,李某也绝不推辞,但眼下陛下是铁了心要带大王西入长安,我等又能做什么呢?陛下可是带了十万大军来啊,北面尚有刘玄机虎视眈眈.”

  李青莲道:“百室兄所言甚是,但大王一入关中,便如龙困浅滩,陛下在一日,大王都有一日之富贵,可将来呢?陛下年岁可不小了,一旦太子登基.虽然现在太子跟殿下感情甚笃,兄弟情深,但未来呢?魏文帝和汉文帝如何待其兄弟?”

  独孤颍道:“大王起于江淮,转战十余载,打下了半个大唐的疆域,关东多其旧部,若太子登基,必定要剪天策府之羽翼,收大王之权柄,而我等皆为祖上至于,生死在他人一念.”

  说完这番话之后,三人顿时沉默。

  形势已经摆在这了,李元徽要是跟着回了长安,距离江淮有千里之遥,天策府和齐王府势力,短期内或许没什么影响,但长期来看肯定会遭到清洗。

  他们再想有什么作为也是难如登天。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富贵,还是顾念跟李元徽的情分,他们都不想这么坐以待毙。

  毕竟按照正常的思路来看,太子上位后对齐王都不可能重用。

  其一是让他当個富贵闲人,但是要拔其爪牙,剪其羽翼。

  其二是直接圈禁,或者寻个由头杀了,这样一来天策府和齐王府势力就等于树倒猢狲散,有什么人才可以放心任用。

  第一种能得个好名声,但却会让朝野动荡。

  第二种虽然担负恶名,但却可以能稳定朝野。

  所以实际上,可能李元徽本人比他们更加危险。因为只要他死了,他们这些人是对太子形成不了威胁的。

  独孤颍直接点出这些,就是要让李青莲和李百室做抉择。

  而李青莲想了想之后,当即道:“独孤兄,你若有奇谋尽管道来,只要可以让大王留在洛阳,一切就都还有机会,即便洛阳丢了又如何?大王只要留在函谷以东,我们就还有机会!”

  李百室却有些举棋不定,因为他拿不准独孤颍到底是代表谁来的。

  说是王妃,但要是李元徽授意呢?

  不过在犹豫之后,李百室还是选择了从众。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不管独孤颍代表的是慕容王妃还是李元徽本人,现在都容不得他退缩。

  因为独孤颍和李青莲两人是肯定要干些什么事的。这事后面也肯定瞒不过李元徽。

  这事要是他没参与,日后真的是没脸了。

  所以当即几人的议题就从是否要做些什么,变成了如何搞点事情出来,让陛下不得不放弃迁走齐王的决定。

  李青莲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直接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

  “不管是怀县,还是黎阳、朝歌、枋头,都不如河桥!河桥是洛阳通往河北的要道,河桥出了问题,整个河内就会跟洛阳隔绝!纵然洛阳有十万大军,也无法快速通过支援河内,甚至燕军还能据守渡口。你们别忘了,现在黎阳的守将,也换人了.”

  独孤颍却质疑道:“可河桥守卫严密,若没有人配合,想要烧断河桥也不容易”

  李百室却道:“此事易尔,目前镇守河桥三城的是左武卫将军、钟离县公朱德裕,他是我同乡,又是大王旧日之交,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跟大王的情分,比之我等犹有过之,朱将军那里,就交给我去说服.”

  李百室直接就把事情给揽过去了。独孤颍和李青莲也都当即表示同意,他们虽然也跟朱德裕相熟,但毕竟不如同乡好说话。

  三人从南市散去之后,李百室就直接乔装出了城,一路北行至河桥。

  见到守军之后当即出示了身份凭证,然后来到中潬城。此时,已经日薄西山了。

  人在中潬城里面朱德裕正在城楼上跟着汤颌、唐云几个兄弟一起吃晚饭呢,见到来人很是意外,“李长史如何来了,快坐快坐,来人,再给我添两个菜,烫壶酒来.”

  李百室这一路颠簸也是有些饥饿,上午在南市见面也就是光商量事了,这会自然是跟朱德裕点了点头,紧忙扒了一碗饭,随后喝了口茶水。

  吃完了之后,李百室喘了口气然后道:“朱将军。”随后直勾勾的看着他。

  朱德裕自然是知道,这是有要事说,然后一摆手“伱们吃完了吧?吃完了赶紧滚一边了,我要跟李长史说些事”

  几人也当即起身,出去了。

首节 上一节 272/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