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81节

  李四道:“阿耶已经不能理事了,二哥,你是太子,你说怎么办.”

  李二听了这话之后,先是眉头一皱,随后半天没张开口。

  李四继续道:“这次白沟之战,我大唐损兵折将,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跟随阿耶而来的朝中大臣和长安勋贵,十不存一,刘玄机本就是难制,如今洛阳和中原,都是累如危卵,我只问二位兄长一句,这局面,谁来收拾?阿耶可还能为君吗?”

  李二听到这里怒斥道:“四郎,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僭越了.”

  李三却道:“二哥,四郎说的难道不是吗?晋阳之败,归根结底是因为阿耶私心太重,任用那个废物奴才镇守晋阳,这次白沟之战,又是那奴才先坏的事,阿耶老糊涂,你也糊涂?”

  “三郎伱”

  李二这话说到这,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因为这些都是事实。

  他们兄弟三人打赢了晋阳之战后,其实当时只要稳住局势,收拾北燕,一统天下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但现在因为李源的私心和固执,现在能不能守住中原还都是两说的。

  李二作为太子,他是不能表现的太急的,并且他作为储君,也是要维系法统的重要性。

  但李三和李四今天显然是没把他当太子,也没把老头子当皇帝。

  李三继续道:“大唐疆土,几乎都是我们兄弟三人打下来的,晋阳是,洛阳也是,鏖战颍川的时候,阿耶在什么地方?事到如今,阿耶也失了人望,关中精锐尽丧敌手,那就正好,让阿耶享几年清福吧.”

  李二有些迟疑的问到:“三郎,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四道:“三哥的意思是,阿耶可以将皇位内禅于二哥你阿耶年纪大了,就做太上皇吧”

  “你说什么.这.怎么能如此行事,这.”李二其实是隐约知道李三和李四的盘算,但却没有想到说的这么直接。

  李二非常清楚,在李源兵败之后,整个朝堂被他葬送了大半,这也是李源影响力最低的时候。

  况且这还是在洛阳,有齐王和晋王两人的支持,那他完全可以从李源手中接过帝位和权力。

  换成在长安,这事就很难做。

  因为长安毕竟还有李源的不少旧部和宗室,这些人多半也都是李源的支持者。

  即便是李源兵败,但李二如果有什么异动,也会被视为谋反。

  但在洛阳就不一样了,这地方李源的支持者可并不多,而且他带来的元从禁军还都全军覆没。

  目前洛阳的城防宫城守卫,都是李元徽的人。

  所以这事只要李元徽想干,那就能成。

  现在还有李三的支持,那这個可几乎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兄弟三人的影响力加在一起,几乎可以完全的覆盖整个大唐朝堂和地方上。

  在犹豫了半天之后,李二最终点点头,表示同意了这个行为。

  两人带着自己的亲军都留在了城外扎营,而李四回城之后,则立即召集了麾下的文武。

  李青莲、李百室、独孤颍、朱德裕、段武达、尉迟敬德、张镇恶、窦羡君、窦奉节、于仲亨

  全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心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随后他与众人详细的说了一下自己跟太子还有晋王达成的共识,要在明日劝皇帝进行禅让的事。

  众人闻言全都大惊失色。

  李元徽的布置是,朱德裕明日负责封锁洛阳,窦羡君和窦奉节负责封锁宫城内外。

  六大护军各率五百甲士随他入宫。张镇恶和罗士襄负责守卫齐王府。

  李元徽将自己的安排吩咐之后,就让众人分别去准备了。

  “大王,请您三思而后行,陛下失了人望,太子未必就是良选,您不如就借着明日之机,除掉太子和晋王,这样大唐天下就是您的了”

  说话的人是张镇恶。但这么想的很明显不光是他自己。

  此时,人还没散,众人听了这个话,除了震惊以外,更多是期盼。他们期盼李元徽能应下来。

  李元徽闻言皱了皱眉,随后看着众人突然笑道:“你们也都是如此作想吧?”

  李青莲道:“殿下,明日机会难得。”

  只有朱德裕道:“大王,不可”

  李元徽却摆了摆手,然后摇了摇头:“如果明日我真的跟两个兄长刀兵相见,关中、河东、蜀中、陇西、凉州.就全都不是大唐所有了,届时大唐会四分五裂,以刘玄机之能,必定会直驱河东,别忘了,他手里握着关中豪门之人不知凡几,到时候关中就会望风而降届时我等只有中原和江淮之地,早晚必为刘玄机所擒!袁氏兄弟和慕容氏兄弟同室操戈而败亡的例子,还不足够让人警醒吗?”

  众人闻言,也全都冷静下来,因为李元徽说的一点都不错。

  大唐本来就陷入颓势,这时候如果李元徽真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关中本来就不是一条心,刘玄机还俘虏了大量的官员,如果李二李三都没了,那直接就是燕军进入关中的急先锋了。

  所以李元徽直接就否定了张镇恶的提议,随后更是言辞义正的警告了一众僚属。

  此后不要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

  但在众人散去之前,李元徽还是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诸位之担忧,我也明白,我虽然是齐王,却绝不会效仿刘襄为他人做嫁衣,更不是淮南王刘长有些事明日殿上,一切都会见分晓。”

  “这嗣位传承,除了父死子继之外,可还有兄终弟及!”

第437章 逼宫

  武德五年,九月。

  洛阳,宫城。

  李源一大早在尹妃的服饰下穿戴好衣冠,觉得自己精神头不错,于是命人宣召了宰相裴弘德和尚书裴继等人,他是想找几个人商量一下,怎么回关中。

  这倒不是道路不通回不去,纯粹是因为情面。

  白沟之战和淇水之战,这两场战役大唐损失了十万大军,整个中原都因此震荡。李源甚至都可以想象,现在兖州豫州各地的人心已经开始浮动了,甚至应该有不少中原士族已经给刘玄机送去了书信进行表示。

  就跟当初颍川之战后,他的案头也摆满了中原士族和洛阳贵人们的书信是一样的。

  所以李源也是终于打起精神来,终归他还是得回关中,不能一直宅洛阳躲着。

  这边内侍去裴弘德府上的时候,裴弘德正在见客。

  客人名叫杜克明,在李源来到洛阳期间,进入东宫,重新回到李二的麾下,成为太子詹事。

  裴弘德见到杜克明的时候,很吃惊。

  杜克明的父亲跟裴弘德算是旧交,且闻喜裴氏虽然是河东望族,就久居关中,所以跟韦杜窦马等关中世族很多时候都是同气相连。

  “克明为何在此?”

  杜克明拱手一揖:“见过裴公,我随太子前来。”

  裴弘德闻言更是直接皱了眉,心中已经泛起惊涛骇浪了,只是面色上还是波澜不惊道:“太子来洛阳了?什么时候的事?”

  杜克明看到裴弘德的脸色和表情管理,心里不由的赞了一声真不愧是宰相气度,真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的人啊。随后更是恭敬道:“回裴公,太子殿下收到战报之后星夜兼程,前日抵达洛阳近郊,昨日于白马寺与晋王、齐王会面。”

  裴弘德听了之后,却是长叹了一口气:“何至于此啊”

  聪明如裴弘德其实已经明白了,太子跟晋王齐王在洛阳方面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会面,会筹划些什么。

  李源这次就算是还能当皇帝,估计也要失去执政权力了。

  原本看到杜克明第一眼的时候,裴弘德还以为是太子想要对齐王有什么想法。

  一说三人见面,裴弘德才明白过来,这兄弟三人应该是有对李源有所谋算。

  “太子想让我做什么。”

  杜克明道:“太子殿下希望您稍后在大殿内,能够规劝一下陛下。赞同齐王和晋王的提议.”

  裴弘德闻言,点了点头,“老夫自会斟酌。”

  杜克明道:“如此,晚辈就先告辞了。”

  裴弘德看着杜克明离开的背影,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何至于此啊”

  另一方面,李二和李三分别率领八百甲士陆续入城,李元徽则率领着六百甲士在宫门等候。

  李源这边还在宫中,跟几位大臣正说着话,今日他的心情不错,谈兴也颇高,裴继一直跟他说着话,裴弘德这边则相对沉默一些。

  虽然都是出身闻喜裴氏,但裴继和裴弘德实际上亲戚关系并不近,只能算是同族,但成为宰相之后,来那个人之间也多有往来。

  裴弘德在前朝就是宰相,声名显赫,裴继则是李源的心腹,关系更为密切,私交非常好。

  两人的存在也是相对的互补,再加上入朝为光禄寺卿的裴敏之,闻喜裴氏实际上在大唐实际上煊赫一时。

  但裴弘德今日却有些担心,今天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太子使人来告知他,实际上也是让他站队的意思,但他担心的不是太子。而是齐王。

  这里是洛阳,齐王经营了许久的洛阳,内外军都是齐王把控,他真的就只是要支持太子上位?费这么大功夫是为了太子上位?

  他很难不怀疑齐王在其中是否会有别的图谋。但他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因为这时候他这个宰相也不过是俎上鱼肉。

  齐王的队伍早就控制了整個宫城,甚至整个洛阳,他又能做什么呢?

  裴弘德这边正在思虑着稍后如何随机应变,李源却开口问道:“裴公,我近日以来,常常觉得洛阳的宫室要比长安的壮丽的多,更有天子的气派和威仪,不如就同前朝一样,当做是大唐的东都,如何?”

  裴弘德闻言,当即就明白了李源的言外之意,原来是不想回关中了.

  仔细想想,也对。关中军队被一把葬送,朝臣、将领、勋贵、宗室战死和被俘者十之七八。

  李源这个时候回关中也的确是有些情怯。

  这可是皇帝啊,御驾亲征打成这个样子。但若是把洛阳重新升格成东都,跟西京长安相对应,那就有留在洛阳的理由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洛阳的水路四通八达,比起关中有山河之险,在物用上更为便捷,更为繁华热闹。

  但裴弘德却建言道:“陛下,洛阳虽然好,但现在确实需要直面北燕的袭扰,国都于此,怕是日夜不宁啊,且关中乃大唐之根本,又山河之固.此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即便是这个时候,裴弘德还是十分有条理的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变故而有任何的搪塞之言。

  李源听了之后,也连连点头,还没等他说话呢,便有内侍急匆匆的进了大殿。

  “陛。。。陛下,太子和晋王还有齐王求见.”

  李源闻言,当即从座位上站起来,“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启禀圣人陛下,太子晋王和齐王求见。”

  李源当即离开座位,阔步走到大殿门口,正见到三人立于殿前。

  身为的太子的李二居中,身穿朝服,带着幞头。

  左右两边分别是晋王和齐王,三人站在那里,仿佛是一个山字,险峻,巍峨。

首节 上一节 281/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