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293节
李四停在原地,目送兄长离去之后,这才徐徐返回洛阳,两边的亲卫都感慨,齐王和晋王真是兄弟情深啊。
跟来送行的楚王李智积和赵王李承安两人一左一右落后李四半个身位。
李智积年岁也二十出头了,李承安也有十七,但两人目前还都没有做过具体事务。
自从老六李孝正连续坏事之后,李源失去权柄,也拉不下脸跟几个年长的儿子提这些。
而李二现在忙得晕头转向,自然也不会上赶着提拔这几个兄弟和侄子。
毕竟如赵郡王李怀真、河东郡王李沧、淮阳郡王李玄道这些远宗不同,近支宗室那是对皇帝有很大的威胁的,特别是非常能干的近宗,就更需要提防了。
所以在曹丕曹叡时期,曹魏的主政的宗室如曹休和曹真,都是对皇帝没什么威胁的远支宗室,但曹彰和曹植呢?一个早早的壮年暴毙,一個封地各种换,比换衣服都勤。
前燕几十年,打天下的时候处理最多的事宗室,天下太平之后光慕容英杀的叔伯兄弟就不下两位数。
但是大唐这边的情况又不太一样,李三和李四,这权力就不是李二给的。
要说对五弟李智积和侄子李承安,李二短期内肯定不会给他们从政和统兵的机会,就算用也得等他自己坐稳位置之后再说。毕竟有齐王和晋王这两个兄弟,就足够让他警惕了。
李二不打算给,李四却是有些这个想法。
回去的路上,还对两人考校了一番,并且言语之间也试探性的询问他们有没有出来做些事的想法。
李承安倒是很对此很上心,表示自己想跟几位叔父一样,为大唐的事业添砖加瓦。
李智积倒是回答的很谨慎,表示一切都听几位兄长的安排,我并有太多的心思,一如既往的低调。
回了洛阳之后,李元徽还专门就这事跟李源提了一嘴。李源当即表示很好,你看着办。
而李元徽之所以想让兄弟和侄子历练一下,也是不想把这些人都养费了。
而且楚王李智积是万贵妃的儿子,万贵妃当年在窦氏去世之后也是对他们兄弟的衣食起居很关心,这个五弟又是个知进退的。这一点就很合意。
对于宗室,李元徽觉得不能学朱明,也不能学赵宋,原本历史上李唐的对待宗室的法子其实就不错。
宗室也出了不少有用之人,李祎、李皋、李适之,李勉等,造反的却不多,更没有宗室成为权臣篡位的例子。
如果有,那也是就李二能拿出来说说了。
所以李元徽打算除了远枝宗室以外,也培养一下兄弟侄子这种,使用得当,反而是平衡派系之间矛盾很好的砝码。
比如说你江淮系和山东士族争夺一个官位,争的不可开交,这时候我放一个宗室上去,可能两边都没话说,末了没准还得来一句主上英明。
而且地方上有几个地方官宗室也很有必要,还能有效的震慑朝中一些权臣。
当然,李元徽活着的时候,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有些东西是需要做好长足准备的。
父子商议过后,决定任命楚王李智积为颍川太守,赵王李承安为陈郡太守。
李源其实还想说,要不你看看能不也能给老六也安排个位置,但直接话都没说就被李四把路堵死了。
“五弟和承安性格稳重,明大局,知进退,不似六郎那般蠢人,轻佻妄为”
李元徽都说了这话了,李源还怎么说,只能点头叹息。
李智积和李承安,因为随驾的关系也都在宫中有自己的居所,李智积在看到自己任命自己的诏书之后,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楚王妃是闻喜裴氏,是宰相裴弘德之女。见到李智积神情喜悦,就问道:“大王身为皇子,为何因为这个太守之位而喜?”
在她看来,即便是楚王比不了齐王晋王,但是如前朝一般,遥领一州都督,或者授个大将军闲职,也是常理。
李智积摇头笑道:“太守之位?二哥入仕之时,方是陇西郡都尉,彼时四哥已经尚主.四哥从军之时,不过一个是个队正,后来临阵斩将,擒杀反贼之首,才受虎贲郎将,而我自幼不喜武事,如今寸功为立,受一郡之地,掌万千生民,都是父兄偏爱了.”
这时候裴王妃也有些惊讶,“什么?实授?大王真要去颍川做太守?”
她方才还以为只是虚职遥领,所以才觉得皇帝和齐王小气,但听到实授之后,却开始觉得这齐王兄还真是出手大方。
因为虚实之间,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让你去当太守,那是真的能够需要管理一郡之地的军政要务的。
另一边,赵王李承安在接到这个诏书之后,也是兴高采烈。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前往李源这边谢恩,随后又一同前往长春堂求见齐王。
去李源那边是走程序,来长春堂这边就是要听训诫了。
李元徽也没跟他们废话太多,就叮嘱了两件事,言简意赅。
翻译过来就是:
第一,刚到地方多跟郡丞学习,不懂的不要贸然插手,一切以稳定民生为主。
第二,敢特么学老六,我扒你皮.
两人闻言全都表示,四哥(四叔)放心,定然小心行事,绝不敢胡作非为。
从长春堂出来的时候,两人后背都湿透了衣服,头上也都是汗。
“五叔,为什么平日里看四叔言语之间极为和尚,从来不觉得如同今天这般威严,方才我在堂上,心惊肉跳啊”
李承安平日跟李四关系相当不错,小时候李四还经常带他去集市上,还带他玩儿,因此叔侄两人其实很亲近。
但今天,李承安觉得四叔这一下就跟变了个人一样,随便扫一眼就让人心底发慌,好像被五脏六腑都被看透了
李智积长出一口气道,顿觉轻松道:“你平日里见得的只是你四叔,但今天我们两人见得是天策上将齐王殿下”
李承安闻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似乎有些明白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但有些模糊。
而李智积其实还有些话没说:平日里跟咱们和颜悦色的,并且朝野内外都称赞齐王殿下仁德宽厚,但有些话伱也就听听得了。
那是面对千军万马敢带着几十人就冲阵的主,十四岁就从军打仗,亲手杀过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真当他慈眉善目是个大善人了?
李承安自然没听出这些言外之意,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从他开始接任这个太守开始,四叔也就不会再把他孩子看了。
犯了错,肯定真收拾他。
第457章 北伐中原!
消息的流通,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巨大的延迟性。
就比如目前的东魏和西魏,此时他们收到的消息,还都是一两个月之前北燕势如破竹,如有神助,一路进攻到洛阳城下了。
因此更早一些,在冬季这个不适合南方进军的时候,打着趁火打劫算盘的西魏就率先出兵。
发大军十万,由西魏主曹烜亲领,大司马丁景珍等相随,试图夺回江夏,围攻夏口三十余日,不克。而后荆州刺史李大亮出兵进攻襄樊,江州之军也赶到救援夏口,西魏于是退兵。
至于东魏,同样蠢蠢欲动。
去年白沟之战后,东魏朝堂上就觉得现在机会到了,应该出兵了。
大将军苗先云,楚王曹成,这次全都觉得有利可图,力主出兵北伐。
而新帝曹炎,在继位以来,跟大将军苗先云这个国丈,以及楚王曹成这個皇叔之间,有不少矛盾。
曹炎想要建立新军,整肃军队,希望能够组织起一支能够令行禁止,战斗力强悍的队伍。
但无奈的是,朝中反对的浪潮很高,特别是国丈和皇叔,以及部分豪强出身的元老。
东魏的兵权,新帝曹炎只能够控制原本隶属于东宫的卫队和先帝曹元静的禁军。
其余各部,分别掌控在苗先云和曹成这两个权臣手中,毕竟他们都是跟着曹元静起兵的老兄弟,现在面对身为晚辈的皇帝,自然是不像过去那么听招呼了。
年轻人想要权利,老一辈不想放权。
这其中还掺杂了江东豪族和先帝旧部,这就让东魏的局势更加混乱。
苗先云和曹成这次想要趁着北方大战的时际,未尝没有想用出征和军功来限制皇帝的想法。
直到快出正月,临近二月的时候,建邺方面收到了两则情报。最终让皇帝应允了曹成和苗先云的出兵计划。
第一则是有关于北燕大唐战事的结果,邙山之战宣告结束,此战燕军并没有能够一口气拿下洛阳。
但算上邙山大战之前,燕军夺取了黄河重镇黎阳,随后又夺取河内十六县,除了河东之外,已然全据河北,在战略上似乎是占了不少便宜。
但邙山之战损兵折将,韩珪、娄代文两个大将战死,损兵数万,无疑算是败退了。
只看这个情报,大唐在取得洛阳战场的胜利之后,想要夺取江淮恐怕并不是好时机。
至于第二则就是重大利好了,大江对岸的唐军已经在做开拔的准备了。并且这个情报还是经过多方认证,可以确凿无疑的。
对江淮的情报工作,不管是曹元静还是曹炎,全都下了不少本钱,投入不少人力和物力,不敢说对江淮了如指掌,但大军开拔这种事做不得假。
这就让东魏不少人觉得,大唐即便取胜了,但肯定也是惨胜,并且兵力上面对北燕有些相形见绌。
所以才要调集回到江淮的唐军北上洛阳,应该是局势不容乐观。
总而言之,只要江淮唐军大批北上,就肯定有利于魏军北伐。
最终曹炎不知道打的什么算盘,同意了苗先云和曹成的北伐之议。
二月开始,东魏正式下诏,任命苗先云为左军大都督,任命曹成为右军大都督。
出兵二十万,北伐中原!光复大魏!
其中苗先云率军十万,攻历阳,曹成率军十万,攻濡须口。
而此时,常雁衡张坚率三万步骑已经陆续集结北进,前往洛阳,同行的还有主动请命来洛阳效力江淮豪强,约有万人,都是各家从部曲之中精选的精壮之士。
一直留守江淮的水师都督吕钦,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使持节,都督三郡军事。负责淮河以南的防务。
濡须督夏侯元弘,进位横江将军,历阳督殷拱,进位荡寇将军,合肥督周本,进位征虏将军。
一直负责扬州内政的治中张抚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兼任淮南太守。
而张共烈、周虬等江淮豪强武家,也全都都得到了封赏。
江淮留守的军队,有数千人扬州镇戎军,还有五个折冲府的右武卫精锐,并不算多,其中只有濡须坞有四千人,历阳有三千人,合肥守军三千人,其余各处也就是数百守军,加上巢湖的水师也有万余人,这也就是唐军在江淮地区的总兵力,两万三千余。
之所以巢湖水师的人数比起巅峰时候的数万人减少了许多,也是因为江州水师的组建,以及青州水师,全都离不开巢湖水军的支援。
而庐江、淮南、广陵三郡的豪强部曲,其实人数不少,少说也能征召个几万人。
但这些豪强部曲在李元徽看来,战斗力很堪忧,也就能打打顺风仗。打硬仗还是得靠自己老部下带的老队伍。
所以李元徽给江淮方面的留守文武的军令政令上,都要求他们要时刻警惕,在作战的时候尤其要小心,甚至有时候还得防备一下这些地方豪强势力。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唐军出现颓势的时候倒向东魏?这种事可不新鲜。
得知魏军正在筹谋北伐之后,刚刚被授予“镇南大将军”“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的吕钦一方面派遣信使前往洛阳,一方面按照李元徽在江淮时候的旧例,巡视沿江防务。
军报先于大军来到洛阳。
李元徽见到吕钦发过来的军情之后,反而是笑了。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