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346节
而这场仗,对于两国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彼此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刘玄机此时率中军数万精锐就在西涧城北,和封田之南驻扎,前线实际上兵力已经足够了,现在也不是增兵就能解决问题的。
而他驻扎在这个位置,也是想要伺机而动,在得知唐军分出数万人奔壶关防线去了之后,刘玄机拒绝了回援壶关的建议,反而是命令士卒准备浮桥,他要在封田渡河去攻击李元徽的本部。
这场仗是双方对峙了许久之后,都开始寻求破局而必然发生的。
都想要拿到胜利。
但胜利注定是无法共享的。
刘玄机已经察觉到了己方的危险,东方狄率六万人,却迟迟拿不下两万人的唐军。反而让他们渡河站稳了脚跟,因此刘玄机只能要想去渡河攻打李元徽的本阵。只有击破唐军的中军本阵,才是汉军的唯一的胜机。
这样干当然很冒险,但现在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继续打下去汉军很难取胜。
西涧战场上,朱德裕和段雄两军接合部的地方突然有大批士卒猛地后撤,闪出一个缺口出来。
还没等汉军将领下命令去攻击此处,下一刻常雁衡率领骑兵鱼贯而出,直接碾过了当前阵型已经很松散的汉军步阵,唐军骑兵的突然出击最初还是引起了汉军方面不小的骚乱,但一直在中军侧翼护卫的斛律明月看到唐军骑兵出击却是露出了一个笑容,终于忍不住了?
傅弘之、蒯恩两部和薛安都所部之间,是有着巨大空档的,毕竟你要打出前钳形攻势的效果,两個方向自然不可能是齐头并进的,只能是从两个方向发力。
常雁衡在击破了汉军一个步阵之后,前面的直接出现了一个大空档,直接面对汉军的中军本阵。
斛律明月此时看向了中军,在得到出兵旗号之后,才率领左侧护卫的四千骑兵前出,迎击大唐骑兵。
斛律明月所部也是汉军骑兵之中的精锐,其本人更是以骁勇擅战著称,但他在跟唐军的历次作战,尤其是跟洛阳霸府的作战之中,都是输多赢少,尤其是常雁衡,堪称他的苦主。
他数次对战常雁衡和其麾下左武卫骑兵,从来就没占到便宜,在他了解左武卫骑兵的底细之后更是非常诧异。
不是你们淮南有几匹马啊?凭啥我们北人骑战还打不过你们南人?
究其原因,这当然要感谢大燕王朝在淮南一带开设了不少马场,以及在淮南一带跟大魏和各路义军打了多年的仗。这也导致淮南民风彪悍,会骑马的也不少。
甚至到了李元徽都督江淮三郡的时候,庐江还有能产上千匹马的马场,这也让他在初期就能建立骑兵部队,并且有稳定的战马来源,虽然不多,但足够补充历次作战的损耗。
而江淮骑兵能够比肩北地武骑的原因,跟刘玄机在初期的努力同样是分不开的,毕竟他是江淮军首任骑督。
加上这么多年的征战,战法和技战术全都得到了补足,至于一支军队的血勇之气,淮南这个四战之地的人们可是从来都不缺。
斛律明月有些东西他想得通,但有些就想不通,但无论如何,对上常雁衡这个唐军大将,他都是兴奋无比,并且誓要力战雪耻,将过去的数次战败的颜面全都拿回来。
两支骑兵高速奔驰,上万马蹄踏汇聚,犹如雷震,骑兵仗着战马的冲击力撞到了一起,交错之时,瞬间绽放出血雾之花,战马的哀鸣,士兵的惨叫,甲胄和兵器的碰撞,全都交汇成了世间最为昂贵,最令人震惊的合奏。
骑兵对冲是双方都不愿意使用的作战模式,但此时此刻双方最为精锐的骑兵却都义无反顾的跟着主将踏上了冲锋之路。
而骑兵冲锋的掀起的烟尘,直上云霄,完全挡住了汉军中军的视野,无法看得清战场局势。
常雁衡率领两千骑兵和数量为四千的汉军骑兵绞在了一起,打起了混战,而李承道率领的三百重骑后面,还有作为羽翼的四百多个轻骑,带领这些轻骑的是同样前不久被提拔为中郎将的席君买,他的任务也很简单,跟在己方重骑身后,掩杀败兵,扩大战果。
而李承道所领的三百重骑之中,都是张坚和常雁衡选拔出的精锐,另有张家子弟张子仙作为李承道的副手。
张子仙是张共烈的幼子,张镇恶的兄弟,只有二十岁,刚刚入仕,同样也是李承道的舅舅,安排他跟着李承道就是因为他的武勇过人,甚至不输兄长张镇恶。
两人各持长槊,并驾齐驱,带着三百骑兵画了一个大弧线,成功的运动到了汉军阵型的侧翼,但此时汉军因为骑兵战团的声动和尘烟,根本就没察觉到有一支骑兵已经来到了他们的侧翼,甚至尘烟已经飘到了阵前,可是程度极低,加上还有些风,就彻底无法辨明了。常雁衡还数次从战团之中杀出,装作要突击汉军本阵的假象,以吸引汉军的注意力。因此无论是斛律明月还是东方狄,都没有注意到这七百唐骑的动向。
随后,李承道率领的重骑发动横贯一击,七百骑兵如同箭矢,三百重骑为锋矢,四百轻骑为白羽,径直射向汉军侧翼。
直到还有数百步入阵之际,汉军才猛然察觉,但已经晚了来不及在侧翼布置拒马和长枪大盾,以及防止骑兵冲击的弓弩手。
李承道身当锋镝,第一个撞入汉军阵中,张子仙和一众亲卫紧随其后,直接就在汉军侧翼杀出一个缺口来,而身后四百轻骑则以箭矢覆盖,来为冲在前面的重骑开路,让汉军阵型尽量变得稀薄一些。
中军处的东方狄见到这个情形是心中大骇,因为他都能看得到黑甲唐骑横贯入阵,并且势不可挡,距离他所在的中军已经很近了。
东方狄也是汉军猛将,跟随刘玄机一路征战,如今在北军军中是首屈一指的大将,常年协助刘玄机统摄诸军,但此刻有些心神不宁。
此刻他是不能动的,因为他一动,汉军就都得动。无论是后退还是转移,汉军中军的一旦有什么动作,只要不是先前出击,都会被解释成为唐军的突袭得手,己方的士气一定会受到影响。
因此东方狄也没有动,只是让侧翼军队驻守,至于在右军方向的骑兵,此刻也无法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唐军已经杀了汉军阵中,并且势头猛烈,直接就让左军的阵型产生了混乱,并且其冲锋的唐骑虽然有些折损,但依旧保持着冲锋的势头。东方狄能看得到前方有两个唐军骑将极为勇猛,杀入汉军之中犹如虎入羊群,身后骑兵也同样训练有素,这就像是两支虎领着一群狼,让羊群开始混乱的奔逃。
东方狄见到这种情形,面沉如水,只能命人取来马槊准备迎敌,但己方的溃兵被驱赶的直接冲着中军所在冲过来了,东方狄当即命令敢有冲阵的立斩。但这命令明显有些晚了,其亲兵部曲已经被己方的溃兵所裹挟入阵,东方狄只能有两个选择,跑,或者死战一场。
但即便他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前去逆击唐骑,己方的溃兵已经被吓破胆了,完全成了唐军的助力,全都汇聚成了溃败些泥石流,将试图抵抗的汉军直接卷走。东方狄先后派遣了数个骁将去抵挡唐军这支骑队,但无一例外全都被唐军骑队给冲散了。
李承道和张一仙冲在最前面,勇不可当,先后斩杀数名汉军骁将,此时距离东方狄只有数百步了,这时候东方狄和儿子东方凝和东方巽、兄弟东方武全都不再管东方狄的意见,拉着他的马头就走,因为溃败的队伍让中军也开始松散无法成阵,唐军则盯着汉军的中军大纛猛冲猛打,就是要冲你的心脏命门。
这里的异样终于引起了前方围攻唐军各队的注意,他们对于这种情况心头提到嗓子眼了,中军要是被冲乱了这仗还打个什么了?
此时,李小二带着骑兵已经将汉军的中军冲破了,又继续盯着对方主帅的大纛一路追了上去。
东方狄的儿子东方凝,手持长槊直取李承道,却反被李承道一槊刺于马下。
东方狄回头看见,肝胆俱裂,惊呼一声之后,也不再逃跑。
带着兄弟东方武和东方巽转身要去给儿子报仇,东方武和东方巽被张子仙截住,东方狄则挺着马槊朝里李承道刺去。
李承道看着对方的马槊刺来,驰骑之中去将自己的马槊贯在地上,空手上前随后在电光火石之间直接用尉迟敬德教他的夺槊之法将东方狄的马槊夺过来架在肋下,然后直接薅了过来。
要知道东方狄可是汉军大将,战场上杀出来的勇武之名,但偏偏李承道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管你什么威名,小爷我就是要夺你的槊,诛你的心!
第545章 壶关
失去了马槊之后,东方狄实际上已经死了。
他最终死在了自己马槊之下。这颇有些杀人诛心了,杀你,还要用你的武器。
挫敌锋于正锐,斩大将于阵前。这是每一个披甲持刀的武人所追求的建功立业。
作为李元徽的次子,他出生的时候大唐就已经立国了,几岁就是郡王,母家是广陵张家这种巨富,同时又是江淮系重要将门。自幼锦衣玉食,而他也天资聪颖,是李元徽最喜欢的儿子,可谓天潢贵胄。
高祖居洛阳之时,也非常喜欢这个皇孙。
即便出身如此尊贵,在自己第一次上阵,率七百骑突入汉军大阵,斩杀汉军主将东方狄。
东方狄的确是武勇过人,但此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气血已衰,未免有些英雄迟暮。
所以实际上李承道是占了年轻,身强体壮并且膂力过人的便宜。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证明他的武勇绝伦。
前军主将东方狄被阵斩,其子东方巽和其弟东方武则被张一仙所杀,持大纛的士卒也被唐军全部斩杀殆尽,这对于汉军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整个汉军大阵都开始动摇,常雁衡更是让已经落入下风的骑队开始高声呼叫,朱德裕和段雄见状也命令唐军发起反击,而此时西岸的唐军已经重新架设浮桥,张坚和张镇恶两人迅速带精锐队伍过桥支援,这时候上游的汉军故技重施,准备放火船再度烧桥,但段绍给李元徽献计,用铁链带着钩子勾住火船然后驱使挽马将船拉至岸边。
这一招直接就让浮桥避免了被汉军火船焚烧,唐军则陆续通过两座浮桥向东岸涌去。
在东方狄被杀以后,早先围攻朱德裕和段雄的汉军就已经开始了且战且退,至于跟常雁衡缠斗的斛律明月所部,原本已经在混战之中占据了上风,毕竟兵力较多的一方。
但主帅被杀,中军崩溃,饶是斛律明月也是心生退意,让士卒吹响了退兵的号角。
可常雁衡哪里是肯给他们从容退兵机会?带领精锐骑队一路尾随追击,席君买和张一仙则跟在李承道左右,三人就像是一个锋锐的箭头,锐不可当,继续追击,迫降了大批的汉军。
张坚和张镇恶各自率领数百精锐过河之后,当即就开始寻找李承道的踪迹,等他们听说了汉军主将可能已经刚被李承道斩杀之后,更是心急如焚,迅速率军向前。
而于仲亨则指挥的侍卫亲军渡河,加入追击汉军的行列,汉军此时正在渡河,浮桥还没架设好呢,刘玄机原本准备渡河强攻李元徽本阵的想法也彻底落空了,只能下令全军退往壶关。
薛安都、傅弘之、蒯恩、斛律明月等汉军大将在东方狄死后已经开始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加上唐军在不断的增兵,整個战场形势已经变成了一边倒,即便是刘玄机现在也无法挽回这种轻颓之势。
唐军这边,朱德裕、常雁衡、段雄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所辖军队也都是天下精锐,各级将领多是跟李家兄弟出生入死打了二十年仗的骨干,逆风仗他们能打,顺风仗他们更会打。
大唐中军所在得知齐王家老二和张一仙两个人冲烂了对方中军,还干死了汉军主将东方狄父子兄弟四人,直接给东方家来了个团灭,即便是一向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养气功夫相当好的李元徽也有些诧异和错愕?
没开玩笑?我儿子这么勇的?这也未免太离谱了,你这李小二快赶上李老二了。不对,李老二十六的时候也没这么猛
这当然是好事,还是天大的好事。
关中将领更是纷纷请战,于是浮桥又紧急架设了几座,骑兵几乎是被全部派出去了加入追击作战了,李元徽本人也带着护军过了河,指挥各部向前往壶关方向推进。
而李药师奉命在北面渡河进攻壶关方向,也正好成了李元徽提前给汉军埋下的一计杀招。
李药师率领一路兵马渡河,与韦孝矩所领的壶关守军交战,战事极为焦灼,但一时半会儿唐军还无法击败汉军,夺取壶关,不过这个时候两个消息几乎是同时送到了李药师这里。
一个是李元徽令人快马送来的军令,西涧之战汉军败了,北海郡王阵斩北汉辅国大将军东方狄,唐军正在全力追击,命李药师率领所部阻击汉军。
第二,斥候传来消息,大批的汉军往壶关方向来了,看旗号可能是北汉皇帝刘玄机亲自带领的中军精锐。
李药师手中约有七万精兵,包括天策诸军和关中精锐左右骁卫。
而现在这六万精兵之中,已经投入了半数兵力与汉军作战,也就是他只能抽出两三万人去阻击汉军中军精锐,还是要留下一些预备队的。
眼下窦琮已经率军左骁卫的二十个折冲府和神策军、帐下亲军、龙捷军进攻壶关守军。
还在李药师这里等候军令的将领包括右骁卫大将军程知节,玄甲军左右都督张谨、翟长孙,神武军左右都督娄浚、段武宣,捧日军左右都督徐乾德、傅惟学,天武军左右都督谢叔方、羊献果等。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程知节自告奋勇的要率军前去阻击刘玄机所领的北汉中军。
李药师则命程知节率右骁卫的二十个折冲府,与捧日军、天武军前往阻击。
而他本人则亲自带着神武、骁果、玄甲、背嵬这四支骑兵精锐队伍,加入到了对壶关守军的进攻之中。
眼下的情况整体上对唐军很有利,但对于他所领的唐军来说却并不占优势,前有壶关留守兵力,大概在四万到五万人之间,身后的刘玄机所领北汉中军约有三万人左右,兵力上大概双方差不多,但他所部的七万唐军处于南北夹击的形势之中,所以他派遣程知节和徐乾德、谢叔方等人前去阻击刘玄机,因为刘玄机所领的精锐不是一时半刻了就能攻破的,相比较而言自然是兵力更多一些的壶关留守兵马更容易被击破,因此他要集中精锐,先把北面的这支留守军击破,这样汉军就只能逃往上党治所潞县方向。
李药师在左,领背嵬、神武二军,玄甲军左都督张谨居右,领玄甲、骁果二军。
原本这场仗,窦琮就带着三万唐军压制了人数略多的汉军,壶关守军主将韦孝矩指挥大军勉强支撑着战线。
汉军留守壶关的队伍都是二线队伍,精锐都被刘玄机交给东方狄放到前线去抵挡唐军,所以对上关中精锐以及擅长打硬仗的龙捷军,自然是难以建立优势。
不过即便如此,汉军也勉强维持了局势,韦孝矩还在试图投入预备队伍,想要击败唐军。
但两侧突然杀出来的骑兵,伴随着烟尘滚滚,直接就让韦孝矩心里凉的透透的。
唐军怎么敢全部压上来的?陛下那边中军难道出了问题?还是?
此时,在背嵬军之前,作为轻骑兵的神武军率先开始掠阵,骑兵围绕着汉军步阵然后以弓矢不断的密集攒射,给汉军侧翼带过去不小麻烦,而在神武军掠过之后,人披重甲,马列具装的重装骑兵背嵬军开始冲阵。
背嵬军左都督罗士襄手持大槊一马当先的横击汉军侧翼,原本被神武军密集攒射的步阵自然有些缺口,借着战马的冲势直接撞翻了两名汉军,大槊横削又斩杀一名汉军,冲锋之势停滞之后,又迅速调转马头,身后的背嵬军重骑也同样如此,如同巨浪拍打着沙土岸边,片下一层之后浪花四散,但又不断的冲折回旋,不断的将沙土一层一层的剥落。
在面对步兵密集结阵的时候,重骑兵如果无法直接穿凿破阵,就只能采取这种回旋轮番冲击的作战模式。
另一个方向的玄甲军和骁果军同样也是这种作战模式,轻骑负责袭扰、不断的对侧翼造成心理压力,重骑冲击轻骑箭矢密集覆盖造成的微小缺口,再将之不断的撕裂扩大,汉军如果能够及时补上缺口,还能维持阵型完整,但只要稍微慢了一步,被唐军骑兵的抓到机会,这就很难保持军阵的完整。
而松散的步兵阵型,在面对骑兵的时候,很难不被冲个稀巴烂。
两翼的骑兵队伍给汉军带去了极大的冲击,胜利的天平开始一点一点的向唐军倾斜。
另一方向,程知节和徐乾德、谢叔方等人则在壶关县城以南三十里的一处坡地列队。天武军和捧日军迅速按照训练大纲上的要求,长枪刀盾在前,弓弩手在后,迅速结好了一座拒马大阵。
右骁卫大将军程知节都看傻眼了,什么情况,这齐王麾下的军队都训练有素到这个份上了?
这列阵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
又急忙命令自己所部的步兵前军加快速度,好歹是在北汉军到达之前结好了阵。
程知节率领左骁卫三千骑兵在侧翼护卫,督领步军的则是右骁卫将军庞霖。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大宋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