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隋唐:杨氏逆子,开局屠了宇文阀

隋唐:杨氏逆子,开局屠了宇文阀 第111节

  “不行,我要去看看!”

  小二心中一动,连茶亭也不顾了,连忙就去追上那群扬州百姓。

  富商本来急着出货,但心中甚是好奇。

  所以吩咐伙计继续上路,他则是追在小二身后,一起去凑热闹。

  ......

  此时的京城。

  四王府张灯结彩,挂上了不少红灯笼。

  而且一条红毯,从门外延伸进杨铭的卧房。

  除此之外,里面还摆着不少吉祥的瑞兽。

  加上四王府本身就庞大万分,那喜庆和奢华的感觉瞬间就有。

  王府内外布置,更是杨义臣亲自监督。

  杨义臣啊,大隋老臣啊!

  还是先帝看中的得力干将。

  不过杨广用起来不合心意,所以才是个礼部尚书。

  而且还是因为杨玄感死了后,顶上去的。

  这时候的杨义臣满头大汗,深怕这件事做得不好。

  至于杨铭,完全没有外面的那种紧凑感。

  他和以往一般,享受着奢靡的生活。

  那些搜刮过来的世家钱财,已经足够杨铭用很长时间了。

  “殿下。”

  陆炳又带来消息。

  “说吧。”

  杨铭微微颔首。

  “瓦岗寨那边有消息了。”

  陆炳压低声音。

  “什么消息?”

  杨铭来了精神。

  “张须陀无功而返,辎重耗不下去了,而且草草下结论叛贼已经离开。”

  陆炳回道。

  “瓦岗寨物资如此充足,耗上一年两年不成问题,张须陀会有这个决断也不奇怪。”

  杨铭淡淡回道。

  “殿下,那我们还要继续援驰瓦岗寨吗?”

  陆炳又问。

  “不必。”

  杨铭摇了摇头。

  好东西都给瓦岗寨了,他们自然会发展起来。

  到时候,杨广可就头疼了。

  “对了,不出意外,张须陀应该会发现一些端倪。”

  陆炳又道。

  “是吗?”

  杨铭眼睛微眯。

  这端倪,正是他让陆炳故意留下。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破绽。

  只要张须陀不傻,必能看出破绽。

  若看不出,那张须陀真的便是傻子一个。

  “是的,不过瓦岗寨的人似乎也有所察觉,不过属下不太肯定。”

  陆炳又道。

  锦衣卫虽厉害,但别人脑海里的东西只要不说出来,他们也没办法知道。

  “无妨,他们知道就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铭淡淡说道。

  陆炳汇报到此,便拱手离去。

  他走不到片刻,萧皇后就来了。

  这些时日,萧皇后基本都会往四王府跑。

  毕竟杨铭跟着就要去雁门了,到时候想要见一次可就困难了。

  “儿臣,参见母后。”

  杨铭让乐师停奏,整理衣衫之后起身行礼。

  “铭儿,你怎么还是老样子,日后想回来岂会容易?”

  萧皇后微微皱眉,神色不悦。

  这段时日,她可没少和杨铭叮嘱,让他多听话不要使性子。

  若不然,这一趟去雁门就回不来了。

  “儿臣寻思着在出远门吃苦前,好好享受一番。”

  杨铭回道。

  听到这话,萧皇后的神色才缓和下来:

  “母后告诉你,一定要好好对待长孙无垢,切莫让她吃苦也不能欺负她!”

  “儿臣遵命。”

  杨铭连连点头。

  萧皇后可是相当看重长孙无垢的。

  毕竟这可是名将之后,还是京城出名的名门闺秀。

  这样的女孩,竟然拒绝李世民主动选择杨铭,萧皇后怎么可能不稀罕?

  虽说杨铭对比李世民,身份要尊贵不少。

  但在怎么尊贵的身份,一旦日后当不上储君,又算得了什么呢?

  以杨铭的表现,的确难以当上储君。

  所以某种意义而言,李世民才是最佳选择。

  当然,这些都是从外在而言罢了。

  “唉,你这一去也不知何时再见,你父皇也真是的。”

  萧皇后幽幽叹息一声。

  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杨铭回来机会渺茫啊。

  

第80章 枭的打算,混入王府验证消息

  乾阳殿次殿,此处对比大殿较为狭窄。

  而且一般人,都不准靠近此地。

  杨广坐在大殿的主位上,内监总管关上大门就在殿外候着。

  跟着,带着面具的枭,就从大殿的阴影处走了出来:

  “参见陛下。”

  自上次候官偷盗王府失败之后,每个人的脸上都被打上盗贼烙印。

  所以现在候官众人,基本上都戴着面具。

  而且还是一个个,面容狰狞的凶兽面具。

  “能去除脸上刺青吗?”

  杨广问。

  “回陛下,不能完全去除干净,不过总比去除不好强。”

  枭如实说道。

  这已经很不错了,在不毁容的情况下去除大部分刺青,已经是现在的顶级医术了。

  听到这话,杨广神色稍缓。

  如果不能,那候官人人都有盗贼刺青,纵然外人不知道。

  但杨广知道啊!

  他这张老脸,往什么地方放?

  “好了,说正事吧。”

  收回思绪,杨广沉吟道。

首节 上一节 111/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宋泼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