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69节
看似很丢脸、很没面子,简直枉为一名光荣的穿越者。
可这种天天摆烂的感觉,他爽啊!
没面子就没面子吧,上辈子的工作经历早就告诉他了。
你又想挣钱又想过得舒服,还想着有面子,那你除非有什么独特的技能、本事。
否则的话,你总得放弃一两样的。
所以,面子这东西,稍微丢一丢还是无所谓的。
反正别人骂的时候,他也听不见不是?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驱动着胡大老爷这会儿就开始琢磨着辞职的事情了。
毕竟,大明喉舌啊,怎么能是他这么一个一心摆烂的混子该呆的地方呢?
他这人,就应该在家里蹲着,老老实实摸鱼、摸妹子才是最适合的。
胡大老爷越想越觉着自己就不该弄出这破事儿来。
辞官!
必须要辞官!
不辞官这小日子过起来不安稳!
一想到自己将来因为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报社的事儿给自己惹来了麻烦,胡大老爷就觉着自己跟头蠢驴似的。
娘的,有一个洪武大典还不够,还得弄出这么个东西。
这特娘的当时脑子糊涂了还是吃饱撑了?
淦!
辞职,必须辞职!
就在胡大老爷一门心思想着赶紧辞官回家的时候。
忽然有下属跟胡大老爷说起了今儿个遇到的一件趣事儿。
“相爷,您是不知道,今儿外边来了位特有意思的人儿!”
“别人写话本,那都是顶多几千字就完事儿了。”
“结果这位居然说他那老师的话本,足足两大箱子,已经全写完了!”
“好家伙,他就不怕若是咱们不要这稿子的话,他那稿子就废了吗?”
胡惟庸一听这话,还真就来了兴致。
因为随着如今报社打开门大力征稿开始,他其实已经见到了不少优秀的话本了。
不得不说,胡惟庸再一次感觉到了时代的差别。
在后世,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对于古代的话本小说,真正看过的也不过是四大名著以及金瓶梅这等奇书。
但就是这五本书里,真正细读过的,也就是三国、水浒、西游了。
红楼和金瓶梅名气固然大,可实际上,胡大老爷看他们的同人文绝对比看原版带劲儿。
可等到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敞开门收稿子以后,他才发现,原来这年头不是没人写话本啊。
也不是没人写好话本啊。
真就是写了没发,或者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流传到后世而已。
跟《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等精心打造的名著想比,或许还有差距。
但绝对能入眼,甚至还能让人看得有滋有味的。
至少胡惟庸觉着挺有意思的。
不得不说,自古以来但凡写通俗的,琢磨的其实都是怎么爽怎么来。
爽文嘛!
为啥后世网文当中爽文当道?
还不是因为爽文才能满足每个普通人心中的梦想?
那难道在胡大老爷所在的大明,普通人的梦想就不同了不成?
不!
完全一样,还是酒色财气,依旧是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所以,那些话本,胡大老爷看到真挺有意思的。
但有一个不好,特娘的,这帮人没一个习惯写长篇的。
如今好不容易听到一个已经完结了的,还是大长篇的话本,就冲着这字数,胡大老爷也来兴致了啊。
反正这会儿也没别的事儿,胡惟庸干脆让人把外面那个要投稿的叫了进来。
等人进来略有些紧张和踌躇的跟胡惟庸见礼并说出自己的名字以后,胡大老爷好悬没把嘴里的茶水当场喷出来。
“咳咳,伱说你叫什么?”
对面那不到三十的年轻人闻言一怔,不过也没多想,还以为是自己的口音问题。
赶忙重新介绍道:“回胡大人话,在下姓罗名贯中!”
得,在此听清了对方的名字以后,胡大老爷终于实锤了。
这就是那位《三国演义》的作者!
这可是大神啊!
没想到,自己这机缘巧合之下,居然促成了《三国演义》的问世?
这有意思了啊。
可等到胡惟庸兴致勃勃的一问以后,才发现对方实际上是为了《水浒传》的连载而来。
没错,罗贯中这会儿在乎的,还是他老师的《水浒传》能否顺利刊载。
至于自己的,不着急,慢慢来就是了。
他现在就担心自己老师的大作就此埋没。
其他的,无需操心!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上辈子堪称不学无术的胡大老爷,才知道了罗贯中和施耐庵的渊源居然这么深。
写《水浒传》的,居然给写《三国演义》的当了老师?
这特娘的,居然是历史真相?
太特么抽象了吧!
要知道,胡惟庸其实更喜欢看《三国演义》来着。
啧啧,抽象,太抽象了!
不过,这俩本书,他都要了!
好东西,不能放过!
200.第200章 神奇的话本勾人心
200.
对于罗贯中,胡大老爷多少是有点佩服的。
不仅仅佩服人能写出《三国演义》这等鸿篇巨制。
而是真把三国时期的历史,说出花儿来了。
有多少后世人,实际上把《三国演义》当中的戏说当做了真正的历史?
曹丞相好人妻、刘玄德哭唧唧、诸葛孔明算无遗策……
这些正史上压根没有,或者说绝对没有这么典型的形象,就这么诶《三国演义》给塑造得栩栩如生。
关羽在之前不过三国时期蜀国的将军而已,可经过《三国演义》的塑造以后,成了忠义的化身。
而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又曾经是多少中年人士儿时的白月光?
白马银甲钢枪,七进七出无人能当……
可以说,罗贯中简直完整的给人们建立了一个他想象当中的三国世界。
那个世界里,有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那个世界里,有武将以一当千忠肝义胆护主。
那个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精彩了。
其实如果换个思路想一下的话,若是给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打上几个标签的话,后世人怕是会更加熟悉。
架空历史、权谋、群像、综武、慢热……
没错,若是把《三国演义》当做一本网文来看,再结合这些标签,是不是就非常熟悉了。
除了文笔方面是文言文,超出了号称快餐文学的网文一大截以外,其他的套路是不是基本都能在网文届找到一样的标签?
没错,如果换个思路,把《三国演义》当做一本顶级的网文来看待的话,那无疑就思路畅通了。
细细一想,可不就是如此嘛。
以原本的三国历史为蓝本,进行人设的调整,并根据原本的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构建。
说白了,就是“大势不改,小势可变”,硬生生弄出了这么一本奇书。
真是奇书!
不是这本书,谁特么知道,原来三国时期有那么多谋士,一个个智多近妖?
不是这本书,谁特么知道,原来三国时期有那么多猛将,一个个无人能敌?
甚至后世有不少人,时不时的翻阅一下这本书,都已经不是在看故事了。
而是在其中寻找灵感。
什么灵感?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