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95节
马皇后可是从小接受教育的大家闺秀。
当年朱元璋能娶到她,那可是妥妥的高攀。
马皇后从小不仅记性好,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更是本身对政务、国事等各种事情都有一番自己的看法。
只不过她平素里给朱元璋面子,任由朱元璋去折腾没说而已。
如今难得的跟朱元璋讨论起了正事,那自然半点不露怯的说得头头是道。
朱元璋一边听一边笔走龙蛇的在纸上记录着。
而越听越写,他就越是兴奋。
乖乖!
还能有这种制度?
这玩意儿好啊!
首先,不说别的,但凡这事儿一出来,那自己和自家胖儿子绝对要轻松不少。
看似只是多了一道内阁“预审”的坎。
可实际上,这个内阁在看完奏折之后,本身就会依据奏折里的内容,把奏折分成了轻重缓急几个等次。
这样一来,朱元璋至少就不用处理政事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而且,看似仅仅只是写了个条陈夹在里边,只是一点点建议而已。
这就是这点建议,无形之中可要减少太多他的工作量了。
好些事情,他自己琢磨的话,那真是绞尽脑汁才能想出个法子来呢。
可有人开了个头,哪怕仅仅只是点建议,那至少对于他来说,就能有个线头在。
这有了线头,自然就能轻而易举的顺着线头一路走下去了。
这可太好了!
其次嘛,这事儿对于朱元璋来说最大的好处,乃是对于权利的分润。
虽然马皇后没有把胡大老爷对于阁臣安排的各种想法全说出来。
但朱元璋是谁?
那是八百个心眼子的老手!
他能想不到这些?
所有阁臣都是四品,每个人还有对应的事务。
对上,只有建议权,只能写条陈,不能做决定;
对下,只有监督权,只能上传下达不能干涉六部以及地方的正常运行。
这样一来,除非后世子孙脑子一热直接放权,否则就是这么运转的话,那绝对不会出现一代权相。
因为朱元璋比马皇后更了解这帮子朝臣的底子。
固然会有那种威望甚高之人进入内阁以后其他人找他参详的事儿发生。
可分到自己手里的权利,谁乐意头上多个能说话的祖宗?
都是四品,谁还真就比谁差多少了?
所以,甭管阁臣们入阁之前是什么关系,只要入阁之后,那绝对会第一时间竖起自己的大旗把自己的名号打出去。
这帮子朝臣,在意的可不就是这么点东西吗。
朱元璋是越想越觉着这事儿靠谱。
他是真心觉着,有了这么个内阁在,自己之后不说安稳无忧,但绝对要轻松不知道多少。
嗯,光是想想都觉着美滋滋啊。
想着以后的舒坦日子,朱元璋也不由得松了口气。
娘的,这段时间,可算是累苦他了。
如今眼见着光明即将到来,朱元璋也轻松了不少,笑眯眯的一把握住马皇后的手道。
“还是咱妹子体贴咱啊!”
“你看标儿那小子,就知道吭哧吭哧的帮咱干活,也没想着怎么出个主意让咱轻省点。”
“哈哈哈,咱这辈子最得意的事儿就是娶了你啊!”
马皇后闻言一笑,戳了戳朱元璋道。
“你又拿这些话哄咱!”
“还怪标儿?”
“标儿最近被你累得不行,小月儿都到咱这儿来抱怨好几次了!”
“这事儿还多亏惟庸呢,要不是他,你还不知道要拉着咱儿子累成啥样呢!”
朱元璋闻言笑眯眯的点点头。
对于胡大老爷的才华,他真是一点都不怀疑。
也就他那脑子,才能想出这么惊艳绝伦的法子来。
不仅完美的解决了自己的工作之苦,还真就能让朝堂之上其他人都没话说。
毕竟,又多了个念想不是?
第347章 胡大老爷的口碑持续降低
第三百四十七章胡大老爷的口碑持续降低
一想到胡惟庸,朱元璋也不禁感慨了起来。
他先是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下去,独留下宋利在一旁伺候着。
然后看着马皇后轻声感叹道。
“妹子,你说惟庸这人吧,有才是真的有才,可这懒也是真的懒啊!”
“这次,他能出这么个主意,一方面是你出面了,他得给你这个面子。”
“另一方面嘛,你是不知道,他去你那儿之前,在咱这谨身殿里可是发了好大的火来着。”
“好家伙,指着咱鼻子骂,说咱不爱惜身体,瞎胡闹!”
“这话,臣子当中如今也就他会说了啊!”
马皇后闻言不仅没有附和,反倒是白了朱元璋一眼道。
“这事儿能怪谁?”
“你那鬼脾气你自己不知道?”
“其他人见着你跟老鼠见了猫似的,还骂你?怕是连句重话都不敢讲吧!”
“你啥时候能收收你那臭脾气?”
“这么下去,咱怕到时候连惟庸都不肯跟你说真话了!”
马皇后这话音刚落,朱元璋就断然道:“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惟庸这人,有才、懒,但是跟咱的交情那是绝对没得说的!”
“咱信得过他!”
马皇后闻言也没多说什么。
她对于胡大老爷的印象,那可是极好的。
主要是胡大老爷拿她是真当老嫂子相处的,没有普通君臣之间的那种客客气气。
同时呢,因为胡馨月如今可是正儿八经的东宫太子妃,他也是老朱家正经八百的儿女亲家。
再加上双方多年早就积累下来的情谊,那自然观感就有些不一样了。
马皇后忽然想到个事儿,她看了朱元璋后,轻声问道。
“重八,你内阁咱看你这样子,十有八九你是肯定要弄了。”
“那你想过把惟庸弄进去没有?”
朱元璋原本满脸笑意的跟马皇后聊天呢,可听到这问题,他不由得一怔。
这问题,他还真有些犹豫。
沉吟良久以后,朱元璋摇了摇头道。
“咱想了想,还是不强求了!”
马皇后一听这话就急了,又锤了朱元璋一下道。
“朱重八,你长本事了是不?”
“惟庸这样的大才,你不拉着他赶紧来朝堂效力,难不成你就真看着他天天在家乐呵啊?”
“难不成你真担心他有朝一日会威胁到你和标儿?”
朱元璋一听马皇后直接把话都说到明面上了,他也干脆答道。
“暂时,咱绝对是相信惟庸的!”
“可是,他那地位、声望,太特殊了。”
“他当过丞相、出身淮西、还是咱老兄弟、儿女亲家!”
“妹子,你想啊,就惟庸这身份,若是他进了内阁,哪个朝臣在他面前能站直了说话?”
“惟庸固然没那个揽权的心思,可到时候禁不住其他人拍马屁啊!”
“那帮子朝臣都是啥模样,你难道就不清楚?”
马皇后一听这话,还真犹豫了起来。
朱元璋刚刚这话或许有那么一丁点危言耸听的意思。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