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506节
“哪怕是普通百姓,若是听到这事儿,他们也会觉着不对的。”
“因为所谓的官位,实际上就是个干活的职司嘛!”
“但是,若我们反过来呢?”
“我们正大光明的给官员提俸禄,让他们不仅能吃饱,还能养家糊口,甚至还能过得不错。”
“那我作为主家,给出了这么好的待遇,要求严格一点,你也得接受吧?”
“这事儿,是可以摆在台面上说的啊!”
“你情我愿的事情,对吧?!”
朱标笑着点点头,脸上的表情简直不要太认同。
“伯父所言极是,其实我这儿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吧,大明这边钱粮方面属实不宽裕,这才显得抠搜了一点。”
“不过伯父放心,此事,我记在心里了,等我跟父皇琢磨个合适的标准后,就会先把这俸禄提起来的。”
胡大老爷无所叼谓的点点头。
“这事儿吧,我只是提个建议,但具体如何,你们爷俩自己商量呗!”
“如今番邦外交司那边,还有傅友德他们的海外船队,都在源源不断的给大明带来利润,那就不要吝啬这点小钱。”
“有些官员,其实真就跟佃户一样,就想着老老实实的干活挣点俸禄养家糊口。”
“可若是你逼的他不得不作恶了,那跟你老朱家可就彻底离心离德了。”
“所以啊,这些事儿,你们去琢磨就是了。”
朱元璋一直不曾说话,他就在那儿静静的听着。
可直到这时候,他才抬起头看着胡大老爷,蓦然问道。
“惟庸,那你的意思,咱涨了俸禄之后就能严格要求他们了?”
胡大老爷无语的再次瞥了朱元璋一眼,颇有些无语的说到。
“你还想怎么严格要求?”
“你就不能考虑一下方才我建议的那个按照贪赃枉法的数量来定刑的事儿?”
“惩前毖后才是你这个当皇帝的需要考虑的。”
“光杀,反正没杀到眼前的时候,谁怕过?”
朱元璋听到这儿,扭头看了看自己胖儿子,咂咂嘴,默默叹了口气。
娘希匹,貌似,自己被孤立了啊!
第585章 胡大老爷真特么高明
第五百八十五章胡大老爷真特么高明
朱元璋所谓的被孤立,实际上就是因为他的想法太过极端,压根没法让其他人接受。
胡大老爷上辈子见识过官员嚣张、狡滑起来能到何种程度;
也见识过普通的只能称之为小吏的底层公务员是如何的没日没夜加班,累到要死要活的。
他是真心觉着,官员这事儿吧,你别把太看得太神圣。
就当个职业老看,做好监督、做好监管,有错就罚,大错还得往死了罚。
这样一来,其实就足够了。
尤其是这个时代,影响后代‘考公考编参军政审’,那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一句‘老子不当官还能没法摆摊’就能解决的了。
这个时代的阶层差异,远比后世看到的更加明显。
后世那千奇百怪的各种职业、各种行业蓬勃发展,掩盖了权贵、阶层在世界里的痕迹。
因为一般人压根就接触不到那个层面。
所以,普通人能没心没肺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可这个时代不行。
这个时代,能崛起、能改变自身家族的路子,就只有当官儿一条。
你这时候要是明令告诉官员,你贪到什么程度,你家后辈子孙怕是烧香的时候都得啐你一口,你还乐意那么干不?
最要紧的是,还配合着官员俸禄大规模提升。
这连最初安慰自己的想要挣钱养家糊口的借口都没了。
那咋办?
那当然是老老实实地干活咯。
至此,这个吏治的事儿,总算是跟他们爷俩给交代明白了。
而胡大老爷也说起了今儿要说的另一件重要的事儿。
“对了,我那个会友馆,那铺子,你们爷俩想办法弄点人手进去。”
“嗯?啥?”
朱元璋和朱标都傻眼了。
不是!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你要我们爷俩给你弄点人手进去?
胡大老爷叹了口气,看着他们二人道。
“难道就非得我把事情说得更明白一点?”
“我的意思是,既然我那小买卖让这么多官员都喜欢去,那你们不得安排点探子进去?”
“不仅可以听听他们都在商量些什么事儿,也能记录一下他们跟哪些商人有勾结不是?”
朱元璋惊讶的看向胡大老爷,满脸的不敢置信。
“惟庸,你居然主动要求咱派人去?”
“你不担心锦衣卫去了你那儿名声不好?”
胡大老爷脸一垮,没好气的说到。
“难道我不说你们就不派了?”
“我之所以提出来,是想要你们安排一点靠谱的人手。”
“别傻干!”
朱标听到这儿乐了。
“伯父,你这不地道啊!”
“人家去你那儿可是掏了钱的,结果你这转头把他们卖了,不地道啊!”
胡大老爷没好气的嗤笑了一声,横了朱标一眼道。
“太子你这是什么话。”
“我是收了他们钱了,可我收的是什么钱?”
“那是去会友馆能吃好喝好,还可以打打牌跟朋友聚聚的银钱!”
“他们要是在会友馆搞什么其他事情,那我没挣这个钱,自然就不想担着这风险啊!”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啊!”
“这怎么就不地道了?”
朱标被胡大老爷这番话说的嘴都合不拢了。
可细细一琢磨。
是啊!
特么的,老子收的是吃饭、打牌的钱,结果你们在这儿搞风搞雨。
那到时候牵连到老子的时候,老子岂不是很冤?
不过,朱标眼珠子一转又冒出来个问题。
“伯父,你方才说让父皇派锦衣卫的时候,别傻干,你这是有什么想法麽?”
胡大老爷点点头。
“我也没不瞒着你们!”
“若是我那儿很有锦衣卫身份被揪出来了,哪怕官员知道这种事儿是应该的,但多少也有些不好看。”
“或者说到了那一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所以呢,我的建议是,从宫里选一批年纪稍大的宫女。”
“跟他们说好,去锦衣卫培训一段时间。”
“然后回到宫里,从宫里的渠道正大光明的去会友馆当差。”
“明面上,那是我这个胡大人跟陛下关系好,帮着先安置一下这些宫女,给她们一份差使养家糊口。”
“同时呢,这些宫女本就干的是伺候人的差使,去会友馆倒也不差。”
“那么明面上,自然就没问题了。”
“而暗地里嘛,她们听到的消息自然要上报给锦衣卫咯!”
“这些人都是宫女,规规矩矩的,就是耳朵好使了一点,谁都不会怀疑到她们身上。”
“这样哪怕被揪出来说有人偷听,那到时候会友馆直接把人打发了也不算什么,至少牵扯不到锦衣卫身上。”
朱元璋父子俩看着胡大老爷简直佩服一整年啊。
这法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事儿从明面上看,绝对没有半点问题。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