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525节
不仅活得久还活的安稳呢。
想到这儿,胡大老爷眉头一挑,冲着李福禄招了招手。
李福禄顿时一喜,赶紧一路小跑凑到了胡大老爷跟前,弯着腰听吩咐。
胡大老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在本官面前,没必要这么卑躬屈膝!”
“我先问你,毛骧在里头不?”
“回胡爷,指挥使今儿正在里头办差!”
别看李福禄跟个舔狗一样,可涉及到具体事务,他却嘴格外的稳。
甚至连这番话都是四平八稳的那种。
一听就知道,妥妥的衙门里的老油条了啊。
不过,胡大老爷看重的就是这点,他点点头,看着前方轻声道。
“嗯,我跟陛下说了,请个假出去逛逛。”
“陛下怕我不安全,让我在锦衣卫挑点人。”
“看你挺机灵的,可愿意辛苦一趟啊?”
“回胡爷,小的自当鞍前马后护卫您周全!”
不愧是聪明人,不带丝毫犹豫的,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也正是这份果断,让胡大老爷笑着多吩咐了一句。
“嗯,我喜欢聪明人!”
“你是个机灵的,那你再拉个干活的吧!”
“百户就行!”
“到时候各带一个小旗的人跟我走!”
“另一个百户,你帮我选就是了!”
听胡大老爷这话,李福禄当即单膝点地抱拳一礼。
“谢胡爷成全!”
都是聪明人,这里头多大的人情、多大的好处,压根不用说就知道。
而且,这已经不是升官发财的问题了。
这看似只是护卫胡大老爷出去瞎逛。
可实际上呢,这位爷开口就说了,这事儿是经过了陛下的。
这锦衣卫也是陛下差遣的。
那么也就是说,这以后的行程,肯定得落在陛下眼中啊。
功劳不功劳的先不说,这苦劳绝对跑不掉。
最重要的是,借着这次出行的机会,他们可就搭上胡大老爷的线了啊。
那以后平步青云不说,至少不能让一般人欺负到头上了。
就冲着这个好处,李福禄自己的好处再加上推荐另一个人的好处,这里头的人情,可大了去了。
胡大老爷眼见着对方明白了,笑着点点头,走近了锦衣卫总衙!
第606章 锦衣卫指挥使的兴奋
第六百零六章锦衣卫指挥使的兴奋
虽然刚刚就已经有机伶的番子进来禀告过了。
可当毛骧真正看到胡大老爷背着双手,如同老大爷遛弯似的,大大咧咧的走进锦衣卫正堂的时候,他仍旧不免觉着格外的荒谬。
这是哪儿?
这是特么的大明锦衣卫总衙!
平素里别说进来了,就是从门前经过,那一般人都得缩一缩脖子、把脚步加快少许。
而越是官员,就是知道锦衣卫的厉害。
因为锦衣卫从一开始建立,最主要的针对目标就是官员。
所以但凡六部三司哪个衙门有差使要到锦衣卫这边来,那都是推了又推,最后才勉勉强强选出个倒霉蛋过来。
可今天呢,胡大老爷就这么正大光明,以一众宛若逛自己家一般的态度,溜溜达达的就走进来了。
关键是,那东瞄一眼西看一下的态度,太特么放松了。
“哟,毛骧毛大指挥使,忙着呢!”
毛骧一听这招呼,牙根愈发的痒痒了。
这是进了锦衣卫总衙,见着锦衣卫指挥使该有的态度?
可面对胡大老爷,他能怎么办?
“嗨,都是瞎忙!”
“胡大老爷今日大驾光临,可有指教?”
毛骧怂了!
甭管他心里多么的不乐意,但这一刻,他怂了。
哪怕旁边还有锦衣卫的一应下属在,他照样怂了!
越是锦衣卫,越是了解的多,就越是知道胡大老爷的不好惹。
对于胡大老爷,毛骧的认知跟其他人完全不同。
在他看来,胡大老爷压根就已经不能算作是一个官员了。
他更多的,应该算是一个外戚加勋贵加开国功臣这样的一个怪物集合体。
这样的人,不造反、不结党甚至连权势都不沾,就想着过自己的逍遥日子。
那嚣张一点,咋了?
最关键的是,人也没嚣张跋扈到什么程度啊。
这不,纯粹自在一点而已。
你能说人对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不恭敬?
毛骧敢肯定,他要是把这个所谓的罪名拿出来,怕是当场能把人笑死。
胡大老爷可不知道毛骧这儿还有这么多鬼心思。
他东瞅瞅西看看之后,终于扭头看着毛骧道。
“有个事儿!”
“我跟陛下请假了,出去溜达溜达!”
“陛下呢,不放心,让你这儿出点锦衣卫跟咱一起走!”
“当然了,名义上咱顶了个巡察御史的职司。”
“到时候这一路上也确实会把一些事情写成奏报走你锦衣卫的路子呈交给陛下!”
“干不干?”
毛骧闻言顿时眼前一亮,当即站起身来,一把拉住胡大老爷道。
“有这等好事?”
“胡爷您这是给咱老毛送功劳来了啊!”
“没说的,要多少人,您只管开口,老毛我来安排!”
毛骧这话可不是玩笑。
能陪着胡大老爷出行,当个护卫这就算是苦劳了。
可胡大老爷都明着说了,这路上会把有些事情写成奏报,那就证明肯定还有其他安排在身上啊。
到时候,胡大老爷是领头的,自然要拿下最大的功劳。
可动手的是锦衣卫和当地的锦衣卫所,奏报都会走锦衣卫的渠道交上来……
这可不就是给锦衣卫送功劳嘛。
至于得罪人?
呵呵,别说领头的是胡大老爷,他顶在了前面。
就是让锦衣卫顶在前边,毛骧也不怕啊。
他锦衣卫就是干这个的,怕个屁。
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那早早的别当锦衣卫了。
“这样啊!”
“老毛你个指挥使看来当得还是挺不错的嘛!”
“既如此,那你调两个百户,各带一个小旗的人手给我吧!”
“百户的级别就够了,人手嘛,两个小旗也够!”
“真要是在当地出了什么大事儿,我直接调用当地锦衣卫和卫所就是了!”
毛骧一听这话,连连点头。
显然,他也是这么想的。
应天城的锦衣卫自然是最多的,可应天城对于锦衣卫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啊。
抽调两个小旗出来,不大不小、分量正好。
反正这就是明面上的作用,真要是有事儿了,还得当地调人。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