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660节

  不是!

  怎么就‘一看就有问题了’?

  到底是怎么‘一看’的?

  可惜,话说到这份上,已经没办法继续往下问了。

  而事实也证明了,当时朱元璋随手挑出来递给胡大老爷的这本申请赈灾款和赈灾粮的奏本,果然禁不住查。

  都没用锦衣卫,仅仅只是御史出动的消息,就让那边连滚带爬的八百里加急的跑来自首了。

  对于朱标来说,哪怕时隔好几年了,他对于当时那个场景都是记忆犹新。

  因为,自诩为聪明人的他,哪怕到了现在也还是没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看透的。

  如今好了,当年不方便问的胡惟庸胡大丞相,成了他伯父了,这还有啥客气的?

  “嘿嘿,伯父,您是这个!”

  朱标异常狗腿的冲着胡大老爷竖起了大拇指,而后连连拱手道。

  “还请伯父不吝赐教,朱标感激不尽!”

  看着眼前虽然脸上笑眯眯的,但态度却绝对恭敬的朱标,胡大老爷脸上不显的点点头,可心中却也是感慨万分。

  这其实才是朱元璋最得意、最看重的继承人,同时也是所有大明臣民所看重的太子。

  只有他继任皇位,才不会有任何意外,更不会有任何的流血牺牲。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还因为这人,真的足够聪明也足够温和啊。

  胡大老爷颇为感慨的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行了,我既然都提起来了,那自然不会藏着掖着。”

  “走吧,边走边说吧!”

  朱标一听这话,顿时心中一定,再次回复到之前那一脸春风满面的模样,重新牵起了胡馨月的小手,跟在胡大老爷身旁慢慢走着。

  胡大老爷余光眼见这一幕,心中也舒坦了不少。

  “你应当还记得当初你爹带着你来老夫的职房随手挑了本奏章,结果被老夫看出毛病来的事儿吧?”

  “记得!甚至可以说记忆犹新!从那时候开始,我其实就对您这本事念念不忘来着,可您不教啊!”

  朱标这话说得,居然还这一丝丝幽怨了。

  可胡大老爷可不惯着他。

  “呸!我乐意教才怪了!这不是什么敝帚自珍的问题,而是因为那会儿老夫本就俗务缠身,一天天的忙活个不停,哪有功夫去沉下心来教你?”

  “你不会以为这种事儿,只要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然后你就懂了吧?”

  “别人或许在乎这个,能教你一段时间,换你一声老师,将来好弄个从龙之臣什么的,老夫难道会在乎?”

  “当时老夫就已经是丞相了,在乎那么多干啥?”

  “难不成造反当皇帝?”

  “可不当皇帝,当时老夫的官路已经走到头了啊!”

  “所以啊,当时不教你,就一个理由,老夫偷懒而已!”

  朱标无语的咂咂嘴,倒是一旁的胡馨月嘎嘎直乐。

  小两口虽然都觉着胡大老爷这理由多少有些戏谑,但却没人怀疑胡大老爷在忽悠自己。

  纯粹是因为,这理由太有胡大老爷的风格了。

  甚至二人越想越觉着有道理。

  麻烦、耗时长,还没啥好处,他们细细一想,似乎自己好像也不乐意干来着。

  不过,以前的胡大老爷确实是不乐意干,眼下这不机会来了嘛。

  朱标期待的看向了胡大老爷。

  胡大老爷不置可否的继续往前走着,嘴里却开始了今日真正的教学。

  “之所以让你学算经,那是因为,治国,离不开啊!”

第759章 朱标冉冉升起的野望

  第七百五十九章朱标冉冉升起的野望

  “伯父,您一再说治国跟算经有关,甚至都说到离不开的地步了……”

  “真有那么重要?”

  反正这会儿也没外人,朱标主打一个释放自我想啥说啥。

  而胡大老爷也不甚在意,反而一脸坦然的点点头。

  “当然!”

  “就是因为算经跟治国有关,我以前也是一直靠着不错的算数水平和些许的细心,这才在执政当中游刃有余。”

  “这样一说,你就知道为啥那时候我不教你了。”

  “算经啊!”

  “那玩意儿里头到底有多少内容,需要学多久,难道你不知道?”

  朱标闻言一滞。

  “呃,我虽然没正经学过算经,但大概还是知道的。”

  “不过,伯父,还是那个问题,这玩意儿,真对治国有用啊?”

  胡大老爷了然的点点头,一点都没因为朱标的怀疑而生气。

  “嗯,这样吧,就拿上次你心心念念的那封奏章举例吧!”

  “你还记得他的内容麽?”

  一提这个,朱标那可不就来劲儿了嘛。

  “当然记得!”

  “当时是衡阳知府上奏,有水涝之灾,故此申请赈灾款七千两用于购买两万石粮食,以应对流离失所的灾民。”

  “当然了,奏章里头还有不少弯弯绕的讨好、问候以及描述灾区惨状的文字,那就不用说了吧。”

  胡大老爷笑着点点头:“你看,这问题就出来了。”

  “当时我就是指着那七千两的数字,说这人有问题的。”

  “后来的查证也证明了,我没说错。”

  “当时吧,你爹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实际上却把我这事儿记住了,总觉着我是在故弄玄虚、不肯透露自己的本事。”

  “可实际上,我何必如此?”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为何我第一眼看到这数字,就知道衡阳府造假了。”

  这话一出,别说朱标了,连胡馨月都兴致盎然的转头凑了过来。

  别忘了!

  胡馨月作为胡府大小姐,那可是被胡大老爷一手培养出来的。

  当初的胡大老爷对于胡馨月这位大小姐的培养,那可是尽心尽力。

  其他的不说,治国虽然没教,可治家、经营这些方面,胡大老爷那可真没少灌输不少不输于这个时代的‘学问’来着。

  因此,如今遇到胡大老爷再次展开教育,胡大小姐没兴趣才是怪事。

  胡大老爷也没继续抻着,笑眯眯的点了点虚空,宛若在看那篇奏章一般。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得确定,那是一封求援的奏章。”

  “资源的原因很简单,当地水涝成灾,产生了不少失地的灾民流离失所,而本地的赈灾粮已经不够了,所以需要上报朝廷下拨赈灾款购买粮食。”

  “可对?”

  小两口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那么问题来了,都已经到了灾民流离失所、本地官仓里的赈灾粮都已经消耗殆尽的地步了,那证明这地方要么灾害来的时间很长,要么灾害来的很凶。”

  “可为何,衡阳府之前不曾有只言片语说起过当地灾害之事?”

  “不仅他衡阳府没有上报灾情,连他旁边的其他州府也没有任何一家上报的。”

  “那问题就来了,特么这灾情跟衡阳有仇,招呼都不打一个就来,来了就往死了闹?”

  朱标这会儿也面色严肃起来了。

  显然,胡大老爷这是在把他当自家人、自家晚辈看,在教他看奏折啊。

  当年朱元璋也这么教过,甚至一直到现在还在教。

  可朱元璋教的那都是啥?

  ‘咱感觉这人说得不对,嗯,让毛骧查查!’

  ‘这厮品性不咋地,嗯,得多查查,莫要被这厮欺瞒过去了!’

  可以说,朱元璋这人就是多疑,然后配上足够的勘察手段,这才能发现奏章当中的问题。

  可胡大老爷不!

  他管你什么品性,就看你奏章来。

  若无事,那就是正常的政务往来,可若是有事儿?

  嘿嘿,那就是把罪证送上门了。

  不得不说,这种直接从奏章下手开始拿人的搞法,可太对朱标的胃口了。

  这不,朱标都没想到,一句‘水涝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到胡大老爷这儿,立马就成了人的破绽。

  就冲着这敏锐度,他不当宰相,谁当?

  胡大老爷也没太过在意朱标二人,他该讲的还是要继续讲。

  “好,这事儿,没有明证,我当时作为宰相是不能随便查处一个官员的。”

首节 上一节 660/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