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712节
“母后,我有急事儿跟你说!”
“你让其他人退下!”
马皇后随手摆了摆,一旁的内侍便赶紧冲着其他人怒了努嘴,而后带头从离间疾步走了出去。
等到其他人关好殿门,朱标这才拉着马皇后的手,把方才胡馨月所说的事儿给重复了个七七八八。
然后……这皱着眉头的人便再次多了一个。
马皇后有些茫然却又有些发愁的看了眼坐在自己跟前的壁人,苦笑着感叹道。
“咱其实早早的就知道,雄英若是要娶亲,那必然需要多方考量。”
“可咱没想到的是,这除了容貌、家世还有这么多讲究!”
马皇后说到这儿往后一靠,轻轻的靠在了椅背上,抬头默默看向了天花板喃喃的感叹道。
“这一转眼的功夫啊,就到了要给雄英寻摸亲事的时候了。”
“可咱怎么觉着,咱在这坤宁宫跟你父皇商量迎娶月儿的事儿,都好像是昨天一般呢?”
“当初咱可是没少为了标儿你这娶亲之事费神。”
“可这才多久啊,又得继续头疼了!”
“唉,你们可有什么看重的或者心仪的?”
朱标两口子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母后,我也是今日里教训东宫几个不守规矩的妃嫔的时候有感而发而已。”
“在我看来,这些个妃嫔能嫁入东宫,那证明无论是容貌、家世还是品性,虽说不上万里挑一,至少也是上上之选了。”
“可如今一看,却是愚不可及,连该遵守的规矩都看不明白。”
“儿媳由此便想到,若是将来雄英的媳妇儿也是这般,那可就大大的不是了。”
马皇后闻言笑着点点头,丝毫没有要过问胡馨月为何处置东宫嫔妃的意思。
毕竟,如今胡馨月才是东宫正妃,既然按规矩她有这项权利,还能当着朱标的面说得理直气壮,那就证明至少他们小两口早已通过气。
甚至可以说,这事儿朱标早有预料。
既如此,她这个当婆婆的,何必要做那令人厌恶之人去问东问西呢。
倒是方才胡馨月所说的理由,让她觉着格外的有道理。
是啊!
除了胡馨月这位东宫正妃以外,其他东宫的妃嫔何尝不是她点头之后方才入了东宫的?
当初她对于那些人可是非常满意的。
甚至若不是偶然间知道了胡馨月的名声,她和朱元璋原本都打算把那吕氏侧妃立为正妃的。
如今看来,还好娶了胡馨月啊!
“唉,月儿,你所说的,咱其实也知道。”
“可咱往日里来往的、知道的,都是些十岁以上的贵女。”
“也只有到了这个年纪,她们才能跟着她们的娘来宫中参加咱的宴会见见世面。”
“可如今看来,光有十岁以上的,不行了啊!”
“标儿、月儿,你们觉着,这年纪咱要放开到什么地步?”
朱标犹豫了片刻之后,这才认真答道:“母后,孩儿觉着,年纪相仿的最好,实在不行,小一两岁或者大一两岁,也还行!”
此言一出,胡馨月却直接出声反对道:“不止!”
“母后,太子,只有一两岁的话,不够!”
“不得不说,咱家的条件,其实是颇为苛刻的,容貌、身材、心性、天赋各方面都有要求。”
“若是还要对年纪卡得这么死的话,那难免到最后落了个矮子里头拔将军的境地。”
“还不如最小放到五岁,这么算起来的话,最多也不过是小雄英三岁多的样子,倒也不担心于礼不合。”
“另外五岁的孩子也能看出性格了,毕竟三岁看老,这五岁的孩子不知遮掩,反倒是更好看出性情来。”
“最大嘛,月儿认为最多可以放到十一岁!”
“民间有句俗话叫女大三抱金砖,比雄英大个三岁,性子彻底稳妥了,将来也能照顾雄英,倒也是一桩幸事。”
马皇后和朱标听胡馨月一说,细细一琢磨,倒也觉着胡馨月的安排颇有道理。
可越是如此,她反而越发觉着脑子里一片浑沌。
实在是因为之前她压根没注意到这事儿啊。
看得都是朱标这一辈的孩子成亲的对象,哪里会注意才几岁的孩子啊。
可偏生如今胡馨月说得可太有道理了,她不得不琢磨啊。
作为她一手带大的亲孙子,马皇后对于朱雄英这个大孙子的感情,可一点不比对朱标的少啊。
所以,思来想去,她干脆直接喊道。
“来人,去,把陛下给咱叫来!”
得!
马皇后这是打算召唤帮手了。
朱标两口子对此倒是丝毫没有意见。
反正这事儿既然扔出来了,那就不是他们二人的事儿了。
或者说,朱元璋两口子压根就不会让他们插手,顶多选得差不多了跟胡馨月商量一下。
至于朱标,那就是个听结果的,屁用不顶。
不多时,朱元璋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妹子,着急叫咱,可是有什么事儿?”
“重八,咱想跟你商量一下雄英的亲事!”
“嘶…雄英这才九岁不到,就要商量亲事了?”
朱元璋闻言直接到吸了口冷气,同样百思不得其解啊。
咱是为子孙计较得不少,可雄英这年纪,就需要急匆匆的开始商量亲事了?
这未免也太早了吧?
可原本多少有些不以未然的他,听朱标再次把胡馨月的那番理论一说,而后马皇后连声附和了几句之后,他沉默了。
奶奶的,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有道理呢。
那看来,给雄英寻摸媳妇儿的事儿,迫在眉睫了啊!
第823章 朱元璋曝出的隐情
第八百二十三章朱元璋曝出的隐情
朱元璋咂咂嘴,有些不知道怎么往下说了。
因为他发现,这事儿,是真的麻烦。
当初给朱标选太子妃,前前后后花了多少心思?
这里头的考量,简直让人想想都头皮发麻。
“啧,这事儿,咱们从长计议吧!”
“好在如今雄英年纪还小,倒是能慢慢寻摸。”
“唉,标儿啊,如今你这身子骨也好得差不多了,要不,你来帮着咱处理处理国事?”
“咱手头的事儿,可太多了!”
朱标一听这话,顿时一个激灵。
“爹,别别别,千万别!”
“我这儿还得去胡府继续学习呢。”
“嗯?你没学完?那你怎么回来了?”
朱元璋本来跟朱标聊得好好的,可朱标这话一出,他顿时愣住了。
你这不对吧!
咱付出那么大代价让你来学这个,你居然没学全就回来了?
关键是,咱那个玉牌牌可是咱原本打算带到坟里头的好东西啊。
好在朱标的解释来得很快。
“爹,教学还在继续呢,伯父那边一直不曾中断过我等的学习。”
“只不过,学这东西,是真的费力气、费心思,关键是还只能口口相传不能落于纸上。”
“所以啊,只能慢慢来。”
“而这次儿子回来,也是因为伯父那边探听到了情报,这应天城内外都可能有兵灾,故此,不仅儿子,连伯父一家人连带着胡家庄的百姓都进城去胡府避祸了。”
朱元璋一听这话,双眸猛的一缩。
“你是说,惟庸带着一大家子都进城了?”
朱标默默地点点头。
朱元璋这下再也顾不上其他的了,直接真了起来,瞪着朱标高声问道。
“你把事情给咱前前后后说明白!”
“娘的,这怕是要出大事了!”
朱元璋这样子,不仅让朱标有些摸不着头脑,连一旁的马皇后也看了过来。
“重八,你这是咋了?”
“惟庸一家到城里避难,那不是理所当然的麽?”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