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780节
“若是在大明朝堂里,惟庸若要这么干,咱绝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甚至会指着他鼻子骂。”
“可如今他是要在自己的地盘安排这么个人,弄这么个职位,咱们过去指指点点,那就有些不对了。”
“标儿啊,既然咱已经答应了惟庸,允许他开府建牙、仪同三司,还要给出封地并允许他海外建国,那咱的话,就不能不算。”
“既然他都是一国之主了,凭啥在自己地盘上,还得按照你的规矩来?”
“标儿,规矩这东西,定下了,你就得遵守。”
“如果你自己不遵守,那反过来别人也没必要跟你按规矩来了!”
朱标听到这儿惊讶的扭头看了自家老爹一眼,却发现往日里霸气绝伦的洪武皇帝,正一脸认真的看向了自己。
也正是这一眼,朱标从朱元璋的眼神当中明白了。
为什么平日里性子最是暴躁、最是冲动的朱元璋,会这么耐心的给自己说这些?
因为这是一个父亲在给自己那即将继承家业的儿子上最后几节课。
这个时候细细一琢磨,朱标其实就明白了。
方才是他冒昧了。
他又把胡大老爷的位子给弄错了。
于老朱家而言,如今的胡大老爷,在那封确定这几天就要通传天下的圣旨里,已经确定是要封王、建国、自治了的。
那么,抛开双方的私人情感、亲属关系甚至还有过往的身份等等。
如今的胡大老爷,已然有资格也有理由让老朱家平等相待了。
尤其是方才所聊到的关于之后一段时间里胡家庄要用到的相关政策的安排。
这就是人家的内务。
指指点点一番或者蛐蛐两句,在这种场合都没关系。
但再多的事情,那就没法干了。
正如朱元璋所言,那是人家的事儿了。
想到这儿,朱标挺起身子冲着火炕另一边的胡大老爷喊了声。
“伯父,抱歉啊,方才我有些冒昧了!”
胡大老爷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没什么冒昧不冒昧的!”
“之前我们聊这事儿的时候,我不就说过吗?”
“我说很多政策,你们可以选择一个试点来验证一二。”
“而我那胡家庄,在某些方面,何尝不是在承担着试点的作用?”
“有些跟大明不同的新政,在胡家庄到底效果如何,会不会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这些东西,将来都是能在胡家庄看得到的。”
“所以太子,我建议啊,反正我这胡家庄未来首相的秘书室里都已经塞了这么些人了,干脆你也塞几个吧!”
“啊??”
朱元璋爷俩听到胡大老爷这话,当场直接绷不住了。
“不是!惟庸你这是弄啥呢?”
“咱方才要把我家那几个小崽子送进来还得跟你商量呢,怎么到标儿这,你还主动邀请起来了?”
“咋地?”
“咱俩的交情还比不上你好额标儿的?”
胡大老爷好悬没被朱元璋这‘幽怨’一番话给弄得当场一口酒喷出来。
他恶狠狠的瞪了朱元璋一眼后,这才没好气的说到。
“你想啥呢?”
“我是觉着,既然你们爷俩都看上我这地方,都打算往里头不断塞人了,那我还不如大方一点呢。”
“反正我那儿也确实缺人干活!”
“甚至我觉着,不仅秘书室,到时候下面各个衙门,都可以从东宫属官当中挑选年纪比较轻,太子比较看重的人里头挑选几个合适的,来胡家庄工作个几年。”
“正好,到时候不少新政都是要在大明实施的。”
“有这些人在,到时候大明这儿也能第一时间上手不是?”
第905章 不沾因果的甩锅
胡大老爷的建议一出,朱元璋爷俩都是若有所思的开始琢磨了起来。
这事儿,好处自然是有的。
别的不多说了,就说之后胡家庄某些新政‘移植’到大明的时候。
这帮子在胡家庄已经有了几年亲身体验,并且真真正正上手操作过的人,绝对比那些雾里观花、夸夸其谈之人要强得多。
这一点,实际上是早就确认了的。
大明虽然才刚刚建国,甚至开国皇帝如今人还在呢。
但大明在政体、国策等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调整的。
这一点,朱元璋爷俩都认可。
同样的,国策这东西,不能想一出是一出,不能拍脑袋决定,同样也是被胡大老爷灌输到这爷俩脑子里了。
固然朱标如今已经按照胡大老爷之前所说的开始寻摸地方弄个试点县之类的东西了。
但这爷俩最信任的,或者说本能的还是想在胡大老爷这儿讨个便宜。
所以,他们很早就已经确定了,到时候各项政策一定要在胡大老爷这儿看到好的效果了,并且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以后,再搬倒大明去用去。
而到了那一步的时候,必然伴随着一个巨大的问题。
缺人!
某项从未出现过的政策在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开始施行的时候,缺人绝对是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因为这个时代的官员素质其实是极为低下的。
等于是一帮子仅仅只学过公文写作和语文两门功课,其他什么都没学过的偏科生,要去面对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政策,你让他们怎么下手?
看不懂、弄不明白之后,那剩下的,便只有消极应对了。
毕竟,有心无力不是?
可若是,有那么一帮子早就熟稔于心之人手把手的教,甚至还在一旁亲身示范呢?
这时候要是再说什么不知道、看不懂之类的屁话,那到时候哪怕在位的估计已经是朱标这脾气好了不少的皇帝,那都得问上一句,这是何人部将了!
毕竟老朱家传统嘛,最看不得有人拿着他家俸禄不干活。
朱标这会儿压根已经不想其他的了,琢磨明白了这里头的利害关系之后,他已经开始暗戳戳的开始在东宫属官名单当中寻摸合适的人选了。
可这时候,意外又发生了。
朱元璋看了眼一脸喜意却又陷入沉思当中的朱标,扭头看向胡大老爷道。
“惟庸,按照你那国家的规矩,咱这个首相按理来说,是掌握着官员升迁、贬斥的权利了吧?”
“没错!无权在手,你如何能限制住那些个骄兵悍将呢?”
“既如此,那倒是好办了,那咱决定先不急着从东宫要人了!”
“嗯???”
胡大老爷仔细看了看眼前自己杯中的残酒,甚至还闻了闻。
娘的,今儿个喝的不是假酒啊。
怎么这爷俩一个个都不按套路出牌了?
朱标也懵了!
这是咋了?
我难道不是我爹的好大儿了?
不然的话,为毛胡大老爷都答应了的好事儿,自家老爹却跳出来阻拦呢?
朱标那着急的样子朱元璋自然看在眼里,可他却只是慢悠悠的喝了杯酒。
“嗯,标儿啊,你先别急,这事儿,咱也是有考量的。”
“还望父皇不吝赐教!”
“呵呵,你想想,还有半个月功夫,你就得继位了,那到时候,你东宫的一应属官肯定在职位上会有所调整。”
“那么,这时候,你告诉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其他人都去升官发财了,可你们几个却爹去一个藩国当小官儿去!”
“你觉着,这帮子原本都等着当从龙之臣的东宫属官,会怎么看你?”
“他们跟你之间,还能有什么情谊在么?”
朱标不说话了。
显然,朱元璋这番话,直接问到他的痛处了。
新皇上位,分封群臣,本就是应有之义。
这其实就是对于过往支持自己的部份朝臣的褒奖嘛。
毕竟,你若是不能及时的给予支持者以回报,那怎么可能期待还有人继续支持呢?
所以,就好比方才朱元璋所说的那样。
若是半个月后,东宫属臣里头要是大部分人都被掉入六部等各衙门去了,结果有部分人却只能来胡家庄,他们能满意?
朱标自己就能回答这问题。
那是绝对不会满意的!
也不用说什么这是胡大老爷的地盘,朱元璋还在这儿当个什么首相之类的屁话。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