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813节
我特么马上要辞职了啊!
我都不在陛下这儿混了,那我说出来又能怎样?
反正以后跟着胡大老爷混,而胡大老爷对于自己的黑历史可谓是了如指掌。
那还有什么怕的?
想到这儿,李怀仁甚至觉着自己站在这儿的底气都足了几分。
于是,他冲着朱标施施然的行了个礼后,这才朗声道。
“陛下,此事,还得从微臣对王爷的些许小算计开始说起,前段时间……”
“……”
“……于是,王爷就把微臣给派过来了,既是求得陛下批准这些王爷看中之人离开,也是让微臣来跟陛下辞职!”
朱标细细的听着李怀仁的解释。
而等到对方彻底说完之后,他才玩味的看着对方道。
“李主事,朕这教坊司主事的位子,真就让你这么的弃之若履?”
一听朱标这话,先别管内容,光是这语气就足够把李怀仁吓死了。
他一个腿软,噗通一声再次跪下了。
“陛下容禀,微臣为大明在教坊司效力了足足十三年了。”
“虽说不上功勋卓著,但也当得起一声兢兢业业!”
“微臣不过是实在受不了这教坊司里头的各种惨剧了!”
“还望陛下恕罪!”
朱标看着眼前紧张得不行的李怀仁,不置可否的哼唧了一声。
“行了,起来吧!”
“你这心思,也算是昭然若揭了,教坊司在你嘴里都成了惨剧连连的地界了,也难怪你嫌弃!”
“那你便走吧,朕总不能让一个心不在此之人硬待在这位子上耗着。”
“只是……朕还有个问题!”
“伯父叫你过去负责的那天工坊,是个什么衙门?”
“你就不担心重蹈覆辙?”
李怀仁闻言想都没想就把胡大老爷之前说的那些给重复了一遍。
而朱标听着听着就感觉不对了。
“嘶……这事儿,怎么朕记得伯父曾跟朕都说过一遍啊!”
“他那时候就劝过朕,说这大明国力想要增强,就指着这些个工匠能弄出什么开天辟地一般的东西了。”
“朕当时还想着,这就是瞎想、瞎胡闹来着,如今伯父是打算亲自动手了?”
“这工匠,真有这么利害?”
“李怀仁,既然伯父挑了你当这天工坊的主事,那你觉着,这所谓的科技,真有那么大作用?”
李怀仁听到朱标的问题,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反倒是举了举手边刚捡起来的档案。
“陛下有所问,微臣本应当对答如流,这如今这王爷交办的差使还没办完呢!”
“不如,陛下您先把这事儿办了,也容微臣考量一二?”
朱标闻言都快气笑了。
“好你个李怀仁啊!”
“伯父还真没看错你啊,你这办差倒是真的卖力气啊!”
“朕身为大明皇帝、九五至尊,问你个问题,你还得催着朕把伯父的事情办了才能胡大是吧?”
“行,念在你对伯父一片忠心的份上,宋仁,拿过来吧!”
“不过,李怀仁,待会儿若是你不能给朕一个合理的答复,咱可就老账新账跟你一起算了啊!”
李怀仁讪笑着不敢答话,只能老老实实地把手中的档案全递给了宋仁。
而宋仁则是没好气的瞪了这老小子一眼。
在宋仁眼中,这李怀仁就是个棒槌啊。
不说其他的,就说在陛下面前这表现,哪怕你对那胡大老爷再恭敬,可如今你还没辞职呢。
你如今还是拿着大明俸禄的教坊司主事呢!
咋的?
就这么迫不及待?
大明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这看不起大明就是看不起朱标,而看不起朱标,就是看不起他这个总领太监啊。
那宋仁能给他好脸色才是怪事。
不过,李怀仁压根没注意到宋仁的眼色。
因为这时候的他,正绞尽脑汁琢磨到底该怎么回答朱标的问题呢。
朱标的动作很快,基本上就是简单翻了翻这档案,发现没什么特别熟悉的名字,也没什么特别犯忌讳的人员家属,便直接拎着笔一份份档案的直接笔走龙蛇了。
字不多,就一个‘赦’字!
而写完这十一个‘赦’字后,朱标又拿起一旁的私章,啪啪啪啪的一通砸。
眼见着每份档案上都有了个红彤彤的印章,他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于他而言,这不过是些许小事罢了。
既不是什么大案要案的要犯,亦不是什么身份敏感的要犯家属,那么,胡大老爷的面子,足以让他想都不想就同意这件事儿。
甚至,他这会儿还在琢磨,是不是将来也能按照胡大老爷那边一样,让这些个教坊司的女子也出来给稚童蒙学呢。
毕竟,谁不希望自己麾下这读书识字之人能多一些呢?
不过,这些都是之后的事儿了,眼下,他还有事儿要办呢。
“李怀仁,朕方才的体温,你可曾想明白了?”
“伯父索要的人员,朕这儿可都是予以放行了,你答应朕的回答呢?”
李怀仁倒也没太过慌张,躬身一礼后,朗声道。
“陛下容禀,微臣如今尚未接手这天工坊,倒也不能用事实来证明这科技到底有用无用,故此,微臣只能说一说微臣自己的想法!”
“若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恕罪!”
“哦?你这还倒是严谨,自己所思所想麽?那行,朕听听看,朕恕你无罪,你放心大胆的说便是!”
“谢陛下!”
李怀仁到底还是胆小怕事,这首先第一件事就是便把自己言语间冲撞帝王的罪名先给免了再说。
毕竟,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不是胡大老爷,没资格在这儿大放厥词!
第945章 胡大老爷怎么可能不成功?
第九百四十五章胡大老爷怎么可能不成功?
李怀仁看了眼上首的朱标,见对方脸带些许微笑,可一双眸子却冷冷的看着自己不见半点情绪。
这让李怀仁混身一个激灵。
不好!
自己这些小手段,貌似又被看破了!
李怀仁这会儿多少有些应激了。
娘的!
为毛你们这些当大佬的,甭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一个个的都跟妖孽似的?
怎么就这么轻易就能一眼看穿咱这点手段啊?
咱真就这么不堪?
不过,这些也不过是李怀仁心中的吐槽罢了。
他这会儿反正目的已经达到了,朱标也没明着挑破他,那他就干脆当做不知道。
“陛下,于微臣看来,这科技,绝对是有利的!”
“哦?何解?”
“陛下,此事其实微臣在问及王爷的时候,就提出过一个问题,科技到底是什么?”
“科技可有什么能如王爷所说的那般改天换地能力的器具出现?”
“当时王爷的回答是,有两件事,称得上是改天换地。”
“其一,便是农具的不断更新迭代,犁、耙、锄、铲,这些东西的存在,让原本的刀耕火种进化到了精耕细作!”
“这一工具的出现,不仅让天下百姓有了饱饭吃,更让王朝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可以说,这些东西,看似在日常生活当中并不起眼,好似随处可见,但,他们的作用,却不能否认。”
朱标若有所思点点头,喃喃的感叹道:“原来这便是科技?”
李怀仁可没听到朱标的感叹,他反而谈兴大发的继续说道。
“陛下,这第二个微臣眼中影响深远的科技发明,那便是纸张!”
“此物出现之前,竹简、龟甲、锦帛,这些东西才是记录文字所用之物。”
“可这些东西,有的贵重、有的麻烦、有的难以携带和保存,可以说各有各的缺点。”
“以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路学说何等的繁华,可真正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
“这其中固然有焚书坑儒等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文字的记录、抄写、传播实在是太难了。”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