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143节

  无论怎样,在钨矿未被发现之前碳化竹丝的使用寿命是不足的。

  “开关二极管?听起来原理虽然是一样,但具体设计的细节好像又与整流二极管有所不同。”

  朱元璋、刘基等人都明白了二极管的原理,但问题是不明白其应用场景在哪里,所以觉得很是抽象,就算是想说些什么也无从开口,这真空二极管就像一位极其陌生的人。

  【后来另一位大神福雷斯特,在此基础上再次升级,在中间放一块镂空的金属网,叫做栅极】

  【给栅极施加正电压,此时会吸引灯丝飞出的电子,然后穿过镂空的栅极进入到右侧,所以这条路径电流导通】

  【相反给栅极施加负电压则会排斥电子飞过,所以这条路径电流截止,假设给栅极施加一定的正级电压,只让左右正负极处于轻微的导通状态】

  【然后输入一个小的交流信号给栅极,假设是正波,叠加到栅极,使其电压增强,那么导通电流就会增大】

  【同理如果是副波叠加到栅极,使其电压减弱导通电流则减小,也就是输入信号使栅极轻微的变化,导致左右之间导通的电流出现强烈的变化】

  【再搭建简单的电路,可转为输出更大的电压信号,相当于将输入信号放大了好几倍,这就是真空三极管放大信号的原理】

  【因为电信号会随着距离的传输而衰减,这在当时还推动电话通话的发展,首次实现了电话横跨M国,有了放大信号的真空三极管,就可以把电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

  【而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也推动接下来电子学出现爆发式发展,经过短短100多年就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高科技了】

  奉天殿前。

  众人一下恍然大悟,原来在真空二极管的中间加一个网状的栅极,就是所谓的真空三极管。

  而电话信号随着距离的衰减的问题,表现为电话两端听不清楚,电流噪音‘呲呲’声不断,这个问题和电报机远距离传输一样,需要别的技术来解决。

  众人一开始想到的是继电器,但完全没用

  因为继电器远距离传输时只能通过电生磁,导致开关接上和闭合,实现远距离传输,也就是只能传输0-1信号(电报)。

  但电话产生的电流是连续的,不过是强弱起伏不定,这个信号被称为模拟信号。所以继电器没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众人忧虑的问题。

  “妙啊!虽然感觉还不是很懂这个原理,但验证一番就知道有没有效果了。”朱标等人小心地将天幕给到的电路图给抄录下来。

  “电灯丝和真空三极管的栅极,需要用到的是直流电来控制正负极保持稳定,一般来说要用电池来解决,但这个方法又太麻烦了.毕竟电池电量总有耗尽的时候。”

  “所以可以用到前面说到的整流桥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或者是使用直流发电机发出直流电,这样就完美规避了这个问题。”

  众人一点点分析该结构图,将所有能想到的想法一一说出来,很快这三极管的各个难点的地方都被一一攻破,虽然本身没有多大的难度。

  “也不知道这次信号能传递多远?”

  “从M国国土东西来看,这距离应该够用了。”

  《如果我在三极管基础上在中间再加一个栅极会怎么样呢?》

  《放大倍数是比三极管大一点,用作高频、音频放大,振荡等。后来被五极管取代》

  《可怕的直立猿.你们在讲些什么鬼东西?。?》

  《我一直以为,二极管是个PN结,三极管就是NPN/PNP结》

  《pn结那是晶体管,是真空电子管之后发明的》

  《真空二极管、三极管无论是发热严重,功耗又高.所以后面都是晶体管了。》

  金陵城电器行。

  一众东家及小厮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不是,你讲的是啥嘞?为什么天幕还说讲得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这么大的么?

  和兴茶食店。

  万掌柜有些意兴阑珊地放下笔.纸上是刚临摹完的三极管结构图很遗憾,没看懂。

  “这玩意门槛这么高?”

  “好歹是高科技呢.尊重下!”不少食客苦笑着说道,其实大家都想从天幕提到的各种技术中分一杯羹

  奈何提及的技术,要么是各种矿,要么是远洋之外的特产,要么就是简单的各种物件,但已经被瓜分掉市场了。如今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大部分人连听都听不懂。

  这真是心酸无奈.因为金陵城9成5以上的百姓,还是文盲,连字都看不懂,指望他们搞真空三极管真是为难人。

  而这里面不是那种简单的机械结构,看一眼就能学会,其中的弯弯绕绕,电磁转换,信号传递等在绝大部分人眼中,就是完全如听天书一般。

  况且大家也是天幕亮起这一日有空跟着偷闲一下,平日里也没时间钻研,所以大部分人肯定都是来凑个热闹的,而他们最喜欢的肯定就是各种电影电视剧解说貌美如花的仙女跳各种舞.

  这玩意需要消耗的人才就极其恐怖了,看评论区讲解,这只是其中一种技术,在此之上还有另外一种技术叫什么PN结。

  同样的原理,两种不同的技术.

  《他们是怎么发现的?》

  《永乐大典上记载的[狗头]》

  《记得以前好像背过,1906年美国科学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代表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唐,长安城。

  李世民已经当习惯了甩手掌柜,此时看到调侃《永乐大典》也是会心一笑。

  根据天幕提及的信息,他是专门推算过时间,1368年明开国,年号洪武,洪武三十五年(1403年),朱棣攻入京师,靖难成功。

  而这三极管是1900年后的产物了

  “这三极管还能将声音放大?”房玄龄等人均是一愣,对视了一眼,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方向。

  “好像.还真能!”反正都是信号,为何不能。

  “只是这三极管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嗯可以一个个试试看,只要电路搭对了,那声音就会变大很多。”

第138章 免疫系统

  【梅开二度,最近嫦娥六号二次登月的消息又火了一把,不过这次是硬着陆。其实这个表述是有一些问题的,因为嫦娥六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

  【轨道器负责地月转移、环月飞行和月地转移的任务;上升器负责将样品从月面送至环月轨道并转移至返回器;】

  【着陆器负责从环月轨道降落至月面并采集样品;返回器随轨道器负责将采集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

  【此次嫦娥六号降落月球表面的其实只有着陆器和上升器,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一直在环月轨道待命,在着陆器完成采样工作后,由上升器将样品送至环月轨道中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中】

  【而完成了样本转移的上升器,为了不拖累返回组合体将月壤样本送回地球,就与这个组合体分离了。】

  【组合体按计划返航自不必说,为了发挥上升器的最大价值,探月工程师们控制它再次返回了月球,不过这不是软着陆,而是直接硬碰硬的撞向月球表面!】

  【这样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了减少太空垃圾,完成任务的上升器如果继续停留在月球上空的环月轨道上,就会变成月球的“太空垃圾”,影响后续的月球探索】

  【二是通过控制嫦娥六号上升器撞击月表,能够激起月尘,采集月球的地动数据,获得更多关于月球地质结构和深层月壤成分的研究数据,为将来的探月任务提供数据和经验支持】

  【此外,这次的硬着陆撞击还能在月球表面再次留下痕迹,这将成为我们探月计划的一個坐标,或者说纪念,或许将来可以在这个地方建个遗址公园也说不定】

  奉天殿前。

  “这是模块化的理念吧?”朱元璋等人诧异道,他们一直以为嫦娥六号是一个整体,没想到还可以做成四个部分,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可以合作。

  “陛下圣明,理应是了。”胡惟庸等人拍了个不痛不痒的马屁。

  “不过隔着38万公里精确控制着这上升器和组合体对接用的是无线信号控制吧。”刘基感叹说道,“这种手段真的神奇。”

  无线信号这个词是从评论区得知的,很形象。

  众人点头,这里面四个部分分工明确,章法有度,可以看出登月工程组确实准备极为充分。

  “隔空控制物体?这又是一种新奇的技术。”不少人眼神迸发出光芒来,其实从三极管、电话机通信原理、模拟信号、电信号等等一系列知识和词汇,众人也猜出了这种技术底层的逻辑,那就是无线信号。

  这种理解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你理解了1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那么理解1000以内的加减就是水到渠成的了,这是类比的力量,人生来就有。

  有了声音转化成电信号的理解,众人对无线信号的也好奇不已,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一些东西,比如控制上升器在精确的时间里起飞、进行对接等等。

  也就是嫦娥六号的几个部件,拥有‘回应’的能力,能解析出地球方面发来的命令并执行,还要做出一系列的精细的操作。

  这一点对于奉天殿前的诸位,暂时只晓得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的众人来说,实在是超出了理解的范畴。

  【免疫系统,大概是这个世界上生物最精密、最成功的系统之一】

  【当一个病毒钻进正常的人体细胞之后,便开始猥琐发育、大量复制,但这时候它还不会立即整死细胞,目的就是为了伪装,以躲过免疫系统的侦查】

  【但只要发展的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它们就会破壳而出,此时破碎的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拉响警报】

  【首先闻讯而来的是巨噬细胞,其特点就是大,可以吞噬细菌和病毒,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吃1万个病毒左右,但如果病毒实在太多吃不完,巨噬细胞也会释放细胞因子,呼叫中性粒细胞】

  【在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收到信号会立刻赶到战场,并向病毒喷涂致命的化学物质,甚至会对人体细胞造成伤害,更有甚者会直接爆炸,洒下一张由他们自己DNA和有毒物质的网,捕获并杀死病毒】

  【随着战况越来越激烈,人体的下丘脑还会把体温拉升一两度,以降低病毒活性,同较高的体温会让代谢更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更敏捷,这在宏观上会表现为发烧发热】

  【如果这都搞不定,那就该树突状细胞上场了,他们长得跟巨噬细胞很像,但在吞噬完病毒之后会立马退出战场,并且顺手给病毒画个画像,然后往人体的淋巴结里跑】

  【那里有数以亿计的特种部队T细胞正在待命,他们每一个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树突细胞能吞噬和分解病毒并找到对应的克制该病毒的T细胞】

  奉天殿前。

  书吏们一边念叨“免疫系统”四个大字,一边开始奋笔抄录相关内容。

  很明显这是细菌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内部的反应。

  在座的众人,对人体内器官、血液、脑袋、妇人的分娩过程、生病时体内的反应等等的好奇心,一点都不下于航空航天,不下于电磁理论。

  因为这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对自己身体多认识一分,那么在面对疾病、面对细菌病毒时就多一些从容和应对的方法。

  而此刻讲的是病毒入侵人体内时发生的事情。

  这是众人完全陌生的领域,甚至于对人体细胞的认识都还处在很浅显的阶段,只大概知道人体最小单元是细胞,至于其内部有什么则还是未知。

  从显微镜问世以来,太医院在这方面倒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不过受限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目前对于血液中的细胞,只能模模糊糊看到个形状。

  另一方面对于植物细胞,倒是能大概观察到其内部的结构。

  “人体信号释放信号类似狼烟,首先赶到的是悍不畏死的先登部队巨细胞,紧接着是精锐部队中性粒细胞,然后是负责协调后勤的树突状细胞还有个专门克制病毒的T细胞,硬要类比的话,有些像不同的器械”

  “照这么比喻,这也太精妙了吧”许多人头皮都有些发麻,而且看这应对病毒的流程,还真像有大将坐镇其中一样。

  “问题是这些细胞是自发的?”

  “是遗传物质!人体的各个细胞和植物细胞一样,都是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那么分裂而来的细胞肯定含有遗传物质,或者说DNA。”张院使肯定地说道,这就是太医院几个月内的研究成果。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血液中的细胞分裂而得出的结果,里面有没有遗传物质反而是他猜测的如果没有遗传物质的话,那这个细胞完全就是没用的。

  “在遗传物质中,可能早就规定了各个细胞的行为和特征。”张院使又补充了一句,虽然不知道细胞是怎么组织成各个器官或者皮肤、毛发并表现出相应的特征,但这个说法肯定是没错的,这是天幕中一直提到的基因控制性状。

  除了朱元璋、朱标等少数人外,其他人都吃惊不已,想不到一直默默无闻的太医院,还研究出了这么多东西来。

首节 上一节 143/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

下一篇: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