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153节
“原来所谓的大平原.是砍伐后的.”
“不对不对!”刘基打断了众人的情绪,脑海中不断翻涌.
其他人有些焦急,纷纷追问道:“哪里不对?”
“肃静!”随侍太监眼见陛下眉头皱得很深,低声呵斥一声。
刘基充耳不闻,他双眼呆滞、脑海中闪过一幅幅画面,最后定格到北纬30度,也就是副热带高压带上。
“南北纬30度左右,不就是副热带高压带吗?这里该是沙漠才对,北部也不对,光热条件不支持形成雨林.”
“啊?”大部分人虽然也记,但对于这种地理知识就没那么上心了,因此也要旁人提示才想得起来。
“也就说北边这一块大陆其实是没问题的”众人放下了心,这还是第一次见人运用地理知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如果说在北边这么广袤的地带都找不到红薯、玉米、土豆的话,他们是不信的。
因为天幕提到这些作物时说的是原产地、起源地等。
这些作物随着印第安人的活动和驯化,虽然可能零星种植,但必然不会少到很稀有的,并且很可能已经推广了,这点是此前推演过的。
天幕说的也恰好证实了这一点,那就是经过几千年的驯化,不可能很稀少的。
他们怕的,无非是真的整片大陆都是雨林这才是折磨。不过想想,雨林形成需要雨热同期,像琼州、南洋地区等美洲大陆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
【或许有人会觉得疑惑,雨林阻碍交通,限制农业发展,为何印第安人不砍伐呢,其实也并非不想砍伐,而是没有办法砍伐】
【砍伐需要铁器,铁器需要冶金术才能制造,而冶金术需要各部落之间的合作才能发明出来,但美洲部落之间缺乏交流,很难发明冶金术,就算是有人靠一己之力发明了冶金术也无法量产】
【因为美洲大陆缺乏浅层的铜铁矿,而深层铜矿需要铁器挖掘,他们就在这样的死循环中困在石器时代里】
【而上述说的这些,在欧亚大陆上则就截然相反,欧亚大陆被视为世界道,有可驯化的作物和动物,有大量浅层的铜铁矿,也有平坦的地形和丰富的部族,因此欧亚大陆塑造了大量文明】
【因此印第安人一直到白人来后才开始大力发展,不可否认白人起初为印第安人带来了文明曙光,印第安人用手中的香料和培育作物,换取了白人手中大量的武器、马匹和铁具】
【不少印第安人部落,因此发展出繁荣的贸易文明,然后就进入了文明大爆发的阶段,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太短了,毛皮贸易后,殖民者站稳了脚跟,摧毁了印第安人追逐野牛迁徙的习性,很快就开始迫害这些原住民】
【而印第安人在和白人殖民者的斗争中也没有多逊色,百年间他们就从石器时代的单一部落形式,发展成类似于匈奴的部落大联盟,和西班牙的殖民者打得有来有往,甚至有多次击退殖民者的记录】
【战争也从17世纪打到18世纪,人口从3000多万锐减1300多万,也没有屈辱投降。其实也并不是白人殖民者有多厉害,而是他们带来了一个可怕的东西:瘟疫】
【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麻疹、流感、天花、霍乱等,这些都是从动物身上发展出来的传染病,没有驯化过野生动物的印第安人,对于这种烈性传染病几乎没有免疫力】
【因此让大量的印第安人开始得病死亡,从16世纪到18世纪瘟疫的盛行,让印第安人锐减了95%的人口,许多发达的印第安文明都城最终都变成了鬼城】
【而这其实才是印第安人输给白人的真正原因,印第安人的落寞其实是充满悲剧的,他们并非懒惰或者愚笨,也并非是软弱或者其他原因.】
朱元璋等人对灭族显然没什么共情.更何况,这所谓的印第安人他们也不认识。
后世之人缺少对战争残酷的正确认识古往今来,开战双方基本都是奔着你死我活,灭人全族去的。
战争,抢的都是生存空间,不然谁会别着脑袋跟别人胡咧咧!天幕提到的殖民战争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底色。
哪像后世那般
“这也是好事至少我们搜寻北美大陆的时候,不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刘基等人说道,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是啊,我大明精锐.对付一帮拿石头的野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可轻敌,他们只是没有趁手的兵器,并不是蠢!”
“放心啦,我们又不是去侵略的,只是要找到土豆、红薯、玉米、花生等作物,哪怕拿东西换也是可以的。”一众人心情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心中也在祈祷,最好要找的几样种子就在北美洲。
“战争,远没有做生意赚的那么多。”朱标也想起了后世说的。
既然他们都是游牧民族,那买地成本也不高才对.毕竟我们总有很多他们没有的东西,像什么瓷器,茶叶,香料,丝绸,琉璃等。拿这些稀罕货,或许都能换来许多地。
反之是战争,距离那么远,打下来之后统治成本也很高,朝廷上下至少都没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事实上,朱元璋一直没有那么大的追求,能统治中原地区,为子孙后代谋来万世福祉,他已经很满足了。
第149章 自来水系统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百姓用水方式多为井水,清末时北京户口的人数已达80万之多,但水井总共也只有1228口水井,一口水井至少要给652人供水,用水紧张可见一斑】
【第一座自来水厂,并不源于如此紧张的用水压力,而是源于大臣们想建立一座能灭火的水厂.当时的北京城常常发生火灾,从1865年到1906年,40年的时间有记录的大型火灾共计20次】
【虽说当时有个叫做激桶处的部门,专职是灭火,但灭火时得一桶一桶从远处搬回来再扑火,效率奇低。而这些火灾.慈禧都经历过】
【所以一听说要建水厂用来灭火,慈禧原则上是大力支持的,但你要问她要钱的话就是你不懂事了.大臣们便使用一招‘官督商办’把锅甩给商人,商人也不傻啊,相互之间来回扯皮,最后按照供水的模式把这事给办了,也就是建成水厂后平时可以把水卖给百姓】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北京城东的孙河为源,北京的第一座自来水厂,京师自来水公司成立,与之同起的是负责沉淀净化的孙河水厂和负责漂白消杀的东直门水厂,两个水厂之间有两道口径为400毫米的钢管连接】
【在东直门水厂内还建有北京的第一座水塔:东直门水塔。经过漂白消杀的水会用高压水泵抽到水塔内,通过压差将处理好的自来水压进供水管网,当时的管网设计全长20万米,共设420多个水龙头.从北京城的东北角开始,绕着城墙铺设】
【主干网线大多为直径450毫米的管路,由主干网向下是直径为200毫米到350毫米的小干管,用以通道各街和大胡同。由此再连接到80-150毫米的支管上通往各个小胡同,最后连上直径50毫米以下的小管接到用户家院内,或者各個水站的龙头上】
【按照规划居民取水需购买水筹,换算到现在就是两毛5一担,凭票到水站取水,再挑回家中的水缸里,因为水龙头数量不够,此时的自来水还不是直接接到每家每户的】
【这解决了大约16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但城中至少有80万人,照理来说依葫芦画瓢多建水厂就可以覆盖全民了,很遗憾不行因为北京城缺水.】
【不仅北京,北方城市普遍缺水,从清末到建国之初的这近50年的时间里,北京也仅有这一座自来水厂。而同时期水源相对富裕的上海,已经有5座之多】
金陵城,奉天殿前。
“这慈禧五行缺火吧?”
“不过这个时候,大清差不多快灭亡了吧?”一众人忍不住笑出了鹅叫声,怪不得一提建水厂,原则上就大力支持,一问实际行动那是没有的。
同时可以看到帝国的衰落,连小小的水厂都凑不齐钱来建设了。
“沉淀、净化和消杀都能理解,漂白用的是什么物质?”朱标都忍不住说道,沉淀和净化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可,消杀用的是氯气消菌杀毒,漂白呢?
“北京城的水质很浑浊吗?竟然要用到漂白?”一众人都有些疑惑.难道是如黄河那样的河水,杂质很多?
不过说归说,众人还是将这两个步骤记了下来,然后是水塔、高压水泵,关于自来水厂的来龙去脉等,则是可记可不记。
“压差,就是水往低处流吧?”
“缺水问题,难道是南水北调工程解决的?”不少人眼前一亮,这好像对上了。
“时间上不对吧.”不少人还有些印象,南水北调工程时间没有这么长,三北防护林才是横跨了几十年时间。
和兴茶食店。
一众食客都来了精神,此前在展示城市、家中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有水井。
特别是那么高的楼层,城中也有人讨论过水井的问题,但解释都是被隐藏起来了.
只是没想到,用的竟然是自来水了.
“挑水的痛水懂啊!”一众食客有些无奈的吐槽,如金陵城中的公用水井,都安装上了转轴,通过摇动转轴就能把水提上来,偏一点的乡下,可没有这样的装置,还是纯靠死力气硬提.
危险不说,还特别废腰。
有些地方干脆使用河里的水,总之免不了一顿挑。
在座的不少人,都是从小挑到大的,挑多了肩膀多多少少也有些毛病。
“是啊.一拧开开关就自动流过来的水,真形象啊。”
“这金陵城什么时候能普及啊.”看到各种便民的设施,连万掌柜都是羡慕不已。
“也因为水来得轻而易举,他们才能这么注重仪容仪表吧。”苏先生也笑着说道,不然沐浴一次要那么多水,一大家子人的话每天都挑多少水才够天天沐浴的啊。
【当时的解决办法是:开采地下水,这项技术还是跟老大哥苏联学的。有了这项技术,众多内陆水利项目纷纷开工,北方城市暂时摆脱了缺水的窘境】
【一时间各大城市,争相建水厂、修水塔、铺管线,如果有些城市还保留着这种高高的,像漏斗一样的建筑,那就是水塔,有些水塔会刷上蓝白相间的条纹】
【水塔的作用刚才讲过了:那就是利用自身的高度产生的压差,将采集处理好的自来水运往塔边各地,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供水系统,一拧开开关水就会流出来】
【这种水塔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比如我要新盖一层楼高过你的水塔,那么高过水塔部分的楼层,因为压差不够水就上不来,想重新给超高的部分楼层,还得重新修建一座更高的水塔】
【显然这个设计很不合理,于是干脆就把水塔顶部的水箱放在楼顶,这种设计完美解决了压差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水压极其不稳定,尤其是高层建筑旁的低矮居民楼,水压小的时候10分钟都接不满一盆水,大的时候打的人手都疼】
【这个问题很简单,其实是因为拆掉了高高公共的水塔之后,矮一点的供水点可能不需要水压泵就能用到水,但楼层高的房子必须要自建一个水塔,在高一点的楼层抽水上自家水塔的时候,就会把附近低矮楼层的管道中的水给抽去】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很有意思,就是我们中小学学过的颠颠的数学题。即有一个空的蓄水池容量为8升,池内现有水2升,进水口每分钟进水0.4升,出水口每分钟出水0.2升,问水池过多久会被注满?】
【这个就是解决方法,即建立一个蓄水池用以二次供水,高层的楼房从蓄水池中抽水到楼顶低层的住户也不会再受到影响,当时的标准,凡是供建高度超过12米住宅超过6层的就算高层,都必须设计和使用二次供水设施】
【看起来就很完美了,直到我们发现地下水开开采过度造成的地面沉降,严重的如上海,从1921年到1965年地面累积沉降高达1.98米,这种级别的沉降会直接造成地面塌陷,甚至影响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解决办法就是后来的南水北调工程】
唐,长安城。
李世民心中一动,天幕说过,唐后期的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水资源的枯竭.八水断流,周围荒漠化
可.这也是治根不治本啊,而且过度开采地下水还会导致地面沉降,有些得不偿失。
南水北调那么大的一个工程,又不是那么容易建设的。
这是一个死结啊。
李世民默默思索着,如果大唐直接迈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飞机、火炮、坦克、导弹等各种先进装备,领先于其他国家那么似乎定都哪里都无所谓;如果其他国家也能迎头赶上,双方都有了这些武器,定都哪里也还是一样的。
长安的险要,在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的窥视下,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牢固。
至少,飞机是随便飞过的。
甚至长安去掉天险外,没有了靠海的优势,又因粮食运送链条过长,反而有些劣势。
金陵城,奉天殿前。
众人看了自来水系统的发展、演化过程,眼里都是有些惊叹,特别是这个楼层越建越高的问题,那么水塔的弊端会暴露无遗。
而从黑白的影响可以推断得知,这是很久以前的影响,如今估计是很少见了。
如果到时候金陵城要建设自来水系统的话,那么今天提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将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参考作用。
科学部的众人照着天幕给的图和题目抄了下来,天幕不止一次说过数学很重要。
于是一众人就将题目抄了下来,想看看中小学的数学程度如何。
只是大部分人都是没怎么专门学过算术一科,殿前静悄悄的,两分钟后开始满头大汗.
数学,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装都装不了。
孙传时额头冒汗,虽然很想吐槽这是什么鬼数学题.但还是忍住了。
我大明科举不似宋廷,有明算、医举等旁科,只考进士一科。虽说天幕出现后,科目被迅速改正过来,但毕竟时日较短,加之提到算术的地方较少,现在一看.简直是两眼一抹黑,没有头绪。
上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
下一篇: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